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孩子的安全感,這個有趣的方法值得一試

2020-08-23 惠誠雲心理小站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會有很多壓力和苦惱,關鍵是如何將這些焦慮或壓力轉變為成長的機會,這是我們父母要給到孩子的一種能力,這種能力就是安全感,它是孩子終生的關鍵能力,有了安全感,孩子就有足夠的心力去面對未來生活的種種不確定性。

今年的兩會上,有的代表提議,要媽媽持合格證上崗。很多人都覺得匪夷所思,但如果學習心理學的朋友,會對這個合格的媽媽很有感觸。做母親,或者說為人父母,真的需要學習,需要合格證。

壹.如何培養孩子的安全感,書中給出了四個常用的方法

《培養孩子的安全感》的作者斯坦利.格林斯潘博士認為,所有感情都是我們人性的一部分,不僅僅是愛和幸福,也包括自信、憤怒、失去、恐懼和羞辱等。

在書中,他指出提升孩子和家庭成員的安全感方面必須堅持四項原則:

一是多和孩子共處。孩子的安全感,是隨著他的成長、發育以及個性的發展逐漸形成的。在很大程度上,他的內心狀態受到與父母、兄弟姐妹或者他人之間關係的影響。

這種家庭關係,影響著孩子的一生。良好的家庭關係是我們感到幸福的基礎。

二是幫助孩子表達自己的感情和憂慮。格林斯潘博士甚至說,如果不會說出想法,那麼解決問題的能力就會很差。能表達出自己的感受或想要什麼,就更能幫助孩子建立安全感。

之前我寫的《學會關愛情緒五步法》一文中,指出父母要引導孩子說出自己的感受,比如高興、悲傷、憤怒。甚至要區別高興的層次,比如興高採烈、興奮、喜悅、欣喜等,哪一種更切合自身的感覺,引導孩子探索自己的感情。

三是給孩子具體而實在的安慰。幫助孩子感到安全的第三步就是開始提供安慰。然而,只有比較實在具體的行為,安慰才會有效。

父母應該根據孩子的認知水平,給予具體而實在的安慰。電影《美麗人生》中,父親圭多努力保護兒子,不希望童心受到環境傷害,他騙兒子說這是一場遊戲,要遵守遊戲規則,勝利者將贏得一輛坦克。

當我們看到小男孩在納粹陰霾中仍舊保有的天真樂觀,就知道作為父親圭多一切付出都值得。

四是幫助他人。格林斯潘博士說:兒童,同成年人一樣,會最終從幫助他人的過程中收益。

當孩子們感到自己可以參與活動並去解決問題時,他們就會獲得能力和自信。對於過於害怕的孩子,父母應該給他們機會學習去幫助他人。

比如照顧弟弟妹妹、幫助老人,陪伴小動物等,讓他們感覺到自己是個有能力的人。

其實,這是獲得感、自信感建立的良好方式。孩子有了成功的經驗後,就有動力也更有勇氣和力量去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困難。

貳:增強孩子應對不確定性的能力,這個角色扮演的方法值得嘗試

《培養孩子的安全感》這本書值得大家去閱讀,但我對另外一個問題更感興趣。那就是,面對目前複雜的外部環境,如何讓孩子增強應對能力?

研究表明,一個孩子的成長,小時候如果處於較為安全而自由的外部環境,長大後慢慢過渡到較大的城市開拓視野,是較為理想的成長軌跡。

試想一下,成長在農村或鄉鎮的孩子,其天性能得到充分的表達,與大自然接觸的較多,環境較為開闊。而成長在大城市的孩子,受到的限制比較多,比如,不能肆意在街道上奔跑,社交中要被迫遵守大人的禮貌規則,商場裡的東西也不能隨意觸動等等。

那如何培養孩子應對不確定性的能力,從而獲得安全感呢?

