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浦區一項調查顯示:五年級學生很會學習,但批判性思維不足

2020-12-12 新民晚報

新民晚報訊(記者 邵寧)現在的小學生學習能力如何?學業壓力來自何處?楊浦區教育學院最近一項針對全區五年級小學生的調查顯示:孩子們很會學習,學業負擔和學習壓力尚可,而考試焦慮、父母期望為最大壓力源,此外,批判性思維還有待加強。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作業為啥做得慢?因為爸媽太雞血!

如何科學、客觀、理性、有效地評價學業?一直是一個難題。楊浦區教育學院連續四年對小學五年級學業質量開展調研,不僅以學生的學科測試等第作為評價依據,更從學業負擔、學習壓力、學習動力、校內作業時間等綠色評價指標進行跟蹤研究,同時,對於教師的教學方式也進行重點調研,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水平。

今年的這項問卷調查和研究主要從高層次思維傾向、教學方式、學習策略、學業負擔、學業壓力等五方面進行調查,對象覆蓋全區全部五年級學生,共計5831人。此次調研的指數取值為0-10,指數越高,表現越好。

現在的小學生學業負擔究竟重不重?結果顯示,學業負擔指數為8.03,學業壓力指數為8.04。小學五年級學生學業負擔和學業壓力情況均為「良好」。

問卷設置了「我每天要花較長時間來完成學校布置的家庭作業」這一問題,選擇「不同意」和「不太同意」的分別為40.7%和26.8%;選擇「一般」的為20.4%;選擇「比較同意」和「很同意」的分別為6.6%和5.5%,兩者相加只有12.1%。調查數據還顯示,在作業時間上,時間從長到短依次為語文、數學、英語;在作業難度上,難度從難到易依次為語文、數學、英語。可以看出,當前對小學生來說,語文學科作業負擔相對較重,其次為數學、英語。

那麼,學校布置的家庭作業,為什麼一部分孩子做得慢?選擇最多的回答是:「我如果很快做完,父母會布置額外的作業。」其次為:「作業量太多」「無法集中注意力」「作業太難」,選擇「不喜歡作業」的人數最少。這一結果很有說服力。不是孩子作業做得慢,而是爸媽太雞血!孩子磨蹭,其實是無聲的反抗。

關於學業壓力方面,調查結果顯示,孩子壓力程度由高到低分別為:考試焦慮、父母期望、課堂老師提問、擔心跟不上課堂進度、獨立完成作業。其中,「我會擔心考試考不好」和「考試後,我會擔心家長把我和其他人做比較」,是兩大最主要的壓力源。

會學習,但批判性思維不足

教學方式是指為達到教學目的,實現教學內容,運用教學手段而進行的一整套方式組成的、師生相互作用的活動。今年的調研重點關注教師在激發思維、關注差異、有效互動等方面的表現情況。 結果顯示,楊浦區五年級學生的教學方式指數為8.72,在二級指數中,有效互動指數最高,為9.28。

另外,楊浦區教育學院還對五年級學生的學業質量和高層次思維情況進行了研究。 結果顯示,五年級學生學業水平總指數為8.12,學習策略指數為9.26,高層次思維傾向指數 為8.66。總體看來,楊浦區五年級學生的學習策略指數最高,可見很會學習,不過,批判性思維還有待加強。

專家指出,高層次思維傾向主要指的是思維的情感態度維度。包括好奇心、尋求真相、堅持、思想開放等;有提出問題的勇氣;具有強烈的求知慾;在付出努力卻得不到回報時仍能持之以恆等,它反映的是思考者的態度和品格。在高層次思維傾向指數中,「批判性「最低,只有4.46,「好奇、求知」得分最高,9.39,從中可以看出,五年級學生普遍有很強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但是缺少批判性思維。楊浦區教育學院黨總支書記朱清一說,這一點值得引起教育工作者和家長重視。如果少年時期不注重培養批判性思維,孩子從小缺乏質疑精神,將來就很難有創新能力和創新精神。

