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抓獲的第一個日本俘虜,日軍這樣解釋當時的情景

2021-01-08 騰訊網

眾所周知,日軍極難俘獲。

但鮮為人知的是,九一八事變5個月後,中國抗日將士,就親手抓獲了一個日本軍官,而且是個有著佐級軍銜的聯隊大隊長。

佐級軍官,是整個抗戰中較為罕見的日本俘虜。

空閒升

他的名字,叫空閒升。

他給日軍帶來極大震驚——70多年來的日本建軍史上,他是第一人。

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這個日軍「第一人」被俘前後的命運之變。

一、三次易帥,不祥之兆

臨陣易帥,兵家大忌。

日軍在一二八事變中的錯誤在於,短短1個月內,換了3次指揮官。

最初的指揮官,是日本第一遣外艦隊的海軍少將,鹽澤幸一,他狂言「4小時解決上海事變」,結果打臉了,被免職回國。

軍部換海軍中將,野村吉三郎,結果也不行。

海軍不行,就換陸軍。

植田謙吉,第9師團師團長,也沒有速度解決膠著的戰事。

最後,犬養內閣急了,陸相荒木貞夫說,再增派2個師團,組建「上海派遣軍」,派陸軍大將白川義則當司令官。

當時的日軍

就這樣,1月餘,4任主帥,從少將到中將再到大將,日本以7萬之眾的兵力對決中方5萬人,最後在聯合國大會的決議下,實現協議停戰。

中方的頑強抵抗重挫了日軍。有人評價,這次停戰協議,是近代中國首次沒有割地、沒有賠款的停戰協議,實屬近百年之罕見。

三易主帥,四任指揮,可見日軍此戰之艱。而更讓他們倍感痛苦的,是此戰產生了日軍歷史上第一個軍官俘虜,空閒升少佐。

一二八事變日軍運輸軍用品

空閒升,姓空閒,名升。

其祖上是皇族之後,皇室將不明所有者的荒地收回賜予此族,並為其起姓「空閒」,居佐賀縣。

1887年,明治維新初始,佐賀縣地方法院書記官空閒正尚的家中,誕一長子,老爹正尚為他起名叫「升」,大有官運亨通,家境升達的冀盼。

空閒升從小上的是縣高等小學。甲午海戰、日俄戰爭之後,軍國主義興起,國民尚武蔚然成風,空閒升轉而上了廣島陸軍地方幼年學校、陸軍中央幼年學校。

1910年,23歲的空閒升,從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畢業。

陸軍士官學校,是一個培養中下層軍官的軍校。

作為是22期步兵科的畢業生,空閒升順理成章地進入基層聯隊,當聯隊附(軍事主官的助理,地位高於副官,但是低於副職)。半年後,即當年12月,就自然擁有了陸軍步兵少尉的軍銜。

