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程車司機到底能掙多少錢
從上世紀80年代的萬元戶,到90年代幹半天休半天輕鬆月賺三四千,再到如今每周休息一天才能月賺六千多。在幾代計程車司機的收入帳本中,油錢、房貸都在漲,唯有收入不見漲。這種差距無形中加劇了拒載、雪天不打表等頻出的打車亂象。
上世紀80年代 計程車司機月入七八千
帳本
購車:5萬元 月收入:7000元以上 份子錢:無 油錢:幾十元/天
作為1984年本市第一批個體計程車經營業者,李偉從業之初就看到了計程車行業的「錢」途,也預測到了這行會越幹越難。
李偉回憶,上世紀80年代,大連的計程車以大汽和國營為主導,之後出現個體,再之後才是當前的民營。在當時,對計程車的定義是:城市公交車的輔助。李偉是在做了市場調研之後,才選擇計程車這行的。「當時市計程車公司才十幾輛車,乘客一下火車都打不到計程車。我想,如果幹這行準有市場。」1984年,李偉湊了3.8萬元買車,加上營業執照的錢,一共花了不到5萬元,李偉擁有了屬於自己的計程車。那個時候,全市的計程車還不足1000輛,而到今天已經發展到12000多輛。「當時計程車還不是普通老百姓消費得起的,打車的主要對象就是出差辦公群體。」李偉說,當時計程車很少在大街上跑。因為飛機班次也比較少,所以計程車都集中停在火車站和碼頭。那個時候計程車還沒有安裝計價器,在出發前,乘客和司機還要經過討價還價。不過那時候價格也很低,最早的起步價是4.5元。不僅如此,由於當時的私家車比較少,計程車還是婚慶車的主力,出一次婚車能收幾十元錢。
1985年的時候,誰家帳戶上能有1萬元錢,那就是了不起的萬元戶。李偉驕傲地說:「好的時候,單月收入就能達到1萬元,一般月份七八千元,買輛車不用一年本兒就回來了。」當時油價也便宜,一天油錢也就幾十元。那時候沒有承包車,不用交份子錢,沒有那麼高保險費用,刨除油錢,司機一天淨賺也有200多元。
上世紀90年代 幹半天休半天月賺三千
帳本
購車:18萬元 月收入:3000多元 份子錢:150元/天 油錢:50元/天
計程車行業的高收入,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這一行。計程車車輛的增加,也加劇了行業的競爭。與此同時,打得起計程車的市民也越來越多,所以在上世紀90年代,儘管計程車司機增多,收入減少,但是用計程車司機崔福茂的話說:「90年代,邊玩邊幹,一個月輕鬆加愉快地賺個3000元沒問題。」
崔福茂1992年成為計程車司機,交1萬元保證金就能上崗,當時公司不允許找替班,司機一個人跑完白天和晚上的班。崔福茂回憶,早上6點出班,幹一上午的活兒,中午吃完飯,還能休息休息打撲克,再從下班的點幹到晚上八九點鐘,這樣幹一天,既可以把份子錢150元賺出來,加上一天油錢50元,自己還能剩餘近100元錢。崔福茂說:「90年代月賺3000元完全是高工資,當時一般職工月收入也就1000元。」上世紀90年代,油價不到2元錢/升,即使打車的人沒有現在多,但是不堵車,燃油費用低。
1996年崔福茂換了桑塔納車,自己買車租用公司營運號牌,車13.8萬元,加上手續費一共18萬元。崔福茂自己有4萬元,借了14萬元的債,如果按照月收入5500元計算,近3年才能回本。在2002年,崔福茂又換了捷達,車賣了3萬,新車比以前要便宜,總投資15萬。最近又換了車,總費用13.5萬元。崔福茂說:「有輛車在道上跑,雖沒有積累太多的錢,但養家餬口供孩子讀書是沒有問題的。」
如今 每周休一天月賺六千多
帳本
月收入:6500元 份子錢:130元/天 油錢:110-120元/天
2001年開始做白班司機的王師傅,當時月收入七千元以上。每天油錢50元錢左右,白天班的份子錢110-120元,一個白班能跑出400元錢,一天能剩下240元。
