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數學生及家長,都希望能夠在畢業後找到一份穩定的工作,而最受大家認可的也就是「事業單位」和「公務員」,因為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性,就是「工作穩定」,大學生不用單位隨時面臨「失業」的風險。
不過,雖說這類職位工作穩定,福利待遇也不錯,但是工資方面卻不是很高,多數人都處於「花不起吃不飽」的現象。
如今大學生的就業形勢非常嚴峻,以至於與普通企業相比,大學生更願意捧起這個「鐵飯碗」,雖然工資不是很高,但起碼工作穩定。
事業單位共有18類,包括文化、科技與教育等行業,通常帶有站、臺、宮、中心、會、院以及社等字眼的都是事業單位。據了解,我國事業單位共有100多萬個,而具有編制的就已經超過了3000多萬人。
但是天有不測風雲,於2020年年底,部分事業編制將要被取消,編制工人員將會轉為合同,其中涉及到了32種事業編制,近上百萬員工。
其實,近些年來有關事業編制改革的消息一直都有,只不過之前的「傳言」到今年年底才能夠完全實現。
據之前的有關情況來看,基本上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事業單位,都會在今年年底前完成企改制。也就是說,會將這類人員的事業編製取消,如若想要繼續在職的話,就會從原來的事業編制轉為企業籤訂勞務合同。
所受到影響的事業單位共32種,其中包括影劇院、農場以及建築等,所以說這32種事業編制人員,「鐵飯碗」或將朝不保夕。而這一改革早已在2019年3月份就開始實施,將會逐步完成「轉型」。
如今到今年年底還有一個多月的時間,很多在這32種事業編制之類的人員,他們的身份都已經相繼完成了轉變。不過,國家打破「鐵飯碗」的目的主要是為了保證大家的公平競爭、保護權益、激勵約束。讓有能力的人更上一層樓,能力差的人將會被擠下去。
不過一旦全面轉為合同工,有人就會擔心員工的福利會受到影響。其實不然,多數企業的發展都是離不開人才的,而企業所獲得的利潤,就會給員工帶來更多的福利,因此轉為合同工之後,員工的工資並不會受到什麼影響。
但是不難發現,如今大學生在畢業之後,選擇報考「事業單位」的人數不斷增加,競爭也非常的激烈,這其中的原因就是事業單位的好處有很多。
事業單位的好處
1. 工資福利有保障相對於一般單位而言,事業單位的優勢是非常明顯的,其中最主要的優勢就是收入穩定,工資待遇有保障。今年的就業形勢非常的嚴峻,很多大中型企業都面臨「倒閉」的危機。
而當大學生在進入中小型的企業當中,可以說也是有很大可能會有「失業」風險的,不但工作有影響,工資待遇也會不穩定,有的公司發展不是很好,所以經常會出現拖欠工資的現象。
但是事業單位卻不同,因為它是擁有國家扶持的,所以說工作會相對穩定一些,每月都能如期拿到自己的工作,不會有拖欠工資的情況。
2. 工作穩定通常事業單位人員,在工作當中如果沒有犯太大的過錯的話,一般都是不會被開除的。而且事業單位的組織構架相對來講比較完善,各項規劃規章制度也是比較健全。
所以在事業單位工作,不僅不會面臨失業的風險,如果在工作中不斷努力的話,還能夠獲得晉升的機會,因此很多大學生都想要在畢業後,考進事業編制。
3. 社會形象好現在的大學生可以用「爛大街」來形容,很多學生在畢業之後就業的方向都不一樣。像酒店管理專業畢業的學生,通常都會去酒店實習,因此會有很多人認為這類專業到最後只能去酒店從事服務員之類的工作。
但是如果說你是在醫院,或者教育行業工作的事業編制人員,那你的社會形象就會非常好,通常這類人員都會受到尊敬。
總而言之,事業單位改革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了,想要在這個平臺有更大的發展的話,就要遵循「適者生存」的原則。想要獲得「鐵飯碗」工作,就要不斷的提升自己,以此來證明自己的實力。
以上是本期全部內容,喜歡筆者文章的小夥伴可以關注我,咱們下期再見!(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作者/來源:崔妍教育經
#社會百態# 內容如有不妥,請點擊頭像-私信聯繫小編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