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擬考總分第一、數學拿150,自述平時學習不熬夜,更習慣保持1點
高三是對高一、高二學習知識點的一次總匯,同時也是減少短板、拉大成績差距的關鍵一年。系統性的複習,能夠讓那些原本成績不算顯眼的學生,如虎添翼的實現成績逆襲;同樣也能讓那些對高三放下警惕,同時無法及時紓解心中壓力,而導致學習狀態失衡的優等生,出現成績下滑,甚至是成績的大幅度被拉開。
-
高中三年從未熬夜,總分695進北大,自述:平時上課,習慣做3件事
高中三年時間,除了最後一年對自我學習的一次系統性的複習外,高一、高二階段主要是以學習新知識,然後轉化吸收舊知識為重點,尤其在進入高三之後,所有都變成了舊知識,這時候就考驗對舊知識的儲備量,系統性的學習能力高低。
-
高一下遊、高二中遊、高三前3名,總結經驗:除做題外,常做3事
在高一的時候成績處於班裡下遊水平,而在高二的第一個學期就已經進步到中遊水平,再到高三的時候已經成了班裡的前3名,在高考中成為學校裡唯三考上清北的學生之一,周恆總結了自己這3年來的學習經驗,除了要注重做題外,還要常做3件事。
-
初一到高三,6年裡保持早5晚11,北大學長自述:堅持3條原則
從初一到高三,這6年時間裡,初合生一直保持著早5晚11的學習作息,最終以高考701分的好成績,順利考進北大的初合生自述1、晚自習後多學5分鐘初合生保持著規律的作息時間,晚上11點的時候會準時休息,而在晚自習結束後,初合生仍然會保持一點,那就是多學5分鐘。
-
高一墊底、高二提升、高三逆襲,自述:3年裡,堅持1點、不做1事
普通的學生可能在高三最後一年裡,實現了成績的大逆襲,也有人可能因為學習鬆懈,而導致學習一滑再滑,反而失去原本的優勢。在高一的時候成績在班裡墊底,從高二的時候開始提升,而等到高三的時候實現逆襲,在高中三年時間裡,成績成為班裡進步最大的學生
-
高一到高三,從下遊到前3名,自述經驗:不熬夜,上自習有3點習慣
孔子在《論語·魏靈公》說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其中,器不僅是指實體的工具,也指具體的方法以及思路,做事前完全的準備,可以說,無論想要達到什麼樣的目的,都需要做好思想上的準備、能力上的提升以及充分的預估。
-
從初一到高三,每天學11個小時,北大學長自述:領先1點、不做1事
從初一到高三,6年的時間裡,洪莘一直保持著每天學習11個小時的習慣,從來不會因為休息、放假而鬆懈,也不會因為進入高中後而盲目增加學習時長,而是保持在一個規律的學習時間內,完成每天的學習任務。在高考中,洪莘以縣第一的成績考進北大,自述自己的學習經驗不算稀奇,不過是領先1點,同時注意不做1事。
-
30年班主任:成績排中遊,大多存在1個問題,提成績多做1件事
當處於一種正向的成績循環中時,對於學生而言,學習的主動性加強,自身潛力的挖掘,再加上原本學習基礎的奠定,會出現一定的成績進步,而這也是很多尖子生能夠保持成績重要內在因素。,其實可以細分為中上、中遊、中下,這3類的學生雖然成績上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本質上成績處於同一水平,而導致他們成績無法更進一步,大多是存在1個問題,而如果想要提升成績,那麼就要多做1件事。
-
高一作業比高三還多?不熬夜怎麼能寫完?