父母們可能都有這樣的體會,小孩子都特別喜歡家裡較為狹小或封閉的空間,比如,喜歡鑽進一個柜子裡,或者大紙箱裡,尤其喜歡帳篷。為什麼呢?因為他們進去後覺得有安全感。

所以,對於較小年齡的孩子,可以給ta一個較小的空間,告訴孩子,在這個空間裡,孩子可以做他喜歡的任何事情。

這樣,他的情緒就有了出口,不良情緒能夠得以舒緩,能培養孩子冷靜地面對問題。

孩子稍微大一些,怎麼辦?有一個比較好的方法,運用表演!

運用表演,讓我們不斷地輪換身份,讓ta去扮演王子、吝嗇鬼、淘氣貓、學霸、學渣等等。鼓勵孩子感受不同的身份,這樣就會有多種感覺和體會。

運用表演的心理學分析:一個人可以有很多身份,是母親,也是女兒,是公司職員,也是家庭成員,是產品的製造者,也是產品的消費者。擁有很多身份的時候,才能對這個世界有更多的理解。正是通過不同身份時的不同體會,去感受他人的感受,體會他人的感覺,才會全面的看待這個世界。

演員凌瀟肅九歲時父母就離婚了,他在接受採訪的時候說,表演,讓他有一種特別安全、釋放的感覺。


其實,表演也可以用於親子關係、親密關係中,從角色扮演中體會他人的想法,從而更能理解他人。

戲如人生,人生如戲。利用戲,造就安全感吧。


歡迎關注@惠誠雲,心理講師,說說心裡話。

相關焦點

  • 5個方法,培養孩子的安全感
    這5方法,最容易培養孩子的安全感!媽媽們在一起聊育兒話題的時候,經常會說到孩子的安全感的建立很重要。到底重要到什麼程度呢?先來列舉幾個缺乏安全感的孩子的一些表現吧:1.做任何事都希望媽媽陪在身邊。2.到了入園年齡,分離焦慮期比較長。
  • 3個方法給孩子滿滿的愛與安全感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安全感的建立是一個很重要的課題,足夠的安全感會讓孩子更加自信,對孩子未來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孩子的安全感是從小建立起來的,小時候孩子的安全感主要來源於父母的愛與認可。父母培養孩子安全感的途徑是多樣的,繪本的親子閱讀就是其中很有效的一個方法。接下來,讓我們一起閱讀繪本《沒事,你掉下來我會接住你》,給孩子滿滿的愛與安全感。
  • 孩子沒有安全感?這位媽媽花式向孩子表達愛的方法值得借鑑
    《童年不缺愛》一書中說:安全感指的是一個人渴望穩定安全的心理需求,它植根於每個人的童年。從精神分析的理論來說,個體的安全感是這樣產生的:在孩子幼小的時候,父母尤其是母親,作為兒童成長過程中重要的客體,如果能夠給予孩子足夠的,持續的、穩定的、持之以恆、前後一致的愛,孩子就會體驗到安全感。
  • 幸福快樂的秘籍,先從培養孩子的安全感開始
    為了這個使命,他們必須要學會忍耐、學會放棄、學會付出,這不僅僅是學習的需要,也是人生的一種修煉安全感是人類心理健康最重要的基礎,一個有安全感的孩子,會很自信、獨立,能與其他人友好地相處。如果一個孩子從小就沒有培養起健全、足夠的安全感,那麼成年後心理上的缺陷將可能無法完全修復,所以從小培養寶寶的安全感是非常重要的。如何幫助孩子建立安全感?
  • 如何培養孩子的安全感?
    一、什麼是安全感?首先我們來看一看專家怎麼來定義安全感。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認為:安全感是可能出現的對身體和心理的危險和風險的預感。它是一種感覺,一種心理,一種從恐懼和焦慮中脫離出來的信心、安全、自由的感覺。
  • 孩子安全感不足其實是有信號可尋的,培養孩子安全感這樣做最合適
