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外挑戰中文十級的句子,一臉茫然:字全都認識,就是不知道意思
有句話叫做中國漢字博大精深,漢字經過了幾千年的發展,已經成了世界上歷史最久遠的語言。漢字的神奇之處在於,光看字就能感受到其中的感情所在。雖然現在使用的是簡體中文,但漢字的精髓依然還在。看到「哀」字,就好像看到了低落的心情,看到「木」字,仿佛就看到了一棵樹一般。
-
用簡體還是用繁體 海外中文學校陷「兩難」
中新社發劉君鳳 攝 中新網4月19日電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導,在今年3月中旬的北京兩會期間,許多全國政協委員發出重新振興繁體字的呼聲,其中來自天津的政協委員潘慶林提出用10年時間分批廢除簡體漢字的建議。而中國央視紀錄片《漢字五千年》總策劃麥天樞更是預測,繁體字最終會恢復,取代簡體字。
-
老外眼中,中文是最難學習的語言,幾萬個漢字太痛苦了
越來越多的留學生來到中國,越來越多的外國企業需要在中國進行商業活動,來中國旅遊的人也越來越多了。為了能夠在中國的生活方便一些,大部分的外國人也開始學習中文。絕大多數學習中文的外國人都已經成年了,所以他們在學習中文的時候,就會顯得特別吃力。早期的中文是沒有拼音的,所以在古代中國歷史上,識字的人不多。後來,我們藉助拉丁文字母來作為拼音,並設計了聲母韻母以及聲調等,才使得中文能夠普及。相較於英文的26個字母組成,漢字的數量簡直就是個天文數字。
-
老外眼中的漢字是怎麼樣的?
題主從事外貿行業,就經常和老外打交道。有一次,一個老美客戶來中國,我們談完工作就聊些題外話,說到了中國文化,他表示很感興趣!尤其是漢字!哈哈,我們中國「基建狂魔」的影響力這麼大嗎?漢字就得方方正正的!最近國外一家超市貨架的小告示,還挺友好地貼了張中文聲明。
-
為什麼我們要用簡體中文?香港、澳門和臺灣使用傳統漢字。讀完後
為什麼我們要用簡體中文?香港、澳門和臺灣使用傳統漢字。讀完後,我們終於知道真相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和許多智能軟體的出現,我們已經減少了文字的使用,常常會覺得自己對手機或電腦上的文字了解得很清楚,但當我們想寫出來的時候,卻覺得自己不知道怎麼寫。
-
最親切的馬來西亞城市,到處都是簡體中文,當地人都會說普通話
當然選擇這幾個國家也是有理由的,首先是治安問題,其次這幾個國家的景色也非常不錯,再有就是這邊的華人華僑非常多,如果你只會講中國,那在這邊也是沒有任何問題的。而我們今天要介紹的這座城市,可以說是最親切的馬來西亞城市,到處都是簡體中文,當地人都會說普通話。而它就是位於馬來西亞半島西北部地區的——檳城,是馬來西亞的第三大城市。
-
VRChat老外飈中文視頻大火,是時候用VR做廣告了?
B站UP主信徒Shinja,估計沒想到自己在VRChat裡偶遇兩位會講中文老外的視頻,能變成播放量超過千萬的「全民觀看」的視頻。三人進行了長時間的中文交流,從「為什麼學中文」到「國際開車」,笑料不斷,甚至兩位外國友人還唱起了「一二三四五六七,我的朋友在哪裡」,這首1990年央視春晚韋唯演唱的《1234567》,據說是他們的中文老師教的。
-
老外努力說中文的樣子像極了考雅思的我,中文在國外究竟有多火?!
在這位名為 @信徒Shinja 的遊戲博主上傳的這段視頻裡,兩個老外互彪中文,說得有模有樣,還用中文「開車」,車速八十邁,剎都剎不住。視頻裡的漢字全部用英文來標註發音,聽起來非常詼諧,仔細聽來確實是這麼個意思。圖源:微博@中國日報看到這個視頻哥十分自豪,因為確實越來越多外國人開始自願或「被迫」學習中文了。全世界都在興起的孔子學院也證實了這一點,學習中文的熱潮越來越高漲。
-
蘇州老外是這樣學中文的
本報記者 蔡清今年11月,蘇州再次入選「魅力中國——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國城市」,這已是蘇州第九年入選該榜單。這個課程對申力坤來說很難,尤其是第一周之後,老師就要求他們不許再用英語,哪怕課後,都必須堅持使用漢語。申力坤被這個高強度的課程不斷「磋磨」,但辛苦的學習也帶來了回報,申力坤學到了很多關於漢語的知識,進步很大。北京的中文課程結束之後,申力坤回英國念了四年大學。甫一畢業,他就回到了中國,在嘉興找了一個英語教師的教職。
-
老外教你學漢字!超全面的中文字體新手指南
從學習者的角度來看,中國字真的是酷斃了!眾所周知,中文是目前還在被使用的最古老的書寫體系,不僅如此,整個東亞地區地區的書寫語種都像是中文的一個分支。儘管這些語種已經進化成其他鮮明獨特的形態,但是你在其中仍然可以看到中文字符的身影。當然,還有一點不可或缺的原因就是:中文非常的優美。誰會拒絕欣賞美好的事物呢?
