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巢」不可怕,可怕的是內心空虛丨淺談《空巢》一書的背後啟示

2020-12-22 紅塵一朵蓮

什麼是空巢?據說「空巢」一說最初起源於一則童話:

在一片茂密的山林裡,棲息著很多小鳥,它們有的在翩翩起舞,有的在歌唱,然而在這片山林裡,卻有一對老鳥趴在窩中,它們心中感嘆著:孩子們的翅膀硬了,都飛走了,剩下我們兩個老的好悽涼、好孤單……

在這裡,一對老鳥寂寞地守在他們的空巢裡。孤獨寂寞的巢,就是它們的「空巢」。

長篇小說《空巢》,講述了發生在一位空巢母親身上的電信詐騙故事。這位母親在將近八十歲時差點「晚節不保」,為了證實自己的「清白」,一步步陷入了詐騙分子設下的圈套。為了儘快刷洗自己的「清白」,她說著一個又一個的謊話。最終看到自己信賴的小雷涉嫌詐騙時,內心徹底崩潰了。

本書作者薛憶溈,是一名文學碩士、語言學博士,在文學藝術上的造詣很深。著有文字作品近三十部,被譯為英、法、德、意、瑞典、保加利亞等多國語言。

在《空巢》中,作者按照時間軸的寫作方法,細緻描繪了一位將近八十歲的知識女性扭曲的「一天」,也揭開了一位知識女性異化的「一生」。從側面抨擊了「空巢」老人的現狀——「空巢」真正的空不是「巢」空,而是心「空」。「空巢」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內心空虛。同時向社會呼籲,救救老人!

下面我就以「她」代替《空巢》中這位受騙的老年人,從《空巢》中的四個點、三個啟示,以及作者的寫作初心來淺析一下。

01《空巢》中的四個點

她的一生,可以說是異化的一生。對於她而言,真正的「空巢」不是「巢」空,而是感情上的空虛。

1、童年被預言的「空巢」

她在4歲時,瘋舅舅把一個用竹片做成的小房子遞給她,說那是一個「空巢」,是她將來的家。四歲的她不記得其他,唯獨對瘋舅舅給她的這個「空巢」記憶猶新。

長大以後她才知道,瘋舅舅其實是把自己困在了「空巢」裡。因為他信賴的,那個寫《空巢歌》的文藝青年被處死了。於是前途無量的舅舅瘋了,並且把自己困在了「空巢」裡。

也許在懵懂的幼小心靈中,她對「空巢」已經有了模糊的記憶。

2、婚姻成了她最大的「空巢」

從結婚後第一天起,她就有了生活在「空巢」之中的感覺。因為與丈夫不僅有生活習慣上的矛盾、人生追求上的衝突、甚至還有思想品質上的對立。

新婚之夜的夫妻生活,她擔心心臟的先天狀況,於是壓制了丈夫的主觀能動性,並且一直在壓制。之後他們之間就從來沒有產生過親密的感覺。

而丈夫醉心功利,熱衷官場也是她所不能認可的,兩個人貌合神離。丈夫沒有從精神方面滿足她,她無法從生活方面滿足丈夫,兩個人的婚姻從一開始就處於準「空巢」的狀態。

對於他們而言,婚姻是一個「空巢」,家是一個「空巢」,生活也是一個「空巢」……

當丈夫情感出軌不肯碰她,甚至提出離婚的時候異常平靜。她甚至想到了母親熟知的《心經》:「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由此可見,她的內心是真正的「空」了。沒有了丈夫的位置,沒有了感情的影子,內心世界除了「空」還是「空」。

這種「空」,是空虛到極致的一種表現。無欲無求,聽之任之。

人常說置於死地而後生,而這種空虛,往往是致於死地不求生。尤其在丈夫去世,兒女離家,家成了真正的「空巢」後,她心中的空虛越來越深。

3、給父母的「絕交信」,成了她「空巢」生活的一把利刃

她將近八十歲了,有一段時光處於歷史上的特殊時期。在她三十歲時發生了政治活動,要求她與父母這個剝削階級家庭劃清界限。

她迷茫、痛苦,因為一向冷漠的父親在決定出家前專程去看望了她。帶她吃了最愛吃的飯,還買了五雙漂亮的襪子,並且最終打消了出家的念頭。

但是為了丈夫的前程,她最終寫出了絕交信。

父親讀到信後憤怒地撕成碎片,在之後的兩個星期對母親說了唯一的一句話:我們的女兒死了。後來父親因為腦出血離世,母親說,如果不是因為那封信,父親不會那麼早死亡。

這件事對她的影響很大,把她的「空巢」生活又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因為她在父親心中已經「死」了,並且因為自己的「死」,最終導致了父親早亡。

