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碩律師|「民告官」案件中,如何確定被告?

2020-10-24 北京浩碩律師事務所

拆遷案件中,很多當事人想要起訴卻不知道該告誰。我國行政訴訟法規定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和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有權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對於訴訟的被告,我們分了兩大類來講。

一、對直接訴訟的被告的規定

一般直接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是被告;兩個以上行政機關作出同一個具體行政行為的,兩個以上行政機關是共同被告。

如果不服經上級行政機關批准的行政行為,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以在對外發生法律效力的文書上署名的機關為被告。

行政機關組建並賦予行政管理職能但不具有獨立承擔法律責任能力的機構,以自己的名義作出行政行為,當事人不服提起訴訟的,應當以組建該機構的行政機關為被告。

法律、法規或者規章授權行使行政職權的行政機關內設機構、派出機構或者其他組織,超出法定授權範圍實施行政行為,當事人不服提起訴訟的,應當以實施該行為的機構或者組織為被告。

沒有法律、法規或者規章規定,行政機關授權其內設機構、派出機構或者其他組織行使行政職權的,屬於行政訴訟法第二十六條規定的委託。當事人不服提起訴訟的,應當以該行政機關為被告。也就是說如果拆遷中鄉政府以自己的名義發拆遷通告,那被告就應該是市縣級人民政府。

政機關被撤銷或者職權變更,沒有繼續行使其職權的行政機關的,以其所屬的人民政府為被告;實行垂直領導的,以垂直領導的上一級行政機關為被告。


當事人對由國務院、省級人民政府批准設立的開發區管理機構作出的行政行為不服提起訴訟的,以該開發區管理機構為被告;對由國務院、省級人民政府批准設立的開發區管理機構所屬職能部門作出的行政行為不服提起訴訟的,以其職能部門為被告;對其他開發區管理機構所屬職能部門作出的行政行為不服提起訴訟的,以開發區管理機構為被告;開發區管理機構沒有行政主體資格的,以設立該機構的地方人民政府為被告。

二、涉及行政複議的被告的規定

行政複議維持的,原行政機關是被告;複議機關改變原行政行為,複議機關是被告。

改變指的是複議機關改變原行政行為的處理結果。複議機關改變原行政行為所認定的主要事實和證據、改變原行政行為所適用的規範依據,但未改變原行政行為處理結果的,視為複議機關維持原行政行為。

