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第一次上幼兒園,分離焦慮很嚴重怎麼辦?請查收這份入園攻略

2020-12-18 玫瑤老師

幼兒園馬上要開學了,孩子們即將邁出從家庭走向社會的第一步。這其中「入園焦慮」是不少家長和孩子要經歷的第一個門檻。我的孩子是在2歲半的時候入園的,雖然我是一個教育工作者,但是自己的孩子入園也經歷一段漫長的適應期。

「入園焦慮」真的是洪水猛獸嗎?又有什麼方法可以幫助孩子更加平穩的渡過這一段時間呢?作為一名曾經的幼兒園園長,今天我想結合自己孩子入園的經歷,和大家分享幾點經驗。

一、孩子上幼兒園,不得不面對的「分離焦慮」

剛上幼兒園的孩子總是哭,主要原因還是因為環境和生活方式的突然改變造成不適應和焦慮。

孩子在上學以前,他們的生活方式比較簡單,幾乎是由父母、爺爺奶奶或者保姆來照顧。大家都以孩子為重點和中心,圍繞著孩子轉,環境和照料人都比較單一、固定;

而去到幼兒園之後,孩子的環境忽然有了很大的轉變:父母和熟悉的照料人不再時時刻刻陪著了。他們需要獨自一人面對新的環境、老師和同學。

面對全新的環境,他們需要不斷地確定:我是安全的嗎?爸爸媽媽離開了還會回來接我嗎?在情感和認知的拉鋸中,難免會產生身體的不適應和心理的焦慮。

但是人類正是在不斷的分離中,我們才得以不斷成長。從某一個角度來說,分離是為了更好的依附,走向更獨立豐盛的人生。

任何新生事物在開始時都不過是一株幼苗,一切新生事物之寶貴,就由於在這新生的幼苗中,有無窮的活力在成長。

如果我們能對分離有客觀的認識,就可以有更好的心態輔助孩子渡過暫時的困難,讓他們收穫更廣闊的天地。

二、從反抗、失望到釋然,正確認識孩子入園分離焦慮的三階段

每個孩子的氣質類型不同,他們表達情緒和想法的方式是不同的。面對新環境,有些孩子適應度很高,他們可能不會一下子對新環境有非常猛烈的情緒衝突。這類型的孩子在入園的前幾天可能顯得興奮、雀躍,但是過了幾天後,才緩過神來要找爸爸媽媽;

而適應度比較低的孩子,警覺性比較高,面對新環境、新朋友容易有抗拒的心理,最直接的反應就是通過嚎啕大哭來表達。

總體來說,各種氣質類型的孩子們都會經過以下三個階段,順利渡過以下這三個階段後,孩子就會完全釋然,走向獨立,和幼兒園產生深層的連接,真正愛上幼兒園的新生活。

第一階段:反抗。「我要回家!」這個階段最直接的表現就是失心裂肺地嚎啕大哭。在每天送去幼兒園的路上,就開始上演各種「生死離別」。這時孩子的口頭禪是「我不要上幼兒園!」「我要回家!」孩子表現得極為憤怒或反抗。

第二階段:失望。「那又怎麼樣呢?我還是得上學。」慢慢的,你會發現孩子開始有了一些細微的變化:他的哭聲不再那麼撕心裂肺了,而是變成了斷斷續續的哭聲。你仍會聽到孩子哭,但是比起第一階段,哭的強度和頻率有所減少。

如果在幼兒園孩子看到其他人哭,他也會跟著哭起來。這個階段的孩子可能會出現不理睬他人、反應遲鈍的情況。

我們也會強烈地感覺到孩子的心灰意冷和無奈。「是啊,不想去上學,但是又能怎麼樣呢?我還是得去。」我們家孩子當時的這段原話,就是此階段的真實寫照。

第三階段:釋脫、超然。「我喜歡幼兒園!」從這個階段開始,孩子開始漸入佳境:表現為開始接受老師的照料,會跟著園裡的一日流程開展部分或全部的活動。他會學著自己吃飯、喝水,和其他孩子們一起做遊戲,但是看到爸爸媽媽又會表現出傷心。

