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會無緣無故積食!追究背後原因,60%的積食是「作」出來的

2020-12-22 葉醫生在科普

隨著全民健康意識的提升,也有越來越多的父母了解到積食對孩子的危害,也更加重視積食這一事情,俗話說,上醫治未病,而很多父母卻覺得孩子已經積食之後再去調整是比較常見的,其實日常生活中做好積食的預防,遠比積食之後再調理,要更加重要。

6歲的依依年紀不大,卻是醫院的「老病號」了,總是感冒,而且一感冒就長時間咳嗽,很久都不好,抗生素、止咳藥吃了非常多,但咳嗽總是反覆出現,依依的父母覺得西醫這種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方法好像效果不是很好,便帶著依依去了中醫院檢查。

臧中醫看了依依的舌苔加號脈,又詢問了依依的飲食,斷定依依是積食了,原來,依依很喜歡吃零食,而父母也都依著她,依依只有吃零食的時候才會比較聽話,所以父母一般都是用零食來「誘哄」她。

依依家裡零食從來不斷,孩子手心經常是熱的,嘴裡也有味道,大便乾結不正常,依依媽媽都沒想到這是積食的問題,才導致孩子長期以來受到積食的折磨而卻沒有從根源上緩解問題,臧中醫表示,大部分父母都是這樣,以為是愛孩子,其實在害孩子,60%的積食都是「作」出來的,父母學點知識吧,別再亂餵了!

《景嶽全書小兒則》中提到:「蓋小兒之病,非外感風寒,則內傷飲食」,這也充分說明了積食在導致孩子生病的範圍之廣,而且,臨床上孩子因為飲食而生病的患兒有很多,家長如果想要孩子不受到積食的傷害,那麼,學會判斷孩子是否積食是非常有幫助的,積食的九種表現,家長一定要知曉:

1、口腔中有異味出現,多是酸腐氣味。

2、睡眠不安,喜歡趴睡,睡著後出虛汗。

3、容易咽喉腫痛,扁桃體發炎。

4、食慾紊亂,有時不愛吃飯,有時喊著餓但吃了不吸收。

5、舌苔變厚發白,甚至發黃。

6、大便不正常,大便不成形或羊屎狀大便。

7、大便味道十分臭。

8、臉頰發紅,一般以右側臉頰為主。

9、鼻梁突然出現青筋。

這9種情況不一定同時出現,但是每一條都對識別孩子是否積食有很大的幫助。

2個方法調理積食,不用去醫院,在家就能操作

1、揉肚子

中醫認為經過肚子都有脾經,腎經,肝經,經過揉肚子可以達到肝脾腎三方面的作用,讓身體中的痰,溼,熱散開。而且在西醫方面來講,揉肚子可以促進孩子的腸胃蠕動,幫助孩子消化積食。

家長4個手指併攏,以肚臍為中心先順時針揉36下,再逆時針揉36下,順柔為清,逆揉為補,但在揉肚子的過程中,如果孩子的肚子咕咕叫,家長也不必擔心這是在排氣,是一種正常的現象。

2、調理劑輔助

小兒積食比較常用的調理劑是柳果刺鋅,其中包含多種成分,常見的猴頭菇、山楂、雞內金、沙棘、茯苓、麥芽等,性質溫和沒有刺激,非常適合孩子用,而且這些成分間互相作用,能夠促進腸胃蠕動,加快食物的消化與吸收,另外還有助於強化脾胃的功能,柳果刺鋅中的低聚半乳糖有助於提高腸道中有益菌的活性,促進食物中營養的吸收,這對於一些胃強脾弱的孩子而言非常重要。而且柳果刺鋅增強孩子的脾胃功能,讓食物在孩子的體內變得更容易被消化和吸收,增強寶寶的體質,比一些對寶寶有副作用的抗生素類的藥物效果要好得多。

