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語文核心素養培養的自讀課教學

2020-09-20 齊老師說教育

文/齊澤宏

義務教育和高中《語文課程標準》(以下簡稱《課標》)均非常重視體驗與感悟的生成與發展。「體驗」「 感悟」「 感受」等詞在《課標》中出現的頻率極高:「體驗」在高中《課標》中出現19處,在義務教育《課標》中出現24處;「感悟」在高中《課標》中出現3處,在義務教育《課標》中出現5處;「感受」在 高中《課標》中出現22處,在義務教育《課標》中出現25處。可見,以「體驗」與「感悟」為主要形式的個性化閱讀,是學生形象思維與創造性思維培養的重要途徑。而體驗與感悟的獲得依賴於教師的必要引導。遵循目標導控、微格操作、小步推進的原則,從感受、領悟、積累、運用等幾個層面,通過導學、導疑、導練、導結這樣目標導控的方法,可逐步深入地使學生語文素養得到提升。

下面以《濟南的冬天》自讀課教學為例,簡單介紹一下按照學習語言的規律性操作序列,培養學生言語能力的具體操作流程。

第一步,定標導向

(一)展示學習目標

1.領會作者抓住濟南冬天的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徵細緻描繪的方法,增強對語言的理解和感悟能力。

2.品味文章的畫面美,體會作者所描繪的美景,感受作者對濟南冬天的熱愛,培養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

(二)教給學習方法

運用美讀感染法、圈點批註法、引導發現法、定向質疑法、問題閱讀法、章法剖析法、比較閱讀法、變式寫作法等,引導學生初步感知文本,並力圖深入其內部。

第二步,整體感知

指導學生通過初讀與粗思獲得對課文整體的粗略認知。

1.初讀。

學生初讀課文句段, 初步感知富有表現力的關鍵語句、精彩的文段。

要求:邊讀邊採用評點法標出重點詞語、優美語句及自己的疑問。

設問:請找出濟南冬天的總體特徵,用文中的一個詞表述(「溫晴」)。此過程可以通過讀一讀、查一查、比一比的方法,捕捉初感,粗解情意,達到口腦並用之效,如與北平相比、與倫敦相比、與熱帶相比。對所讀內容做到初步定向,具有直覺性和隨意性的特點,處於一種朦朧而不確定的狀態。

2.粗思。

學生在初讀、初感的同時或之後,對捕捉到的語意粗加思考。

設問:文中選取了哪些具有代表性的景物描寫濟南的冬天?分別突出了這些景物的什麼特點?(山景、水色)這裡可以通過同桌或小組內議一議、辯一辯:陽光朗照下的山——溫靜;薄雪覆蓋下的山——秀氣;城外的遠山——淡雅;水色—— 綠、清、亮。思可以幫助學生進一步進行聯想比較,體驗情景,感受語言,觸發語感,從而訓練學生聽、說、讀、寫、思的能力。

在這個環節上,教師指導學生有意識地聯想與這一詞語(溫靜、秀氣、淡雅)相關的詞語,使之從已有的語言積累中去搜尋可以替換的材料,並進行比較。這對深層理解文章、詞句起到很好的點撥作用,激發了學生積極運用和錘鍊語言的興趣。

第三步,局部理解

充分發揮學生間的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的能力。

1.深入理解文本,領悟語言內涵。

引導:欣賞薄雪覆蓋下的山景圖和水色圖,品味美妙的語言,找出你認為寫得特別美的語句,有感情地讀一讀,並思考為什麼寫得好。

2.體驗人文情懷,感悟美感哲理。

(1)濟南的冬天,在老舍的筆下如此嬌媚動人,是因為哪些修辭手法運用得好?請找出來,並說說好在哪兒。

(2)濟南的山有什麼特點?文中用哪些修辭手法來描寫雪後山景的?

