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題立意是決定作文成敗的關鍵,是寫好作文的第一步。清代王夫之說:「意猶帥也。無帥之兵,謂之烏合。」文論家劉熙載在《藝概》中寫道:「古人意在筆先,故舉止閒暇;後人意在筆後,故手忙腳亂。」所以,我們必須明白意在筆先,是為文之要。
審題和立意,是兩個概念,但它們互相關聯。審題是基礎,立意是根本。立意就是要在審題的基礎上,確立寫作的意圖,明確寫作的目的。作文的好壞優劣,立意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下面我們通過一些具體的作文題來談談立意的方法:
2018年陝西中考有這樣一道命題作文,是個獨詞式的題目「陽光」。在審題時,同學們一定首先想到的是它的本義,大自然的陽光。但是陽光還具有比喻義,它隱含著「光明」「溫暖」「目標」這樣的含義,它可以代表愛、代表關心、代表友誼、代表希望、幸福、快樂等等。很顯然,這個題目在審題時不能只是停留在表面,既要看到客觀「陽光」,還要看到主觀的「陽光」。
圍繞這個題目中主觀的陽光,我們可以寫國家的好政策;社會上暖心的人和事;家庭親情等等。我們可以採取一個辦法叫做「意義添加法」,就是給「陽光」添加一定內容。比如「父愛的陽光」「母愛的陽光」「友誼的陽光」「師愛的陽光」,還可以有「雨後的陽光」「陽光般的話語」「那個電話是陽光」「滿滿批語是陽光」等。通過添加,在心中把要寫的內容具體化,這樣立意選材就非常具體,容易切入,便於發揮。
有的作文題不是獨詞,而是完整的短語或句子,那就不需要添加,如作文題「心中的那片海」,很顯然「海」是有比喻意義的,比喻理想、追求、希望等。可是我們不少同學不懂比喻義,就一直寫他家鄉的「海」,文章自然落為下乘。
「誰來幫我開鎖」的作文題,「開鎖」一語雙關,既指開實的門鎖,又指開虛的心鎖,這樣吃透了題目中的比喻義,我們就可以把立意推向深刻。
善文者,雖然選取的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卻能表現出大的思想、深的意義。在寫作的過程中,如果我們選取的是小角度,敘述的是小事情,描寫的是小場景,刻畫的是小人物,能夠對所刻畫的形象進行取捨、濃縮、強調,以獨到的想像抓住一點或一個局部加以集中描寫或延伸放大,這樣的話,就能反映更豐富的社會內容,揭示更深刻的社會主題。
如半命題作文「()裡的世界」,有一位學生就寫了「枕頭裡的世界」。文章敘寫自己常常落枕,母親為她精心挑選棉絮,揀去棉籽,為她縫好一個棉花枕頭,滿滿的母愛。後來又寫到了一個枕頭,是父親跑遍了整個南通,花了一個月工資才買到的「綠豆殼枕頭」,在綠豆枕的沙沙聲中感受濃濃的父愛。接著又寫到了第三個藥枕,「這個藥枕有薄荷的涼、桂皮的香、陳皮的辣……仿佛置身中藥鋪,偶有翻動夾雜著葉子破裂的聲音,時而還有桔梗之類的小枝打斷聲響,像是踏入了深秋的落葉林。」
文章的結尾「一個枕頭就是一個世界,裡面滿是愛跑來跑去,換掉了枕頭,卻換不了彌散其中的愛。」三個枕頭,以小見大,表現親情的溫暖、家庭的溫馨。
有一些作文題目,題面較「虛」,讓人一時捉摸不透,立意倍感困難。其實,只要將這類虛題轉化為實題,立意時就能迅速找到切入點,文章主題自然信手拈來。
