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已成定局,新生家庭如何逆襲:教育路上一起前行

2020-08-21 米fan

《都挺好》等影視劇的熱播,帶火了「原生家庭」這一概念。原生家庭是指沒有結婚前和父母及兄弟姐妹生活在一起的家庭。隨著人們對這一名詞的熟知,慢慢的原生家庭變成了人們性格缺陷,人生失意的「背鍋俠」。仿佛一切不如意都是因為自己的原生家庭不夠好。

那麼,原生家庭對孩子的成長影響真的那麼大嗎?孩子是從與人和周圍環境的互動中進行學習和發展的。從他們來到世界的那一刻起,他們所看到的、聽到的、感受到的一切,都成為他們學習和發展自己的一部分。原生家庭是孩子接觸的首要社會環境和人際關係,自然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原生家庭中,從孩子的角度出發,與他直接建立聯繫的人際關係有親子關係,手足關係兩大因素,而他的生活環境中又包含:父母關係,家庭經濟狀況,家庭成員身心健康狀況,家庭成員三觀等多種因素交織而成。這些因素通過長年累月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慢慢形成孩子世界觀的一部分。這些影響有正面的,也有負面的,我們在將自己的不幸歸咎於原生家庭的時候,不如想想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又或者思考一下如何給自己的孩子建立一個更好的原生家庭。

不可選擇的原生家庭,可以創造的新生家庭。相對原生家庭而言,新生家庭是指孩子脫離父母的撫養,與伴侶組建的新家庭。新生家庭不但關係著自己的幸福指數,同時也是下一代的原生家庭。作為父母,如何為孩子創造一個更好的生活環境呢?

一舉一動皆教育

身為父母要時刻提醒自己,自己的所有行為和言語,孩子都看在眼裡,記在心裡。你以為他還小,他不會懂,但其實你的所作所為已經影響了孩子的成長。因此,孩子在場的情況下,做事和說話前都應思考一下對孩子的影響,多給孩子一些積極正面的信息。

比如帶孩子一起參加親朋聚會,聚會上大家互相寒暄近況,如果在場成年人,尤其是父母在談到某個人最近被提拔時,說:「他的親戚是單位領導,所以他才升得快」。不要以為孩子沒有注意聽,或者聽不懂,這些話暗含靠裙帶關係上位的意思,也許會影響孩子對待進步、權利和家庭關係的態度。所以,家長應當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為孩子樹立好的榜樣。

父母身教大於言傳

言傳身教在孩子的教育中都很重要,但是行動的力量更勝一籌,因為動動嘴皮子是件簡單的事情,但是能夠堅持做下來卻並非易事。人是一種很喜歡偷懶的動物,否則也不會有這麼多發明和創造。家長們也會習慣性的選擇偷懶的方式來教育孩子,想想自己平時是不是經常給孩子講道理,告訴他們應當怎麼做,再反思一下這些我們告訴孩子們的道理和標準自己真的做到了嗎?

例如家長常對孩子說:「你要好好學習,考好大學,將來才能找好工作,不要整天想著玩,不思進取!」如果說完就自己拿起手機打遊戲,這句話就淪為說教而沒有一點說服力。但是如果家長平時在家看書,上課,不斷充實自己,孩子看在眼裡自然也會跟著去做,這就是身教的作用。

相互尊重奠基良好關係

互相尊重是人際交往的基礎。尊重代表著一種平等關係,意味著我們在表達和行動時顧及對方的感受。尊重孩子就是要給孩子充分的表達權和選擇權。我們可能習慣了以家長的姿態告訴他應該做什麼,應當接受什麼,總想幫他多鋪一段快速路,避免一段彎路。但是,話語權上的不平等關係讓孩子感受不到自身的價值,甚至覺得自己是被操控的附屬品。不但不能收穫親密的親子關係,而且一直以「他只是個孩子」做藉口來替孩子做決定,孩子長大後容易缺乏主見。

生活中,家長不妨給孩子表達自己和決定自己事情的機會。比如家庭成員一起討論晚餐吃什麼,並給出各自的理由;孩子生日列出禮物清單,讓他從中選擇一個作為自己的禮物;讓他給自己規定出玩耍的時間並給出合理解釋並等。

充分溝通收穫親密關係

溝通讓人與人之間相互了解,消除誤會,貼近距離。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情緒有很多方式,語言,面部表情,肢體動作等。家人之間充分溝通,是父母和孩子的雙向表達。很多父母不願向孩子表達自己的感受,怕失去為人父母的威嚴;也有父母只看到了事情的結果,而忽視了孩子的情感訴求和內心想法。時間久了,這些做法會慢慢關上孩子想要溝通的那扇門,造成親子關係的疏離。