而所有這一切,都永遠無法彌補回來了。她對父親的愧疚,讓她內心的空虛越來越深。

4、子女對她「空巢」生活的影響

她一生孕有三個孩子,第一個女兒未及滿月就因為疾病夭亡了。她不問女兒的死亡時間,也不問女兒的骨灰被埋在哪裡,只默默地與女兒留下的空白相處。而這深不可測的空白,就是她「空巢」生活的發源地。

而她的另一個女兒性格乖戾,只有在膽囊炎發作的時候才會想到她。於是對於她而言,女兒遠在紐約倒成了她心靈的一種解脫。也許在她的「空巢」中,她留給這個女兒的位置並不多。

只有她的兒子跟她最近,可在結婚之後也開始搬離,最終搬到了倫敦。而兒媳婦兒對她的格格不入,讓她不得不早早返回「空巢」,並獨自品嘗「空巢」的滋味。

三個子女的離開,讓她成了真正意義上的「空巢」老人。三把鎖、一道門,隔開了她與外面的世界,她把自己困在裡面,像瘋舅舅一樣鎖住了自己。

在空巢中,她一次次和已經故去的母親對話。在對話中一點點尋找自我,也尋找自己活下去的勇氣。

在形容寫《空巢歌》的文藝青年時,她的母親用到了頹廢這個詞。而這個詞,似乎用在她身上一點也不為過。因為生活在「空巢」中的她,內心空虛、寂寞,並且灰暗、沒有生機。

02 《空巢》的三點啟示

1、「空巢」老人被忽略的內心需求

世界上沒有哪一個父母不希望家庭和睦,也沒有哪一個父母不希望子女承歡膝下,她也一樣。

她太渴望兒女在身邊了,也太需要兒女的理解了,可這些是她可望不可及的。

推銷員小雷的體貼和細心讓她感到了溫暖,讓她覺得,自己似乎不再是「空巢」老人。

大年初一,她心目中的「兒媳婦兒」登門拜訪,並帶了她最愛吃的豬心,於是她的「空巢」中有了一絲溫度。

相比她們,妹妹一周三次的電話對她只是關注而不是關心;女兒性格乖戾對她絲毫不理解,有的只是蠻橫和不可理喻;兒子最親近,可他對母親的關心遠遠不夠。

在母親早上出門轉帳前,兒子曾經給母親打過電話。平日喜歡接他電話的母親催促他掛斷電話,而他竟然沒有發覺母親的不同尋常。如果他能發現並及時阻止,或許一切都還來得及。然而,他並沒有。

想一想,在現實生活中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很多子女都用自認為對父母好的方式盡著所謂的各種孝,然而卻從來沒有認真地去想一想:父母到底需要的是什麼?自己有沒有真正了解父母的內心需求?自己的做法父母認可嗎?他們喜歡嗎?

正是因為這些缺乏理解和溝通的自以為是,導致子女和父母之間產生了隔閡。如果沒有及時發現並改正,這些隔閡就會讓父母陷入情感的「空巢」之中。

其實父母並不苛求兒女什麼,也許只要兒女一聲溫暖的問候和一顆真誠關愛的心,「空巢」老人的心就會撒滿陽光,從而「空巢」不空。

2、請早一些「認識」父母

「認識」一個人也許需要一生的時間,但被認識的這個人可能等不了這麼久,比如我們的父母。也許我們還沒有好好「認識」他們,他們卻永遠地離開了。

在《空巢》中有這樣一個畫面:她坐在計程車上,司機跟她說,自己「認識」父親的時間太晚了。

那時候我差不多都已經四十五歲了」,「突然之間,他成了我的支柱,我成了他的支柱。我每天最大的享受就是坐在他的跟前,跟他說話。」「可是這種幸福的日子就那麼兩年……」

這位司機心中有著太多的遺憾,在他「認識」父親後,上天只給了他兩年的時間。值得慶幸的一點,是他找回了兩年。如果他一直不肯「認識」父親,很可能連一天的時間也沒有。

人,是具有大腦思維的高級動物。這個特性決定著每個人對事物的觀點、態度、處理方法、以及自身的脾氣秉性各有不同。正因為此,也滋生出了人與人之間的各種矛盾衝突。

但無論何時,為人子女都要客觀理性地「認識」自己的父母。凡事沒有絕對的對與錯,只不過理解的角度和需求層次不同罷了。人無完人,自己尚且有許多不足,又怎能拿著教條去苛求父母?

