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中學生談作文(之五):如何審題

2020-12-22 萬畝荷塘一園丁

附:(民喜中學初一年級,蔡興茹,王培)

心中有夢

曇花為了一現多年的夢想,甘願承受長久的寂寞;雄鷹為了翱翔藍天的夢想,毅然接受嚴峻的考驗;彩虹為了絢麗多姿的夢想,敢於接受風雨的洗禮;流星為了瞬間美好的夢想,寧願燃燒自己。

每個人心中都有夢想,我的夢想是做一個辛勤的園丁----人民老師。

我從小就崇拜老師,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會有這種崇拜之情。我認為老師就是前行的指路明燈,指明我們前進的方向;老師就是我們的人梯,不是我高,而是「山」高。老師啊,不是父母,比父母更苦口婆心,不是父母,比父母更語重心長。

我相信只要我們努力,我們的未來就不是夢。我知道我們不能隨波逐流,更不能自暴自棄,應該挑戰命運,哪怕我們先天能力不足,也是可以靠後天努力來彌補的。只要我們盡力了,無論成功與否,我們的內心都不會留下遺憾。

太陽在有夢的地方升起,月亮在有夢的地方朦朧,毅力在戰勝困難中顯現。小草因為在出土前的奮力一搏,而感受到春天的愛撫,雄鷹因為飛翔時的奮力一搏,而感受到了天際的廣闊。所以,心中有夢,我會為夢想而努力。(蔡興茹)

學會理解

現實生活活中,人人渴望理解。理解和被理解須要敞開胸懷。家庭免不了舌頭碰牙,重在學會理解。

上學期期末考試,因為成績不理想和媽媽發生了爭吵。一到家,媽媽就問我:「考得怎麼樣?」我陰沉著臉說:「還行吧。」到了第二天,成績出來了,果然不如所料,我考砸了。回到家,我把成績拿給老媽看,媽媽看完以後,臉瞬間「黑」了。就河東獅吼:「怎麼回事?就考這成績,你平時怎麼學的?」我當時聽完,淚水「譁」的一下流了下來,也沒好氣地說:「試卷太難,我們班都考得不好。」媽媽聽完不但不理解,反而變本加厲地說:「我不管別人考得怎麼樣,也不管試卷有多難,你就是沒考好。」我越聽越生氣,就衝進自己房間,砰地一下把門關上,躺在床上大哭起來,心想:為什麼受傷的都是我。

第二天,賭氣在屋裡寫作業,媽媽進來也沒理。媽媽和藹地對我說:「昨天媽媽不應該對你發這麼大的火,我知道這次只是你沒發揮好,偶爾失誤沒關係,但是媽媽實在是沒控制住情緒,媽媽跟你道歉。」聽完,我的淚又止不住了,一下子撲入媽媽的懷抱。「媽媽你放心,我以後會努力的。」媽媽靜靜地撫摸著我,給我無窮信心和勇氣,學習勁頭更足了。

理解是感情的潤滑劑,理解是進步的階梯,志在頂峰的人不會畏懼磨難,學會理解,為攀登知識的高峰注入新動力。(王培)

老師點評:

這兩篇作文一篇是命題作文,一篇是半命題也就是給材料作文,無論命題作文還是給材料作文,兩位小作者都基本能正確審題,心中有夢,才可能演繹成功人生,懷揣夢想生活才不會失去希望。學會理解,其實是一種境界,把握得好,化解不必要的矛盾,學會理解,自然擁有了溝通的橋梁。

這裡,就涉及到如何審題。那麼,拿到作文題目之後從哪裡入手呢?

所謂審題,也稱解題,就是詳細周密地考慮了解認識題意,使作文的內容切合題意。

審題,是寫好作文的第一步,是作文成敗的關鍵所在。下筆千言,離題萬裡,往往是不重視審題所致。

具體到中學生作文,一般分為命題作文和給材料作文。如何審題,老師分別講述。

一,關於命題作文的審題

命題作文是傳統的作文練習和考試方法。它不提供具體的材料,讓學生依據對所給題目的理解去寫。那麼,怎樣才能做到正確地審題呢?

