(小學篇)2019年第7期:支架理論指導下的小學英語寫作教學實踐(江蘇:曹偉華)

2021-02-23 北師大中小學外語教學

【作者】江蘇省無錫市梁溪區教師發展中心   曹偉華

【期刊】《中小學外語教學》(小學篇)

【期別】2019年第7期

【頁碼】01-07 

   

寫是語言技能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綜合體現。本文結合教學案例,分析了英語寫作教學中藉助不同類型支架,引導學生提升寫作能力的策略,包括搭建情境支架,激發寫作動機;搭建範例支架,發展寫作技能;搭建圖表支架,建構寫作框架;搭建協作支架,共建寫作作品。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教育部,2012)明確指出,語言技能是語言運用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包括聽、說、讀、寫等方面的技能以及對這些技能的綜合運用。綜觀小學英語課堂,大部分教師對學生聽、說、讀技能的培養明顯多於對寫這一技能的培養,學生寫的能力也明顯弱於聽、說、讀的能力。而要提高學生寫的能力,需要教師關注寫作教學,加強對學生寫作過程的指導。

支架式教學理論基於維果茨基提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最近發展區是指兒童實際發展水平和潛在發展水平之間的區域,實際發展水平是指兒童能獨立解決問題的當前水平,潛在發展水平是指在成人或有能力的同伴的協助下能解決問題的水平(Vygotsky,1978,轉引自Li,2012)。學生由實際發展水平向潛在發展水平發展時,指導者或者協作者就必須提供支架,以輔助其發展(Bruner,1975,轉引自Li,2012)。

支架就是學生試圖解決超過他們當前知識水平的問題時教師所給予的支持和指導。而基於支架式教學理論的英語寫作教學,是指學生通過教師的支持與幫助,不斷積累寫作素材、形成寫作框架、完善寫作過程、修改寫作成果和建構寫作能力的教學方式。這種寫作教學方式能為學生提供多方面的支持,提升其寫作能力(景選粉,2016)。 

筆者將結合譯林版《英語》四年級上冊Unit 8 Dolls的教學實例,談談對支架理論指導下的英語寫作教學的思考與感悟。

從本質上來說,英語寫作是利用英語句子、段落和篇章,有效選擇、組織和發展意義(或思想)的複雜認知過程,是用書面語表達意義的過程。但英語寫作教學的目的並不是教學生寫一些正確的句子、段落和篇章,更不是讓學生能夠參加英語寫作考試。寫作教學的首要目的應該是激發學生英語寫作的動機,讓學生不怕寫英語,願意寫英語,並在寫的過程中獲得英語學習的快樂(蘭良平、韓剛,2014),而搭建情境支架不失為激發學生寫作動機的有效策略之一。

授課教師以Unit 8 Dolls的Cartoon Time板塊為寫作話題,要求學生在學習Cartoon Time板塊後仿寫英語小短文My Robot。為激發學生的寫作動機,授課教師分別在Cartoon Time板塊的讀前、讀中、讀後三個環節為學生搭建情境支架。具體實施過程如下:

T: Look at Sam and Bobby.(呈現圖1)Can you talk about Sam's features?

Ss: His eyes and mouth are big.

T: Yes, he is surprised. Why? Let's watch the cartoon and answer this question: What does Sam see?

(學生觀看動畫片。)

Ss: He sees a robot.(見圖2。)

T: Yes, Sam is surprised to see the robot.

圖1

圖2

  

T: What does the robot look like? Please read Cartoon Time by yourselves and underline his features.

(學生自主閱讀教材內容後,回答老師的問題。)

S1: His eyes are big.

T: What about his ears/mouth/nose/. . .?

S2: His ears are small

S3: His mouth is small.

S4: . . .

T: What can the robot do?

S5: He can talk and jump.

T: What else can he do? Can you guess?

S6: He can sing/cook/dance/. . .

T: What is the robot like?

S7: He is cool/funny/wonderful/lovely/. . . 

教師給學生布置閱讀任務,並對學生說:Sam and Bobby visit the Robot  Museum today. They are very excited and they want to introduce the robots to their classmates too. Let's read their passages together.

