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吵鬧加尖叫?怎麼樣正確引導孩子?分享我的故事給大家

2020-12-23 有十個兄弟姐妹的寶媽

孩子們總有用不完的精力,當遇到事情時,他們會以最原始的方式「尖叫」「吵鬧」來表達。而這種表達方式簡直是對家長耐心的一種挑戰。刺耳的聲音會讓我們感覺煩躁。如果在外面他們發出尖叫聲,真的是太丟臉了。

我的經歷

記得我上初中的時候,跟朋友們坐公交車去恐龍園玩。在公交車上面就有一個孩子因為情緒問題大聲尖叫。孩子的聲帶本來就細,然後大叫,這使我們整個車廂裡的人都望向他。而他的母親就在旁邊面露囧色。不停地跟我們道歉。

坐在我旁邊的兩個阿姨就是在相互討論。說這個孩子有問題,肯定不是健康的孩子。(阿姨們的竊竊私語,總是那麼雷人。)因為孩子不停地尖叫,他媽媽怎麼哄都沒用,可能也比較著急,就直接動手打了孩子。但是打罵並沒有讓孩子冷靜,反而情緒更激動了。可能看到孩子不好控制,他媽媽就在下一站,就帶著他下車了。為什麼這麼個小故事我能記到現在呢?

因為我也經歷過,但是我是因為高興地尖叫。我的父親是一個陰晴不定的人。只要他高興,家裡的氛圍都是甜的,但是如果他不開心的話,家裡就變成了「人間地獄」。一刻都不想在家裡呆。可能你們覺得這也太誇張了吧。但是事實就是這樣的。

因為我在外婆家長大,跟著舅舅一起生活。小學才回到父母身邊。難得老家來人,我是非常興奮的。因為我知道,我心心念念的舅舅來看我了。我非常開心,一整天都很愉快。但是舅舅是農民,收入有限,可能父親瞧不上他,所以他那天做的事情,讓我到現在都難忘。

那天我們坐在客廳裡,看電視,閒聊。突然停電了。媽媽趕忙到樓下去開關總閘處調一下。因為當天心情很好,以至於非常的激動,再加上停電了,覺得很有趣。當媽媽調的時候,會在樓下問:"好了嗎?」我非常愉悅地說:「沒有!沒有!」嘗試了好多次,突然來電了。我非常激動就在那裡尖叫。弟弟也跟著我附和。但是我怎麼也沒有想到,爸爸直接給了我一巴掌!這讓我非常的窘迫。因為我不想讓舅舅看到!這太丟臉了。但是我瞬間清醒了。我很委屈,想哭,但是又不敢哭出聲來。只能淚眼婆娑地跑到舅舅懷裡。舅舅也很尷尬。

再大一點,我明白了父親為什麼這麼做。其實舅舅的到來他是不歡迎的。準確地說,只要是媽媽的娘家人,他都不喜歡。而打我,其實還有別的意思。我想大家看到這裡應該明白了。(我只是尖叫了一會,並沒有很長時間。)從那以後,我再也沒有尖叫過。

孩子吵鬧和尖叫我們應該怎麼引導?

吵鬧和尖叫是孩子表達憤怒和喜悅的一種方式。但是這很容易影響到其他人。我們要教會孩子尊重別人,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社交禮儀。不管孩子是因為什麼尖叫,我們都要給予引導。

當孩子很開心,尖叫吵鬧時,我們可以這樣做。首先讓孩子認知到在家裡大叫和在外面大叫的區別。明顯家裡更吵一些,引導他們可以在空曠的地方大叫,儘量不要影響到其他人。「我知道你現在很開心,但是我們還是要小聲一點,家裡面實在太吵了。」理解孩子當下的感受。

如果孩子不會表達憤怒,他們就會以最原始的「尖叫」表達。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肯定他的感受。「我知道你是因為某件事情很生氣,如果是媽媽的話,媽媽也會生氣。」問問孩子需要我們的幫助嗎?如果孩子沒有明確表示需要。我們就最好讓他自己動手。如果孩子需要,我們就告訴他:「好的,媽媽會幫助你的。」告訴孩子:「下次如果發生類似的事情,你可以用語言表達,比如:生氣、幫幫我。但是不可以以尖叫的方式。這樣媽媽就能立刻明白你的感受啦。我會幫助你的。」

