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問題學生該怎樣教育?能不能懲戒?請牢記18個字

2020-12-27 教育同心圓

思考教育現狀,關注教師群體,研究教學方法。歡迎大家點擊「關注」交流!

有人說,中國教育最可悲的是:家長捨不得管,老師不敢管,別人不好管。的確,在這個仍然以「成績論英雄」的教育擂臺上,我們面對幾十個身心尚待健全的新時期學子,受著來自學校、社會、家庭的重重壓力,有時真的很無奈,也很難做到耐心的去教育每一個孩子。

從教20餘載,顆粒兒深有體會,在現實工作中,靠「人格魅力」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的教師往往會敗給靠「強硬手段」讓學生「懼其師,遵其道」的教師。

其實,懲戒教育不是不能用,而是要「慎」用。只要我們拿捏好分寸,把握好火候,就能起到有效的教育作用。

那麼,在當下這個人本思想盛行、賞識教育備受推崇、家庭教育尚待完善的教育環境下,教師應該怎麼使用懲戒教育方式,繼承其有利的一面呢?

顆粒兒認為,在使用時當牢記18個字。

因人 因時 因地

葉聖陶說,教育是農業,不是工業。農作物是有生命力的,不同的農作物有不同的生活習性,洋芋、蔥需要壅土;葡萄、黃瓜需要搭架;蘋果樹、梨樹需要修剪……

教育對象是活生生、有情感的人,他們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沒有萬能的教育方式,賞識教育不一定適合每一個學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我們應依據孩子的不同脾性「因材施教」,對大多學生進行「和風細雨」般的潤物無聲,潛移默化,發揚其優點,遷移其缺點,使優者更優,差著轉變;對個別屢教不改的「熊孩子」,抓住適當的時機,選擇適當的場合,來點「雷聲大雨點小」的「懲戒也未嘗不可。只要時機把握得好,場合選擇得對,就能起到震懾本人、影懾他人的教育作用。

有理 有度 有效

大家都清楚,使用懲戒教育,之所以造成了不良後果,大多是因為有些同仁在使用前「不問青紅皂白」造成的。

因此,我們在使用懲戒教育時,一定要弄清事情的原委,做到有理有據,千萬不能憑主觀臆斷。同時,在使用後思想教育要跟進,讓學生的情感及時得到宣洩,讓學生口服心服。

正如法國教育家盧梭所言,不能為了懲罰孩子而懲罰孩子,應該使他們覺得這些懲罰正是他們不良行為的自然後果。這樣才能達到真正的教育目的。

有度,就是在使用時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拿捏好火候。做到恰到好處,適可而止。

有效,就是教育的目標要明確,即「一切為了孩子」,千萬不可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對孩子的身心造成傷害。如果方向錯了,不但不會達到教育學生的目的,反而有可能傷及自己。

用愛 用情 用智

「愛」是教育的真諦,「情」是教育的魅力,「智」是教育的策略。「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同樣,「沒有懲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教育從來都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耐心說教」也好,「簡單粗暴」也罷,只要我們以「愛」為本,用「情」感化人,用「智」激勵人,把握好一個「度」字,使用好一個「育」字。就能夠規避懲戒教育的不良後果,進而把懲戒教育變成一種有利、有力、有效的教育方式。

您在教育問題學生方面還有什麼好的經驗,歡迎分享交流!

作者:顆粒兒,草根教師,自媒體撰稿人。期盼您真心的「關注」!期待您真誠的鼓勵!謝謝!