支架式教學理論倡導教師根據寫作內容為學生創設真實的、能激發寫作興趣的情境。在上述教學片段中,授課教師通過創設Sam和Bobby參觀機器人博物館這一整體情境,沿著see the robot(讀前)—— learn about the robot(讀中)—— introduce the robot(讀後)的思維路徑,引導學生基於文本語境打開寫作思路。

在讀前環節,教師首先呈現了Sam和Bobby這對老朋友,圖中Sam睜大眼睛和嘴巴,表情非常驚訝;接著,教師提出問題:Sam is surprised. What does Sam see? 通過設置懸念,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閱讀欲望,從而進入文本語境。

在讀中環節,教師提出三個問題:What does the robot look like? What can the robot do? What else can he do? 引導學生自主閱讀文本,理解文本,獲取關於機器人外貌特徵和能力的文本核心信息;在學生獲取信息的基礎上,教師追問:What is the robot like? 讓學生進行個性化的多元評價,這種基於情境支架的解讀更有利於學生深入理解文本,為後期的寫作積累素材。

在讀後環節,教師延續教材語境,創設了Sam和Bobby參觀完機器人博物館後撰文向自己的同學介紹機器人的情境,這也為後續話題仿寫做了示範與鋪墊。

授課教師通過搭建情境支架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和寫作興趣,幫助學生將已有認知結構中的相關經驗和知識與當前學習的新知識相連結。這樣,學生在寫作時有話可說,有話可寫,寫作也變得有情境、有趣味、有挑戰。

小學生英語寫作技能的形成和發展離不開教師的指導和幫助。因此,在寫作教學過程中,通過搭建範例支架,為學生提供切實可行的寫作指導,可以幫助學生掌握一定的寫作策略,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邱麗華,2018)。

在指導學生進行Unit 8 Dolls中Cartoon Time板塊的寫作時,授課教師通過搭建直觀的範例支架,幫助學生探索寫作策略,形成寫作技能。教學過程如下:

T: After visiting the Robot Museum, Sam introduces the robot to his classmates. Let's read Sam's passage together and find out what Sam is talking about.(用課件呈現Sam寫的短文,見下框。)

He is thin. He is not short. His eyes are very big. His ears are big.   His mouth is small.

He can talk and jump.

S1: He is thin.

S2: His eyes are big.

T: Yes. Sam is talking about the robot's appearance or features. What else does Sam say?

S3: He can talk and jump.

T: Yes. Sam also talks about his abilities. Bobby introduces the robot to his classmates, too.(用課件呈現Bobby寫的短文,見下框)Look at Bobby's and Sam's introductions. Which one is better?

Look at this robot.

He is thin, but he is not short. His eyes   are very big. His ears are big too. But his mouth is small. He can talk and   jump.

He is very cool.

I like him very much.

S4: I think Bobby's introduction is better.

T: Yes. Bobby introduces the robot completely. It includes a beginning, body and ending.

S5: Bobby uses 「too」 and 「but」.

T: Great. We can use these words to make the passage coherent.

S6: He says 「He is very cool.」

目前寫作教學中,學生寫的作文存在內容單一、缺乏邏輯聯繫、條理不清等問題。而範文語篇傳遞的不僅僅是信息,承載的也不僅僅是語言知識,更多的是篇章結構、寫作手法等。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範文時,應先從整體入手,觀察範文的結構、行文的邏輯、寫作的手法等,再到局部,如素材的取捨、語言的運用等(萬紅紅,2016)。

上述教學片段中,授課教師通過兩個短文實例為學生提供範例支架,讓學生比較與分析兩篇範文,逐步獲取寫作技能。首先,在讀完Sam介紹機器人的短文後,教師引導學生對該語段進行分析,找出Sam從Features和Abilities兩個方面來介紹機器人,這是寫作內容方面的指導。接著,教師呈現Bobby介紹機器人的短文,引導學生帶著問題「Which one is better?」對兩篇短文進行比較。通過對比,學生得出結論:Bobby's passage is better. 並陳述理由:Bobby的短文有開頭、正文、結尾,內容比Sam的短文豐富。之後,教師引導學生找出Bobby的短文中的連詞but、too以及形容詞cool。通過這樣的引導,學生對Bobby的短文有了較為深刻和準確的解讀,對寫作的完整性、連貫性和生動性建立了初步概念。

Sam的短文重在引導學生採集寫作素材,Bobby的短文重在指導寫作技能和寫作結構。教師通過引導學生自主探究,逐步搭建、完善範例支架,並通過對範文的分析,幫助學生歸納寫作策略,構建寫作框架,使策略轉換為技能,讓學生在寫作時有法可循,從而提升寫作能力。 