孩子會模仿我們,所以,如果我們控制不住自己的音量,那就不要指望孩子能夠控制。要給孩子做榜樣喲。

我是有十個兄弟姐妹的寶媽小萬~閱讀分享,學以致用,分享育兒小故事。

相關焦點

  • 故事加提問的正面教育,促悟引導孩子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其實家長們都知道教育孩子,故事加提問勝過說教講道理。但在日常生活教育孩子的時候往往會因為孩子的調皮、橫蠻、無理、搗蛋、固執等不良表現,加上家長的 工作的壓力或生活上瑣碎的家務的煩惱情緒,就容易責罵、嘮叨、威逼,甚至毆打孩子的現象發生,往往就忽略了故事加提問勝過說教講道理的好方法。一、教育孩子的方法種類多。
  • 寶寶尖叫是在溝通,媽媽們從容面對,解密孩子「尖叫交流」
    ,家長們要有一顆平常心來對待,寶寶們是有尖叫期的,在孩子開聲的時候還不能控制好自己聲帶能力,這個時候就會用尖叫來表達自己的情感。當家長們發現孩子愛尖叫的時候,學會正確的給孩子引導協調,對孩子有些耐心的教導,父母輕聲細語的溝通也能幫助寶寶改善尖叫的習慣。
  • 孩子在公共場所大聲尖叫怎麼辦?巧用這四招,解決孩子大喊大叫
    無論怎麼樣,孩子在公共場所大聲尖叫已經被認為是一種不太禮貌的做法。那麼,當孩子的這種行為過多影響他人時,父母該怎樣對其行為進行幹預呢?下面我們總結了四點方法,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個性、發生背景等因素來綜合採用,制止孩子的胡鬧行為。
  • 孩子一崩潰就高聲尖叫?羅寶鴻講師:四個秘訣解決到位
    當我們處於公共場合時,就會經常發現孩子們喜歡發出刺耳、吵鬧的尖叫聲,尤其是當父母們沒有滿足孩子的需求時,孩子在情緒崩潰的情況下就會用尖叫表達自己的想法,往往這樣的高頻次的噪音會讓周圍人感到煩躁,暗暗吐槽是熊孩子,但是熊孩子的父母面對這樣的情況也很手足無措。
  • 孩子憤怒尖叫說「我不要」?拯救耳膜,先搞清孩子為啥喜歡尖叫
    要說的一點是:尖叫是孩子的一種娛樂項目。我有一次晚上回家,走在小區花園的小路上,身後跟著一對母子,媽媽拉著孩子的手慢慢的走著,兩個人沒有交談,孩子做就沉浸在自己的世界,時不時自言自語,時不時利用自己的嗓子發出相當高的海豚音,能聽出來,孩子這是在探索自己的嗓音,在自己和自己玩兒。
  • 孩子吵鬧不聽話,比獎勵、打罵更有效的育兒方式:情感引導
    面對自己的孩子,那麼調皮,不聽話,惹你煩,該怎麼辦?用知識武裝的父母,悲劇才不會輪到自己頭上。我剛剛讀了一本很好的書《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其中用情感引導來解決熊孩子吵鬧、不聽話,取代打、罵、吼的方式,深深吸引了我。這本書裡的作者是美國的兒童問題專家--金伯莉·布雷恩,今天就給大家分享一下其中的精髓部分,希望對各位寶爸寶媽有用。
  • 孩子脾氣暴躁?家長不善加引導,反而會害了孩子
    有時候,他想要看電視,而我的朋友擔心他面對熒幕時間過長會導致視力下降,拒絕了他的要求。他立刻眉頭一皺,抄起旁邊的茶杯便摔了出去,同時伴隨著尖叫和大聲哭鬧。我的朋友覺得即苦惱又頭疼,嘗試過溫言教育,也嘗試過棍棒教育,可是都不起作用。
  • 孩子自私自利,家長要鼓勵孩子主動分享,把共享精神融入孩子生活
    作者/昕姐(圖文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今天孩子的同班同學到家裡玩耍,大家都為孩子交到了朋友而感到開心,就去廚房給他們準備一些點心。誰知到才過五分鐘,孩子房間發出了吵鬧的聲音,孩子說:這是我的玩具,你不準碰、我家的點心,你也不能吃。當時孩子說出這句話的時候,對那個同學造成的傷害該有多大啊,我也非常氣憤的批評了孩子。
  • 一個天馬行空的童話故事,引導孩子接納自己的與眾不同
    想要免費領取這本書的朋友可以私信我。每一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我們都希望孩子可以成長為最特別的那個自己,可是卻忽視了引導孩子正確認識自己、接納自己。今天我們來分享的是一本來源於若·見兒童快樂成長系列合集之一的——《豬豬女孩米萊依》。
  • 孩子不願分享就是小氣?家長要正確引導,而不是強硬制止
    中國一直以來都是一個禮儀之邦,從孩子出生之後,家長就會有意識的培養小朋友的文明禮貌,經常告訴他們做人要有禮貌,見到長輩要問好,要願意把自己的東西分享給小夥伴……甚至有網友抱怨:自己從小到大聽得最多的故事竟然是《孔融讓梨》。
  • 在讓孩子學會分享之前,父母應該正確認識孩子分享行為的發展心理
