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覺得補充各種營養素應該是小孩和老人要做的事情,處在其他年齡段的人群一般都不太注重各類營養物質的補充,尤其是各種微量元素和維生素,就拿我們最熟悉的補鈣來說,不少人會認為小孩以及青少年為了促進生長發育、中老年人為了防治骨質疏鬆,才需要特意補鈣,事實上,這正是一個大大的誤區。
正常情況下,人的骨密度在25歲左右就已經達到了頂點,然後在30多歲就開始緩慢下降。因此如果年輕時不注意補鈣,再加上缺乏運動,就很容易導致骨質基礎很差,到老了以後患上骨質疏鬆的風險往往會大很多。現在甚至還有三四十歲就發生骨質疏鬆的案例,並且不在少數。
由此可見,從嬰幼兒到中老年人,我們大部分人一生中的任意一個年齡段,都需要關注補鈣以及骨骼健康,為了更有效地預防中老年後的骨質疏鬆,我們更要在年輕時就把自己的骨質基礎打牢,只有骨骼更加強健了,身體才會更加硬朗,免疫力和抵抗力也會隨之增高。
為什麼常說補鈣要補維生素D?
無論你平時吃了多少鈣片、喝了多少牛奶、吃了多少蔬菜等等,表面上補的鈣再多,如果身體吸收不下去,那麼大多無濟於事,補再多也是浪費。我們身體對鈣的吸收正是需要維生素D的參與,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如果鈣是骨骼健康必不可少的原料,那麼維生素D就是守護這個原料倉庫的「守門人」。
與此同時,維生素D不僅可以促進腸道對鈣和磷的吸收,維持血清鈣磷濃度的穩定,還能幫助強化骨骼。足量的維生素D可以預防佝僂病和骨質疏鬆,當人體缺乏維生素D時,容易導致兒童的骨骼不能正常鈣化,從而引起骨骼變軟和彎曲變形,也就是常說的佝僂病;如果發生在成人,尤其是孕婦、哺乳期婦女和老人身上,容易導致成熟的骨骼脫鈣,從而發生骨質軟化或骨質疏鬆症。
特別是對於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來說,由於隨著年齡的增長,肝腎功能降低,胃腸吸收各種營養物質的功能欠佳,再加上戶外活動減少等原因,體內維生素D的水平往往低於年輕人,因此更容易出現骨密度下降、易發生骨折等缺鈣的表現,另外還有肌肉痙攣、小腿抽筋、驚厥等手足痙攣症的發生。
如何補充維生素D?
一般來說,在紫外線的照射下,我們的皮膚就可以自動合成維生素D,所以很多醫生或營養師會建議正常成人每天曬太陽20分鐘以上,以促進維生素D的合成,幫助鈣的吸收和利用。不過,考慮到紫外線同時還很容易把人曬黑、曬老、曬傷,甚至曬出皮膚病,雖然勤塗防曬霜、使用遮陽傘等防曬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這些情況的發生,但同時也阻止的維生素D的合成。
因此,日常膳食中有意地增加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必要時還可以利用維生素D補充劑,都是適合各個年齡段補充維生素D的健康方式。含維生素D最多的食物,主要有海水魚(比如沙丁魚)、動物肝臟、蛋黃等動物性食品及魚肝油製劑。
國外服用維生素D補充劑的情況則比較普遍,美國醫學研究所公布的不同年齡人群維生素D的生理需求量是:1歲以內每天400IU,1~70歲每天600IU,70歲以上每天800IU。我國營養學會提出的維生素D推薦攝入量是每天400IU,考慮到維生素D攝入過量會引起中毒的可能,每天補充400~500IU的維生素D,一般是比較合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