日本陸軍幼年學校

大概自己的成績不夠理想,畢業、實習後的空閒升,也沒有再考陸軍大學。

之後的10多年中,空閒升都是一直在步兵幾個基層聯隊中任職,也曾駐軍中國青島。

其軍銜,在尉這一級中緩慢晉升,職務在聯隊中隊長和聯隊附間徘徊。

1925年,38歲的他完成了陸軍步兵學校甲種課程的學習,41歲,終於晉升為少佐,九一八事變時,他已經是步兵第7聯隊的第2大隊大隊長,隸屬於日本陸軍第9師團。

九一八事變後,日本步步為營,陰謀策劃偽滿獨立,在事變4個月後,在上海國際都市放了一把煙幕彈,由特務肇事製造動亂,挑起一二八事變,趁國際視線轉移至上海。

1932年的春節臨近,上海一片陰雲。

日軍在上海

1月28日,在中國人準備祭灶神過小年的2天前,日本海軍陸戰隊兵分三路,向上海閘北的中國守軍進攻,點燃了一二八淞滬戰火。

春節,是中國人祈福納歲,萬家團圓,辭舊迎新的好日子。然而,炮聲隆隆,鐵蹄踏來,家國危急。

無國哪有家?國破家何圓?豺狼來犯,必須回敬獵槍。

2周後,日方久戰無果,第二次換帥,日本陸軍第9師團師團長植田謙吉開赴上海。空閒升所在的第7聯隊,就在先期到達的第一梯隊之中。

日軍在上海

二、日本史料中,少佐被俘時的情景

2月20日,中國農曆元宵節這天,空閒升大隊長指揮其聯隊,從江灣鎮往嚴家橋進攻了。

在嚴家橋,空閒升遇到中國守軍61師121旅1團的英勇抵抗。我抗日將領派兵增援,迅速把空閒升聯隊,圍成孤軍。

外援補給都趕不到現場,空閒升被困了2天2夜,傷亡慘重。我軍121旅再增援,立志要將其部全殲於嚴家橋。

經過8次衝鋒和努力,包圍圈越來越小。

最後,我軍以白刃和手榴彈血拼空閒升部隊,2個小時後,終於成功將戰壕內的日軍予以全殲!

