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名專業戶」一直以來是大眾對喜茶的認知。與安彼迎聯名,打造靈感主題房;與百利聯名,推出伯爵清奶茶;與QQ音樂聯名,設計靈感音樂體驗裝置等等。
誠然,喜茶聯名的話題度、趣味性一直位於跨界聯名營銷事件的前列,但聯名的「泛濫」,也在催促著喜茶在聯名上尋找更創新、更驚喜的玩法。
近日,喜茶的又一聯名就成功刷新了大眾對聯名模式的常規認知,與同行業競品茶顏悅色進行夢幻聯動,線上官宣互相「撩撥」,線下展開「世紀會面」,滿滿驚喜感引發網友爭相互動評論。
夢幻聯動
一段喜笑顏開的「愛情」
7月20日,喜茶與茶顏悅色在各自官方微博同時發布一則「遊玩求助」的消息。眼尖的網友一時間便開始猜測兩家正在商量「搞事情」,隨後雙方便在評論區進行留言互動。
互動留言的舉動,點燃了網友「磕CP」的熱情,眾網友開始猜測雙方是否聯名。這次的官博互動,簡簡單單,沒有懸念製造的用力過猛,也沒有聯名實際玩法的過多暴露,預熱恰到好處。
隔日,雙方將陣地轉移至自家微信公眾號。喜茶化身古裝君子,茶顏悅色延續標識中的古代女子形象,講述了雙方將「面基」,約會當天發生的故事。
視覺時代,相比長文的故事描述,以擬人化的視覺形象作為品牌載體,通過衝擊感、可讀性更強的漫畫形式,強有力的視覺符號,讓聯名信息在消費者心中的印象更加深刻。
微信公眾號的信息傳播,是與忠實顧客直接對話,有助於增強顧客參與感,提升粉絲粘性。同時,品牌可以利用「人人自媒體」的便利,用戶一個「在看」實現事件傳播圈層的擴大。
一場喜笑顏開的「愛情」最終以兩款略有差別的周邊禮盒呈現在大眾面前。21日,雙方也在官博進行聯名的官宣。雙方將推出兩款聯名禮盒,禮盒淡黃色的設計,似紙頁泛黃,濃濃的復古氣息。
文案上,「遠方來客」「恰杯茶不」正與年輕人出門聚會,奶茶必備的日常行為相吻合,為「喜笑顏開CP」增添又一分真實感。
當然,握在手裡的真實感才更濃烈。雙方以周邊為載體,將聯動故事以卡通畫的形式記錄下來,交到消費者的手中,滿足了為這個世紀聯動感到熱血沸騰的消費者的「吃瓜」之心。
兩者相關的話題#恰杯茶不##喜茶和茶顏悅色聯名了#均已達到千萬級的閱讀,不僅如此銷售周邊的喜茶GO小程序還經歷了一波崩潰。可想而知,這對夢幻CP熱度非凡。
有靈感、有溫度
雙管齊下對話年輕人
這場「愛情」的開始,並不是一時興起。其中的緣分要追溯到3月份的那一次「錯付」。
喜茶多次因為抽獎活動的中獎者為對手家的粉絲「喜」登熱搜,其中一次便是抽中了一名ID為「等一杯茶顏悅色」的用戶。
在中獎消息傳開時,雙方品牌便在評論區進行了互動,喜茶哭喊錯付了,茶顏悅色感謝喜茶照顧自家小主。雖然網友多是幸災樂禍,但其中也有不少求聯名、鎖CP的聲音。
靈感就此浮現,喜茶與茶顏悅色便真的實現了刷新認知的聯名互動。
面對當下磕CP「成癮」的年輕人,和茶顏悅色的聯動正中年輕人的喜好。除了聯名常見的限量周邊,更讓人驚喜的是,真人版的互動故事。
在21日,雙方在B站同步更新了長沙「約會」的剪輯視頻。
從畫面上看,兩者的視頻都十分接地氣。茶顏悅色以Vlog分享的形式,運用插敘的方式,將為這場「約會」所做的準備一一呈現在觀眾面前,用行動告訴觀眾「我們是認真的」。
內容上,雙方網感十足,老乾媽騰訊假代言的事件讓雙方在見面的第一時間便拿出工牌檢驗身份真假;在遊玩途中,由於「最高」的茶顏悅色在嶽麓山,便巧妙融入電視劇中爬山拍照的梗。
中間還有與「紅娘」@等一杯茶顏悅色通話的環節,兩家都為這位幸運的用送上了獨家福利,B站的小夥伴紛紛「酸了」,詢問「改名還來得及嗎」。
靈感來源於生活,抓住靈感,將一次巧合,轉變為一次引發熱議的聯名合作,線下真實互動將網友的心聲變現,雙方此次營銷實現了「靈感」與「溫度」的兼顧。
借勢「錯付」熱度,站在消費者的角度思考他們內心的真實想法,滿足他們對聯名的期待,雙方這樣的可遇不可求的寵粉方式,成功擺脫了品牌聯名時常伴隨的硬性推銷的尷尬,收穫了大批消費者的好感。
競品聯名?
聯名營銷背後的考量
在以往現實中,與非競爭性關聯的品牌聯名合作是正常的操作,競爭關係是一種此消彼長的存在,與競品的聯名難以實現預期帶來的共贏效果。
這樣的基本思維限制下,當喜茶與茶顏悅色兩者在大眾眼中為對手的品牌宣布合作時,網友歡喜之餘,也不乏一定程度的震驚和懷疑。
競品也能聯名?喜茶和茶顏悅色可以說開啟了聯名新玩法。
誠然,這兩者是茶飲行業中的競爭者,但仔細研究兩者在銷售區域、品牌文化上,都能看出明顯的差異及可以實現互補的可能點。
銷售區域上
茶顏悅色主要在長沙地區開店,逐步發展成為長沙特產,遊玩打卡必去之處;而喜茶則不斷擴大門店覆蓋範圍,目光望向全國。
銷售地區的明顯差異,是兩者競爭性較弱,合作可能性較強的核心點之一。
品牌文化上
茶顏悅色定位大陸首創的中國風為主題的鮮茶店,中式文藝範十足,堅持口味、顏值、品質多方面的高標準,在發展中呈現穩穩地走,慢慢地走的「溫婉」形象;
而喜茶更像是跳脫的「小孩子」,追求靈感、追求潮流、講究設計,注重品牌年輕感的打造。
兩者文化上的明顯差異,互相結合體現出一種全新的生活態度,實現文化上的互補,帶給消費者不一樣的消費者體驗。
除此之外,一高一低的價格差異,受年輕人追捧的相同現狀,這些都是弱化競爭關係的衝突,給予合作更多可能的重要影響因素。
兩者通過「錯付」尋找到了受眾嗨點,創造了行業中競品聯名不一樣的花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