理解父母,「認識」父母,盡最大的努力讓父母心懷滿足。既便自己遠在異地他鄉,也可以讓「空巢」父母心中不空。這,是每個兒女應該做到的事情。

千萬別做「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之人。到那時,父母已經給不了你「認識」他們的機會了。

3、「空巢」的門,是「空巢」老人固步自封的悲劇

「門」這個字在《空巢》中一再出現,每次出現都代表著一種含義。

在她的第一位孩子去世那晚,她死死盯著孩子,因為她們之間的門「既將關上又還沒關上」。她不敢回頭,害怕錯過了「門」突然關閉之前的天機。

當她獨自一人居住在「空巢」時,她仔細鎖好著三把鎖。一道防盜門,隔開了她和外面的世界。因為,她相信她的「空巢」不屬於外面的世界。

而在鄰居老範發現她的異樣上門後,她隔著防盜門窗子與他交談,卻始終不肯打開防盜門。因為「門」隔開了她的內心,她連打開門向老範求助的勇氣都沒有。

多麼可悲的事情!而這些都是貫穿一生的「空巢」造成的。一個人,執念有多大,毀滅也就有多大。當她從進入「空巢」那一刻起,她就把自己一步步牢牢地困在了裡面,並且放棄了所有的反抗和掙扎。而這,又是造成悲劇的另一個原因。

「關愛」,是一個很偉大、很溫暖的詞彙。我們活在世界上從來都不是單打獨鬥,而是活在一個有愛的集體。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在關愛自己的時候,也應該關愛周圍的人。「溫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半句六月寒」。有時候一個關懷的動作、一句暖心的話,往往要比給予金銀財寶溫暖得多。

而對於「空巢」老人,關愛對於他們來說顯得尤為重要。一句暖心的話,也許會讓她打開心扉走出困住她的「門」;而一句傷人的話,可能會讓她牢牢鎖住「門」不肯出來。

03 作者的寫作初心:救救老人

作者薛憶溈居住在北美東部,他的母親大部分時間居住在深圳,是嚴格意義上的「空巢老人」。而小說《空巢》,就是基於發生在他母親身上的真實故事著作的。

作者認為,「空巢」是一個具有多層語義的隱喻。它指向心理、生理、歷史、現實、夫妻之間的關係、父母與子女之間的關係等等。

正如小說中的《空巢歌》所說:

子宮是空巢,墳墓是空巢。生命是空巢,死亡是空巢。記憶是空巢,想像是空巢。孩子是空巢,老人是空巢。時間是空巢,世界是空巢。語言是空巢,沉默是空巢。思想是空巢,夢想是空巢。

由此可見,生活本身就是一個「空巢」。因為孩子的遠離和背棄,子宮成了「空巢」的一個外延。因為長期接受灌輸和改造,大腦成了「空巢」的另一個外延。在一個充滿騙局的世界上,所有人都是「空巢」人。

作者用六十四天完成了這部小說,卻用三年多的時間先行完成了對母親的「心理分析」,或者說完成了對母親那一代人的「心理分析」。

作者深入剖析了母親那一代人:他們在青春期迎來了新社會,在歷次政治運動中耗盡了自己的精力和智慧,又在一個浮躁的社會裡遭受著病痛,以及「空巢」的空虛和孤獨。

對於母親的受騙,作者表示了極大的憤慨,同時借母親之口發出了討伐:

你們這些騙子……你們為什麼要騙我們這些「空巢」老人……你們騙走了我們對人的信任,甚至騙走了我們對我們自己的信任,對我們自己整個一生的信任。

救救老人!這是作者對於《空巢》的寫作初心,也是他向社會大眾發出的呼籲:關愛老人!溫暖他們,幫助他們,請不要讓他們陷入「空巢」,更不要傷害他們!