有這樣一道中考作文題:在躁動的青春歲月裡,或許我們並不那麼乖巧,或許我們並不那麼順從。率真、莽撞、叛逆、不計後果、不講情理、盲目崇拜、遇到挫折、遭受打擊……這些都是我們在青春路上留下的印跡。雖然這不是一條筆直的路,彎彎曲曲,但我們活出了青春固有的色彩。青春即使再痛苦也閃耀著它的華彩。請以「在青春的懷裡撒野」為題,寫一篇作文。
這道文題,肯定會讓不少考生抓狂。其實,你只要將這道虛題稍稍轉化一下,變成「那些難忘的青春故事」「青春裡我們哭過、笑過、瘋狂過……」等充滿生活畫面感的文題,各種立意立刻就會紛至沓來。
面對一道作文題,不從正面切入,而是別出心裁,反向挖掘,從揭露問題、批判問題,表達自己的痛苦、憂思、反省等角度進行立意,從而給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有這樣的一道中考作文題:歲月如歌,初中三年轉瞬即逝。三年中,因為有他(她、它)的一路陪伴,我們迎著風雨,步入陽光,走向成功。其間的苦與樂、淚與笑、委屈與鼓勵、叛逆與警醒……這都將成為我們美好的記憶,永遠銘刻在心。請以「感謝有你相伴」為題,寫一篇作文。
這類作文題,一般都是從正面立意,感謝某個人陪伴自己,一路走來,健康成長。但如果你反向挖掘,去寫一個始終陪伴在自己左右的人,他極其挑剔、極其囉嗦,讓你厭煩,讓你難受,但同時他讓你不斷完善、不斷成長。
蘇州市一道中考作文題「什麼是個好」,這個題目中的關鍵詞是「好」。「好」是美好的意思,也可以理解為對人有益,使人滿意的意思。根據題目前面的提示:壯麗秀美的大自然是個好;人和人之間的美好的情感是個好;人生的感動和幸福是個好,這些都可以去寫,屬於正向立意。
但怎樣才能有新意呢?我們要在選材上賦予「什麼」這個關鍵詞新的含義,在平常的、細微的發現中,挖掘那些情理之中,卻又意料之外的好立意。如,我們寫「失敗是個好」「挫折是個好」「哭泣是個好」,這樣去立意,是不是讓人眼前一亮呢?
作文強調「我手寫我心」,立意一般都圍繞個人的喜怒哀樂進行,體現的是個體的所思所想。不過,如果同學們在立意時能夠迴避常見的「小我」,從高處著眼,去關注「大我」,把文章主題指向時代、民族、國家、人類的高度,那就能高屋建瓴,讓讀者的內心受到震撼。
我們來看一道中考作文題:「無可奈何花落去」是詩人讀懂人生的感慨;「讀你千遍也不厭倦」是歌手讀懂真情的呼喚;「先憂後樂」是文人讀懂時代的擔當;萬有引力是科學家讀懂蘋果落地的思考……一詩一文,一草一木,一人一事,都需要用慧眼去閱讀,用心靈去感悟。請以「讀懂」為話題,寫一篇文章。
這道文題,多數學生會圍繞讀懂一個人、一件事進行立意,讚揚某種優秀品質,抒發內心的某種情感。如果你另闢蹊徑,圍繞環保立意,寫你讀懂大自然痛苦不堪的表情,讀懂了大自然咆哮呼喊的聲音,面對各種環境汙染,呼籲人類保護環境,珍愛地球,這樣的立意,自然不同凡響。
「千古文章意在先。」如果同學們在作文的審題立意中遵循準確、簡約、新穎、深刻的原則,並巧妙運用上述五種立意方法,相信大家一定能寫出好文章。
下面我們布置一篇作文題,請大家認真仔細地審題構思,然後去準確新穎深刻地立意,讓我們動起筆來,寫一寫。
看山水,如何看見生命的靈性?看人間,如何看見世事的真相?看史傳,如何看見人性的善惡?看生活,如何看見人情的冷暖?看,需要眼睛;看見,需要頭腦和靈魂。請以「看見」為題,寫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