在審題時,首先要通觀全題,理解文題上每一個字的含義和它的特殊作用。要字斟句酌,不漏一詞一語,既要理解題目的內涵和外延,也要釐清修飾語彼此之間的關係,免得掛一漏萬。

首先,審題時,要注意文題所揭示的中心和範圍。比如作文題目《記我寒假裡最受教育的一件事》,文體,有記,寫成記敘文,沒毛病,並且側重是記事的,數量詞是一件,你不要東扯犁子西扯耙,一下子扯出來N件事,時間限於「寒假裡」,不要寫成暑假及其他時間發生的,這些事情又很多,而要受教育,這就要從積累的材料中篩選了,又一個程度副詞「最」字,可見要求寫的事必須是從諸多受教育的事情中選出的最有教育意義的,我們只有抓住這一中心來寫,才能寫出文章的重點,抓住了文章的這一重點,在立意選材時,才可能有較好的把握,當然不要忘了寫的受教育對象是「我」。

對於有些題目所賦予的象徵意義,要透過現象看本質,比如《路》這類題目,可以寫放學回家的路,也可以寫久別故鄉的路,還可以寫河邊的小路以及崎嶇的山路,當然還有革命道路和人生之路,如果我們能從抽象的象徵意義去分析,那就是另一種意境了。因為象徵意義是作者賦予它的,不是這個詞固有的。如果從象徵革命徵途這層意義去理解,可賦予「路」以革命徵途千萬裡,如果以帶領人民奔小康,那麼同樣可扣住「路,任重而道遠」這一中心去發揮。如果賦予「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這一特定的含義,那麼就可以緊扣披荊斬棘,勇於開拓之路這一中心去謀篇。雖然說條條大路通羅馬,但通向羅馬之路畢竟有最近的一條。

審題時要認清文章題目所暗示的體裁特點。這個不難理解,比如上面提到的帶「記」字,以及諸如「憶」,「難忘的」等詞語,往往是記敘文的標誌。帶「頌」,「贊」等詞語,一般寫成抒情散文,帶有「說」,「論」,「議」,「駁」,「講」,「評」,「析」,「感」,「辯」等詞語的文題,則是議論文的標誌,帶有「從……說起」,「從……想到的」,「……有感」,「……啟示」等詞語,也多寫成議論文,如果冠以「……的使用說明」,「……介紹」等詞語,則要求我們把他寫成說明文。對於像我們課文學到的鄭振鐸的《貓》,這類名詞成文,一是按照要求寫,如果沒有要求按照自己擅長的寫。

其次,審題時要認清題目所暗示的人稱。有的題目人稱很明顯,比如上面《記我最受教育的一件事》,記敘時用第一人稱「我」,那麼,有的題目沒有人稱怎麼辦,比如《站在祖國地圖前》,即是省略了主語「我」,如果你硬要用第三人稱「他(她)」行不行?也不是不可以,只是「以你之心,度人之腹」,但「子非魚,焉知魚之樂。」

再次,審題要注意時間量詞,物量和動量詞。

有些題目往往暗示取材的時間,空間範圍。如《鍾南山的一天》,要寫出鍾南山一天的事,有時間順序但不能寫成流水帳。也有像《十年後的我》,要合理想像十年後的你,但要結合實際聯想到國家,社會十年發生的變化,要與時俱進,不能任何一方用靜止的觀點看問題。

最後,審題時要注意副題,有的作文題目正副題兼有,就要注意,正題揭示文章的主題,副題概括文章的內容,副題對正題起著補充限制作用。

此外,還不可忽略題目的附加要求,這在考試作文中經常遇到,比如有的考試作文題目下會提出「要聯繫實際」,「字數不能少於或超過xx字」,「不能寫成詩歌」等,這些要求必須認真做到。否則就不符合要求。

二,關於給材料作文的審題

這類作文審題的第一步是按照題目的要求去深入領會材料的思想內容,然後按照規定的體裁寫成文章。

寫這類文章的關鍵是從總體上去領會和把握材料的思想內容,確立中心思想。要分析材料的中心思想,一般有以下幾個環節須注意,一,明確材料寫的是什麼內容,二,分析材料揭示了什麼矛盾,三,領會材料的意圖想說明什麼問題。不能斷章取義地截取並不能體現中心思想的語句去寫,這樣寫出來的文章不僅偏離題意,而且還會造成觀點上的錯誤。