相關焦點

  • 鋼鐵森林裡的「空巢青年」,你們最近怎麼樣了?
    「一個人住間30平出租屋,對象暫無,感到最治癒的地方是便利店,是我,一個當代空巢青年。」這是當代網友對「空巢青年」的真實寫照。按照百度百科的定義,空巢青年指的是與父母及親人分居、單身且獨自租房的的年輕人。
  • 被騙50萬的空巢老人|百家故事
    以前我去看她,她聽到我的聲音後總是第一個從廚房跑出來,兩隻手先在圍裙上擦一擦,然後抓住我的肩膀目光發亮,帶著顫音激動地說:「來了啊,想吃點什麼?」現在的她,最容易激動的時刻是在我們拿水果問她吃不吃時,她急忙一邊推開一邊搖頭說:「我晚上吃太多了,我真不要。哎呀,我也不饞這些,快拿走!」
  • 六成網友認為空巢老人內心孤單寂寞
    新聞回顧:西安空巢老人佔老年人口一半 最怕過節孤單【騰訊大秦網訊】西安60歲以上老人124.21萬,空巢老人佔老年人口49%,對於一些兒女不在身邊的「空巢老人」而言,過年仍然是他們的一塊「心病」。近日,大秦網就空巢老人的有關問題對網友做出了調查。
  • 當代空巢青年的100種死法|空巢|青年|單身|社會|獨居|-健康界
    曾有人說:「如果有一天我死在了出租屋,可能誰都發現不了,除了來催房租的房東......」一句話道出了這些年輕人的辛酸和悲涼。「空巢青年」的一個主要關鍵詞就是「孤獨」。連離世也不例外。小夥因身體不舒服請假,被發現時屍體已腐敗近日,沭陽警方接到報警稱,轄區一居民張某竟然在家中離奇死亡,且屍體已經腐敗。
  • 龍巖空巢老人現狀:農村空巢老人數量遠勝於城市
    而達到疾病程度,需要醫學關注、心理幹預的空巢老人,比例佔到10%-20%。  「目前來說,空巢老人的主要問題是生活來源不穩定,許多空巢老人依然是靠自己的勞動來養活自己。」盧國偉告訴記者,除了經濟收入方面,醫療問題也是一大隱患,特別是對農村困難空巢老人來說,看病仍很困難。「當然,精神生活比較缺乏也是一大問題!」
  • 再讀《空巢》丨解讀插敘、荒誕及隱喻技巧,突出「救教老人」主題
    在這部小說中,薛憶溈採用第一人稱「我」,順敘之中結合插敘,借用看似荒誕的與母親幽靈對話的方式以及隱喻,揭示了《空巢》中這位知識女性在生命終結前最後24小時的心路歷程,也展現了一個知識女性被捲入社會大變革過程的80年人生經歷。下面,我就解讀一下《空巢》一書順敘結合插敘、荒誕的寫作方法以及書中的隱喻。
  • 空巢青年:當空巢成為他們的選擇
    這次陷入「空巢」的人群,是這個社會正在不斷壯大的,成為社會支柱的在大城市奮鬥的青年人。目前,超過5800萬人在中國過著「一個人的生活」,其中,獨居青年(20~39歲)已達到2000萬。相對於之前的空巢群體而言,他們大多是主動選擇了空巢。目前在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工作的小天就是空巢青年之一。研究生畢業兩年,她已經獨自在遠離家鄉的帝都飄了兩年。
  • 空巢不空心 關注空巢老人心理健康問題
    4.2.1的家庭模式讓青年人背負養老的經濟壓力的同時,難以照顧到老人的心理健康,使得空巢老人的心理問題越來越突出。相關調查顯示,我國內地老年人群自殺率為37.34/10萬人,較以往還有增加趨勢,僅次於韓國、中國臺灣。   空巢老人受生存環境影響,整體心理狀況較成人群體差,對外界刺激更為敏感,不可避免地出現反應過激的急性症狀和行為。
  • 《空巢》:一位老人用死亡,解讀了空巢的三層含義
    最近看了一本書,薛憶溈的《空巢》,讀完之後心裡感覺像堵了一塊石頭般,久久不能喘息。在老人被詐騙之後,最先察覺的是老人的兒子,通過一段不太順利的電話溝通,兒子確信自己的母親被詐騙,被騙的錢款有一部分就是老人的女兒的。從這段對話中,可以看到兒子對母親不理智的一種不理解,但是他沒有責備母親,害怕老人精神崩潰,走入極端。儘管老人和兒子關係不錯,但是老人卻和兒媳相處不來,兩代人和兩家人之間早有了巨大的鴻溝。
  • 空巢青年:「空巢」是自嘲也是無奈,晚上九十點鐘最孤獨
    「空巢青年」與「蟻族」「蝸居」等名詞的出現一樣,伴隨著經濟發展的不均衡和人口遷移而生,是城市化進程中的必然現象。其中,忍受寂寞是「空巢青年」難以言說的艱辛,居住條件差和缺乏情感寄託是他們面臨的主要困境。此外,大城市的人才流動性強,落戶和買房的難度大,搬家、跳槽頻繁,也讓這些年輕人難以獲得安全感和歸屬感。