只有孩子的脾胃功能增強了,身體各方面的發育,得到了營養的支撐,個子才會越長越高,體格才會越來越棒。

相關焦點

  • 孩子再積食,用對這個方法,根本解決積食脾虛,用一個好一個
    愛積食的孩子容易脾虛、發育遲緩、出現各種病症。"脾乃後天之本",如果想保證孩子們身體健康,不管要吃好穿好,更要顧護好孩子脾胃,保證不積食。如果孩子從小脾胃差勁,對孩子身體影響是不可估量的,嚴重甚至影響一生。
  • 孩子積食多是「慣」出來的,這3事是積食的「助推劑」,及時改掉
    家長聽到自己懷孕了,第一反應是高興,家裡的小可愛在她體內誕生,孩子健康地出生是懷孕時的願望,出生後又期望孩子健康地成長,健康才是重要的。有個好身體,不會經常去醫院,家長也不用跟著孩子難受。孩子身體多會露出3「馬腳」1.常快吃飯很多積食的孩子都有共同的毛病,吃飯的速度過快,很多食物都沒有經過細嚼,簡單地嚼幾下就吞下去了,這樣做其實不對,食物沒有得到很好的咀嚼會呈大塊狀進入脾胃,脾胃承受空間有限,裝這樣的食物不多,但食道不斷輸送食物,給脾胃帶來了負擔,消化食物的速度跟不上進食的速度,容易有積食問題。
  • 專家提醒:孩子是否積食,別忙著吃藥,先看這4處,再消積食
    孩子的身體比較嬌嫩,成長發育過程中難免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尤其是小兒積食,更是非常普遍的現象。雖然孩子的表達能力有限,但是當孩子的身體被積食困擾的時候,就會發出各種信號來提示家長,所以作為父母,要時刻關注孩子的身體狀態,及時的發現積食,快速化解,讓孩子的身體免受其害。
  • 孩子積食有哪些危害?孩子積食該如何治療
    兒童的各項器官都發育不完整,如果平時飲食不注意可能會引起積食或腸胃不舒服。家長平時一定要注意,不要給小孩吃太多東西,尤其在冬天一定要注意保暖。可能很多家長不知道什麼時候孩子會積食,那麼我們來看一下,小孩積食都有哪些表現?孩子積食該如何治療?孩子積食有啥危害?孩子積食如何治療?
  • 孩子反覆積食怎麼辦?家長做好3件事,孩子脾胃好了,積食消了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出現反覆積食,許多家長是不會發現的。由於我國的氣候原因,很多人都有脾虛的問題,尤其是孩子,主要是因為孩子的脾胃還沒有發育成熟,家長又沒有注意幫助養護,那麼就容易出現積食情況。
  • 孩子積食,多是「撐」出來的!四個表現暗示著孩子脾胃差,易積食
    而且孩子出現積食之後,新陳代謝會變慢,到了晚上之後容易出現半夜啼哭,輾轉反側說夢話,咬牙等情況,這時候就可以非常確定孩子是出現了積食,孩子積食情況,如果不能及時得到解決,久而久之,就會出現免疫力低下,影響孩子生長發育。
  • 孩子積食多是"慣"出來的,這3事是積食「加速器」,還在做快停下
    有了孩子之後,就怕孩子生病感冒,孩子受罪不說,家長還跟著遭罪,日夜不能好好的休息,就怕孩子有什麼問題。據數據統計,80%孩子生病是由於積食引起的。積食也就是食物堆積在腸胃道內,沒有被脾臟運化,腸胃的蠕動能力降低,也就是人們常說的&34;。
  • 孩子積食怎麼辦,教你如何診斷,解決孩子積食問題
    【孩子積食怎麼辦】1.舌苔變厚。在中醫診斷學中,舌頭中間對應的是脾胃。如果這裡的舌苔厚,就說明這個孩子有比較嚴重的積食了。有的孩子可能是舌苔全部變厚,有的只在舌頭中間出現一個硬幣似的圓圈。鼻翼兩側發青,口臭,嚴重的還會引起發燒、咳嗽。
  • 孩子經常反覆的積食,家長做2件事,孩子脾胃好了,積食消了
    孩子出現反覆積食,是每一位家長都不想看到的。由於我國的氣候原因,不少人都有脾虛的問題,而且孩子大多數也有,因為孩子的脾胃沒有發育健全,如果沒有細心的照顧和保養,那麼,就很容易出現積食的情況。很多家長不明白積食的什麼情況,積食的主要原因是由於長期出現食物過剩或者營養過剩,導致食物和營養在體內堆積過多,形成的一種疾病,嚴重還能夠危害孩子的身體健康和生長發育,爸爸媽媽一定要注意!
  • 孩子積食了,有什麼表現?
    親貝網小編了解到,家長發現自己的孩子經常性會不定期出現不愛吃飯,睡覺不踏實的情況。有些孩子還可能出現腹瀉。針對這樣的問題,很多家長不知道該怎麼解決。實際上爸爸媽媽也不要太過擔心,這樣的情況大多數都是孩子積食導致的。不過,導致孩子及時的原因很多,家長們一定要發現原因,然後對症解決。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緩解寶寶積食的情況,讓寶寶健康成長。
