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李白可謂是家喻戶曉的唐代大詩人,男女老少,無一不能吟誦出他的詩,至今鼎鼎有名。不但在民間廣泛流傳,就連課本上也頻頻出現他的名字,凡是讀書人,大都是背著他的詩歌長大的。
而隨著人生閱歷的豐富,我們才越來越懂李白。後世給他貼的標籤太多了:浪漫、狂傲、灑脫、飄逸、調皮等等。但在大多數人眼裡,這個喜酒好色的唐朝詩人,過於豪放不羈似乎很少能跟"肉麻"二字聯繫到一起。
而今天要介紹的這首《長幹行》就是李白為數不多的"肉麻"情詩,先來看看原文:
長幹行·其一妾發初覆額,折花門前劇。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同居長幹裡,兩小無嫌猜,十四為君婦,羞顏未嘗開。低頭向暗壁,千喚不一回。十五始展眉,願同塵與灰。常存抱柱信,豈上望夫臺。十六君遠行,瞿塘灩澦堆。五月不可觸,猿聲天上哀。門前遲行跡,一一生綠苔。苔深不能掃,落葉秋風早。八月蝴蝶來,雙飛西園草。感此傷妾心,坐愁紅顏老。早晚下三巴,預將書報家。相迎不道遠,直至長風沙。
這是一首以女主人公的口吻,敘說發生在長幹裡的愛情故事。"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寫得確實夠美。
沒想到的是,在《百家講壇》的一期節目中,南京大學的莫礪鋒教授說,李白的這首《長幹行·其一》在美國十分出名。但李白有名的詩那麼多,為何美國人偏偏這麼喜歡這首呢?這還得感謝一位名叫埃茲拉·龐德的美國大詩人。
龐德翻譯《長幹行》
埃茲拉·龐德是出生於1885年的一位著名詩人和文學評論家,他是美國意象派詩歌的代表人物,對古典文學和語言學都有很深的造詣。
可是,性格焦躁而衝動的龐德被認定為是個神經病,並被關進了精神病院。我們都說"天才在左,瘋子在右",殊不知有的人,可能就是天才與瘋子的結合體。
龐德進了精神病院後,有了一個屬於自己安靜的房間,便開始了他的創作之路。他整日埋頭苦作,產量驚人,寫了25部長詩,翻譯了《詩經》、《大學》、《中庸》、《論語》等中國古文,為後來的中西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對於一個外國人來說,翻譯另一個國家的文字,而且是千百年前的文字,這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情。要知道,古代很多字詞與現代的意思並不一樣。所以,這項工程對埃茲拉·龐德來說還是很艱巨的。
看了龐德翻譯的英文版本,兩種文字的意思都差不多,但是意境卻差了很多,而且中國古詩的韻律美全都沒有了,甚至還把"竹馬"議成"竹製的高蹺"。
不過,當美國人讀過之後卻依然深深愛上了這首詩,並且還入選到了一些美國校園,作為教材,爆火幾十年,可見這首詩在美國文化界的分量。
直到後來一些美國學生到中國來留學,看到《長幹行》的原作之後,他們才感慨:原來埃茲拉·龐德翻譯得這麼差勁,簡直就是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啊!
不過,埃茲拉·龐德翻譯的這首《長幹行》,雖然無法與原作相提並論,但在美國詩歌界也算是很不錯的了。其實,很多外國人都喜歡翻譯我國的古詩,因為我們的古文化太精妙,引人入勝,這也是每一個國人的自豪,不如親自感受一下這古韻風情。
五千年的歷史鑄成中國人的骨骼,而唐詩宋詞造就我們的靈魂。
隨著央視《中國詩詞大會》等節目的熱播,詩詞終於又回到了我們的生活中。
我們開始談論武亦姝的高考成績,分析董卿的談吐舉止,甚至悄悄學起了"飛花令"。
或許,這就是一個好的開始,是文化回歸的前奏。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失去了飽和的語言環境,在詩詞上,我們大概是沒法再像古人那樣做出卓越的成績了。
但我們的生活中,絕不能少了詩意。
同樣是"打油詩","大明湖,明湖大,大明湖裡有荷花",和劉教授所寫的"夏風漸漸起,小荷又新發。我飲一壺酒,她開一朵花"有何不同?
全在於意境。
生活中有了詩意,仿佛時光都更慢了一點。
近年來,詩詞文化也更多地受到了國家層面的關注。據統計,2019年高考不管是全國卷I、卷II,還是卷III,單古詩文考察就佔34分;而北京卷文言文+古詩文的考察分數高達44分!
可以說,得古詩文者得語文,得語文者得考試。學好了詩詞,就等於在高考當中把其他孩子甩出了一段距離。
這套《飛花令》圖書,全套共三冊,選取古典詩詞中的常用字,如春夏秋冬、風花雪月等為主題,選擇其中經典的作品進行收錄和注釋、解析,使讀者在遊戲的氛圍中,享受詩詞的樂趣和美麗。
書中還配有彩色插圖,與詩詞的意境相吻合,讀來更顯清新透徹,典雅大氣,在愉快的閱讀體驗中,品味詩詞大家的風度。與孩子們往常讀的詩詞書不一樣,《飛花令》這本書是以故事引出詩詞,讓孩子在故事中加深對於詩詞的印象,降低記憶的難度。
整套書共79元,不僅適合大人品讀,也適合孩子學習和拓展閱讀,尤其是對於兒童和中小學生都很適合。父母可以像講睡前故事一樣,把這本書講給孩子聽。
點擊下方橫條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