以上這三個階段,因為每個孩子成長的環境不同,個性不同,因此渡過的時間也是有長有短,並且有可能出現反覆的現象。

孩子的成長就是這樣,前進一步,退後兩步。

如果我們能保持平和以及積極的心態,那麼這就可以變成孩子順利渡過焦慮期的助推劑。

孩子是天生而敏銳的觀察者,如果我們表現出對孩子和新環境、新老師的信任,那麼孩子就會接收到信息,從而信任自己、信任環境。

三、讓孩子適應幼兒園,父母的過渡技巧很關鍵

我們可以在孩子入園前、入園時、接園時和回家後這四個時間節點,巧用一些技巧,幫助孩子緩解焦慮,更快適應幼兒園。

入園前:鋪墊心理防線,做好關鍵準備常言道: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如果前期有較好的鋪墊,那麼孩子的適應幼兒園這件事就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1.提前預演一日流程,告訴孩子回家的「時間參照點」。

2~3歲的孩子,對秩序、順序有著十分敏感的需求。熟悉的一日流程,會讓孩子產生內在的安全感。他可以預知到自己接下來可以做些什麼,這種控制感會讓幼兒感覺良好。

心理學:安全感的本質在於我們可以掌控自己的生活。

因此,在上幼兒園之前,如果可以按照園區的作息時間起床、吃飯、午睡和活動,對孩子適應新環境是有極大的幫助的。

值得注意的是,2~3歲的孩子對時間還未形成良好的概念。他並不能理解我們說的:「到4:30爸爸媽媽就來接你。」這個時間長度代表的是多久的時間。

我們可以通過利用孩子對秩序和順序的敏感性,讓孩子理解爸媽接園的時間。比如說「你午睡起來後會吃點心,再玩一會爸爸媽媽就來接你了!」如此孩子會更容易緩解焦慮,期待父母的到來。

2.心理預備:傳遞積極和信任的信息,給孩子一個「過渡性物品」。

我們一方面需要理解孩子的焦慮,另一方面還需要給孩子傳遞積極的信息。

如果孩子從小有自己喜歡的小毯子(或安撫物),可以提前和老師溝通好,讓這個安撫物陪伴孩子午睡。

兒童精神分析家溫尼科特把這個有特殊意義的小毯子或者娃娃叫做「過渡性客體」,正是通過這個客體,孩子逐漸完成從幻想到現實的轉換過渡。

它可以實現在媽媽身上實現不了的願望,讓孩子把對媽媽的愛和思念一部分轉移到了它身上。它熟悉的味道既像媽媽又不是媽媽,既屬於自己又現實存在。這樣一來,孩子就創造了一個空間,介於自己的幻想和現實之間,從內部空間到外部空間轉換的一個中間地帶,幫助孩子感覺新環境是安全的,加快適應。

如果孩子並沒有使用安撫物的習慣,可以用「虛擬的物品」來替代。比如將一個吻親在孩子的手心裡,或「裝」進孩子的口袋裡,告訴孩子孩子,如果想媽媽了,打開手心就親一親手心就像媽媽在身邊一樣。這樣虛擬的過渡性動作,同樣象徵著媽媽的愛,也連接著媽媽的愛。

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逐漸和幼兒園有了更多的連結了,那麼這個過渡性的動作也就自然消失了。

3.物質預備:讓孩子可以獨立參與如廁等日常生活。

我們還需要考慮給孩子準備的物品,可以讓孩子可以更好的使用。比如說,給孩子準備寬鬆的褲子比緊身的褲子好;(尿溼後緊身褲會黏在腿上不容易脫下)

給孩子準備分體的上衣和褲子比連體的裙子和背帶褲好。(孩子更容易更換)這些小細節都可以幫助孩子在幼兒園學習更好的獨立做事情。

入園時:溫柔而堅定的離開,孩子哭鬧更少一般幼兒園入園的時間是8:00-8:45,而8:30-8:45是人最多的時候,老師也會非常忙。因此為了讓我們和孩子有一個比較好分離,在8:00-8:20 的時候入園可以更加從容。

把孩子交給老師後,微笑的告訴孩子你會來接她,然後就可以離開了。如果此時父母的離開是拖拖拉拉的,會加大孩子與我們的拉鋸,讓分離變得更加痛苦。孩子或許會哭鬧,這都是非常正常的,他只是需要一些時間適應新的生活。