相關焦點

  • 調查顯示:孩子作業做得慢,可能是爸媽太雞血!
    來源:新民眼現在的小學生學習負擔重嗎?學業壓力來自何處?楊浦區教育學院最近一項針對全區五年級小學生的調查顯示:孩子們很會學習,學業負擔和學習壓力尚可,而考試焦慮、父母期望為最大壓力源,此外,批判性思維還有待加強。
  • 在線學習更有利於培養批判性思維!
    在線學習批判性思維可能比教室中批判性思維更為關鍵在線學習時,學生會遇到更多的問題與挑戰,需要通過技術和信息手段來解決一些問題。批判性思維技能包括通過權衡證據和識別濫用信息來識別人們論據或推理中的缺陷。如何提高在線學習中的批判性思維EtonX旨在提高在線學習中的批判性思維,為英國一家教育技術公司,旨在通過其在線批判性思維課程來彌補技能差距,其在2019年3月12日至13日在馬來西亞吉隆坡舉行的Bett亞洲領導力峰會上,他們針對14至20歲的學生開設的為期7周的課程可以幫助在他們學習期間無法使用這些課程的學習者
  • 歷史學科如何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
    讓學生敢於質疑 教學民主是形成批判思維的前提。要想激發學生批判性思維, 首先要改變傳統課堂的教學方式。在歷史教學中, 我們也積極實踐, 鼓勵學生大膽質疑、積極思考。例如, 學習「對成吉思汗的歷史評價」時, 我讓學生對成吉思汗進行討論。有人認為:「成吉思汗是我國歷史上有名的少數民族領袖, 對國家的統一和對中華民族多民族國家的發展起到重要推動作用。」
  • 如何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
    批判性思維是培育學生的開放理性精神,所以在中小學開展批判性思維教育要以理智的品德為主、技能為輔,注重培育學生基本習性(理智美德)和辨析能力。培育學生這些開放理性、靈活思考和實證素質的最好辦法,就是進行實證和探究性學習。學校教育可以從小學高年級開始推行批判性思維教育,重點培育學生三種能力:批判性閱讀、探究性學習(研究性學習)和批判性寫作。這也是技能培養的三個目標,學習過程中,對問題的分析、評估和發展是學生要掌握並貫穿始終的技能。為什麼?因為閱讀是學習知識的主要渠道,但「背誦式閱讀」常常會造成學生「高分低能」。
  • 席酉民:學生成長與批判性思維
    成長當然要獲取已有的知識,但更要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處理人際關係,學會站在世界的角度看我們自己,學會理解自己之於社會的價值。為此,我們鼓勵學生學會獨立、敢於負責、善於思考、長於創新、勇於實踐。我們提倡研究導向型教學,以保護學生的好奇心,訓練他們的批判性思維,孕育他們整合東西智慧的複雜心智,培養他們創造性行為,最後幫他們形成終生學習的能力。
  • 語文課堂如何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
    語文核心素養中明確提出的一項就是&34;。思維方式有很多種,批判性思維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種。 批判性思維可以借用美國學者杜威(J.Dewey)提出的&34;的概念,即可以主觀、持續和認真地思考任意準則或被假定的知識形式。批判性思維是一種科學的思維方法,是探索世界的一種重要方法,更是進行創新的催化劑。
  • 中國學生進入大學後批判性思維能力逐年下降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中國的中小學教育經常被批判是緊張的應試教育,只會批量製造僅會背誦基本理論而缺乏深度思考能力的學生。但美國史丹福大學的最新研究顯示,中國培養的學生可能是世界上批判思維能力最強的。」美國《紐約時報》7月31日的文章稱。史丹福大學的研究員選取了中國大陸11所大學的2700名學生作為樣本進行測試。
  • 華中科大客座教授董毓:批判性思維 高校當「補課」—新聞—科學網
    對此,董毓建議,讓更多國內高校了解真正的批判性思維,讓更多的教師將批判性思維融匯到學科研究、教學中。 中國學生批判性思維強是偽命題 《中國科學報》:今年7月,《紐約時報》報導,一項來自史丹福大學的研究表明,一向被認為缺乏批判性思維的中國學生實際上這項能力在世界排前列,但這一優勢在中國的高等教育階段卻逐漸失去。
  • 錢穎一:批判性思維的真諦
    這兩個特徵正是分別針對「無知的確定性」和「有知的混亂性」的,因此批判性思維不同於這兩種思維方式。在這兩個特徵中,第一條是會質疑即提出疑問。能夠提出問題並且善於提出問題是批判性思維的起點。據說猶太人小孩回到家裡,家長不是問「你今天學了什麼新知識」,而是問「你今天提了什麼新問題」,甚至還要接著問「你提出的問題中有沒有老師回答不出來的」?這就是批判性思維的起點。
  • 2017考研英語拓展閱讀:中國學生批判性思維
