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字的書法作品,卻用了3種宣紙、4種書體,「花哨」過分了

2020-12-09 書法田園

在當今書壇一切為展覽的大環境中,書家為了獲獎入展而精心準備作品,理所當然,適當地拼接一下也未嘗不可。書家這樣做,也是緊跟展覽風尚,和評委的「好色」也不無關係。

展廳

縱觀全國展中的獲獎、入展作品,沒有幾幅不是拼接的,也沒有幾幅是一種色調的,但過於裝飾難免使書家失去了自己的個性,一切為展覽而創作,去迎合評委的喜好,不少人喜歡將書法作品「包裝」、「深加工」,來提高獲獎入展的機率。張紅傑在全國首屆小品書法展上,獲得最高獎的作品,便是大環境下的典型產物。

張洪傑首屆小品書法展獲獎作品

張紅傑這幅作品精緻到位,花樣出新,為了獲獎、入展,可謂花盡心思,題頭、正文、落款分別用不同的書寫材料,用了三種色宣和四種書體來表現,小篆與小楷也有一定的功底,視覺效果很強烈,作品內容也很豐富,這種章法安排也很容易打動評委。

但這畢竟是一幅小品書法,未免做過了,而且字形排疊刻意,楷書落款捺畫重複、雷同出現,橫豎看都是平行線,極其對稱。主次不分,僅有56個篆書的作品,用好幾百的小楷去陪襯,有種喧賓奪主的感覺。如果小楷字數減少一些,應該更好。

作品局部

於明詮先生有一篇說「展覽體」的文章,文中說道:「展覽成了比技法精緻到位、比設計花樣奇特出新、比八尺巨幛條幅對聯而且落款蠅頭小楷密密麻麻,老作者能比過年輕作者嗎?要麼初評就敗下陣來,要麼免戰牌高掛,告別參展。」於明詮先生這段話,用來評價張紅傑的作品,也很恰當。

作品局部

再說張紅傑這件作品的正文篆書,師法於清代大書法家吳煕載,吳熙載的篆書速疾圓轉,痛快淋漓,率直瀟灑,方中寓圓,剛柔相濟,體勢勁健,舒展 飄逸,提按有度,顯得婀娜多姿。使得吳熙載的篆書富有醇古之氣,又自然生動。

此作妍美有餘,而古質不足。過於強調提按,特別是其轉折處用筆頓挫,然後迅速轉細,使線條看起來單薄無力,缺少圓潤挺健之氣。正文篆書三點水偏旁的字居多,處理缺少變化,如「溪」字,如果寫成異體字的「谿」,這樣可避免重複三點水也顯得用字古樸。

張紅傑書法

篆書正文整體太標準化,過於安排、設計,呈現出豎細橫粗的程式化結體。再有篆書題頭的「張旭詩鈔」和仿宋體的「張旭詩選鈔」兩次出現,未免重複。

張紅傑是熱衷於參加展覽的作者,他也靠著在全國大展中取得的成績,成為書壇上較為聞名的實力派書法家,他曾獲得第四屆中國書法「蘭亭獎」 三等獎,第五屆書法「蘭亭獎」」佳作獎,全國第二屆篆書作品展優秀獎,也曾入展過包括全國第十一屆國展在內的很多展覽,真可謂榮譽滿滿。

張紅傑

能夠取得這麼多的榮譽,一者說明張紅傑的確是有實力,二者也說明他的確會迎合展覽。有實力自不必說,單說創作適合參加展覽的作品,裡面有很多門道。顯然,張紅傑對這些門道是駕輕就熟的。在看到過的他的作品中,作品的形式製作似乎一直是他比較在意的。這也就不難理解,他在全國首屆小品書法展中獲獎作品為何寫得這麼花哨了。

張紅傑11屆國展入展作品

最後要說的是,好的藝術創作不僅需要長期的技巧和法度訓練,更需要對傳統精神的把握和深入,僅靠外在形式的新穎,無異於買櫝還珠。書法嘛,根本的落腳點還是要在書與法上,至於其他的因素,都是皮毛而已。