相關焦點

  • 光明網:不能再對教育懲戒權避而不談
    可如果無視秩序與紀律的學生都不能適度懲戒,那麼,教育者拿什麼管得住「熊孩子」?我們當然不是為虐心虐身的體罰背書,但下面幾個疑問,還是令人如鯁在喉:第一,面對秩序與規則問題,作為管理者的教師,還有沒有殺手鐧可用?第二,不是有償家教忙著掙錢,晚自習還在管理班級,這樣的「師德師風」,需要嚴肅處理嗎?
  • 懲戒權能不能還給教師?不解決好這個問題,還了也是白還
    即使把懲戒權還給了教師,教師敢用嗎?到底該怎樣使用懲戒權呢?可能《條例》及《條例》的制定者也說不清楚。因為這實在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問題。複雜在何處?假如有學生抄到499個字的時候突發疾病危及了生命,那家長會放過老師嗎?家長會接受老師是在行使懲戒權,是為了孩子著想,是在教育孩子嗎?不可能吧?不光家長不會放過老師,輿論也不會。這個老師極有可能會被網友說成是殺人兇手!類似的事件已經發生過多次了……不光抄寫,任何懲戒都有風險,包括教師的口頭批評。既然要求教師行使懲戒權,那公眾是否願意接受這種風險?
  • 湖南某中學體罰學生致死:懲戒教育怎樣合理?
    每次事件發生後,輿論都會質疑教師的懲罰方式不當,侵犯了學生的人格尊嚴,要求嚴懲教師,加強師德教育;而教師群體卻感慨,今後再也不要管教學生了,誰知道批評、懲罰之後會引出什麼麻煩?但是,如果學校老師都不再管違紀違規的學生,學校教學秩序何以得到保障,而校園的欺凌問題、問題少年問題只會更加嚴重。
  • 教育懲戒與體罰有何區別?怎樣把握好教育懲戒的邊界?老師的這些...
    教育懲戒與體罰有什麼區別?怎樣把握好教育懲戒的邊界?針對老師在教學中普遍會遇到的這些問題,近日中國教育報記者採訪了幾位法學專家,我們一起來聽聽法學專家的專業分析與解讀。教育懲戒是通過適當的懲罰性措施,幫助學生戒除不良的行為和習慣,讓學生更好地記住什麼是該做的、什麼是不該做的。實施教育懲戒應當符合教育規律,注重育人效果。沒有育人效果、只會造成痛苦的懲戒是沒有意義的,也是不應當採取的。不能把教育懲戒變成體罰02教育懲戒與體罰的區別在哪裡?
  • 教育懲戒的階梯
    這在過去不是個突出問題,在國人的傳統觀念中,教師懲戒學生就如同父母教訓不聽話的兒子一樣,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哪個私塾先生不提著一把戒尺?隨著國人權利意識的增強,人們才開始對教育懲戒產生疑問,面對「小少爺」、「小公主」們,老師們縮手縮腳,找不到體罰和非體罰的界限,一不小心就「傷害」了孩子。
  • 教師可以懲戒學生嗎?如何懲戒學生最有效?可以讓學生罰站嗎?
    教育法第28條明確規定:學校可以針對受教育者進行學籍管理,對表現優秀的學生進行獎勵,對表現存在問題的學生進行處分。從這一條法律條款我們不難看出,教師對學生有一定的懲戒權。那麼,教師應該怎樣懲戒學生,才能起到作用?可以對學生進行罰站嗎?
  • 懲戒的核心是教育 教師當心懷憐惜與仁愛
    在這些案例中,學校作為教育實施的主體,往往受制於有關規定,較難對違法、違規的學生進行切實處置,因此常常選擇「息事寧人」,無法對這些學生進行有效的警示、懲戒與教育。這樣的現實背景,為教育懲戒新規的出臺提供了不容忽視的民意基礎,在某種意義上,重提教育懲戒權也是有關部門對於「治治這些熊孩子」這種社會情緒的積極回應。
  • 教育懲戒與體罰有何區別?怎樣把握好教育懲戒的邊界?老師的這些困惑,法學專家來作答
    為將教育懲戒納入法治軌道,教育部日前公布了《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以下簡稱《規則》),將於今年3月正式實施。為什麼需要教育懲戒?教育懲戒與體罰有什麼區別?怎樣把握好教育懲戒的邊界?針對老師在教學中普遍會遇到的這些問題,近日中國教育報記者採訪了幾位法學專家,我們一起來聽聽法學專家的專業分析與解讀。
  • 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出臺,作為一線教師,我能不能說幾句話?
    日前,教育部在前期廣泛調研、公開徵求意見基礎上,制定頒布《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  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出臺,作為一線教師不知道我能不能說幾句心裡話?  1、首先,教師們請冷靜,不要以為已經把懲戒權還給教師了,就可以盡心盡力去管學生了。在這個懲戒規則裡,教師們最要牢記的是哪些是不能做的!
  • 教育部:學校、教師實施教育懲戒時 不能為了懲戒而懲戒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2月29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樊未晨)記者從教育部獲悉,日前,教育部印發《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以下簡稱《規則》)。教育部政策法規司相關負責人回應了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明確指出,教育懲戒是要使學生認識和改正錯誤,而不能為了懲戒而懲戒。