我抗日軍隊

此戰,除個別日軍乘亂逃亡外,空閒升大隊亡於上海嚴家橋。

這個大隊長,當時中彈昏死過去,最終被我方士兵俘虜。

後人評價,作為少佐大隊長,空閒升是我抗日部隊俘獲的第一個高級別日本軍官,也是整個抗戰時期,中國人親自抓獲的為數不多的高級軍官之一。

日方史料這樣解釋當時的情形:空閒少佐抵抗時,「軍刀折斷,手槍卡殼,胸部中彈」,最後一枚手榴彈的彈片將其擊倒在地,昏迷過去。

而我軍親手俘虜他的士兵,是121旅1團3營的營附,陳拔雄上尉。

我抗日將士

陳上尉,1904年生人,黃埔畢業,隨19軍戍衛上海前夕,曾給家人寫遺書,「生當報國身何顧,不斬倭奴誓不還」。

戰場上,陳營附身先士卒,英勇殺敵,2月23日親手俘獲半死不活的空閒升後,當晚再赴一線,不料英雄不幸中彈,當日壯烈犧牲。

空閒升被擒後,我軍善待俘虜,迅速將其送到位於真茹的中國軍隊野戰醫院醫治。

當他醒來發現自己躺在中國軍隊的病房時,當即明白自己被救了,一股腦的羞辱湧上心頭,未為天皇戰死,反而被擒為俘,這是日軍無法容忍的存在。

他決定立馬自盡。

我抗日將士

醫護人員發現他有這種端倪後,加緊看護,並派專員形影不離,安慰寬心,優待生活,勸其療養。

儘管如此,空閒升還是寫下了遺書,準備擇機而死。

三、日軍對這個俘虜的評價

日軍方面,逃亡回去的殘軍報告後,第七聯隊派敢死隊夜入我軍佔領區,尋找空閒升大隊長的屍體。

然而,敢死隊找到了大隊副官的屍體,卻沒有找到空閒升,最後只好返回,日軍以為空閒升確實已經戰死,上報軍部,軍部為他拍攝了紀錄片,準備作為「英勇犧牲」的典型來宣傳。

23天後,空閒升在中方醫院的精心醫護下,傷愈康復。此時,戰事已經結束,雙方籤署了停戰協議。

繳獲日方武器

交換戰俘時,日方獲悉空閒升是戰俘,大驚。

這不僅僅是因為他意外「復活」了,而是作為一個佐級軍官,他當俘虜了,這是日本自1871年明治天皇建軍以來,從未有過的事。

明治天皇1882年頒布的《軍人敕諭》中,明確規定「生不受俘虜之辱」,日軍每天必背此諭。70多年來,「皇軍」別說有佐級軍官被俘,就連一般的士兵,也寧死不降。

他們認為,作為俘虜,空閒升最好的結局,不應該是返回日軍,而是死,戰死、自殺都行。而現在中方要把調養好的空閒升,完完整整地還給日方,這在他們看來,真是自己打臉了。

如何解決這個難題,日軍一時拿不出主意。

空閒升被接到上海領事館裡,派專人「看護」,不讓他回聯隊。這讓他大感不妙,叫嚷著要自決。

但軍部沒有調查清楚前,不讓他剖腹。

白川義則最後躺棺材裡回國

最後,軍部派人來多次調查,核實,問了被俘的細節,確認是在昏迷狀態下被俘,並在中國人員的嚴密看護下沒有自殺的機會後,才允許他再次寫遺書,當眾剖腹。

1932年3月28日,在空閒升的上級聯隊長林大八戰死的「四七」紀念日裡,這個少佐大隊長,在林大八的靈位前剖腹自殺。

日軍對戰死的軍官,一般都是提級追授軍銜,但45歲的空閒升自殺後,少佐仍然是少佐。只是軍方為他蓋棺定論,送他6個字:稱其「性剛毅」「重氣節」而已。

日本軍官空閒升被中國人救活,卻被日本人逼死,這活脫脫地證明了日本法西斯的瘋狂。

=================

參考文獻:

胡博《日本最高級軍官被俘 獲釋後為何自殺》(澎湃新聞2015-08-12)