相關焦點

  • 書法有56種書體?
    以下是唐代書法家 韋續寫的《五十六種書並序》。他說書法有56種書體,分的非常之細。
  • 書法作品如何打格?國展上這件900字作品,打的格子絕了
    在全國第十二屆書法篆刻展上,山東萊陽書法家李明東的楷書作品入展。他的入展作品用的是八尺整張宣紙,洋洋灑灑900餘字,在展廳中很是顯眼。這件作品雖然巨大,但李明東在作品上打的格子很出彩,不死板、不凌亂,給作品增加了很多趣味。
  • 把握好書寫速度,使所寫書體表現出了相應的書法特色!
    歷史上大書法家們能夠恰到好處地把握書寫速度,從而使所寫書體表現出了相應的書法特色,取得了衝擊欣賞者視覺效果的震撼作用。我們臨習古代這些碑帖,只能看到碑帖好的一面,由於沒有視頻記錄,很難考證他們是如何書寫,如何運筆,最後如何完成整幅書法作品的。那麼,我們對此就真的一概不知,始終要自己「摸著石頭過河」了嗎?其實也不盡然。
  • 書法作品中寫漏了字該怎麼補救?
    對於該現象的認識:漏字、錯字很正常不可否認的是,在歷代書法家的書法作品中,有很多書法作品,其實他們並沒有寫得非常嚴謹,而是出現了很多漏字,甚至錯字,然後塗改的痕跡也非常的嚴重。當然這些小疏漏不應該出現,但是它的出現並不會影響到整體的書法布局,所以我們對於這樣的錯誤還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既然會出現這樣的紕漏,那麼我們在出現這樣紕漏的時候,應該怎麼處理呢?我們去翻看一下古人的書法作品,就可以看到這樣的疏忽,大致上可以被分為以下的幾種情況,根據不同的書體分類,會有不同的處理方式。
  • 書法創作的9種模板
    | 一、條幅 | 以長宣紙全開及對開(半截或半折),直書之作品為條幅。條幅是豎行書寫的長條作品。尺寸一般為一張整宣紙對裁。安排章法時,應能根據書體的特點,精心構思,立意要新。條幅常見兩種:寫成兩行或三行的;居中寫一行(少字數)的。
  • 書法入門,如何選擇正確書體、字體!
    因為從書法歷史的角度看來,是先有了篆書,然後再次第有了隸書等字體。這個觀點明顯是不對的,甚至不需要花時間去辯駁. 如果單論字體出現早晚的話,哪怕不上溯到結繩,也要追溯到甲骨文呢。這明顯就不合理嘛。更何況,魏晉之後,書法發展史上,各字體發展歷程犬牙交錯,例如說同是草書,章草脫胎於隸書,今草的淵源則與楷書更接近。難用簡單的出現先後來概括。
  • 學書法幾十年,臨了幾百沓,為啥還是寫不好字?
    3、我也照著書法技法書上的筆畫用筆示意圖去寫,寫過多少年才知道那是極易把初學者帶到溝裡去的。而且有的技法書上的用筆示意圖會使你幾乎萬劫不復。我曾經寫過一篇文章叫大家不要輕易相信書法教科書了,大部分教科書都害人不淺 這篇文章我建議大家好好讀一下。4、我也相信過學書法必須從楷書學起,寫不好楷書就寫不好行書、草書,甚至不能學行書和草書,其實五種書體雖有關聯,但根本不是這樣的遞進關係。書法的基本功到底是不是楷書,我覺得是需要從另一個角度來說的。
  • 學習書法從哪個書體開始?
    實用功能的喪失並沒有讓書法衰弱,反而更加激發人們對於作為純藝術的書法的孜孜追求。現在,書法藝術有很龐大的人群基礎,上至花甲老人,下至垂髫學童。但是中國書法包羅萬象,風格五花八門。基本的書體包括篆、隸、草、行、楷五種書體,細分各家書體就太多了,二王、漢碑、魏碑、唐楷(顏柳歐褚虞)、趙孟、蘇黃米蔡、清代諸家,等等,太多了。
  • 要讓書法作品美觀,少不了這4種書法常識
    章法的布局是否科學合理,一般從正文、落款、鈐印能看出整體布局的水平,而正文的字體從筆畫和結體,展現出來的筆法、筆勢、用墨等,能從更深層次反映了書者的書法功底。下面,夢筆生輝就給大家簡單通俗的講一講書法作品美觀不可缺少的4種書法常識,希望對您有幫助。
  • 中國傳統文化,書法的發展史,及漢字書體的演變階段
    一般而言,唐代以前,中國書法藝術的演進是以新書體的出現為主要特徵的,如大篆、小篆、隸書等。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楷、行、篆、隸、草書五種書體體式完全固定下來。唐代以後,再沒有新的書體出現。在這個歷史條件下,中國書法藝術的發展史就以個性風格的變化為主要特徵。在書體演變過程中,有一點值得注意,就是漢字書體由甲骨文發展為西周金文,進而發展為小篆、隸書。