  • 問題學生、課堂「小丑」,老師如何懲戒?3個手段轉化
    因為,老師們確實有懲戒權,但是呢,懲戒權也不能亂用,更不能過度體罰學生。前幾天全網都在傳一件事,某小學老師課堂上體罰學生,最後學生昏迷搶救無效死亡。具體原因雖然還在調查之中,但是呢,足以引起我們的重視了。
  • 學生犯錯該不該罰?中小學教師即將擁有教育懲戒權,關於杭州,他們...
    第三,在學校教育裡面,教師和學生是天然的不平等的。老師可以管學生,學生能反過來管老師嗎?成年人他可以用各種方式來保護自己,但是如果兒童被老師用不恰當的方式懲罰,兒童是很難有能力去保護自己的,所以在這個過程中風險是巨大的。
  • 教育「懲戒」,如何實施?
    著名學者、北京大學教授張頤武認為,「『懲戒』這個詞,可能用的稍微有些重了,嚴格管理可能更準確一點兒,沒有人不經教育而成長,教育也應該嚴格管理,但管理的方式,要以公序良俗為界限」。教育觀念的回擺北京晨報:「教育懲戒」是個新詞彙,但並非新事物,過去漫長的歷史中,老師懲戒學生,都被認為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因此也就沒有人會強調「教育懲戒」的問題。
  • 班主任須知沒有懲戒的班級雞飛狗跳,這樣懲戒學生能取得良好效果
    說明了沒有懲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懲戒教育可以讓孩子們明白,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不能做的事情非要做,就得被懲戒。適當的還可以幫助學生建立規則和秩序,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和抗挫能力,有助於學生養成頑強的意志。可如今隨著「賞識」教育的觀念深入人心,家長也好社會也罷,都護著孩子,連老師語言批評都忌諱,更別說老師使用懲戒手段了。
  • 「罰站罰跑」不屬於體罰,教師懲戒權就該具體
    而站在學校、教師角度,罰站罰跑中「罰」的意味並不強烈,而且,對於一些頑劣學生而言,如果連這種較輕微的懲戒都去除,一味追求「春風化雨」般的溫柔辦法,可能導致學生不能深刻認識自己的錯誤,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避免再犯更無從談起。過去,出於保護未成年人的考量,教師在實施懲戒權時應秉持「謙抑」原則,能不罰就不罰,是社會默認的共識。
  • 人大代表孟玉婷:適度懲戒是對學生的一種幫助
    青島在中國第一部以學校為主體的地方性政府規章提出,對影響教育教學秩序的學生,應當 「適當懲戒」。就學生教育性熱點問題,中國山東網記者採訪了行業內資深教師代表。孟玉婷,東營區第三中學的一名優秀教師,是連續三屆的東營市人大代表,從教20年多年來,她潛心鑽研教學,先後榮獲省級優秀教師等多種榮譽稱號。在學生教育問題上,孟玉婷在今年的「兩會」建議中闡述了自己的看法。
  • 老師懲戒學生,能提高學生學習成績嗎,大概率不能,原因有3點
    但懲戒真的對學生學習有用嗎?能起到所謂的讓學生好好學習的效果嗎?坦率地說,很難。懲戒的效果更多地體現在這3個方面。對於這部分學生,批評教育基本已經無效了,只有懲戒,才能讓他們安分下來,不然必然影響到學校的教學秩序,這是懲戒的第一個目的。
  • 教師起草「學生教育懲戒法」 推出服務式懲罰等
    李衛鋒是數學老師,擔任初三(18)班班主任。  老師管學生缺乏法律依據  昨天下午,記者在洛陽市實驗中學文峰校區見到了方春明和李衛鋒兩位老師。  李衛鋒老師說,他們兩人從2012年初就著手起草一部「學生教育懲戒法」,經過一年的時間,2月24日元宵節當天完成。
  • 中小學教師對學生「教育懲戒」規則或已不遠,家長該如何面對?
    對於這個規則,該如何面對呢?我們一起來看看。一、什麼是教育懲戒。2019年11月22日,教育部研究制定了《中小學教師實施教育懲戒規則(徵求意見稿)》,面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徵求時間截至2019年12月22日。
  • 教育懲戒的學問
    教育懲戒作為教師履行教育職責的必要手段和法定職權,既不能「棄用」,亦不能「濫用」,需要立足其價值原則之上合理使用,知其邊界與限度。 若是缺乏必要的秩序,教育活動將無法正常進行。因而,紀律的強化與秩序的維持是教育懲戒的直接訴求。如,對課堂上開小差、做小動作、上課遲到、不交作業、故意搗蛋等違規違紀、言行失範的學生,教師常常會給予點名批評、罰站、罰寫、寫檢討、請家長等懲戒措施,以維持課堂紀律與教學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