    但是一歲以後,如果還是頻繁吃手,無法自拔,那麼家長們可以考慮下寶貝是否存在安全感不足的可能。一歲以後,自我意識的萌生,讓孩子們意識到自己是獨立的個體。他們會害怕擔心父母和身邊人的離開。在處於緊張狀況下的他們會選擇吮吸手指,尋求心理安慰。建議,家長通過有效的有趣的遊戲高質量的多陪陪寶貝,給予他足夠的安全感。也可以在遊戲中儘可能多的轉移寶貝注意力。
  • 一歲的寶寶不跟父母睡,會缺乏安全感嗎?培養孩子獨自睡眠的方法
    ,說孩子貼著媽媽,會有安全感。甚至到小學了,依然有很多孩子在跟父母睡。而現在,我家二寶已經2歲8個月,她還在跟我一起睡,大部分時候睡得不錯,但偶爾也會有起夜的狀況。一度我以為,在孩子睡眠這一塊,我做得算是比較不錯的,培養孩子的睡眠獨立性也算早。但是,最近讀到一本書《可怕的兩歲》,裡面有一個章節是「向同睡一張床說不」。作者約翰·羅斯蒙德反對讓孩子跟父母一起睡覺。
  • 孩子的安全感怎麼培養
    聊了好一會,鄰居梅子轉身去洗水果,但是當她一離開,前一秒德德還在愉快地玩耍,後一秒就大哭起來,怎麼也哄不住,著實把我嚇了一大跳。梅子聽到哭聲趕忙回來抱著德德,又拍又哄,好一會他才平靜下來。這個舉動讓浩浩弟弟有了心理陰影。梅子跟育兒專家諮詢得到的反饋是她兒子缺乏安全感。所以她現在特別後悔當初的舉動,如今她全職在家,正是為幫助和陪伴孩子,把他缺失的安全感一點點找回來。印度詩人泰戈爾的《孩童之道》,有這樣幾句話:「孩子永不知道如何哭泣。 他所住的是完全的樂土。他所以要流淚,並不是沒有緣故。」
  • 這個學英語的省錢方法,值得一試
    很多經濟水平寬裕的家庭,會給孩子選擇外教一對一上門的英語課。外教一對一上門授課的好處,對於幼兒來說顯而易見。孩子不用路上奔波,可以在家中熟悉的環境裡接觸地道的英語。不過,就算每周都請外教一對一上門,孩子說英語的次數還是有限。有什麼好的方法能提高孩子使用英語的頻率呢?那就是,如果父母也和孩子開口說英語,那麼孩子使用英語表達的機會就多很多。
  • 如何培養自閉症孩子的安全感(二)
    >幫助孩子培養安全感今天,我們繼續來給大家介紹,其他幾種培養孩子安全感的方法,希望能幫助到家長朋友們。一、父母要寬容孩子。日常我們要容忍孩子犯一些小錯誤,在非原則問題上不要跟孩子形成對抗關係。當孩子進步緩慢或者出現停滯時,也不要為孩子的「慢」而生氣,因為這樣會讓孩子恐懼,感到自己不被家人接納,沒有安全感和親密感,所以家長要有足夠的耐心,寬容和接納孩子。慢慢就好了。二、幫助孩子規避風險。自閉症孩子的不安全感很強,到新的地方會因為未知感到害怕。
  • 《郵差騎士》豎屏RPG手遊,畫風簡約,玩法有趣,值得一試
    今天為大家推薦的是《郵差騎士》,這是一款充滿趣味冒險的豎屏RPG手遊,畫風簡約,玩法有趣,值得一試。我也就簡單來說下自己的感受。材料獲取最快的方法就是打副本,就是最左邊的牌子,散搭吸血套實測80級無敵,打最後一個副本可得37萬經驗,在打不過最後一個副本的時候推薦打黃金谷最後一個,有21萬左右,而遊戲倒數第二的副本僅有23萬,時間收穫不得正比,當然這是我的情況,大家可以自己測試一下。
  • 父母要給孩子多少安全感,才能培養出從心所欲的「小作精」?
    而且雖然喜歡「作」,但是為人真誠、講義氣,就連她的室友都說,虞書欣是個值得交的朋友。 但是,這個世界越來越多的呈現出更加豐富多元的價值觀,如果每個人都能「從心所欲不逾矩」,在合法、合理的邊界內,自在而充滿個性的生活,那麼這個世界是不是會更加輕鬆而有趣一點?
  • 如何培養孩子的安全感?「暗示效應」讓孩子更自信