  

圖表支架是支架式教學中的支架類型之一。圖表包括各種表格和圖示,它可以直觀地表達事物之間的聯繫,系統地呈現複雜問題的脈絡,用可視化的方式對信息進行描述,尤其適合支持學生的高階思維活動,如解釋、分析、綜合、評價等。

在指導學生進行Unit 8 Dolls中Cartoon Time板塊的寫作時,授課教師通過繪製思維導圖的方式為學生搭建支架,幫助學生建構寫作框架。教學過程如下:

T: Now, have you learned how to write a passage about a robot from Sam's and Bobby's passages?

S1: Yes. We can write about the robot's ears and eyes.

S2: We can write about the robot's abilities.

S3: We can write about our impressions of the robot.

T: Yes. We can write about its features, its abilities and our impressions. When we describe a feature, we can describe the whole feature first. Then try to describe details, such as eyes, ears, nose and mouth. We can also describe the robot's other features.

(教師動態生成思維導圖中Features的部分,見圖3。)

T: What about the robot's abilities and our impressions? Let's finish the mind map together.

(師生合作完成圖3。)

 圖3

教師指導學生在圖3的輔助下,寫一篇題為My Robot的小短文。

寫作是一個複雜的社會認知活動,與之相關的因素甚為繁雜,涉及各種不同的知識。其中,過程知識是重要因素之一。過程知識首先是關於構思的知識。過程知識還包括如何在寫作時根據文章的主題思想、體裁特點來建構文章的內容,比如怎樣寫開頭、正文、結尾以及怎樣分段等(蘭良平、韓剛,2014)。

思維導圖是圖表支架的一種類型。思維導圖是基於放射性思維的有效圖形工具,可以為學生的寫作搭好框架,幫助學生釐清脈絡,合理選擇寫作內容(張玲,2018)。在本節課中,授課教師將思維導圖運用於學生的寫作指導中,從而幫助學生釐清思路,了解結構。思維導圖首先列出了短文寫作的話題Robot和行文結構框架;然後根據Sam和Bobby對機器人的描述歸納出作文主幹的重點內容——Features、Abilities和Impression;接著在師生共同交流中,不斷完善思維導圖,找出描述Features、Abilities和Impression的句型及詞彙。

授課教師通過引導學生構建思維導圖,架構起以讀促寫的橋梁,幫助學生建構文本結構,梳理文本內容和語言,為學生後續的仿寫提供參考和依據,使其寫出的作文結構更加清晰,內容更加豐富,語言更加多樣。思維導圖在課堂中的運用也體現了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中學習者對知識框架的構建。當學生完成閱讀或知識的學習後,通過思維導圖將相關知識組成一個系統的知識框架(莊曉瑛,2016),這樣他們就對寫什麼(寫作內容)、怎麼寫(如何謀篇布局,如何有邏輯、有層次地進行寫作)有了清晰的認知,從而為後續的自主寫作奠定了基礎。 

支架式教學模式的關鍵在於重視學生的相互協作,雖然寫作是由每個個體進行知識構建,但是應該加強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交互,通過交互寫作激活學生已有的思維模式,完善學生對學習任務的意義構建。

基於這一認識,授課教師通過搭建協作支架,促進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交互合作,從而促進寫作作品的產生與優化。教學過程如下:

T: You have read Sam's and Bobby's passages about robots. Do you like robots?

Ss: Yes, we do.

T: If you have the chance to create your own robot, what will your robot be like? Please work in groups of four and write about your robots. Student 1 draws the robot. Student 2 writes the beginning and the ending. Student 3 writes about the features of the robot. Student 4 writes about the abilities of the robot.(呈現圖4。)

 圖4

上述教學環節中,教師要求學生四人一組共同設計一個機器人,並共同完成書面寫作。教師對每人的分工做了具體的說明,四個人分別承擔畫出機器人、寫出短文的開頭和結尾、描寫機器人的特徵以及描寫機器人的能力等不同任務,而且教師提供了如圖4所示的寫作框架圖。這種組內協作完成任務的方式與個人獨立完成任務的方式相比而言更具優勢,即組內成員可以根據自身所長自主選擇適合自己的任務,做到人人主動參與,從而調動每個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熱情,同時也緩解學生對於獨立完成寫作的畏難情緒。