相關焦點

  • 八路軍中,是誰第一個抓到了日軍俘虜?為抓俘虜他還專門學日語
    相信大家在抗日戰爭影視劇中都會看到這樣一幕:戰敗的日本將領將刺刀刺中了自己的腹部。可見軍國主義教育對他們的洗腦有多嚴重,戰敗對他們來說是一種恥辱,要剖腹自殺來謝罪。並且日本士兵絕不會讓自己成為俘虜,在戰敗的時候誓死不肯繳槍。
  • 抗戰中第一個日軍俘虜是如何抓獲的?活捉他的又是哪位開國上將?
    按照對付國民黨軍的慣例,事先甚至都考慮好戰鬥結束後將日軍戰俘送到戰區國民黨方面去展示,因此戰前給戰士們作動員時,強調要優待俘虜,準備抓1000個俘虜。這時的日軍還真有點兒武士道精神,死也不投降。戰鬥結果大大出乎所有人的意料,1000多個日軍全部戰死,一個活著的都沒捉到。這麼大的伏擊戰沒有抓到一個俘虜,在紅軍戰史上尚無先例。
  • 抗戰史上第一個被中國軍人俘獲的日軍,日本史料是這樣記載的
    在抗日戰爭中,中國軍民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日軍不僅裝備精良,而且日本士兵訓練有素,具備極強的單兵作戰能力。從九一八事變開始到1945年日本戰敗,中國用了整整14年的時間才將日本帝國之一趕出中國。
  • 抗戰中抓日軍俘虜有多難?開國上將苦學日語抓到一個卻被暗算
    在抗日戰爭時期,日本士兵都是非常頑固的,他們一個個都深受武士道精神和軍國主義的荼毒,加上日本人本身就用虐殺戰俘的方式來警告日本兵成為俘虜之後的後果,所以日本士兵都對成為中國軍隊的俘虜非常恐懼,更多的時候寧願選擇直接自殺。
  • 日本俘虜為何會加入八路軍?夥食優待有尊嚴,到前線勸說日軍反戰
    朱德總司令與他們握了手,說道:「我代表全軍,歡迎3位日本青年參軍。這3位日本青年參加我軍,證明了我軍俘虜政策的正確。今天只有3個人,明天便會有幾十人、幾百人!」在敬了一個標準的中國軍人禮後,這三名日本人,正式成為了第一批日本國籍的八路軍。日本人被俘之後加入中國軍隊,有些令人匪夷所思,其中包含著各種原因。
  • 孫子憶祖父陳士榘:勤學日語擒日本俘虜
    他參與指揮的平型關大捷是中國抗戰以來的第一場勝戰,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時任旅參謀長的他更在業餘學習日語、親手抓獲八路軍的第一個日本俘虜。  陳士榘將軍之孫陳一新日前接受該報專訪時表示,八路軍作為華北抗日的重要軍事力量,積極配合正面戰場的國民黨軍隊,為抗戰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作為八路軍將士的子孫後代,我感到無比驕傲與自豪」。
  • 抗日名將曾將1200名日軍俘虜活埋,遭日本索賠2億?他霸氣回應2字
    歷朝歷代,戰爭的「殺俘」現象都是屢見不鮮的,即便是號稱有「日內瓦公約」約束的第二次世界大戰,難道中國人被敵人俘虜殺害的還少嗎?規則只是給遵守規則的人制定的,而不是給制定規則的人制定的。不過,近代中國積貧積弱的狀態,也決定了當時的中國必須遵守規則,卻往往被不遵守規則對手所迫害。抗日戰爭無疑就是這樣的一次戰爭。
  • 抗日戰爭期間,八路軍俘虜了多少日軍?這些俘虜如何處置?
    說起日本鬼子,我們都是深惡痛絕的,當年的侵華劣跡至今讓我們感到沉痛。自1937年盧溝橋事變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已經全面建立,我們進入全面抗戰階段。那麼當時大量的日軍戰爭俘虜是怎麼安置的呢?我黨始終堅持的是人道主義立場,但日軍俘虜他們誓死效忠天皇,是否是頑固不化呢?
  • 3名日軍俘虜想冒充中國人逃跑 兩個細節卻讓他們當場暴露丟了命
    日軍美國人最終的解決方式很好玩:出了一本圖文並茂的、言語幽默的小冊子教士兵識別到底眼前的是中國盟友還是日本兵。比如從腳趾來看,日本人因為長期穿著木屐,第一個腳趾和其他腳趾之間會離得很開,腳型也會發生改變。因為日語的問題,只要不是接受過特別而長期的語音訓練,日本人在幾個英文字母的讀音上會特別彆扭,而中國——哪怕是各種方言區都不會有這種情況,士兵可以讓對方跟讀字母和單詞從語音上辨別。還有面貌上的一些細微區別,以及生活習慣的不同帶來的坐姿和走路姿態的區別——這種習慣性動作很難掩蓋。
  • 被俘虜的侵華日軍老照片:圖1眼神裡露著不服氣,圖8準備剖腹自盡
    在抗日戰爭時期,受日本帝國主義和武士道精神的洗腦,被我軍俘虜的日本士兵寧願自殺也不願意被俘。1945年7月,百十個日本戰俘被關押在臨時的小俘虜營裡,我軍一個排的士兵看守3倍的戰俘,很是費力。物資供應不足,日本戰俘連連抱怨,最後被排長鎮壓。照片中是被我軍俘虜的日本士兵,從這名日軍眼神裡透露著不服氣。
  • 最後一次閃電戰,蘇軍擊斃8萬日軍俘虜60萬,此人回憶一悲慘遭遇