比如複議機關確認原行政行為無效,屬於改變原行政行為;複議機關確認原行政行為違法,屬於改變原行政行為,但複議機關以違反法定程序為由確認原行政行為違法的除外。

對於徵地拆遷民告官,如果你還有什麼不懂的地方,歡迎你來找我們諮詢。


相關焦點

  • 浩碩律師|「民告官」為什麼民會輸掉官司?
    和民事訴訟相比,行政訴訟也即「民告官」提起訴訟的一方勝訴率更低。究其原因,除了訴訟中來自於另一方或者其他因素的幹預外,有一些是提起行政訴訟者自身的原因。本文小編就帶大家看一下,行政案件中有哪些原告自身原因導致輸掉了官司。一、原告主體不適格。
  • 「民告官」中,能追加被告嗎?
    在徵地拆遷中,為了維護合法權益,被拆遷人會通過法律途徑維權,比如,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行政訴訟,是「民告官」,起訴時肯定要確定被告,也就是行政機關。那麼,在行政訴訟中,能否追加被告呢?其實,是可以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的解釋》第二十六條規定:「原告所起訴的被告不適格,人民法院應當告知原告變更被告;原告不同意變更的,裁定駁回起訴。應當追加被告而原告不同意追加的,人民法院應當通知其以第三人的身份參加訴訟,但行政複議機關作共同被告的除外。」
  • 今日銳點最高法發文保護民告官案件訴訟權
    今日銳點最高法發文保護民告官案件訴訟權 日前,東莞市第一人民法院向媒體發布《東莞行政機關近三年涉訴情況調查》,對東莞「民告官」現象進行解讀。調查報告顯示,2007年~2009年上半年,「民告官」案件累計涉及34個行政單位,其中社保局、公安局、鎮政府近三年來累計被告案件名列前三名。
  • 武岡:省市人大代表走進法院觀摩一起「民告官」案件
    湖南法院網訊 9月3日,六名省、市人大代表受邀走進武岡法院第四審判庭,觀摩了一起由行政庭庭長曾建黔擔任審判長的「民告官」案件。繼邀請代表、委員觀摩民事、刑事案件庭審後,此次是武岡法院自一審行政案件集中管轄以來,首次邀請代表、委員觀摩行政案件庭審。
  • 武岡法院:省市人大代表走進法院觀摩一起「民告官」案件
    9月3日,六名省、市人大代表受邀走進武岡法院第四審判庭,觀摩了一起由行政庭庭長曾建黔擔任審判長的「民告官」案件。繼邀請代表、委員觀摩民事、刑事案件庭審後,此次是武岡法院自一審行政案件集中管轄以來,首次邀請代表、委員觀摩行政案件庭審。
  • 民告官不再「難」|《行政訴政法》在龍巖走過的30年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離不開和行政機關打交道。老百姓是「民」,行政機關是通俗意義上的「官」。當「民」和「官」發生爭議時,在新中國成立後很長一段時間,行政機關是不會成為被告出現在法庭上的。1990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正式實施,確立了我國行政訴訟制度,以獨立的訴訟制度規範了「民」可以告「官」的秩序。現在行政訴訟法實施三十周年了,對我們生活產生了怎樣影響?
  • 行政訴訟:「民告官」到底有多難?
    ;商務合作微信號:13910271035(即可勾搭高淨值群體)文|丁海洋律師,專於刑辯,執業於北京京師律師事務所,聯繫方式13910977037,法務之家版權作品,轉載請註明來源和作者,並於文中植入法務之家二維碼,侵權必究我一直刑事案件做的比較多,感覺最近幾年的刑事辯護工作相對於民商事案件代理而言,越來越難做。
  • 浩碩律師|針對作出的徵收決定,最終被確認違法
    於是,魏先生為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決定拿起法律的武器來捍衛自己的權利,找到了北京浩碩律師事務所沈玉潮律師,在沈玉潮律師的幫助下,通過開庭審理,確認了縣政府作出的房屋徵收決定違法,維護了魏先生的合法權益。
  • 半月談|審理「民告官」,這個法官是怎麼保持「硬氣」的?
    審理「民告官」,這個法官是怎麼保持「硬氣」的?半月談記者 劉懿德「出庭應訴的行政機關主要負責人,必須如實陳述,不能遮遮掩掩,更不能歪曲客觀事實……」在一場法院行政庭法官與地方政府主要負責人的座談會上,半月談記者第一次見到了孫豔紅——那個傳說中腰杆很硬的法官。她談問題一針見血,提意見不留情面,讓人印象深刻。
  • 民告官不見官?洛陽中院出手了
    行政訴訟俗稱「民告官」,老百姓在法庭上經常看不見「官」,或者堂上坐了一個不出聲的「官」。如何扭轉這一現象、提高法治政府建設水平?洛陽市中級法院作了有益探索。該實施意見所稱的負責人出庭應訴案件,是指以行政機關為被告,人民法院開庭審理的被訴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的行政案件和行政賠償案件
  • 破解「民告官不見官」難題,多地明確負責人不出庭需請假報告