    在孩子小的時候,家長總會教導孩子要學會分享,分享好吃的、好玩的給其他小朋友,但是往往孩子總是不願意,於是總會發生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對於分享行為,家長們都要有一些正確的認識。就像孩子的大運動發展過程一樣,這需要經過一個「先爬後坐,先站後走」的過程。也就是說,分享並不是孩子與生俱來的行為。在不同的年齡階段,孩子的分享意識及分享行為也會呈現出不同的狀態。
  • 《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情感引導奠定父母與孩子一生的親密
    尊重孩子的前提是家長和孩子建立一種「分享權力「的平等關係,讓孩子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意見。這就是本書提倡的情感引導的方法的本質所在,首先家長要看見孩子的需求,然後才能給予正確的引導。樊登在讀書會上分享了一則他兒子嘟嘟的小故事,他用情感引導的方法教兒子學會了耐心。兩歲的嘟嘟晚上想喝牛奶,在等待的過程中他急得哇哇大哭,樊登心想這孩子性子像媽媽一樣這麼急,怎麼辦呢?他想了一會開始給兩歲的兒子上課,他走向兒子和顏悅色地問道:「嘟嘟,知不知道什麼叫『耐心』?」
  • 孩子喜歡搶別人玩具是自私嗎?不是的,自我意識形成期需正確引導
    後來朋友沒辦法,把自己孩子的玩具遞給她才算結束了這場吵鬧。菲菲不僅去朋友家這樣,在自己家裡,有時候小表弟小表姐過來玩兒,她自己的玩具不許別人動一下。菲菲的這個毛病,讓媽媽很擔憂:女兒這麼自私,長大了怎麼辦呢?其實孩子表現出的行為都是內心世界向外投射的表象。我們要想解決孩子表面的行為問題,就要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心理動機或者說心理密碼,然後才能進行正確的引導。
  • 孩子沉迷尖叫,刺耳又擾民,父母該如何引導其克制
    二,可以成功引起你的注意你有沒有發現,小孩乖乖在一旁玩兒時,反而最容易失去父母的關注,一旦亂吼尖叫製造一些噪音後,大人聞聲就立即圍上來了,百試百靈啊有沒有!所以小孩子沒事愛尖叫,很可能只是想告訴你「哎,快來看看我!」
  • 孩子外出大聲吵鬧太尷尬,正常但需要引導,如何教他學會分場合
    文|小魚奶爸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可能只有有了孩子的家長,才能體會那種孩子哭鬧,自己卻束手無策的糟糕感覺。一方面擔心孩子影響他人,面對異樣目光很不自在,怕被誤認為是「熊家長」,一方面又要急中生智,趕緊解決孩子哭鬧的問題。
  • 孩子想學畫畫,該如何正確引導學習?
    孩子想學畫畫,該如何正確引導學習?兒童在成長過程中大多孩子都有多動症,無論看到什麼東西都喜歡拿傢伙模仿去亂畫一氣,該怎么正確引導開發孩子的學習情況呢?下面小編帶大家了解一下該如何正確引導兒童學畫畫等問題。
  • 孩子分享的小八卦,正在被催熟的孩子們,需要正確引導
    正看的入神,大寶說要跟我們分享一個學校裡的八卦。大寶目前上小學六年級,她說她們班裡有一對「情侶」,為了不洩漏人家的名字,暫且用A(男生)與B(女生)來描述這個小小的八卦事件。B有一天說想吃棒棒糖,然後她的好友C聽了以後就把這句話轉告了A,A聽完以後未作表態,只是淡淡的說知道了。然而第二天一早,A拿著一把棒棒糖給B,說你喜歡吃就吃吧。據說那把棒棒糖有21個。
  • 孩子上網易學壞?學會正確引導,讓孩子不被網絡「誘拐」
    願家長都能正確引導孩子上網,讓網絡成為孩子成長的助力!——少兒守護人吃過晚飯後,大家聚在一起閒聊,正在上小學四年級的10歲的小侄女興致勃勃地說要給我們講一個笑話。她問我們:「女生帶男朋友回家,送什麼會讓嶽父嶽母高興?」我們說:「送錢啊!」
  • 孩子深夜還在吵鬧,鄰居忍無可忍買「震樓器」反擊,不料遭到暴打
    面對孩子的吵鬧,很多家長都會選擇暴力制止,這種做法是非常不可取的。家長們應該找對方法,正確應對孩子的吵鬧。家長如何正確應對孩子的吵鬧?1、 學會理解孩子很多家長認為自己的孩子幼稚、不懂事,不懂得考慮別人的感受。
  • 經驗分享:孩子愛發脾氣怎麼辦?引導孩子進行情緒管理可以這樣做
    有時候孩子在家裡會莫名其妙地發脾氣,尖叫哭鬧,摔東西;又或者在公共場合撒潑打滾,讓父母非常尷尬。孩子發脾氣時很可怕,他自己也會感到害怕、痛苦、無助,但又控制不了自己的這種行為。此時此刻,他的內心中被怒火控制,周圍的一切都像是與自己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