一、高一作業竟然比高三還多!高一的作業太多了,如果讓學生都做完,每天12點很難上床睡覺,而這只是基礎的作業而已。為了學生全面發展,要求高一開足開齊全部課程,語數外、理化生、政史地、音體美、信息、技術,除此之外,學校還會開設一些特色課程如傳統文化、校本教材、心理、口語等。學生的課程表上基本上都是滿的。
-
高一成績平平,高考692成校第一,自述:擅長背誦,平時常做2件事
高考結束後,邵家民整理出一米多高的試卷,而其中大部分都是自己利用自習或者假期時間,額外多做的題目。在高考中憑藉692分的好成績,邵家民成為學校理科第一名,同時成功拿到了清華大學的錄取通知書,而三年前的高一,邵家民的成績平平,只能勉強過個一本線。邵家民自述自己平時的學習優勢在於背誦,尤其背誦一些長短的知識內容。
-
高一成績中等,總分692進清華,自述:從不熬夜學習,堅持2點習慣
在高一的時候,成績還只是班裡中等水平的陳屏,最終以總分692考進了清華的金融系。陳屏所在的班級有3人考進了清北,而分數最高的還是陳屏,作為高中三年來逆襲的最佳代表,陳屏自述,自己的學習方法並沒有什麼特殊,甚至有些平平無常。在高中三年的時間裡,陳屏坦言從來沒有熬夜學習,每天都保持著早5晚11的作息時間,在他看來,在進行一天高效率的學習後,也需要足夠的休息時間,不然很難堅持到最後,而自己在平時,也一直2點習慣不變。
-
高一到高三,穩定保持年級前10,高考總分684:從一開始,保持3點
從高一到高三,在這3年的時間裡,一直穩定保持著年級前10的成績,在高考中以684分成功考進北大的夏默,在這之前的中考裡,也是當地市前三名。夏默算的上是正統的好學生,因為成績浮動小,而是成績一直非常優秀,在夏默看來,自己從一開始的時候,就一直保持著3點學習習慣不變,所以才會保持穩定的成績發揮。
-
總分695進北大,高中三年從未熬夜,自述:平時堅持做3件事
這件事上很多與他同為一個班級的學生覺得自愧不如,在考進北京大學以後,好多人都問他平時是怎樣進修的,不熬夜尚有閒暇時間玩耍,卻能考這樣好的功績,李玉也沒有吝嗇,在記者採訪的時間說出了本人的進修經驗:平時保持做這3件事。
-
小學墊底、初中平平、高中前三,自述:上課堅持1點、課下做1事
在小學的時候成績在班裡墊底,而等到初中階段,成績已經提升到中遊水平,到了高三的時候,成績已經能夠逐步穩定在前三名田吉融自述自己的學習過程,是細水流長的提升,而不是能夠在短時間內,快速的提升。在分享自己的學習方法時,田吉融提到自己一般上課的時候堅持1點,而在課下的時候常做1事。
-
新學期:高一「變」、高二「飛」、高三「硬」!附各年級學習攻略
另外,對於大多數學生,熬夜時間精神不振,本身就難以高效,不如早睡養足精神。鑑於此,建議是充分利用好白天時間,有緊迫感,而不是平時閒散,等到晚上鼓足幹勁。其實,只要把白天的效率提上去,可以學到很多東西,按時睡覺也就成了很自然的事。為什麼說高中三年,高一最重要?
-
初一到高三,6年裡穩定年級前三,自述:上課注重1點、堅持1事
一次的成功可能有偶然在作祟,但是長時間成績的取得與保持,不僅是「運氣」本身的在作用,更是方法與技巧的體現。對於學生而言,小學到初中,是第一次成績的大洗牌,可能有名不見經傳的學生,從此開始厚積薄發之路,也有可能是有點「小聰明」,但是卻逐漸敗於習慣與能力,成績出現下滑趨勢。
-
中遊985和雙非第一名,誰更受老師歡迎?
或許在很多時候,特別是申請夏令營預推免的時候,保研er們總會有一種疑問,「老師究竟是喜歡985中遊的學生還是雙非的第一名呢?」其實這個問題,確實困擾了不少同學,因為在招生的時候,確實會出現有的招生學校會要雙非第一,但不要985前幾的學生的情況。
-
中遊學生的逆襲總結:高中3年裡,首先堅持1點,其次多做2事
從一開始的中遊名次到最終能夠在高考中,以697分成功考進北大,曾可研對自己過去三年的高中生活進行了總結歸納,曾可研坦言成績的提升並不容易,在高中3年裡,首先要堅持1點,其次要多做2件事。高中知識點複雜、面廣,尤其對於中遊學生而言,能夠跟上大部隊的節奏,已經算的上是非常不錯,想要短時間內就追趕上其他人,是萬萬不能的。所以把自己的心態放平,不要因為過於求成或者其他,那麼對於接下來的努力過程就會更加堅定。
-
高一「分層」, 高二「定型」, 高三「定終生」!
開學了,高三的學生忙於高考倒計時;高二學生即將結束新課,開始緊張的一輪複習;高一學生,剛進校的新鮮感消失,又感覺不到高考的壓力,不知道努力的方向,缺乏動力,從而放鬆了對自己的要求。結合了各個學校的高中老師和高中生的經驗/經歷總結:高一「分層」, 高二「定型」,高三定終生!那麼,學生和家長又該如何做呢?
-
致高中家長:高一到高三最重要的事是什麼?
向學霸進軍整理出高一到高三最重要的事,希望給高中生和家長帶來幫助。高中學習是一個系統的過程,整個高中階段,知識覆蓋面相對較廣,難度較大,僅靠簡單地拼時間、拼精力漫無邊際地大量練題是不可能取得好成績的。科學有計劃地學習才是正解!制定學習計劃、執行計劃、考試考核、考後總結等等都是學習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環節。高一到高三最重要的事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