    「民告官要見官,官不來員來見」。此前,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率不高、老百姓「告官不見官」是行政訴訟中的常態。新行政訴訟法實施後,這一現象已有所改觀。為進一步推進負責人出庭應訴,6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關於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若干問題的規定》(以下簡稱《規定》),將「行政機關負責人」範圍適度擴大。
  • 「民告官」政府敗訴,敢判更應敢公開
    來源:檢察日報北京市一中院近日連續公開4起區政府敗訴案件的判決書,案件均起源於拆遷補償。《北京青年報》2月11日的這篇報導,一天內被媒體轉載上百次。公眾期待的除了和諧拆遷,除了政府敗訴判決能夠得到執行,還有「民告官」不再處處碰壁。公布裁判文書是司法公開的必然要求。裁判文書除涉及國家和商業秘密等不能公開的應當全部公開,是近年來社會呼籲的熱點。
  • 「民告官」靠譜否,希望在何方?
    民告官,這官司怎麼可能贏呢?好像正義也得屈服於邪惡,許多人也就不再相信「邪不壓正」的真理了。  但是,就在大家一次次妥協時,換來的卻也不是多數人以為的「和諧」,一起起暴力拆遷此起彼伏。」曾經是個敏感字眼,甚至與「大逆不道」齊名,但是1996年「中國民告官第一案」標誌著行政訴訟渠道將日漸通暢。
  • 區長出庭應訴,「民告官」不再難
    像這種現象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民告官。民告官這種事情自古就有,但是最後能告成功的則少之又少。放到現在,這種事情最後能成功的也不多。為什麼成功的機率這麼小呢?首先民和官,兩者在身份上就有著巨大的懸殊。以至於在真正的訴訟,審判等環節很容易出現偏袒的現象。還有就是有些官身份和權力都很大,這也造成許多審判人員會有一定的顧忌。因此,這種種原因造成了民告官很難成功的事實!
  • 浩碩律師|申請複議,複議機關決定被申請人酌情答覆,合法嗎?
    張某想要提高補償,於是找到了北京浩碩律師事務所沈玉潮律師和李仟仟律師。浩碩律師代理張某的案件後,展開了一系列調查,其中一項是申請公開此次棚戶區改造項目的立項批准文件,誰知發改部門在法定期限內並未作出答覆。於是浩碩律師指導張某提起了行政複議,複議機關在法定期限內作出複議決定,要求某發改部門在法定期限內酌情答覆張某。
  • 洛陽市中級法院出臺新規扭轉「民告官不見官」現象
    行政訴訟俗稱「民告官」,老百姓在法庭上經常看不見「官」,或者堂上坐了一個不出聲的「官」。如何扭轉這一現象、提高法治政府建設水平?洛陽市中級法院作了有益探索。9月11日上午,洛陽市中級法院召開新聞發布會,向社會發布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工作的實施意見(試行)。
  • 瞭望|確保「告官能見官」 還需制度壓實
    ,既體現了對法律的尊重,也能讓「一把手」更加懂得依法行政的重要性,從而更好地履行好手中的職權◆ 從社會效果而言,「一把手」出庭更有利於緩解雙方矛盾,更有助於問題解決文/李松    在行政訴訟中,最常見的情形是「民告官」。
  • 「民告官」案件開庭,現場來了47個單位的領導……
    10月22日上午,汕頭中院公開開庭審理一起工傷認定行政複議糾紛案件。汕頭市普法工作聯席會議47個成員單位的領導和聯絡員現場旁聽,接受了一次面對面、零距離的法治教育。本次旁聽選取的案件,是一起典型的「民告官」行政案件。原告汕頭市某石業公司與被告汕頭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汕頭市人民政府,第三人郭某芬、陳某工傷認定行政複議糾紛一案,石業公司不服汕頭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作出的工傷認定決定和汕頭市人民政府作出維持工傷認定決定的行政複議決定,向法院起訴,一審法院作出駁回石業公司的訴訟請求的判決。
  • 錯抱孩子28年案一審宣判「民告官」案達成和解
    12月7日,近三個月後,開封市鼓樓區人民法院對原告郭某寬、杜某枝、姚某訴被告河南大學淮河醫院,原告姚某訴被告河南大學淮河醫院侵權責任糾紛兩案一審公開宣判。「民告官」案達成和解12月4日,「錯換人生28年」當事人姚某生母杜某枝起訴開封市衛生健康委一案在河南省開封市金明區人民法院開庭審理。
  • 評論:「民告官」白皮書是依法行政教科書
    評論:「民告官」白皮書是依法行政教科書 2014-07-04 13:19:50法治社會的建立,就是在這樣的互動中不斷推進的。  7月3日,山東省高院召開新聞發布會,對外公布2013年全省法院行政案件司法審查報告(白皮書)。白皮書對行政機關敗訴的主要原因進行了歸納,並針對全面推進依法行政提出了建議。  依法審理俗稱「民告官」的行政訴訟案件,通過法律途徑釐清權力邊界,是司法機關的重要職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