堵住留學生待遇這個教育公平的「黑洞」,還需政府和高校共同努力

2020-06-15 新華網客戶端

6月10日,教育部發布《關於規範我高等學校接受國際學生有關工作的通知》,對國際學生進入中國高等院校本專科階段學習的申請資格進行調整。其中提到除符合學校的其他報名資格外,申請者還須滿足最近4年之內有在外國實際居住2年以上的記錄。

這已經不是教育部第一次對國際生政策作出調整。長期以來,國內一些人士利用國際學生政策的漏洞搞「高考移民」,讓自己學習一般的孩子換個留學生身份就堂而皇之進入一流高校,引發社會強烈不滿,而國內一些高校過度優待留學生的做法也成為教育公平不能承受之重。

自2019年以來,教育部已經數次針對國內高校留學生問題作出表態。去年7月,教育部國際合作與交流司負責人在答記者問時就曾提到,教育部將進一步推動來華留學生與中國學生的管理和服務趨同化,加大力度敦促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高校將政策落到實處。

今年5月,教育部黨組專門下發通知,要求各單位嚴格執行《學校招收和培養國際學生管理辦法》《來華留學生高等教育質量規範(試行)》的各項要求,不盲目追求國際化指標和來華留學生規模。嚴格招生審核、過程管理和評審制度,建立規範的管理體系和工作流程。不斷加強對來華留學生中國法律法規、國情校情和文化風俗等方面的教育。

從去年7月的「推動來華留學生與中國學生的管理和服務趨同化」,到今年5月「不盲目追求國際化指標和來華留學生規模」,再到如今出臺政策提高部分國際生的入學門檻,不難看出,教育部正通過出臺一系列新政策,在來華留學生和中國學生之間實現一碗水端平,以進一步解決此前被社會普遍詬病的留學生「超國民待遇」問題。

可以說,留學生「超國民待遇」問題事關教育公平、社會公平,全社會高度關注,決不能任其成為吞噬優質教育資源的「黑洞」,必須予以正視、解決。教育部出臺上述政策,既回應了民意,又充分顯現了其推進教育公平的決心。但也要看到,僅在時間層面作出限制,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高考國際移民」問題。要真正實現留學生與國內學生趨同化,並提高來華留學生質量,還需要各高校提高認識,積極配合政府行動。只有學校本身擺正心態,認真貫徹政策精神,摒棄用留學生數量換國際化速度的思想,才能讓教育部出臺的一系列政策真正落地。

顯然,實現留學生與中國學生間的教育公平,無論是政府還是高校都需要作出更多努力。當從政府部門到高校的管理者都能做到「一碗水端平」,留學生們融入中國高校,成為其中普通一員的日子也就不遠了。

