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葉刀-胃腸病學和肝臟病學》(The Lancet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近日發表亞洲炎症性腸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專輯,概述了在資源有限的環境下關於IBD診斷和治療的挑戰,包括如何改進篩查和治療策略,以將疾病負擔減至最低。並著眼於優化治療,包括免疫調節劑、生物製品和替代藥物在IBD治療中的應用。
」
執行摘要
炎症性腸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在全球的流行率正在上升。在亞洲,城市化和工業化以及隨之而來的生活方式的改變,都導致了該地區IBD發病率的上升,預計在不久的將來,疾病負擔將超過高收入國家。特別是資源有限的環境對IBD的診斷和治療造成一些獨特的挑戰:與IBD相似的傳染病發病率較高;機會性感染(opportunistic infections)的風險較高;用於制定區域治療指南的數據缺乏;公共衛生保健資金不足。本專輯的第一篇文章概述了在資源有限的環境下關於IBD診斷和治療的挑戰,包括如何改進篩查和治療策略,以將疾病負擔減至最低。本專輯的第二篇文章著眼於優化治療,包括免疫調節劑(immunomodulators)、生物製品和替代藥物在IBD治療中的應用。
在亞洲資源有限環境下炎症性腸病(IBD)診斷和治療面臨的挑戰
在亞洲資源有限的環境中,炎症性腸病(IBD)發病率正在上升。儘管在這些環境中,IBD的流行率低於高收入國家,但由於人口眾多,預計在不久的將來其疾病負擔將超過高收入國家。在亞洲,IBD的診斷和治療面臨一些獨特的挑戰。一方面,醫生和普通人群對疾病的認識不足、診斷服務缺乏、需鑑別區分相似傳染病(特別是腸結核)以及經驗性抗生素和抗結核治療的廣泛使用,這些都給診斷帶來了挑戰。另一方面,缺乏集中的醫療服務系統或全民醫療保險,治療費用較高,生物製劑的可及性較低,以及免疫抑制劑治療的機會性感染的風險較高,這些都給治療帶來了挑戰。由於亞洲是結核病的高度流行地區,且潛伏性肺結核的流行率很高,因而結核病復發的可能性很高,這導致生物療法往往無法實施。目前的篩查方法在排除潛伏性結核病方面往往是無效的。因此,治療策略經常根據這些挑戰進行改進。本專輯文章討論了亞洲資源有限環境下IBD診斷和治療方面的挑戰。
在亞洲資源有限環境下優化炎症性腸病(IBD)的治療策略
在21世紀,由於迅速的城市化、工業化和生活方式的西方化,炎症性腸病(IBD)已成為一種全球性疾病,在亞洲次大陸的發病率越來越高。由於新藥可獲得性的不斷增加和有效療法的早期應用,全球手術率呈短暫性下降趨勢,但與IBD相關的醫療費用仍在持續上升。在資源有限的國家,IBD流行率的增加造成了巨大的醫療負擔。藥物並非是全民可及的或可獲得的。在亞洲資源有限的國家,亟需一個優化的、切實可行的IBD治療策略。特別應考慮到,資金限制會造成治療不足(以及次優的疾病控制),而過度治療會導致副作用和高昂的治療成本,因此要平衡好治療不足的風險和過度治療的風險。在本專輯文章中,我們總結了目前在亞洲低資源環境下關於優化傳統療法、使用其他療法以及生物製劑降階梯治療等方法。我們長期的目標是爭取更有效和負擔得起的療法和確保持久的效益。END
題圖 Copyright PETER MENZEL / SCIENCE PHOTO LIBRARY
*中文翻譯僅供參考,一切內容以英文原文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