司機張師傅13年前來到大連安家,2008年單位解體,因為早年考了計程車從業資格證,便幹起了計程車司機。張師傅給人打替班,跑下午三點半到隔天早上六點的晚班。張師傅回憶,2008年時的晚班和現在差不多,只是堵車的現象一年比一年嚴重。以前堵車從晚5點堵一個半小時,現在得堵上2個小時,到晚上7點。「計程車這行,如果每天都不休息的話,不少賺,但賺的是辛苦錢,按照上班來說,就是賺加班費了。」因為要養家,張師傅幾乎全月無休,而且都要幹到第二天早上四五點鐘,然而工作時間太長,讓只有30歲的張師傅患上了中度急性腰間盤突出。張師傅說:「我幹的年頭不多,但是大夫說我每天的工作量太大。」經過休養重新工作後,張師傅現在每周休息1天,晚上幹到12點左右休班。扣除夜班份子錢130元,油錢110-120元,平均每天能賺250元,月收入6500元。不過,張師傅沒有給自己繳納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
張師傅家裡有兩個老人,一個孩子,每月總支出6000元。張師傅2007年第一套房,每月還貸款1000元,而現在第二套房一個月還3400元。張師傅說:「雖然生活壓力大了,但是從剛來大連時啥也沒有,到現在有兩套房子,即使有貸款,幹起活來也有動力。 」
「(上世紀八十年代)好的時候,單月收入就能達到1萬元,一般月份七八千元,買輛車不用一年本兒就回來了。 」——計程車司機李偉
「計程車這行,如果每天都不休息的話,不少賺,但賺的是辛苦錢,按照上班來說,就是賺加班費了。 」——計程車替班司機張師傅連結
大連現行計程車運價標準
基本公裡租價(起步價)為8元/3公裡,3公裡以上(含3公裡)公裡租價為2元/公裡;
夜間(從晚22點至早5點)基本公裡租價10.40元/3公裡,公裡租價加價30%。
當計程車時速低於12公裡時,累計計時,前5分鐘免收等時費,5分鐘以後,每分鐘收取0.3元等時費,不足1分鐘不計費;當車輛時速高於12公裡時,停止計算等時費。
原停車候客費(每等候5分鐘收取2元)取消。
營運裡程超過20公裡以上的部分,按公裡租價的50%加收空載返程費。
調查
拼客拒載 的哥有說法
談到現在計程車市場的混亂,每個受訪市民都有一肚子抱怨的話。市民王女士說,前兩天晚上5點半左右,因為下班後有急事要到青泥窪橋,她想打輛計程車。結果在長春路路口等了半個小時,每個的哥一聽說去「青泥窪橋」都搖頭駛離。好不容易等到一輛車,可還沒開到凱賓斯基酒店樓下,司機就停車,讓王女士步行去青泥窪橋。市民張女士說,前兩天下雪天,她準備打車從西安路到桃源街,好不容易打上一輛車,結果司機不但張口就要30元,一路上還拼了好幾撥客。
類似這種計程車司機早晚高峰拒載,雨雪天加價拼客的現象不在少數。關於拒載,計程車司機有筆自己的帳。司機王師傅說,按到達目的地為1小時計算,其中壓車時間45分鐘,5分鐘免費,40分鐘計等時費,等時費12元。車沒有跑起來的話,怠速比跑起來費油,12元等時費油耗,最後司機連一半的錢都剩不出來。
正常打表,單獨拉客和拼客收入差距多少?司機師傅坦言,如果拼客就是賺雙份錢。比如從青泥窪橋出發,目的地是寺兒溝,順路又拉上三八廣場和二七廣場兩位乘客,每人收8元錢,扣除多耗的油費,這16元就是多賺的了。
再算算雪天打車的錢。從西安路羅斯福到桃源街,不加等時費用,打車費15元錢。如果按照上述下雪天司機喊價「30元/位」,拉上同方向2位乘客,該司機就增加收入45元。計程車司機表示,雪天比普通天更耗油。如果不堵車,正常天氣情況下百公裡10個油,下雪天就得14個油。另外,雪天路太滑,對於計程車來說是冒著風險出行。如果出事了司機自認倒黴,賺的是風險錢。
對此,一位司機說,以前一天剩餘100元就很滿足,可現在每天司機都爭取剩到200元以上。物價這麼高,不多賺些錢如何養家?說到底,還是生活壓力。
有著近30年從業經驗的老計程車司機李偉認為,這兩年大連私家車數量迅猛增長,早、晚上下班高峰期,大街小巷擁堵十分嚴重,導致計程車行駛緩慢,所以才產生了拼客、拒載等現象。「如果不拒載,堵1個小時,只賺8元錢,司機一天才能賺多少錢?」李偉說,「時間就是金錢」在計程車行業最實用,本來5分鐘的路程8元錢,因為堵車,跑了15-25分鐘,浪費時間就浪費了賺錢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