    其中有一位日軍關東軍老兵,名叫齋藤邦雄,他回憶了前往中國戰場服役,一直到二戰末期被蘇軍俘虜到西伯利亞,最終回國的一段經歷,其中最讓他感觸頗深的,則是中國和蘇聯在對待日軍戰俘上的態度和處理方式有著天壤之別。大家都知道,美國在日本本土扔下原子彈後,蘇軍為了進一步逼迫日軍投降,按照條約要求,出動數百萬大軍進攻盤踞在東北長達14年的日本關東軍。
  • 優待俘虜的政策比日內瓦都早,日軍戰俘:共產黨軍隊是仁義之師
    眾所周知,侵華日軍是富有侵略性和封建性的帝國主義軍隊,長期接受法西斯軍國主義教育,具有所謂的「武士道」精神,簡單說就是不拿中國人當人看。,把「繳槍不殺,優待俘虜」和「不要為日本軍國主義賣命」,這套敦促日軍投降的日本話背得滾瓜爛熟,現學現賣,派上了大用場。
  • 老照片:拿糖哄孩子「笑」的日軍,圖9被德軍俘虜的女紅軍
    歷史上難得一見的照片:拿糖哄孩子「笑」的日軍,被德軍俘虜的女紅軍這張最為諷刺,一名日軍在被遣送回國後,抱著自己的孩子笑得很開心,殊不知在前線有多少這樣的孩子倒在他們的手裡。通過照片中日軍的行為我們應該知道,歷史不可以輕易遺忘的,需要所有人銘記於心,不應該忘本,大夥覺得呢?鬼子收到八路軍送來的慰問品,裡面全是勸鬼子投降的宣傳單,把鬼子軍官氣壞了。日本鬼子畫的漫畫,內容真是想不到,原來他們眼中的八路軍是這樣。
  • 日軍想用大批武器,來交換這個日本俘虜,他難道是天皇的親戚?
    那就是戰俘交換的事情,這個事件居然讓看不起中國的日本人乖乖的接受了中國的這個建議,那麼很多人都非常奇怪,被中國俘虜的日本人是誰,竟然要不惜這麼多代價來換他,據了解,這個日本人的來頭可不小。背景強大。當時在山東的一個縣城境內,一架日本的飛機出現了故障,所以裡邊的飛行員就只好跳傘了,但是運氣不好,他們降落的地方居然是我們八路軍的根據地,當時有個種田的看到了這個場景,於是叫了很多人去看,他們一看是日本人,就笑的合不攏嘴了,於是就把這個日本人抓住了。
  • 日本八路小林寬澄的一生:被八路軍俘虜後,從鬼變成了人
    不熟悉小林寬澄的讀者可能會好奇,一個日本人,怎會獲得如此禮遇? 這位96歲高齡的日本同志可不尋常,他滿口山東話,愛吃帶大蔥味的餃子。1941年6月20日,八路軍在牟平縣伏擊一個日軍小分隊,俘虜小林。從這一天起,小林漸漸地理解了日本的侵略本性,加入反戰隊伍,從此他從鬼變成了人。抗戰時期,小林寬澄曾冒著生命危險向日軍炮樓喊話勸降,連日軍上層都感到惶恐不安。
  • 一段被湮沒的歷史:中國人是怎樣審判日本戰犯的
    費志先生當時在重慶,他提供了大量日軍侵略的實證,自己也寫了很多證詞,後來他還到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出庭為南京大屠殺作證。此外,在調查日軍戰爭罪行的過程中,還找到了另一個突破口。貴州鎮遠縣有一個和平村,村裡有一個國民黨的戰俘營,關押了一批日軍俘虜。戰俘營的負責人叫鄒任之,是日本留學生,少將軍銜。
  • 最早的「日本八路」:曾建立第一個航校,回國後八十高齡燒鍋爐
    也許是上天眷顧他,第一次來時,他是日本海軍,因為身體有病提前退役,幸運地沒有參與到這毫無人性的殺戮;第二次來時,僅僅一年,他就被八路軍129師所屬的遊擊隊俘虜了,這也是他救贖的開始:雖然只是滿鐵職員,但卻與日本關東軍緊密相連,而且前田光繁曾是一名日軍,所以被俘時他的第一反應是,"與其當俘虜受侮辱,毋寧自殺殉國",閉嘴,絕食,摔東西,前田光繁那時候最希望的就是八路軍痛痛快快地給他一槍
  • 二戰日軍女戰俘神秘地消失,屍骨無存原因何在?美軍卻這樣解釋
    日本這個二戰的發起國可以說是令人很憎恨,但是根據國際公約對待俘虜還是要從人道主義出發的。但是事實上並不是這樣的,尤其是對待女戰俘。戰爭不分男女,戰敗了,女人付出的代價不會比男人少,甚至比男人付出的代價還要大。二戰日本戰敗後,有不少日本女兵成為美國大兵的俘虜。這些女兵落到美國大兵的手裡簡直就成為了一種工具,用來宣洩的工具。
  • 抗日期間,日軍會給女俘虜注射一種「606藥劑」,有什麼用?
    引言九一八事變後,日軍便開始了大規模侵華,長達14年的戰爭也開始了。在這之前,東北已經被日軍佔領了,當時張學良的東北軍沒有放一槍一炮。1937年七七事變後,中國人民開始了全面抗日。隔了兩年之後,日本便進行了南京大屠殺。也就是在南京大屠殺的這一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了。
  • 二戰末期日本必敗無疑,美軍為何仍投放原子彈呢日軍發明一酷刑
    二戰末期,日軍開始節節敗退,特別是在東南亞戰場和太平洋戰場上,更是處於一觸即潰的狀態,失敗的結局不可避免。二戰末期日本必敗無疑,美軍為何仍投放原子彈呢?其中必定有深層次的原因,首先按照當時的戰局來看,雖然日本戰敗只是時間上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