  • 知識女性的一生《空巢》:當父母老了,能體面地「老有所依」嗎?
    (一)比電影更殘酷悲傷的故事,小說源於生活,高於生活最近只能在網絡上收看,本應該上映的很多電影。這也使得更多小眾電影,更多映入眼帘。《空巢》就是這樣一部,靜靜打動人心最柔軟地方的電影。已經82歲的第一屆百花獎最佳女演員,終身成就獎獲得者祝希娟老師,寶刀未老,再一次登上銀幕。
  • 怎樣溫暖「空巢老人」的孤獨寂寞冷?
    經濟之聲評論員馬尚田  今天的這些事都和「空巢老人」有關係。最近,長春一位年長阿姨手持紙牌,上街徵友,引來過往行人頻頻注目。她說,「這些年我實在是太孤獨了,如果哪天我死在家裡,都沒人知道。我只想找個伴兒,安度晚年,男女不限。」這說法感覺有點悽涼。  空巢老人上街「舉牌徵友」,這背後的信息量其實很大。
  • 空巢青年
    也有人認為,從「空巢老人」一詞並不能必然演化出「空巢青年」一詞……但是,畢竟「空巢青年」這一概念觸動了人類社會組織形式的本質,因此也成了當下社會各界關注的「社會問題」。那麼,如何全面而理性地看待「空巢青年」?正如有學者所指出的,「空巢青年」並不是負面的社會現象,而是值得深入了解的社會群體。
  • 空巢:父親節不快樂
    朋友知道我要寫關於空巢老人的書,給我介紹了杜先生,說杜先生的父親,值得我去關注一下。見面後,杜先生對我說,他家這事,往重了說,都算是家醜了,如果不是朋友介紹,他才不會接待我。一個多月前,獨自在家的老杜喝下了大量的安眠藥。幸虧當天兒子恰好回家探望他,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 中國「空巢青年」超5000萬:90後佔六成 男性是女性兩倍
    據淘寶在青年節前5月3日發布的《中國空巢青年圖鑑》,如今中國的「空巢青年」群體已經超過5000萬,如果把「空巢青年」人口加在一起,這就是中國第11大省市規模。 此外,網易也於近日發布了《空巢青年人群畫像》數據報告,稱對於空巢青年來說,比墳墓更可怕的是孤獨,但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即使空巢也有激情與夢想。
  • 關於解決農村空巢老人就醫困難的建議
    農村青壯年人口大部分外出務工,農村空巢老人也越來越多,罹患大病、重病的老人不在少數,雖然當前農村醫療水平正逐步提高,但對農村空巢老人而言,「就醫難」問題依然存在,經濟困難,年老體弱,精神空虛,家人不在身邊等給老人的生理及心理方面造成了就醫難的問題需要得到解決。如何解決農村空巢老人就醫困難的問題越來越受到關注。
  • 一封「愛回空巢」倡議書
    我們倡議,每一位兒女,能夠提起筆,在這個新年即將到來的日子裡,給父母寫一封信,用書信來傳達平時不習慣、容易忽略、不好表達的情感,以信為媒,讓父母感受到我們內心深處的眷戀,讓父母明白我們奮鬥的艱辛,讓我們做一次心靈深處的溝通
  • 充氣娃娃,透出空巢老人的無奈
    隨著社會不斷發展,我國老齡人越來越多,特別是空巢老人日逾嚴重更是值得我們關注。空巢老人是指那些沒有子女,或子女不在身邊的老人,他們孤獨寂寞,沒有傾訴對象,生活單調乏味,內心極其空虛和壓抑。所以擺在他們面前的,也是他們生活中所缺失的-----性。
  • 讓農村空巢老人「不空心」
    讓農村空巢老人「不空心」 發表時間:2015-01-04   來源:長治文明網關愛空巢老人,讓他們老有所依、老有所養、老有所樂,成為全社會關注的問題。    走進農村,留守在家的大都是老人,農村「空巢家庭」現象尤為嚴重。大多數空巢老人在農忙時節仍需進行繁重的勞動,起早貪黑、下地種田,勉強維持生活。而且,由於子女常年不在身邊,許多老人患病後未得到及時治療,也有的因為家庭困難,有病也不敢和兒女說,普遍存在「小病拖,大病熬」的現象,耽誤身體健康。
  • 2020福建選調生面試熱點:空巢老人需關注
    【熱點背景】空巢老人是指沒有子女照顧、單居或夫妻雙居的老人,分為三種情況:一是無兒無女無老伴的孤寡老人,另一種是有子女但與其分開單住的老人,還有一種就是兒女遠在外地,不得已寂守空巢的老人。我國目前已經進入人口老齡化快速發展時期,已有老齡人口1.69億,佔總人口數的12%,據全國老齡辦統計數據顯示,有近一半的老人屬於城鄉空巢家庭或類空巢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