寫作完成後,教師要求學生以組為單位進行四人接龍式展示匯報,其他組學生對其作品進行評價、修正。

小組間的互評、互改不僅能夠幫助被修改者修改基本語言形式上的錯誤,而且可以培養他們的讀者意識,讓他們進一步理解讀者的需要,進一步明確寫作目的,這樣能使學生帶著更明確的目標進行個人意義的表達,能使他們對自己的寫作更負責任,能使他們更主動地探尋自己的表達方式和技巧(蘭良平、韓剛,2014)。同時,小組間的互評、互改也能促使修改者在閱讀他人習作的過程中,從寫作內容、寫作結構和寫作語言等方面關注到他人作品與自己作品的差異,甚至還有可能產生思想的互補、心靈的碰撞、觀點的衝突或對思維缺陷的自省。

在英語寫作教學中,教師使用支架有利於鼓勵意義協商和刺激更多的語言輸出。通過支架式教學,教師可以在寫作中的各個環節對學生展開指導:搭建情境支架,激發寫作動機,引導學生樂於用英語來記錄或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搭建範例支架和圖表支架,幫助學生逐步建構自身的寫作技能體系;搭建協作支架,促進學生加強協作交流,從而更好地完善自己的寫作成果,提升寫作能力。

參考文獻

Li, Danli. 2012. Discourse Analysis in the English Language Classrooms and Scaffolding in the Language Teaching [M]. Wuhan: Wuhan University Press.

教育部. 2012.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M]. 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景選粉. 2016. 支架式教學法在農村初中寫作教學中的應用[J]. 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10):40-43.

蘭良平、韓剛. 2014. 英語寫作教學——課堂互動性交流視角[M].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邱麗華. 2018. 運用支架提高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探討[J]. 中小學外語教學(小學篇),(9):1-6.

萬紅紅. 2016. 初中英語寫作教學中的失當與糾偏策略[J]. 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9):51-54.

譯林出版社. 2013. 義務教育教科書·英語(三年級起點)四年級上冊[T]. 南京:譯林出版社.

張玲. 2018. 有效實施小學英語寫作教學的實踐探索[J]. 中小學外語教學(小學篇),(4):52-57.

莊曉瑛. 2016. 基於思維導圖提高初中生以讀促寫的能力[J]. 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3):46-54.

註:本文為2018年度無錫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教師教學研究專項課題「支架加載:小學英語高年級寫作教學的應用研究」(項目編號:F/E/2018/003)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全國中文核心期刊

長按二維碼

關注我們

--

投稿電郵:FLTS@BNU.EDU.CN

聯繫電話:010-58808018

單位微信:15811017099

本刊網址:WWW.FLTS.CN;