接園時:良好的父母角色是接納和給予必要的幫助無論入園的時候哭的多麼撕心裂肺,絕大多數孩子看到父母的那一霎那總是很快樂的。給予孩子擁抱和肯定必不可少。

1.準時、擁抱和肯定很重要,避免不必要的獎勵。

我們要避免在接園的時候給予孩子過多的獎勵,因為不恰當的獎勵會損害孩子上幼兒園的自我驅動力,導致觸發「德西效應」,產生反效果。

當一個人進行一項愉快的活動時,給他提供獎勵結果,反而會減少這項活動對他內在的吸引力。

上幼兒園應該是一件快樂的事情,而不是一件需要物質獎勵的事情。一味獎勵,會讓孩子把獎勵看成了最終目的,導致目標轉移,只專注於獎賞物,直接破壞了孩子上幼兒園的樂趣。

2.別急著回家,幫助孩子建立他的「朋友圈」。

如果孩子的幼兒園門口有孩子可以活動的空地,如果能在幼兒園外多玩一玩,那就是最好的。我們可以通過和老師的溝通,了解到孩子在幼兒園裡最經常互動的孩子是誰。一般孩子總會有1-2個比較談的來的。平時我們多和這幾個小孩的家長多做溝通交流,建立比較好的關係。

當孩子有了自己的朋友圈子,就會有比較好的情感依託,回到家後你發現孩子還會和你講起學校發生的事情,這就是很好的開始幫助孩子去連結環境。

回家後:持續的家園溝通,尋找與孩子的「破冰話題」,建立連接1.持續的家園溝通。

在入園早期,即使在孩子們到家之後,家長們也可以多跟老師聊聊天,了解孩子們在幼兒園玩過的小遊戲,多多引入老師在幼兒園的遊戲方式、教育方法等,讓幼兒園的生活延續到家裡,進一步消除孩子入園的陌生感。

平時在家時,多向孩子表示:老師經常提起孩子。讓孩子也看到我們和老師是一種信任的關係。他會逐漸明白,老師是可以信任的人,在學校老師就像爸爸媽媽一樣,可以幫助到他。

2.尋找孩子的「破冰話題」,建立連接。

我們可以通過回家後的交流,了解孩子在幼兒園的生活,幫助孩子連接家庭和幼兒園。從孩子感興趣的話題入手,通常會有比較好的效果打開孩子的話匣子。

以下三個問題,可以給不同類型的孩子參考。

a.愛玩的孩子:今天有什麼有趣的事?

b.愛吃的孩子:從學校的菜譜清單入手。

c.愛社交的孩子:今天你和小朋友一起做了什麼遊戲?

每個孩子在幼兒園的興趣點都不同,父母可以通過觀察孩子以及和老師的溝通,延續幼兒園的話題。讓孩子回溯一天的幼兒園生活,可以逐漸建立起第二天入園的期待,產生正向的循環。

四、寫在最後

孩子的成長,是一個循序漸進與我們分離的過程。曾經有人說:

「我欽佩一種父母, 她們在孩子年幼時給予強烈的親密, 又在孩子長大後學會得體的退出。 照顧和分離, 都是父母在孩子身上必須完成的任務。」

是的,親子關係不是一種恆久的佔有,而應該是輔助孩子與我們更好的分離。面對分離,如果父母焦慮,孩子也會模仿大人的情緒,所以做父母的要有放鬆和相信孩子的心態。當我們前期給了孩子足夠多的愛,在分離的時候充分的信任和放手,有時就是對孩子最好的支持。