這一學習環節,教師要在在上一環學習節引導學生「讀」和「思」的感知和體驗的基礎上,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逐步接近了作者的創作時心態,從而誘發其分享個人所得的欲望,呈現「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之態。為此,教師不僅要進行相機點撥,幫助學生體會作者運用語言的技巧,理解文本表情達意的巧妙,還要通過刪減、增補、替換、變式等形式,指導學生比較、分析、探究、評價,進行抽象概括、聯想想像等能力訓練,提高其品味語言、形成語感的能力。

第四步,思維操練。

教師結合課文文本或拓展材料,運用比較、分析、綜合、概括、聯想、想像等思維方法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培養其運思能力。

(1)作者是怎樣寫出陽光朗照下的小山特別可愛的?

(2)文中說「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妙」在何處?

這一學習環節,學生在學習小組內各抒己見,整個學習過程有思維碰撞的火花,有分歧爭論,也有讚賞認同,對文本的理解漸漸由感性而至理性。教師需要做的是要求學生大聲的、有條理的表達出個人理解和觀點,並引導其他學生提出修正意見,或作適當點撥,並進行必要的輔導和激勵。

第五步,自查自結。

一是通過梳理知識網絡,揭示思維規律,對前面的內容進行適時適度的遷移訓練,以變式練習,實現積累語言、培養語感的目標。

(1)為什麼作者能運用如此優美的語言描繪出這麼精彩的畫面?

(2)說說本文在寫法上與《春》一文有什麼相同之處。

除此之外,這一學習環節教師還可以補充拓展性閱讀材料,讓學生運用書面語或口頭語表達出他們思維的結果。比如,可以拓展閱讀林斤瀾的《春風》、老舍的《風》或夏丐尊的《白馬湖之冬》等,並輔以必要的訓練題,通過及時反饋、糾正,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二是通過課堂限時訓練或檢測,發現存在的問題,並及時進行糾補,最終使學生積累語言,強化達標,活化所學。具體訓練和專項訓練包括:①句式句型轉換;②解讀文本內涵;③仿寫續寫;④擴展語句;⑤壓縮語段;⑥簡明、連貫、得體;⑦欣賞形象;⑧布局謀篇;等等。如仿照《濟南的冬天》,寫一篇作文《 的冬(春)天》。

以學生的平均認知水平和認知水平差異等心理發展特點為依據來落實以學生認知結構發展和需要為目標的教學思想,符合認知規律,具有較強的操作性。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學生就會生發出定勢與注意兩種心理因素,其心理結構也會日漸穩定下來,並選擇指向和集中到語言、思維、審美、文化等語文核心素養的提升上,使學生的潛能與個性得到了挖掘與發展,從而由「教我學習」變為「自覺學習」,直至最後達到「自能學習」。

美國心理學家J.R.安德森認為,一種活動如果滿足三個條件才能稱為問題解決活動:「它必須是受目標指引的,它必須包含有一個序列的操作,而且這些操作必須具有重要的認知成分。」①]以上所做恰恰符合這三點,一是使語文自讀課從靜態的語言教學轉向動態的言語訓練,二是將語文和現實生活緊密結合在了一起,三是將聽、說、讀、寫融為一體,解決了讀寫與聽說嚴重脫節的問題。