-
亞洲最發達的國家,全國人口3/4是華人,滿大街說中文用簡體漢字
新加坡以穩定的政局、廉潔高效的政府而著稱,是全球最國際化的國家之一。新加坡是繼紐約、倫敦、香港之後的第四大國際金融中心,也是亞洲重要的服務和航運中心之一。(圖片來自東方IC)2010年,新加坡共有將近280萬華人,佔新加坡居民人口的74.1%,是新加坡最大的族群。是中國之外第二個以華人為主體民族的國家。
-
【英翻】為什麼人們會大批中國人用簡體中文,卻完全不在乎日語中的「漢字新字體」?
為什麼人們會大批中國人用簡體中文,卻丫完全不在乎日語中的「漢字新字體」?這些頑固分子中,更多地傾向於將傳統中文漢字稱為「正體(正確的漢字)」,而不是「繁體」。即使是不那麼頑固的人,他們似乎也覺得漢字簡化比其本身更加徹底極端。一位美籍臺灣婦女堅信,簡化漢字已經將「的」、「得」、「地」這三者之間的區別完全同化,只簡單得在所有情況下都用「的」。
-
中文教材要繁體還是簡體?
具體的做法是:同一本教材,出一本簡體,另出一本繁體。如果教材內容不是很多,則在同一本教材之中,先列簡體體課文,後列繁體課文(如:Encounters)。對於拼音符號和注音符號,是在漢字的上方或下方標註拼音符號,在字的右方標註注音符號。這是因為海外各地雖普遍使用繁體字,但簡體字精簡且學起來快,人們日常生活中其實都習慣寫簡體字。
-
老外巧學漢語,用英語給漢字注音,「狼」注音為long,有才!
老外巧學漢語,用英語給漢字注音,「狼」注音為long,有才!我國的孩子學英文,大家都覺得難度比較大,尤其是起始年級的孩子學英語,一般來說老師都不教音標,所以大家就另闢蹊徑,拿漢字給英語注音,比如把單詞five標註為「廢物」,dangerous則寫成「單腳拉屎」,簡直是人才,不過外國人學中文,由於不會漢語拼音,所以也經常出這樣的笑話,下面我們看看這些很有才的老外是如何學漢語的?
-
日本為什麼還在用漢字
同樣,我作為中國人,來到日本之後,也正是因為日文中有1945個常用漢字,所以深感方便。「大阪」,「神戶」,「京都」,「名古屋」,這些城市的日文名稱跟中國漢字一模一樣。我來到「東京」,只是「東」用的是繁體漢字「東」。雖說橫濱的日文寫作「橫浜」,但是中國人也能一看就明白。住在靜岡縣浜名湖皇家酒店的時候,發現客房裡的空調故障。
-
一位中文不好的老外,吃麵條「最心酸」的經歷:吃到懷疑人生
一位外國朋友,對中國文化非常的熱愛,他也特別喜歡中國的民風民俗,所以他來到了中國,懷揣著一顆對中國文化嚮往的心靈,踏進了中國這片領土,可在中國的第一頓飯,就讓他覺得非常尷尬。不擅長中文的他走了一家麵館,當服務員問他要吃點什麼到時候,因為看不懂中國字,也聽不懂中國話,所以他只能看著菜單隨便點了一份。
-
老外在中國遇老外用中文聊天,網友:八卦的樣子像極了我外婆
老外在中國遇老外用中文聊天,網友:八卦的樣子像極了我外婆 2020-01-08 21: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讓外國人用「母語」方式輕鬆學中文!《中國漢字書寫國際化教學體系...
重慶日報全媒體消息,6月29日,重慶日報記者從沙坪垻區了解到,《中國漢字書寫國際化教學體系》在重慶發布,該教學體系顛覆了外國人學習漢字的傳統方法,以中國漢字字母解構中國漢字筆畫,可讓外國人用母語方式輕鬆學習中文,跨越漢字難學的難關。
-
毛澤東在中國曾考慮棄漢字用拼音
其實,漢字簡繁之爭自晚清以來就一直存在,它甚至在某一段特殊的歷史時期成為一種政治符號和政治標識。蔣介石欲簡化漢字被批千古罪人在眾多恢復繁體字的理由中,最重要一條就是復用繁體字有利於兩岸統一,因為臺灣使用繁體字。殊不知蔣介石也曾是簡化字的擁躉。1922年,著名語言學家錢玄同與黎錦熙等知名學者提出《減省現行漢字的筆畫案》。
-
誰說學中文難?這個外國小哥找到了漢字正確打開方式
許多老外說,學中文很難,那可能是因為他們沒有找到正確的打開方式。或者,按東方的神秘說法,「緣分未到」。而下面這位瑞典小哥哥李奧(Leo),可以說是與漢字「一見鍾情」了。以下內容來自知乎網友「你好澗水藍」的在相關問題下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