相關焦點

  • 寶寶入園分離焦慮全攻略,爸媽請查收
    離孩子入幼兒園的時間已經進入了倒計時,在些許期待和小小的興奮中,您是否和寶寶一起做好入園準備了今天這份「寶寶入園焦慮全攻略」請您收好,幫助孩子更好地適應集體生活,讓我們一起加油吧!以上是因為孩子剛來到一個新環境所而產生的「分離焦慮」,孩子在入園一個月內,由家庭生活向集體生活過渡,與家人暫時性分離,生活環境、活動方式、行為規則都發生了變化。這些突如其來的變化讓孩子缺乏安全感,隨之而來的是心理上的恐懼,很容易情緒波動,產生哭鬧、生病、缺席等現象,有的孩子需要經過較長時間才能擺脫這種心境。
  • 寶寶入園分離焦慮全攻略,爸媽請查收
    離孩子入幼兒園的時間已經進入了倒計時,在些許期待和小小的興奮中,您是否和寶寶一起做好入園準備了今天這份「寶寶入園焦慮全攻略」請您收好,幫助孩子更好地適應集體生活,讓我們一起加油吧!一.寶寶入園後可能出現的問題1.怕生不願意與老師和陌生的小朋友交往,抵抗交往,躲避,縮在角落或無人之處。
  • 孩子上幼兒園哭鬧,捨不得父母離開,入園「分離焦慮」怎麼辦?
    隨著2020年秋季開學通知的出臺,新學期開學即將到來,今年9月份將又有一批滿3歲的寶寶要走進幼兒園了。「幾家歡喜幾家愁」,有的家庭高興,手中的小寶寶終於長大了,終於盼來可以上幼兒園了,家長可以解放了。有的家庭在高興之餘,有很多擔心和憂愁,怕孩子不適應,捨不得離開,上幼兒園好哭怎麼辦?
  • 孩子要上幼兒園了,怎麼緩解孩子入園的分離焦慮呢?
    上次寫了一篇《如何為自己的孩子選擇適合的幼兒園,解決這三大問題就行了》,今天和大家分享如何來緩解孩子入園的分離焦慮。分離焦慮是一種情緒反應,當孩子與最親近的人、最熟悉的環境分開,引起焦慮、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緒體驗,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
  • 孩子害怕上幼兒園怎麼辦?心理專家教你應對分離焦慮
    孩子害怕上幼兒園怎麼辦?,首先需要家長改變對孩子入園問題的態度,並注意糾正孩子的不良習慣,如果經過上述處理仍然恐懼上幼兒園,需要尋找有無其他特殊原因,必要時接受相應的心理行為治療。
  • 寶寶馬上要上幼兒園了,這是一份入園物品清單攻略,請查收
    導讀:寶寶馬上要上幼兒園了,這是一份入園物品清單攻略,請查收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情感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寶寶馬上要上幼兒園了,這是一份入園物品清單攻略,請查收!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上幼兒園了,分離焦慮怎麼辦?了解分離焦慮原因各個擊破
    還有不到一個月,九月開學季就來臨了,不少寶貝們要開啟快樂的幼兒園生活了,此時此刻寶媽寶爸一定比寶貝還緊張吧?分離焦慮怎麼辦?孩子在幼兒園吃得飽穿得暖嗎?孩子在幼兒園會不會受到欺負……家長們的腦子裡一定盤旋著各種各樣的擔心,我是兩個孩子的媽媽,兩個孩子都已經過了上幼兒園的年齡,所以,我非常理解寶媽寶爸的心情。
  • 孩子上幼兒園了,分離焦慮怎麼辦?了解分離焦慮原因各個擊破
    分離焦慮怎麼辦?孩子在幼兒園吃得飽穿得暖嗎?孩子在幼兒園會不會受到欺負……家長們的腦子裡一定盤旋著各種各樣的擔心,我是兩個孩子的媽媽,兩個孩子都已經過了上幼兒園的年齡,所以,我非常理解寶媽寶爸的心情。入園第一天,是幼兒園最壯觀的一天,新入園的小朋友哭得聲嘶力竭,有可能會尿褲子,也有的孩子膽子比較大,趁著老師不注意,從教室裡跑出來,總之,各種狀況百出,幾個老師都忙不過來。
  • 寶寶上幼兒園分離焦慮怎麼辦?
    三歲左右的寶寶處於敏感期,初上幼兒園,第一次離開親人,面對陌生的環境,陌生的面孔,寶寶容易產生分離焦慮,這種焦慮讓寶寶感到嚴重的不安,他們往往會通過哭鬧發脾氣等方式表達他們的情緒。5.跟風哭泣型;如何應對寶寶的分離焦慮?
  • 上幼兒園哭鬧,寶寶入園「分離焦慮」怎麼辦?西瓜視頻教你方法