相關焦點

  • 基於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的閱讀教學訓練
    文/齊澤宏我國基礎教育改革的靈魂是培養具有核心素養的人,而語文核心素養的培育,「[1]閱讀課是中學語文課堂教學的主體,有講讀課與自讀課之分。現行人教版高中語文教材中「閱讀鑑賞」部分的課文,是以單元結構編排的,每個單元由3至4篇課文組成,包括講讀、自讀和課外自讀三類課文,兼顧文體和人文內涵,並附有單元知識和課後訓練,其目的就是為了培養學生語言、思維、審美和文化等方面的語文核心素養。但是,在具體教學過程中,由於一些教師對教材的編排意圖理解的偏差,導致了不恰當的做法。
  • 淺談基於小學語文核心素養的課堂教學
    亦見此學科「聽」「說」「讀」「寫」宜並重,誦習課本,練習作文,固為讀寫之事,而苟忽於聽說,不注意訓練,則讀寫之成效亦將減損。 ——葉聖陶 「口頭為語,書面為文。」 小學語文核心素養概括言之就是五個字:聽、說、讀、寫、思。
  • 淺談基於小學語文核心素養的語文課堂
    亦見此學科「聽」「說」「讀」「寫」宜並重,誦習課本,練習作文,固為讀寫之事,而苟忽於聽說,不注意訓練,則讀寫之成效亦將減損。——葉聖陶「口頭為語,書面為文。」小學語文核心素養概括言之就是五個字:聽、說、讀、寫、思。
  • 基於核心素養培養的教學方式變革
    2020年12月10日,上海市銅川學校理化教研組對貴州省習水八中,九壩中學進行了教育幫扶,開展了以「基於核心素養培養的教學方式變革「為主題的教育對口教研活動。會議以騰訊會議的形式召開,由我校化學備課組組長方大寨老師主持,沈怡昀老師主講。
  • 李凱莉:核心素養視域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策略
    閱讀教學是語文課程的核心環節,是實施語文核心素養的主要途徑。閱讀教學應體現課型特點、學段特點和文體特點。教師要站穩學科立場,學會使用恰當的策略,落實語言運用的訓練點,培養學生語言理解能力、語言運用能力,提升學生思維品質,並溝通課內外閱讀,培養學生初步的審美能力,豐厚學生文化素養,在「工具性」和「人文性」統一的過程中實現有效教學。
  • 「千課萬人」第二屆小學語文核心素養「八大核心」與課堂落實專題研討會
    能力  品格  辯證解讀核心素養科學  責任  理智改善教學行為「千課萬人」第二屆小學語文核心素養「
  • 小學生語文核心素養培養「三部曲」
    如何在課堂教學中落實核心素養?就小學語文而言,要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需要教師彈奏好「三部曲」——趣、讀、寫。    第一部曲:趣小學語文教師首先應該做的事情,就是激發學生對語文的興趣,簡單說就是讓學生喜歡上你的語文課。
  • 在學科教學中 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我們知道,核心素養是跨學科素養,任何核心素養的培養都不是一門單獨學科可以完成的,任何學科都有其對於核心素養發展的共性貢獻與個性貢獻。學科的育人價值主要在於對特定核心素養的貢獻,這需要一個不斷明晰的過程。只有明晰本學科在特定核心素養形成和提升上的教育意義,揭示學科與核心素養的內在關聯,才能發現學科獨特的育人價值。
  • 《基於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讀寫實踐研究》課題研討交流會議紀要
    會議邀請專家,山西省著名語文特級教師、正高級教師,山西大學碩士研究生導師、太原師範學院碩士研究生導師、山西省實驗中學副校長樊玉仙出席了開幕式。太原師範學院教師教育學院副院長、教授、學科教學(語文)專業碩士點負責人、研究生導師,中國語言文學研究生導師,「基於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讀寫實踐研究」課題組副組長喬桂英出席了開幕式。
  • 基於核心素養的課程與教學改進
    一個動態的、不斷整合的整體性概念;2.是由後天逐步習得並完善的,而非先天就具有的;3.遠比知識(knowledge)與技能(skills)的內涵更加豐富,它是相關知識、認知技能、態度、價值觀與情緒的集合體;4.基於行動與情境導向的。 從中我們可以看到,核心素養的達成在教育教學裡需要四個基本特徵或者關鍵要素。第一是情境;第二是任務;第三是角色;第四是問題。
  • 淺談如何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語文的核心素養主要包括「語言的建構與運用」「思維的發展與提升」「審美鑑賞與創造」「文化傳承與理解」。語文核心素養是語文素養的綜合品質,存於內而現於外。可以說,一個學生沒有很好的語文核心素養作為後盾不但難以學好語文,也無法順應時代潮流、適應個人終身發展與社會發展需要。