半月談評論員 楊建楠

相關焦點

  • 從浙江大學努某某事件反思教育公平
    ,除了外國留學生錄取標準的『超國民待遇』問題,還出現了『國際高考移民』的現象,破壞了高校留學生的招生生態。」,戳痛了教育公平的痛點漫步雲端的蝦米469發表的網評《浙大努某某被開除:處理和通告糟糕透頂》,對浙江大學的有否給予留學生「超國民待遇」的質問,也戳到了教育公平的痛點。
  • 疑似享有「超國民待遇」的來華留學生怎麼管?教育部:趨同化管理
    指的是要求高校將來華留學生教育納入全校的教育質量保障體系中,實現統一標準的教學管理與考試考核制度,提供平等一致的教學資源與管理服務,保障中外學生的文化交流與合法權益。趨同化並不意味著等同化。既要對中外學生一視同仁,也要看到來華留學生風俗習慣和語言、文化存在差異,以合理、公平、審慎為原則,幫助來華留學生了解中國國情文化,儘快融入學校和社會。
  • 留學生自由轉學國內高校?專家:或有違公平正義
    關鍵是,這一政策如果落實,還有很多問題有待解決,尤其是基本的教育公平,國內大學尚不能自由轉學的情況下,留學生可以自由轉學是顯失公平的。留學生整體很優秀嗎?這個判斷顯然是不客觀的,並不能作為留學生可以轉學國內的正當性。
  • 終於可以治治那些留學生了!以後和國內大學生待遇沒區別!
    近日,教育部國際合作與交流司在答記者問時表示,將進一步推動來華留學生與中國學生的管理和服務趨同化。高校應當在入學和日常教育中對來華留學生進行中國法律法規、校規校紀和安全教育,對違規違紀的留學生嚴肅處理,涉嫌違法犯罪的,配合有關部門依法依規處理,絕不縱容姑息。
  • 留學生政策應與時俱進,適時取消外國留學生的特殊待遇
    一、給予外國留學生的待遇過高,是違反民法中的公平性、平等性原則的公平性、平等性原則是各民事主體在從事各類民事活動必須要遵循的基本原則。前一段時間,新聞報導中不斷曝出一些高校給予外國留學生的特殊化待遇,在社會上引起了廣泛的熱議。
  • 支持俞敏洪提議,取消外國留學生超國民待遇。
    這個要為俞敏洪點讚,取消外國留學生超國民待遇是一個正常中國公民應有的智慧,不知道是哪個所謂的關心教育或者就是教育工作者,腦洞大開給外國留學生超國民待遇,讓中國高校成為了一些不學無術者洋學生的天堂。,但時過境遷,隨著時代的進步,有些政策,尤其是高校等級評審有留學生人數的考量早已不適應高校的發展,給現在外國留學生招生亂象造成有機可乘,使教育有失公平,損害國家形象。
  • 「國際高考移民」引發教育公平之憂
    來源:半月談網圖集 本在中國長大、讀書的中國學生,為逃避高考競爭壓力,鑽政策空子搖身變為「留學生」,享受各種入學優惠政策上中國的名牌大學——這一近年來愈演愈烈的「國際高考移民」現象廣受詬病。業內專家和公眾認為,應提高外國留學生的認證門檻,強化甄別條件,明確錄取標準,營造更加公平的教育環境。
  • 「國際高考移民」引發教育公平之憂
    本在中國長大、讀書的中國學生,為逃避高考競爭壓力,鑽政策空子搖身變為「留學生」,享受各種入學優惠政策上中國的名牌大學——這一近年來愈演愈烈的「國際高考移民」現象廣受詬病。業內專家和公眾認為,應提高外國留學生的認證門檻,強化甄別條件,明確錄取標準,營造更加公平的教育環境。
  • 「國際高考移民」引發教育公平之憂
    「國際高考移民」引發教育公平之憂半月談記者 陳夢陽 陳凡靖 王瑩 鄭天虹本在中國長大、讀書的中國學生,為逃避高考競爭壓力,鑽政策空子搖身變為「留學生」,享受各種入學優惠政策上中國的名牌大學——這一近年來愈演愈烈的「國際高考移民」現象廣受詬病。業內專家和公眾認為,應提高外國留學生的認證門檻,強化甄別條件,明確錄取標準,營造更加公平的教育環境。
  • 疫情回國要好待遇?作為留學生,你忠於國家,國家定不負你
    誠然,美國有一流的教學設施,有先進的教學水平,但是美國的階級分化,貧富差距大的問題僅憑成熟的學習體制去改變是微不足道的,可想實現完全意義上的公平任重道遠。二、為什麼許多留學生回國後要求好待遇,還大鬧機場?
  • 你認為現在的教育資源分配公平嗎?實現教育公平尚需全社會的努力