                WWW.58808018.COM 

相關焦點

  • 人大複印資料丨6.教育類:【G393】小學英語教與學丨期刊目錄(9-12期)(20210128)
    原發信息:《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滬)2020年第20208期 第7-10頁內容提要:基於「產出導向法」的教學理念,通過「任務驅動」「支架促成」「標準評價」等教學過程,實現英語教材與繪本的融合教學,促進學生思維發展和學用結合,實現小學階段兒童語言能力與思維品質的同步發展。文章以人教版《英語》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Look at me!」
  • 論文分享(第2期)| 英語學習活動觀指導下的小學英語閱讀教學實踐
    英語學習活動觀指導下的小學英語閱讀教學實踐---《攀登英語閱讀系列•第四級》中Daddy Robot為例  ///  內容提要:《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提出了英語學習活動觀。在英語學習活動觀和布魯姆認知層次理論的指導下,課題組對英語學習活動觀指導下的小學英語閱讀策略進行整合,表格如下:授課者可根據活動層次、活動特點、具體活動和思維技巧,整體設計閱讀思維活動,指導閱讀教學。
  • 小學英語教育教學研究2020年度綜述 ——基於2020年《複印報刊資料·小學英語教與學》論文轉載情況的統計分析
    從地域分布看,2020年《小學英語教與學》所轉載英語教育論文的第一作者分布於中國2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見表),相較於2019年的17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地域分布更為廣泛。江蘇依然獨佔鰲頭,其他省份與其有明顯差距。
  • 教學研究 | 支架理論在初中英語寫作教學中的應用
    1.初中英語寫作教學的現狀現代外語教育注重語言學習的過程,強調語言學習的實踐性,主張學生在語境中接觸、體驗和理解真實語言,並在此基礎上學習和運用語言。鼓勵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體驗、實踐、參與、探究和合作等方式,發現語言規律,逐步掌握語言知識和技能,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發展自主學習能力。
  • 2020年第21篇:寫作教學的「程序支架」
    這是我最近一兩年思考寫作教學的感悟,遺憾的是,目前只能先積累一些必要的理論知識和優秀的教學案例,並且組織團隊攻克這方面的難題。在高中教書七年,對新材料作文的立意進行過專題研究,遺憾的是對於寫作教學本身沒有什麼創新,學生的寫作效果也不是十分理想,甚至有一些措施束縛了學生自由靈動的思維。當我閱讀鄧彤、榮維東、周子房等專家博士的論文後,我才真正意識到有效的寫作教學離不開支架的搭建。
  • 教學研究 | 支架理論與初中英語詩歌寫作教學
    【摘要】本文從分析當前初中英語寫作教學中的一些難點入手,通過一節詩歌寫作課案例展示如何將支架理論引入到初中英語寫作教學中。
  • 《英語周報•教師版(小學)》2020-2021學年1-20期目錄及摘要
    第1期 例談觸及學生心靈的小學英語六年級寫作課江蘇省無錫市東亭實驗小學  陸娟娟【摘要】本文以譯林版《英語》六年級上冊 Unit 2 What a day!【關鍵詞】六年級英語寫作教學  觸及學生心靈  四個策略 第2期 多維視角讀繪本,讓繪本教學更有深度江蘇省無錫市楊市中心小學  周曉豔【摘要】英語繪本有其獨特的魅力,它不同於我們的教材,它的運用也不能只是單一的語言教學和操練。
  • (小學篇)2019年第6期:小學英語閱讀圈活動中角色創新的實踐(北京:張常娥)
    【作者】北京市昌平第二實驗小學   張常娥【期刊】《中小學外語教學》(小學篇)【期別】2019年第6期【頁碼】 01-06   閱讀圈中的角色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教師可通過創新閱讀角色促進學生與文本的深度互動
  • 基於英語學習活動觀的小學英語閱讀教學實踐探究
    的閱讀教學為例,從文本解讀、目標制定和活動設計與實施三個角度剖析英語學習活動觀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的實踐探究。【關鍵詞】英語學習活動觀;閱讀教學;核心素養一、引言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提出了由主題語境、語篇類型、語言知識、文化知識、語言技能和學習策略等六要素構成的英語學習活動觀(教育部,2018)。
  • (小學篇)2020年第12期:小學英語單元複習課教學思路微探(江蘇:袁崢)
    【作者】江蘇省蘇州市教育科學研究院   袁崢【期刊】《中小學外語教學》(小學篇)【期別】2020年第12期【頁碼】01-07    本文針對小學英語單元複習課的現狀,結合課例探討了單元複習課的教學思路針對這一現狀,我市開展了單元複習課觀摩研討活動,各區縣的十餘節課在各自教研團隊集體智慧結晶的研磨下,體現了複習課教學的特色。通過對此次活動課例的梳理與歸納,我們提煉出了如下提升單元複習課效率的基本教學思路。譯林版《英語》(下同)教材按照「話題—結構—功能—任務」的模式編排,每個板塊圍繞單元話題以不同結構呈現相應的語言功能,完成既定語言運用任務。