  • 寶寶積食媽媽著急,掌握這三個寶寶積食症狀,讓寶寶告別積食
    孩子常常感覺不出來他們是餓了還是不餓,遇到喜歡的食物,就知道開吃,但兒童比活潑好動,有時就算多吃一點,父母在想,運動也能消化。 第一,不明原因的發燒。如果孩子有不明原因的發燒,母親應該記得孩子最近吃多了什麼,剛開始積累食,最常見的反應是連續發燒。
  • 孩子積食不用怕,多吃3種水果,健胃消食,把積食排乾淨!
    進入春天以來,很多孩子出現了積食。孩子吃了過多食物,會造成營養過剩,超過了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的最大限度。這時候很多食物不能被及時地消化吸收,長年累月發展下去,很容易會損傷脾胃的功能,使消化吸收功能更差,造成寶寶反覆積食,影響寶寶的發育。
  • 孩子不斷發出「積食信號」,家長們一定要注意了
    有了孩子後媽媽的所有注意力都轉移到孩子身上了,對孩子是無微不至的照顧還是怕生病,孩子是媽媽的心頭肉,孩子一病簡直要了媽媽半條命啊,我們都知道小孩的免疫力低非常容易生病,因此很多時候家長都感覺孩子莫名其妙的就會生病,但實際上孩子的生病並不是毫無徵兆,無緣無故的,只是家長沒有在意罷了。
  • 99歲院士研究積食60年!提醒:3個習慣趕跑積食,再難也要堅持
    因為飲食不當很容易導致兒童積食,有很多寶媽都經歷過孩子在添加輔食階段出現積食,積食雖然不是大事,但是長期的積食不及時處理,會影響到孩子的健康發育。99歲的肖娟院士,研究兒童積食60多年。中醫認為,小兒生百病,積食為先。積食主要是通過調理的方法來解決,但是現在西醫針對孩子積食都是通過手術解決的,比如常見的扁桃體切除,腺樣體肥大切除等。
  • 孩子生病的罪魁禍首——積食!
    積食形成的原因 食物是什麼?就是能量、熱量。如果孩子吃得過多,就會積食生內熱,中醫上叫「積食鬱熱」,老百姓叫「食火」。其實病根孩子積食上。最常見的表現是前額疼。 中醫最大的優勢在於整體觀,前額屬脾胃,兩側屬肝膽,頭頂屬心肺,後腦屬腎。孩子前額疼,那就是脾胃出了問題。
  • 積食脾虛的孩子,看這3處不會說謊,預防積食,每位家長都要做到
    隨著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也越來越高,在帶孩子的時候,家長也越來越重視給孩子的身體補充營養,但是需要家長特別注意的是,再給孩子補充營養的同時還要注意保護孩子的脾胃,現在的孩子很少又缺乏營養的,缺少的是一個健康的脾胃。中醫理論認為,脾胃是後天之本,小兒脾虛積食生百病。足以說明脾胃對孩子身體的重要性。
  • 孩子反覆積食,如何通過中醫的飲食方式糾正反覆性積食的問題
    孩子積食絕大部分和不正確的飲食習慣有關係,無肉不歡,無油不歡,已經成為現在餵養孩子的一種常態。特別是老人有隔代親的情懷,唯恐飲食沒有營養,感覺大魚大肉是長身體的根本。這種餵養方式是錯誤的,是造成孩子反覆積食的主要原因。另外,發現孩子積食就長期使用化積食的藥物,這本身也是錯誤的,因為反覆使用積食的藥物,本身會消耗孩子脾氣,導致脾氣不足,這也是孩子反覆積食的另一個原因。
  • 「我家孩子經常積食」,要怎麼給孩子調理?幫孩子消積食全套方法
    醫生你好,我家閨女快兩歲了,從疫情期間就開始積食,反反覆覆的,舌苔也總是白白的,大便有時候是不成形的,有時候是前幹後稀,有時候還拉不出來,晚上睡覺也不老實,翻來覆去的,起床之後還有口臭,食慾也一直不太好。
  • 孩子厭食、反覆發熱,可能是積食!3招調理脾胃,吃飯香身體棒
    很多時候,家長都會覺得孩子既沒冷到,又沒熱到,怎麼就無緣無故發熱了呢。但是,哪有沒有原因的生病。這種沒有明顯外感致病因素的孩子,多半屬於內傷發熱。引起內傷發熱的原因有哪些呢?但小孩不太會有情志不遂、肝氣鬱結等情況,歸根結底,孩子內傷發熱,就是吃出來的。
  • 再說「積食」
    雖然動不動就給孩子診斷積食,但積食診斷的標準是什麼,卻沒有一個中醫能說明確,如果孩子不吃東西、嘔吐、肚子脹、腹瀉、發燒都診斷為積食,那真的每個孩子積食過,而事實上這些問題的原因有很多。不吃東西有可能是病了,但更多的可能是家長對孩子進食抱有不切實際的期望,總擔心孩子沒吃飽,輸在起跑線上,忍不住強迫孩子進食,導致孩子對吃東西感到厭煩和恐懼(參看餵食強迫症這篇文章)。本來是家長自己的問題,卻說孩子積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