    最近看到有人引用了人民大學附屬中學第九任校長劉彭芝的一句話來談教育:「教育公平是機會公平,而不是讓所有孩子接受一樣的教育。給天賦秉異的孩子提供一樣的教育,是形式上的公平、實質上的不公平。真正的教育公平,是讓每一個孩子都接受適合其發展的教育。」
  • 國際高考移民挑戰教育公平,制度漏洞亟須打補丁
    而這一通道,被「國際高考移民」們以並非公平的方式橫插一腳。招收留學生,意在提高我國教育的國際化和現代化水平,打造「留學中國」品牌;招收華僑生,意在增進華僑青年對祖國的了解,維繫他們與祖國的感情。政策雖好,卻被某些「聰明」的人鑽了漏洞:他們通過某些合法的「捷徑」獲得特殊身份,從而享受特殊優惠政策。不得不說,這是制度設計的問題。
  • 「國際高考移民」是衝擊教育公平堤壩的暗流
    業內專家及公眾認為,應提高外國留學生的認證門檻,強化甄別條件,明確錄取標準,營造更加公平的教育環境。近年來,在留學生招生過程中,國際高考移民暗影頻頻閃現——指中國人通過各種途徑獲得外國國籍或永久居留權,以外國人或華僑身份參加中國國內高校的外籍留學生考核或華僑生聯考,從而避開國內高考,進入我國名牌大學讀書的現象。
  • 俞敏洪建議:防範國際高考移民,降低高校留學生數量指標要求
    然而,隨著留學生人數的增加,外國留學生錄取標準的「超國民待遇」問題飽受爭議,與此同時出現了「國際高考移民」的現象,破壞了高校留學生的招生生態,進一步引發社會輿論的質疑。2017年,教育部會同外交部、公安部出臺《學校招收和培養國際學生管理辦法》,要求各地各高校嚴把入學門檻。
  • 高校給留學生高額獎學金,這對中國學生公平嗎?
    我國的高校給予留學生高額的獎學金,還提供最好的住宿條件、最好的設備,這似乎已經成為一件正常的事情。可是,對於中國的學生來說,高校對於留學生的這種做法,真的公平嗎?高校吸引留學生,無非是兩個目的:一、提高學校的國際化水平。因為在各種機構進行的高校排名當中,學校的國際化水平佔據著很重要的比重。
  • 非洲留學生:在華讀書的待遇比國內好,但部分中國人對我們不友好
    畢竟還是有很多非洲留學生的性格是友好的,他們不完全都是壞人。我們需要就事論事,而不是否定所有非洲留學生的人格問題。關於留學生,中國一向是寬容的,我國政府以以及各地高校對留學生都有十分優厚的培養政策和方案,所以說非洲留學生的留學生活堪稱十分的優越。
  • 社評:「國際高考移民」是衝擊教育公平堤壩的暗流
    工人日報-中工網評論員 郭振綱治理國際高考移民之類的造假亂象,清除危害教育公平的「毒瘤」,任重道遠。我們只有守正篤實、久久為功,才能守住教育公平這一堤壩不被任何洶湧的暗流衝毀,才能以教育公平護衛社會公平的大環境。
  • 那些清北畢業選擇留在外國的人,你們和留英的小留學生一樣
    名校畢業留學生不歸問題和大眾英國1.5萬中國籍小留學生問題的給大眾帶來的思考和熱議,其本質是一樣。這些留學生的家長拿著在國內榨取的巨大利益,交給了英國,通過英國中小學10年學習,可以獲得英國國籍,再回來鑽國內知名高校外籍人員錄取寬鬆的空子,成為中國知名高校的學生,輕而易舉取得學業上的成功。
  • 來華留學生:中國學生有國家獎學金,我們留學生沒有,這不公平
    今年某礦業大學一篇碩士論文中,以該校哈薩克斯坦留學生為例,談到了留學生的一些訴求。比如留學生們認為成績好的中國學生可以申請國家獎學金,或者學業獎學金,但是他們留學生卻沒有這樣的獎項,這不公平。哈薩爾斯坦留學生B說道,他知道中國學生每月有固定的助學金,每年也有固定的學業獎學金和國家獎學金,但是他們留學生沒有,哪怕他們獲得了優異的成績。看來,留學生反倒認為中國學生在獎學金方面享受到了比他們更好的待遇和政策。
  • 發展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
    劉焱委員:辦好讓家長放心安心的學前教育,需要切實提高幼兒園教師的素質、地位和待遇。呂建代表:大學不應辦成大而全或小而全,應力戒浮躁,重視高等教育結構優化。政府工作報告強調,要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讓每個人都有平等機會通過教育改變自身命運、成就人生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