  • 小學作文教學研究領域的新成果 ——《小學交際活動作文理論與實踐》來了!
    在近四十年的時間裡,他對小學作文教學研究孜孜以求、博採眾長、融匯中外、自成體系,為我國作文教學理論研究作出了重要貢獻。楊文華主編曾是吳立崗先生的研究生,跟隨吳教授攻讀小學語文教學論專業,畢業後就職於上海教育出版社《小學語文教師》雜誌編輯部。多年來,他潛心研究吳立崗作文教學思想,長期深入教學實踐,開展作文教學實驗研究,積極推廣作文教學研究成果。
  • 我市舉行小學英語「閱讀與表達」專題研討活動
    近日,如皋市小學英語「閱讀與表達」專題研討活動在市外國語學校小學部舉行。來自全市各鄉鎮的教研組長、骨幹教師近200多位老師參加了此次活動。 活動分為教學展示和講座交流兩個環節。課堂教學精彩紛呈,張寧老師的課堂從「周末」入手,貼近學生生活實際,課堂教學層層推進,在閱讀中啟發學生思考,在閱讀後展開仿寫,於無聲中詮釋了教學亦育人的教學理念。
  • 《小學支援型習作教學》,幫助教師撬動學生寫作難的巨石!
    初識郭昶是在2002 年,《語文教學通訊》(當時小學刊刊名為《中國小學語文教學論壇》)舉辦中國小學語文教學論文大賽,他的文章《讓畫成為作文的載體》獲得一等獎,並發表於《中國小學語文教學論壇》2002年第10期。他當時30歲,這是他在作文教學上的一次創新探索。
  • 《英語周報·教師版(小學)》2019-2020學年21- 40期 目錄及摘要
    第21期基於英語核心素養的小學英語語篇教學實踐  江蘇省常州市虹景小學  陳琴【摘要】在核心素養理念的指導下,小學英語閱讀教學強調以主題意義探究為目的,以語篇為載體,使學生在理解和表達的語言實踐活動中本文以一堂小學英語語篇教學課為例,闡述在語篇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如何落實對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
  • 新課標進課堂(十一)| 支架理論在高中英語寫作課堂中的運用——進賢一中 周芳芳老師
    周芳芳,中學一級, 教育碩士,曾獲縣優秀教師、縣師德標兵、南昌市第四批中小學優秀青年骨幹教師等稱號;在南昌市「探究杯」教學能力競賽中獲一等獎;參加了2019年高考英語閱卷工作。南昌市高中英語教師群的各位前輩和同仁們,大家下午好!非常榮幸能夠擔任第四季教師成長沙龍「新課標進課堂」第11講的主講人。
  • 【大家教研】新課改二十年小學英語語音教學模式探討與研究
    曾獲「全國中小學外語教師園丁獎」稱號,「全國中小學外語教師名師」稱號,長春市英語「十佳」教師稱號,「長春市優秀教師」稱號,「長春市英語骨幹教師」稱號。承擔多項國省培項目,主持和參加多項科研課題,發表多篇學術論文,主編和參編多項著作、工具書及教輔書籍,指導教師多人次獲國家教學大賽一等獎。
  • 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 落實英語學習活動觀的實踐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向我們提出:六要素整合的英語學習活動觀是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主要途徑。六要素整合的英語學習活動觀,指的是「學生在主題意義引領下,通過學習理解、應用實踐、遷移創新等一系列體現綜合性、關聯性和實踐性等特點的英語學習活動,使學生基於已有的知識,依託不同類型的語篇,在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促進自身語言知識學習、語言技能發展、文化內涵理解、多元思維發展、價值取向判斷和學習策略運用」(教育部,2018)。
  • 【南湖實驗中學】我校英語團隊「支架式教學」理念下的課堂展示為長春市初中英語學科集體備課注入了新的活力
    2019年2月21日下午1時,由長春市教育局教育教學研究室主辦的「長春市2018-2019學年度八年級下學期英語學科集體備課」活動在長春南湖實驗中學體育館舉行。長春市教育局教育教學研究室英語教研員楊爽老師、各區教育教學研究室英語教研員及長春市八年級英語教師等近500人參加了本次活動。本次集體備課活動的主題是「基於支架式的教學研究與實踐探索」。
  • 活動觀引領下小學英語思維能力培養的思考與實踐
    一、引言《全日制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強調,義務教育階段的英語課程承擔著培養學生基本英語素養和發展學生思維能力的任務;英語教學不僅要讓學生掌握語言知識,發展語言技能,還要進一步促進他們思維能力的發展(教育部,2012)。外語教學研究者與實踐者對學生思維能力培養的重要性也具有廣泛共識。
  • 千陽縣教學研究室張勇傑:STEM教育理念下小學語文活動化學習準備建議
    課題組經過調查論證、實踐研究發現,小學語文活動化學習要在本區域、本學校正真生根發芽,教育者必須"摸清師生認知現狀、學習理論明確方向、開發教學活動"支架"、"支架"理念運用評價"等四方面充分準備,這是學習活動有效、有目標開展的前提。只有準備充分,再紮實實踐、不斷完善,STEM教育理念才能在語文學科中開花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