    下面一篇文章是關於中國學生在大學前具超常批判性思維。   然而,一項新的研究顯示,中國培養的學生具備世界上最強大的若干項批判性思維技能。   但這項由史丹福大學研究人員所做的新研究同時發現,中國學生在大學階段失去了批判性思維方面的優勢。這表明中國迅速擴張的高校系統內部存在問題。隨著經濟增速放緩,政府對高等教育寄予厚望,希望以此促進經濟增長。
  • 哲學專業才學批判性思維的時代該結束了
    2008年,獨立的批判性思維課程出現在華中科技大學啟明學院的教學計劃中。目前,汕頭大學已率先將批判性思維教育作為全校本科生的必修課。但從全國範圍來看,仍只有少數院校已經認可並開展批判性思維教育。由於師資力量不足和重視程度不夠,截至2013年,全國開設批判性思維課程的高校還不足50所。
  • 南京中華中學批判性思維課程上線 學生可在線學習
    記者昨天從中華中學獲悉,該校批判性思維課程正式上線,這也是國內基礎教育階段學校首次面向高中生專門開設批判性思維課程。據悉,學校通過「批判性思維課程基地」公眾號向同學們推出《中華中學批判性思維線上課程》,每期課程後連結有測試題,學生在線學習後可以長按識別二維碼答題並查看解析。
  • 夏谷鳴|學生批判性思維與閱讀能力的培養
    Q:如何在外語課堂教學中平衡語言要素學習和批判性內容學習?A:在實際教學中,因為對一篇文章的學識有限,應該如何分配針對語言要素和批判性思維,這兩個部分並不是割裂的。質疑和求證的過程本身就用到語言本身了。在教學過程中,也並不是說對任何事物都要進行批判性教學,而是要對有意義的事物進行關注。
  • 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的樞紐:教師和教學法
    比如在語文學科的議論文寫作教學中,有的教師更重視「文採、氣勢和技法」,偏愛「審美趣味與藝術品位」,而忽視了說理的重要性,使學生在創造知識、合理思考等方面沒有得到足夠的練習。現實中,不少人對批判性思維存在誤解或不了解。誤解多來自望文生義,覺得批判性思維就是負面的批判。
  • 關於學習和運用批判性思維的教學對話
    然後,大學生 Harlin 直接寫信給董毓,繼續進行關於學習批判性思維討論:老師您好,不知是否能請教一下您在學習過程中 (或者說,在鑽研一本專業書時) 的思維活動過程。在學習過程中,我的思維過程一般是這樣的。對於一段內容,我先整體把握它的大意,再獲取上面的關鍵信息。
  • 批判性思維與思維基本功
    大學生是職業的學習者,職業的學習者不是知識的儲存者和複述者,而是積極主動的思考者。職業的思考者必須練好思維基本功,批判性思維(Critical Thinking)就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思維基本功。據此,恩尼斯將批判性思維定義為:「針對相信什麼或做什麼的決斷而進行的言之有據的反省思維。」    獨立思考 嚴謹審慎    閱讀是職業學習者的一項重要工作,如果我們只是把所讀到的東西機械地轉錄到腦子裡,這種閱讀就不是批判性的。
  • 批判性思維的教學轉化
    事實上,批判性思維並不事先假定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只是主張任何觀點及其論證都應該接受理性的檢視,如果發現是錯的就拒絕它,發現是對的就相信它。當然,在相信的同時還要思考有無進一步改進的可能。比如,能不能對教材運用批判性思維?可以。發現教材的瑕疵會令人振奮,當然,發現教材結論的正確和文本的高明,也會讓學生真正接受和深刻理解教材所傳遞的東西。
  • 有興趣赴美留學的學生,為什麼需要「批判性思維」?
    對於學生來說,擁有批判性思維能力,學習不再單純依賴聽課和課本,而可以通過廣泛閱讀、辯證思考,不僅能加深理解知識的廣度和深度,有助於提升學習成績,甚至能夠創造知識(很多歷史名人都是通過質疑當代觀點創造了新的學說)。
  • 錢穎一:不讓學生具備「批判性思維」,他們何以創造?
    中國現在的高考制度就是通過學習知識改變命運的重要渠道。「知識改變命運」就是這樣把知識與個人發展前途聯繫在一起。在當今中國,以知識為中心的教育觀念派生出一系列學生學習知識的特點和方法。首先是學生學習知識投入的時間多。研究發現,中國學生比美國學生用在學習上的時間平均每天多兩個小時。當然,這會產生擠出效應,由於用在學習知識上的時間多了,投入到其他方面的時間就少了。
  • 批判性思維,讓你的思考速度提升2倍
    批判性思維是一項核心的學術技能,本是本科生和研究生必須學習的用於質疑或反思向他們提供的知識和信息的技能。但國際高中的課程設置,不僅是高中知識的學習,還涉及到大學預科的學習,學生被要求批判性閱讀大量資料和文獻,並且被要求針對所讀內容寫作大量批判性論文,在此過程中對嚴格而周密的批判性思維有較高要求。因此批判性思維對於國際高中學生而言,也是相當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