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感冒兩天的小寧(化名)服藥後依然身體不適,便在同學陪同下來到江蘇省人民醫院急診大廳就診。
急診大廳的監控畫面顯示,10月25日晚上,小寧正在醫院急診掛號窗口準備掛號繳費時突然失去意識,頭部著地摔倒。
正在急診預診臺值班的醫護人員趕緊衝上去進行急救
陪同小寧就診的同學表示,小寧在兩天前出現發熱等症狀,以為只是普通感冒,自行服藥,沒想到病情越來越嚴重。
10月25日下午,小寧開始出現胸悶、嘔吐、腹瀉的症狀,感覺非常虛弱,在同學的陪同下到醫院就診,沒想到突然暈倒。
此時的小寧心臟停跳,頸動脈搏動消失,病情危急!
醫護人員迅速為其開啟急救綠色通道,心肺復甦、抽血、心電圖等各項檢查立即啟動。
隨後趕來的急診醫學科副主任陳旭鋒根據小寧的疾病史及各項檢查報告,初步判斷小寧患的是嚴重的暴發性心肌炎。
20點36分,小寧被推進重症搶救室,醫護人員開始進行心肺復甦,但是效果並不明顯。
陳旭鋒副主任醫師表示,當時小寧無自主心率,血壓測不出,瞳孔擴散,生命危在旦夕。更可怕的是,心電監護提示小寧出現了頑固性的室顫,雖然進行了多次電除顫治療,搶救大約10分鐘後,始終沒有恢復自主心率。
此時,小寧心臟停止跳動已經將近10分鐘。
如果沒有專業胸外按壓,心臟停跳10分鐘後,腦細胞會因為缺氧,造成不可逆轉的損害。通過專業的胸外按壓,也只能將這一時間適當延長。此時,能搶救小寧的唯一機會只有使用體外膜肺氧合機器也就是ECMO。
開啟綠色通道 半小時後人工心臟立刻「上馬」
江蘇省人民醫院急診中心主任張勁松教授告訴記者,ECMO是體外膜肺氧合技術(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的英文簡稱,也就是人工心肺。它可以將患者靜脈血引出體外,經過血泵、膜肺氧合後再回輸入體內的過程,起到部分替代心、肺功能的目的。隨著體外循環技術範圍的擴大和延伸,這項技術不再局限在手術室內,它可以移動到重症患者身邊進行搶救。
當患者出現心肌梗死或者發生暴發性心肌炎等疾病時,心肌附近仍有大量的正常心肌,通過ECMO可以保護住這部分正常的心肌,避免全部壞死。待炎症、心肌水腫消失後,再讓心肌細胞逐漸恢復機能。
按照常規規定,ECMO治療不僅費用昂貴,也存在一定的危險性,啟動ECMO治療需要小寧的監護人籤字同意。可此時小寧身邊只有一位陪同的同學,學校的老師不在現場,小寧的父母更是遠在湖北荊州。
是等監護人趕過來籤字,再開始治療?還是先緊急治療,再補齊相關手續?
時間就是生命,這是一場與死神賽跑的救治!
醫院為小寧立即啟動了綠色通道,即刻實施救命的ECMO治療。
20點45分,醫院急診中心ECMO團隊的人員、設備迅速集結到重症搶救室。21點,小寧開始接受ECMO輔助治療。
隨著暗紅色的血液從小寧的體內流入ECMO機內,鮮紅色的血液回流體內,小寧的面色在數分鐘內由蒼白轉為紅潤,生命體徵迅速好轉。這個信息讓在場的醫護人員長長了呼出了一口氣,也為小寧頑強的生命力感到振奮。
10月28日上午,在心臟停跳整整兩天兩夜後,小寧終於恢復了微弱的自主心率,神志轉清,她成功闖過了最危險的那道關口。
但這些生命體徵的好轉,並不意味著救治完全成功。在接下來的時間裡,患者還要經歷腎臟衰竭、感染、出血、血栓等重重關卡,需要醫護人員24小時不間斷地在病床前守護著,容不得絲毫的差池。
患者轉危為安 13天後ECMO完成使命
在對小寧的搶救過程中,整個醫療團隊24小時有專人值守,每隔一小時醫護人員就要將患者的身體各項指標發布到ECMO團隊的內部通訊平臺上,所有成員就此根據病人的生命體徵狀態進行評估,並討論給出下一步治療方案建議。經過長達13天,300多個小時的治療,小寧在醫護人員的精心救治和ECMO的支持下,病情穩定,並最終順利撤下ECMO設備。
來源:江蘇城市頻道
編輯: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