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好吃,即便是一條魚、一棵植物,都要做出不一樣的花來。魚可以分成魚頭、魚肉、魚刺,植物可以分成葉、花、根莖,分門別類的用途,不是為了區別食材的各部分,而是把它們用不同的烹飪方式展現,品味不一樣的美味。
中國人喜好吃豬肉,全世界產豬量最高,吃豬量最高的國家,就是我們中國。中國人也把豬分成多個部分,僅僅一顆碩大的豬頭,不僅可以用作祭祀,還可以滷水煮過後,做成下酒菜中的豬頭肉。豬頭肉裡,就有豬舌頭、豬耳朵、臉頰肉等等區別。這使得許多外國人驚嘆豬肉原來有這麼多不同。
更讓外國人難以理解的一點是,中國人還能把豬血做成美味。四川的毛血旺、臺灣的豬血湯、東北的血腸,都是用豬血做成的。鮮嫩的豬血吃的是口感,有別於鴨血和羊血的風味,使得中國人偏愛這種血製品。
中國人同樣愛吃牛肉,每年的吃牛量逐年增加,牛血自然而然也能成為商品之一。不知道大家是否發現,在菜市場裡,你能買到豬血、羊血、鴨血,但是為什麼看不到牛血的蹤跡呢?
從牛血的採集上來說,想要獲得牛血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和豬、鴨子、羊比起來,牛這種動物的一個特點就是大,而且很有勁,所以在處理牛血的時候,牛很難被收集到一個容器中。要花費的人力成本實在太高,機器又很難做到,所以牛血的採集是一個大難題。
從牛血的味道上來說,這種血製品有一股難以去除的腥味,即便是加入大量蔥姜蒜,你也能吃出裡面的那股臭味。和豬血、鴨血比起來,牛血的味道絕對上不了臺面,愛好美食的吃貨,當然更願意選擇好吃的豬血和鴨血。所以牛血的味道,也是阻礙它出現在人們視線的原因。
從牛血的價格上來說,別以為牛血不好吃就會很便宜,它的價格仍然比豬血和鴨血高。養豬場可以規模化、擴大化,每年的產豬量和吃豬量都遠遠高於牛,這使得豬血成為常見的食材,而牛血不行,牛肉本來就貴,數量也少,飼養周期長,加上採集困難,價格自然很高,即使難吃,它的價格也降不下來。
綜合起來,牛血不好收集,又難吃,還賣得貴,放在市場上,有多少人願意花錢購買呢?對小攤販來說,賣牛血算是吃力不討好的事情,因此很少有人會提供這種商品,我們自然在菜市場裡也看不到牛血的蹤影。
【免責聲明:文中圖片引用至網絡,如有版權方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