對給材料作文的審題,同學們一定要認真對待,比起命題作文尤應慎思明辨,切不可粗心大意,一定要按照提出的要求和規定把材料看好,寫出合乎要求的文章。

至於半命題作文的審題,無非是讓你把題目補全,補充題目的過程實際上也是引導你把握方向的過程,只要走的方向正確了,不管前方有多難,都比站在原地更接近成功。

相關焦點

  • 新材料作文的五種類型及審題方法
    目前,許多學生在材料作文中的突出問題是:誤把新材料作文當作話題作文,不注意二者的區別;不能準確把握材料的中心,偏離題意;對兩則及多則材料不知如何歸納概括,常常顧此失彼。而解決這些問題的關鍵還是在於審題。
  • 【作文審題】作文如何正確審題
    二、怎樣審題審題分三步走:審文體、審題型、審要求。1.審文體:著重看要求寫的文體,記敘文、說明文還是議論文;如表述「文體不限」,考生不能認為可以隨便寫,建議不要寫詩歌、劇本等。2.審題型:看已知題幹屬於是命題、半命題作文,還是話題、材料作文。(1)命題作文--要理解完整命題的含義,進而確立中心。例如:北京市某年考題《向前,向前,向前!》
  • 高中語文:新材料作文的五種類型及審題方法
    目前,許多學生在材料作文中的突出問題是:誤把新材料作文當作話題作文,不注意二者的區別;不能準確把握材料的中心,偏離題意;對兩則及多則材料不知如何歸納概括,常常顧此失彼。而解決這些問題的關鍵還是在於審題。
  • 關係型話題作文審題例談
    近幾年的高考作文為了更加公平化檢測學生作文綜合水平,為了避免出現審題失誤而全軍覆沒、全盤皆輸的局面,降低了審題的難度。作文一變以往的根據材料寓意寫作或命題作文的形式,取而代之的是審題難度稍低的話題作文。
  • 浙江高考作文題有啥趨勢?作文應如何審題?
    明天就要高考了,第一門就是語文,而作文自然是語文考試中最關鍵的部分。  這幾年浙江高考作文題有哪些趨勢?今年考生應該關注哪些熱點?考場作文應該如何審題?想在高考作文中拿高分需要具備哪些要素?  記者採訪了三位資深的語文老師,他們在教學一線打拼多年,對高考作文有很深研究,人文和思辨,是他們口中最常被提及的詞語。
  • 和中學生談作文(之六):如何為材料作文擬題
    (李昌勝)老師點評:對於追星之類的作文,我是不提倡的,但小作者沒有被亂花漸欲遮雙眼,從星辰成長經歷的磨難中收穫了堅強,不失為一篇中學生佳作。兩位小作者立意新穎,構思巧妙,獨具匠心,語言流暢,乾淨明快,表現力強,擁有一顆感恩的心,人生會與眾不同。兩篇中學生作文擬題新穎,引人入勝。
  • 寫作(初中篇)丨 作文如何審題立意?
    審題立意是決定作文成敗的關鍵,是寫好作文的第一步。清代王夫之說:「意猶帥也。無帥之兵,謂之烏合。」
  • 任務驅動型作文之審題立意方法
    一、審題四要點:任務驅動型作文中的「任務」是作文的出發點、聚焦點和歸結點。如果忽略、罔顧任務,再好的寫作也是南轅北轍。任務驅動型作文的審題,關鍵在於找出並理解材料中的任務。具體而言包含四個要點。比如,2015年全國新課標卷Ⅰ的作文材料由幾個關聯的事件組成,女大學生舉報父親高速路開車接打電話是核心事件;警方對父親處罰及之後將事件公開到官方微博是後續事件;網友和媒體的介入引發大範圍討論,使之成為公眾事件,又是一件後續事件。幾個相關聯的事件,每件都可以成為思考的對象。不同的觀察思考角度自然會有不同的立意和看法,我們可以通過「由果溯因」把握其深層內涵。
  • 高分作文的審題技巧—「材料類」材料
    這類材料作文給我們提供了多則「材料」,在審題立意時要通過比照找出幾則材料人、事、物的共同點作為中心,切不可只抓其一,不顧其二、其三……否則就會偏題跑題。歲的詹森在校園開槍掃射,打死了1名學生和1名教師,此外還打傷了11名師生。
  • 高考作文審題立意技巧
    自主確定立意,確定話題,確定標題;不要脫離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概括主旨讚美荊棘鳥以頑強的精神唱出最美的生命之歌。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選擇一個側面、一個角度構思作文。自主確定立意,確定話題,確定標題;不要脫離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審題立意1、具體方法:審題,搜尋中心句,去掉原因、現象、事件等具體的內容,反覆研究中心句的內涵。
  • 高考如何寫出高分作文?審題立意、行文構思和卷面書寫,缺一不可
    當然,也要注意,全國Ⅱ卷的作文文體是演講稿,一般的結構包括開場白、正文、結尾。而且,演講材料是通過口頭表達的,為了便於聽眾理解,段落之間需要適當的過渡和照應。 總的來說,今年各個高考作文題目都不是很難,只要認真審題,注意文體格式,都不至於跑題。
