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報訊(記者 邵寧)現在的小學生學習能力如何?學業壓力來自何處?楊浦區教育學院最近一項針對全區五年級小學生的調查顯示:孩子們很會學習,學業負擔和學習壓力尚可,而考試焦慮、父母期望為最大壓力源,此外,批判性思維還有待加強。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作業為啥做得慢?因為爸媽太雞血!
如何科學、客觀、理性、有效地評價學業?一直是一個難題。楊浦區教育學院連續四年對小學五年級學業質量開展調研,不僅以學生的學科測試等第作為評價依據,更從學業負擔、學習壓力、學習動力、校內作業時間等綠色評價指標進行跟蹤研究,同時,對於教師的教學方式也進行重點調研,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水平。
今年的這項問卷調查和研究主要從高層次思維傾向、教學方式、學習策略、學業負擔、學業壓力等五方面進行調查,對象覆蓋全區全部五年級學生,共計5831人。此次調研的指數取值為0-10,指數越高,表現越好。
現在的小學生學業負擔究竟重不重?結果顯示,學業負擔指數為8.03,學業壓力指數為8.04。小學五年級學生學業負擔和學業壓力情況均為「良好」。
問卷設置了「我每天要花較長時間來完成學校布置的家庭作業」這一問題,選擇「不同意」和「不太同意」的分別為40.7%和26.8%;選擇「一般」的為20.4%;選擇「比較同意」和「很同意」的分別為6.6%和5.5%,兩者相加只有12.1%。調查數據還顯示,在作業時間上,時間從長到短依次為語文、數學、英語;在作業難度上,難度從難到易依次為語文、數學、英語。可以看出,當前對小學生來說,語文學科作業負擔相對較重,其次為數學、英語。
那麼,學校布置的家庭作業,為什麼一部分孩子做得慢?選擇最多的回答是:「我如果很快做完,父母會布置額外的作業。」其次為:「作業量太多」「無法集中注意力」「作業太難」,選擇「不喜歡作業」的人數最少。這一結果很有說服力。不是孩子作業做得慢,而是爸媽太雞血!孩子磨蹭,其實是無聲的反抗。
關於學業壓力方面,調查結果顯示,孩子壓力程度由高到低分別為:考試焦慮、父母期望、課堂老師提問、擔心跟不上課堂進度、獨立完成作業。其中,「我會擔心考試考不好」和「考試後,我會擔心家長把我和其他人做比較」,是兩大最主要的壓力源。
會學習,但批判性思維不足
教學方式是指為達到教學目的,實現教學內容,運用教學手段而進行的一整套方式組成的、師生相互作用的活動。今年的調研重點關注教師在激發思維、關注差異、有效互動等方面的表現情況。 結果顯示,楊浦區五年級學生的教學方式指數為8.72,在二級指數中,有效互動指數最高,為9.28。
另外,楊浦區教育學院還對五年級學生的學業質量和高層次思維情況進行了研究。 結果顯示,五年級學生學業水平總指數為8.12,學習策略指數為9.26,高層次思維傾向指數 為8.66。總體看來,楊浦區五年級學生的學習策略指數最高,可見很會學習,不過,批判性思維還有待加強。
專家指出,高層次思維傾向主要指的是思維的情感態度維度。包括好奇心、尋求真相、堅持、思想開放等;有提出問題的勇氣;具有強烈的求知慾;在付出努力卻得不到回報時仍能持之以恆等,它反映的是思考者的態度和品格。在高層次思維傾向指數中,「批判性「最低,只有4.46,「好奇、求知」得分最高,9.39,從中可以看出,五年級學生普遍有很強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但是缺少批判性思維。楊浦區教育學院黨總支書記朱清一說,這一點值得引起教育工作者和家長重視。如果少年時期不注重培養批判性思維,孩子從小缺乏質疑精神,將來就很難有創新能力和創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