    隨著2020年秋季開學通知的出臺,新學期開學即將到來,今年9月份將又有一批滿3歲的寶寶要走進幼兒園了。「幾家歡喜幾家愁」,有的家庭高興,手中的小寶寶終於長大了,終於盼來可以上幼兒園了,家長可以解放了。有的家庭在高興之餘,有很多擔心和憂愁,怕孩子不適應,捨不得離開,上幼兒園好哭怎麼辦?
  • 孩子今年小班入園,有分離焦慮怎麼辦?專家來支招
    孩子今年小班入園,有分離焦慮怎麼辦?對於新入園的孩子來說,「入園分離焦慮」是一個繞不不去的門檻。一般來說,「入園焦慮期」的持續時間為一到兩周,在此期間,孩子可能會出現哭鬧、賴床、生活技能倒退、性情改變等現象,也有可能出現頻繁生病的現象,面對孩子的不良情緒,家長們往往身心俱疲。
  • 上了三天幼兒園就「退學」,只因奶奶的「分離焦慮」比孩子還嚴重
    又到了開學季,比起寶寶的入園哭鬧、分離焦慮,其實更應該做心理建設的是我們家長,我們做得不好,可能會直接影響到寶寶的入園情況。我們小區就有一個案例,因為奶奶太疼愛孫子,總覺得幼兒園照顧得不好,第一天在幼兒園監控大廳裡坐了一整天,一邊看一邊抹眼淚,第二天老師來勸她回家,她就在微信上給老師發了一整天的消息,交代各種注意事項,第三天還沒到中午就來接孩子,說回家吃飯睡覺,下午再送來……後來老師只好和爸爸媽媽溝通,說奶奶過於緊張,已經幹擾了幼兒園的正常生活,還是請帶回家一陣子,等奶奶和孩子都適應了再送來吧
  • 入園第一天克服分離焦慮的15大技巧!這份超強攻略,強薦收藏!
    ★ 所以說家長要在孩子入園前多引導孩子,使孩子能夠輕鬆的面對入園這件事,能夠儘量從容的面對這項新的挑戰。在這裡我們總結了一些讓孩子順利入園的小技巧,希望能夠幫助家長和寶寶,儘快的克服分離焦慮,適應幼兒園生活。
  • 轉給新入園家長!如何應對孩子和家長自己的分離焦慮
    歡迎關注「幼兒園裡孩子王」,和我一同討論幼兒園裡的那些事兒!新學期開學了,幼兒園迎來新入園的孩子們!很多家長擔心孩子第一次離開自己而不適應,也怕什麼都還不太會的他們,離開了家庭的呵護,在眾多小朋友的集體中,得不到細緻的照顧。
  • 【東方瑞吉歐幼兒園】新生入園攻略請您查收!
    幼兒還會學到許多家裡無法學到的知識或常識,在能力上得到進一步的鍛鍊。這些都會讓他們受益終生。轉眼3月,肯定不少新生家長都會有些焦慮和擔心——孩子馬上就要上幼兒園了,TA會不會哭鬧和害怕?會不會生病or被欺負?
  • 「我不要上幼兒園!」孩子反覆分離焦慮怎麼辦?
    朋友的孩子今年三歲,每次經過家周圍的幼兒園時,孩子都十分羨慕地說自己也要去上幼兒園。9月份孩子入園了,看著孩子這麼盼著上幼兒園,朋友一點也不擔心所謂的分離焦慮。剛開始上幼兒園,確實很順利,孩子不哭不鬧高高興興地背著小書包出門。可是還沒到一周,孩子就跟媽媽說:「我明天不上幼兒園了。」果然,第二天早上怎麼叫都不願意起,哭著喊著就是不願去。
  • 如何緩解新入園寶寶的「分離焦慮」?
    擔心孩子入園後哭鬧怎麼辦?入園焦慮入園焦慮的學術定於是分離性焦慮 ,它是指與依戀對象分離時出現與年齡不適當的、過度的、損害行為能力的焦慮,是學齡前兒童最常見的情緒障礙之一。多發生在6歲以前,其特徵是當與親人分離或離開他熟悉的環境時,表現出過度的焦慮,擔心與父母或其他依戀者的分離;因害怕分離而不願去學校或幼兒園。
  • 秋季開學被提上日程,孩子有「分離焦慮怎麼辦?」這4個攻略拿好
    再就是孩子3歲入園的時候,因為沒有長期離開過家,多會難適應園內生活,很容易出現分離焦慮。一般來說,分離焦慮情況比較輕的話,沒有影響到孩子的生活的話,父母也不用過於擔心,但是如果孩子的分離焦慮已經比較嚴重的話,父母就不能再坐視不理。
  • 孩子害怕上幼兒園怎麼辦?心理專家教你應對分離焦慮 - 新京報 - 好...
    北京兒童醫院精神心理科主任崔永華指出,應對孩子的分離焦慮,首先需要家長改變對孩子入園問題的態度,並注意糾正孩子的不良習慣
  • 幼兒園開園了,孩子分離焦慮怎麼辦?
    其實,不管是中班、大班的寶寶們在家呆了9個月後重新入園,還是小班的寶寶初次入園,都有可能會處於「分離焦慮」中,而且家長們也同樣會面臨這樣的問題。01 / 分離焦慮的表現孩子分離焦慮的表現有很多種,最常見的哭鬧、間斷性哭泣、沉默、不吃飯不喝水……有的小朋友可能會在幼兒園門口抱著媽媽大聲哭鬧,表示不願意上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