    安全感是對孩子起著重要影響的感覺,一個缺乏安全感的孩子,不會感受到他人的愛,對世界也會充滿質疑和害怕,嚴重束縛、影響自己的成長和能力的發揮,那麼怎樣培養孩子的安全感呢?如何培養孩子的安全感?孩子最初的安全感是來自於養育者(主要是母親),對孩子的需求反應必須是及時的,可靠的,始終如一的,預料當中的,才會使得孩子認為這個世界是安全可靠,善良的,同時孩子也在自我規範當中建立對自己的基本信任。
  • 怎樣幫助孩子建立安全感?
    每天讀點有用、有趣、有態度的育兒乾貨 歡迎分享到朋友圈 孩子小的時候最需要就是安全感,安全感對於一個人的成長來說是很重要的,甚至會影響著一個人的一生,而小孩子往往更加需要安全感,孩子如果在一個不和諧,缺乏安全感的環境中長大
  • 如何通過情感聯結培養孩子安全感?這四種簡單有效的方法分享給你
    心心媽將所學的專業知識與自己的養育實踐結合,思考和總結了不少落地的教育方法。在《童年不缺愛》一書中,心心媽以「建立孩子安全感」為主線,通過六章內容闡述了如何在日常生活真實的養育互動中培養孩子的安全感。特別是第三章「關注聯結,滋養關係」,讓我們知道如何有意識滋養親子關係。學會主動與孩子建立聯結,更是每個父母需要學習的一門必修課。
  • 如何培養孩子的安全感?作為家長你需要更多的"地板時間"
    如何培養孩子的安全感?作為家長你需要更多的&34;在養育孩子時,為人父母的都希望能夠培養一個內在有安全感,外在勇於探索世界的孩子。而在養育的過程當中,卻經常會碰到孩子各種躊躇不前、焦慮不安、拉著父母嘟囔著要陪伴的情況。
  • 寶寶愛哭又粘人,3歲前的孩子要重視安全感培養,差不了
    一、安全感到底是什麼美國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指出:安全感是決定人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可以被看作是心理健康的同義詞。近年來「安全感」一詞在心理學專家和教育學專家的著作、講座中頻繁出現,漸漸地培養孩子安全感的重要性也似乎被家長認同。
  • 寶寶愛哭又粘人,3歲前的孩子要重視安全感培養,差不了
    近年來「安全感」一詞在心理學專家和教育學專家的著作、講座中頻繁出現,漸漸地培養孩子安全感的重要性也似乎被家長認同。但在養育過程中真正想要培養安全感卻是養育的一大難題。1、想要培養安全感,從了解它開始所謂安全感就是讓孩子相信自己,他知道在面對已知或未知的各種困難和風險時自己有足夠的底氣和能力走過去。
  • 母乳餵養不止對寶寶好,媽媽也能獲益,為了這些好處也值得一試
    我們還是要在產後這段時間,使用各種方法保護好媽媽們,不能只依賴於母乳餵養這一種方式。在媽媽進行母乳餵養時,寶寶和媽媽會發生長時間的身體接觸,這對寶寶建立安全感,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只有獲得了安全感,寶寶才能更好地成長,才不會出現情緒失控、大哭大鬧等讓家長感到棘手的問題。這對媽媽來說,也是一件好事。
  • 培養0-6歲寶貝孩子安全感的經典繪本—《逃家小兔》|推薦一本好書
    《逃家小兔》是一本充滿了母愛、童真與親情的繪本,它的作者是瑪格麗特.懷茲.布朗,克雷門.赫德為其繪插圖,可不要小看可這一本小小的繪本,美國《學校圖書館》雜誌曾把它評為「1966–1978年『好中之好』童書」,它的兩位作者可是赫赫有名的美國圖畫書界的先驅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