  • 核心素養與語文教學
    「核心素養」一詞相信對我們每個老師來說都不陌生,它是指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它是課程設計的依據,引領教師的專業成長,幫助學生明確未來發展方向,是評價教育質量的重要依據。
  • 陝師大舉行基於核心素養的課程與教學改革論壇
    他從核心素養的內涵、意義及內容,談到學生思維品質的內容、意義及培養方式,深度闡釋了思維品質與核心素養的關係以及課堂教學中學生的積極思維與核心素養發展之間的關聯。之後,中國基礎教育質量監測協同創新中心副主任、北京師範大學教授辛濤就國家基礎教育質量檢測的現狀與趨勢作了主題報告。
  • 推進基於學科核心素養的教學改革
    作者簡介:史寧中,東北師範大學數學與統計學院,吉林 長春 130024  內容提要:中小學校長和教師要真正落實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推動基於學科核心素養的教學改革。要從過去「以知識為本」的教育理念,轉變為「以人為本」的現代教育理念;要站在學生的立場上思考教育教學,建立大教育觀,讓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貫徹於學校教育教學活動;要用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指導教學,在學科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基於核心素養的教學要把握知識本質、創設教學情境,基於核心素養的評價更關注思維品質、注重考查思維過程。
  • 淺談小學高年級語文核心素養的一種培養方法
    結合對《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目標》的分析,並聯繫自身的教學實踐,筆者認為小學高年級語文的核心素養是有較強的獨立識字寫字能力,能初步領悟文章的表達順序和基本表達方法   既然閱讀是培養小學高年級語文核心素養的核心領域。那麼我們該如何進行閱讀教學呢?
  • ...在梳理中提升——寧陽四中省重點項目「基於核心素養的高中語文...
    為進一步推進省重點項目建設,促進語文教師專業成長,推動學校語文閱讀教學改革向縱深發展,寧陽四中本著「行動即研究,成長即成果」的課題研究宗旨,於12月11日舉行省重點項目「基於核心素養的高中語文課程建構與教學創新」推進會,副校長鞏強、教科研中心主任蘇斌及全體語文教師參加活動。
  • 「基於核心素養下的小學語文部編教材閱讀教學研討活動」——高新...
    >begin--> 為進一步推進課堂教學改革,提升語文教師專業素養,紮實落實統編教材的教學,2020年9月22日,高新區第八小學特邀全國語文教育專家、山東省教科院語文教研員、山東省小語會理事長李家棟老師,淄博市小學語文教研員丁華芳,高新區小學語文教研員張愛玲,與高新區全體語文教師一起
  • 現代教學 語感是語文素養的核心
    語感作為一種能力,是一個人在語言活動中不斷地體驗、模仿、反覆練習、多次積累中形成的。語感的習得絕不是與生俱來,也不可能一蹴而就。由此,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語感是個體在長期的語言實踐中反覆薰陶而逐漸形成的一種能力,這種能力是語文能力中最核心的因素,離開了它,聽說讀寫能力的形成便沒有了基礎,因此語感也是語文素養的核心。語感是學生學習語文的重要前提。
  • 小學語文教學中核心素養的滲透,從而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在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核心素養的培養已經越來越成為教學的核心,對於語文來說,其本身就是一門綜合性比較強的學科,在開展核心素養的培養過程中可能會更加容易一些,因為語文不僅要讓學生們學會讀書識字,更重要的是對學生學習習慣、學習態度等方面素養的提升,而需要注意的是,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並不是一味地去向學生們灌輸思想
  • 聽說讀寫在提高語文核心素養中的地位
    當下,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是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使學生具備語文素養,尤其是具備語文核心素養。什麼是語文核心素養?語文的核心素養,主要包括「語言的建構和運用」、「思維的發展和提升」、「審美的鑑賞和創造」以及「文化的理解和傳承」共四個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