  • 2020 年高考全國一卷作文題目 如何審題和立意?
    春秋時期,齊國的公子糾與公子小白爭奪君位,管仲和鮑叔分別輔佐他們。管仲帶兵阻擊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帶鉤,小白裝死逃脫。後來小白即位為君,史稱齊桓公。鮑叔對桓公說,要想成就霸王之業,非管仲不可。於是桓公重用管仲,鮑叔甘居其下,終成一代霸業。後人稱頌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說:「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
  • 高考作文:從閱卷老師的角度看審題方法
    事實上,在評卷的過程中,審題的準確程度還直接影響著評卷老師對基礎等級和發展等級的判分。那麼,評卷老師是如何對審題進行判分的呢?關鍵是第一眼。評卷老師有一套作文快速閱讀法,即「作文三眼看,看三眼」。第一眼是看審題是否準確,角度切入是否恰當,立意是否明了。若審題錯誤,再好的文章也要被判「死刑」。老師的「第一眼」很快很短,不可能反覆閱讀琢磨你的觀點。
  • 考研英語衝刺:英語作文如何審題和立意
    在考試中,同學們一直很擔心一個問題,就是怕自己在寫作過程中立意出現問題,萬一審題出現了錯誤,或是出現跑題的情況就會很擔心分數會不會很低。其實我個人認為同學們無需擔心這個問題,因為我們考研的文章不像我們高考作文一樣,要不斷的審題、揣摩出題人的意圖,考研的英語作文考察的是大家的「書面表達」能力。
  • 不會審題必讀!多材料作文精準審題技法!
    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多材料作文的審題技巧,快來看!▼多則材料作文在提煉觀點時,必須對所提供的各則材料,先逐則分析,再比較分析,最後綜合分析,歸納提煉出恰當的觀點。多則材料作文的難點在於,如何找準各個材料之間的內在聯繫,作全面、準確、周密的分析。多則材料類作文都有哪幾種類型呢?又該怎麼審題?往下看。
  • 材料作文如何審題立意,學長來教你
    談到寫作,這第一步就是審題立意,而且是最重要的一步。做好了這一步,一篇好的作文就有了成功的基礎。審題立意嚴格來說是分為兩部分,審題和立意。一、審題內涵審題就是將題目材料弄懂弄透,確定作文的主題,立意,文體限制等以確定文章寫作方向的過程。那個審題具體審什麼?1.審限制。這一步就是要確定題目的限制範圍,讓作文在這個限定的範圍內。比如,作文題的要求是寫記敘文還是議論文,又或是說明文。
  • 2019全國高考作文試題「出爐」,浙江卷作文審題難,想拿高分更難
    但是特別注意的是,這個命題材料作文要求考生選擇過去、現在和未來的三種情境寫作,但實際上寫作的背景只有「過去與未來」兩種,如果選擇了過去,就不能跳出過去的背景,而是設身處地嚴格按照當時的背景來寫,否則即為離題。同樣所選擇的三種文體——演講稿、信件和觀後感也是與年代有關,是被規定死了的。
  • 教師資格考試:作文如何快速審題立意
    教育類寫作的材料是關於教育現象或者教育問題的,需要你針對某一教育現象或者教育問題,提出你的觀點,然後運用教育事例和教育思想對你提出的教育觀點進行論證,它與一般類的作文在方法與技能上並無不同,只是你的寫作思路和內容不同而已。同樣,我們要按照教育寫作的思路設計一些結構模式,以便在論述教育問題時能夠以教育的思維來思考和論證。文章立意,即文章的角度。
  • 高考作文要如何審題?這三個方面了解一下!
    高考作文要如何審題,以下這三個方面了解一下:(一)在關鍵詞上「掐準七寸」。⒈命題作文在審題的時候要找準關鍵詞。命題作文有兩個關鍵詞可以抓,其一是標題中的關鍵詞,其二是作文要求中的關鍵詞。考生在審題的時候可以從兩個方面考慮:一方面可以寫家鄉的風景之美,另一個方面可以通過家鄉人們的某一些事例來體現家鄉人們的心靈之美。從這兩個方面去審題,一篇文章的內容立馬就會變得「豐滿」起來。同時,在寫這個題目的時候,儘可能在開頭的時候做到開門見山,直接點題;文章的結尾再一次點題,力求達到「畫龍點睛」之效。
  • 2020初中語文作文審題技巧總結:「材料類」材料
    這類材料作文給我們提供了多則「材料」,在審題立意時要通過比照找出幾則材料人、事、物的共同點作為中心,切不可只抓其一,不顧其二、其三……否則就會偏題跑題。     例6:美國校園槍聲    1998年某天,美國阿肯色洲某中學突然槍聲大作,年僅11歲的戈爾登和13歲的詹森在校園開槍掃射,打死了1名學生和1名教師,此外還大傷了11名師生。     美國前總統談校園暴力自去年10月以來,美國校園發生的槍殺案導致14人死亡,數十人受傷。作案人都是11歲至18歲的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