  • 中國書法發展過程中的書體演變
    書法與其他藝術門類有著巨大的不同,其他藝術門類比較直觀,而書法非常抽象,原因就在於它是從漢字這樣一門已有符號體系的基礎文字形式中升華出來的,比其他藝術門類具有更強的文化依賴性。 這也就是為什麼在將書法與其他藝術門類進行比較的時候,古人給予了書法一個崇高的定義——「字是九重天」,說明書法所代表的品格、品味遠高於其他藝術門類。學習書法、認識書法以及真正地理解書法,是一件需要極大耐心和努力的事情。
  • 初學書法,一定要避免這5種弊習!
    學習書法不能僅靠手上的功力,還需心裡的文化底氣。對於書法初學者來說,應該儘量避免以下幾個誤區。形式主義作品要張掛起來供人審視,形式確實很重要,但採用何種形式,必須合情入理,犯形式主義毛病的作品大致有如下幾種
  • 185年前的行書作品,清人許錦堂經典書法,網友,如美女在跳舞
    故在創作過程中用墨勿需始終從溼寫到幹,從濃寫到淡,墨色的變化是由濃、淡、幹、溼之間排列組合的順序來完成的。濃墨與淡墨,其實就是利用水和墨不同的比例、利用水與墨在宣紙上聚散速度、著色度不同,使用一個筆畫中或一個字一幅作品中出現過渡自然、濃淡相間的墨意。
  • 泰山金剛經書體藝術傳承人——張範義先生書法作品賞析
    是泰山金剛經書體藝術傳承人。自幼承蒙家學,經受嚴格訓練;幾十年的臨池、研摹,造就了其堅實的筆墨功底。書風灑脫浪漫而不失厚重,凸顯高雅、大氣之特質;既有帖學之流美,又具碑學之壯大!作品中透出濃鬱的文人氣息和高尚的審美情趣。「坦坦心無忌,落墨便是仙」的心境,成就了他的書法造詣。
  • 為什麼叫楷書而不叫楷字,原來書體與字體竟然是兩回事!
    古代一些自成一派的著名書法家,他們的字就可以稱之為字體。比如歐陽詢的楷書稱之為歐體,也有一種說法叫歐字,但是卻不能說它是歐書,這雖然是一個叫法上的習慣問題,但也能體現出字體與書體的區別。 書體是一種書寫的形式,也可以說成是擁有某些共同特徵的字體的總稱。
  • 楷書有歐顏柳趙四大書體,為啥其他書體沒有出現四大家書法?
    而相對於楷書來說,行書、草書、篆書、隸書等書體才可以稱之為「體」。體與風格的關係是相互依存的。先有各種書體的存在,然後才能發展出各種各樣的、具有個人風格的書法。而個人風格中所具有的共性,又是體所具備的特徵。
  • 書法:什麼是字體?什麼是書體?……其中有大奧妙
    那次,到出版社去討論書稿《明明白白學書法》,總編一邊翻著書稿,一邊突然來了一句,廖老師,你真厲害啊,你什麼字都會寫。為什麼他這樣說?我們的教學體系,學完筆法以後,按照書法發展的歷史一路往下學,書稿裡,所有牽涉到書法史上碑帖的臨摹,都是由兩個作者完成的。我笑了一下,說,不光是我什麼字都會寫,我教出來的學生,也什麼字都會寫。!……???我們發現了學書法的規律。
  • 我的書法隨想--根據我學書法時的筆記整理的
    任何書法書體因其書寫的人有境界的高低,而書體本身沒有境界的高低。篆、隸、楷、行都同樣能達到最高的境界,不能說草書是各種書體的最高境界。形式是次要的,而寫字的人是最重要的,一個境界不高、修養不高的人即使寫草書也是不堪看的,而境界高、修養高的人寫其他書體一樣能寫出很高的境界來。
  • 不論那種書體,只有2種筆法,3種形態,6種寫法!就這麼簡單?
    為防失聯,把「書法功課」設為星標「★」哦! 筆法之難: 用筆在古代是一件很神秘的事情,被傳的神乎其神,據傳會用筆的人還都不是自己研究出來的,而是有一本類似於武功秘籍的技法寶典,他們獨自享用,秘不示人,因此更增加了筆法的神秘性。
  • 中國書法的字體有哪些 中國書法大致分為哪些書體類別?
    中國書法的字體有哪些 中國書法大致分為哪些書體類別?時間:2017-05-30 13:55   來源:百度知道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中國書法的字體有哪些 中國書法大致分為哪些書體類別? 中國書法大致分為哪些書體類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