因此,家長不必事事強於孩子,恰當的示弱可以讓孩子感到自己在家庭中的價值。例如,下班回家後可以和孩子說:「今天工作特別累,可以借你的肩膀靠靠嗎?」家長還應當在意孩子的情緒變化,傾聽孩子的內心想法。如果一些特殊情況發生,家長不要急著發火,給孩子一個解釋的機會,和孩子一起分析事情的對錯,也許會發現事情並非自己想像的樣子。

生活態度決定生活質量

家庭生活質量是一種主觀感受,也影響著孩子對生活的理解和追求。家庭經濟狀況固然會影響生活質量,但最重要的還是父母對待生活的態度。消極的生活態度可以把富裕的生活過成苟且,積極的生活態度也可以把窘迫的日子過成詩和遠方。積極的生活態度是熱愛生活中的小美好,不埋怨不抱怨;珍惜一起相處的時光,不荒廢不浪費;看開生活中的困境與挫折,不屈服不認輸;對未來有著憧憬與追求,不拋棄不放棄。

例如北京一戶人家只有10平米,沒有洗手間沒有廚房,但物質條件沒有影響一家三口的快樂生活。他們十年不看電視卻收藏上萬冊圖書,遠行體驗各地風俗並將旅行照片裝飾家中,在狹窄的空間裡將生活過得有滋有味。所以,影響我們生活質量的,是我們的心態,而父母的生活態度也會影響孩子對生活的體驗和追求。

沒有人生來就知道如何做父母,沒有家庭是完美無缺的。我們都在學習如何做父母,做孩子,給彼此間多一些理解和包容,少一些隔閡和疏遠,家應該是一個人累了就想回去的地方。


歡迎轉發 關注,收穫更多家庭教育,兒童學習發展,中英繪本內容。

相關焦點

  • 原生家庭的影響,該如何緩解?不要讓新生家庭成為第二個原生家庭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 ) 個體心理學的創始人,阿德勒理論,所謂生活風格,就是指-個人在早期社會生活道路上已定型化的行為模式。他強調人的生活風格,約在四五歲的時候以往家庭環境中形成,以後幾乎一生不變。
  • 教育逆襲原生家庭的成功絕非偶然,也不儘是努力前提下的必然
    從斑駁的原生家庭出走,成功實現教育逆襲的故事,仿佛一碗熬好的雞湯。莉絲·默裡出生在紐約的貧民窟,當她在母親肚子裡時,她的父親還在監獄裡,母親因為懷孕被提前釋放,而她的姐姐被暫時送往寄養家庭生活。這些家庭視教育為優待而非權利,但這還不算最大的阻力,求學後不能雙棲在家庭舊秩序和個人新世界之中,這是他們更大的困境。與其神化逆襲,如何在此困境下適應和進化,才更體現受教育的價值和意義。經歷過偷東西、撿垃圾的絕境,在地鐵站學習或是在連夜運行的地鐵裡過夜,對莉絲來說都不是問題,反而是一張借宿的沙發一條柔軟的毛毯,消磨著她出門去上學的意志。
  • 《原生家庭》:如何活出自我,走出原生家庭所帶來的困擾?
    家庭分為原生家庭和新生家庭,原生家庭是指自己出生和成長的家庭,新生家庭是結婚之後自己所組建的家庭,新生家庭成員當中不包括夫妻雙方的父母。在這種家庭中長大的孩子,要如何能夠讓他們健康的成長?偶爾對於孩子的批評教育,用打的方式進行教育,那是可以的。但是如果長期對孩子進行負面的評價、毆打甚至是侵犯,那麼這樣的父母,便是有毒的父母,這樣的家庭模式,便是有毒的家庭行為模式。在這樣環境下長大的孩子,要如何讓他能夠健康快樂的成長?在有毒的家庭下長大的孩子,會出現一些生活上、性格上的問題,其本質在於原生的家庭,如果不以情緒的形式表現出來,那身體的某個部位就會出現問題。
  • 原生家庭治癒指南
    別說教育高知自己帶孩子容易犯錯,平常人更是一步一個坑,生生扛著走了出來,對於幼兒時期做的不到位給孩子留下的陰影,絕大部分家長並不自知,只能讓長大後的「大孩子們」自己摸索治療幼兒時期的傷害。 現實就是,連受害者本人,都是多年過後才後知後覺意識到自己生活上很多倍受幹擾的地方來源自原生家庭的傷害。
  • 如果你有《安家》孫儷的原生家庭,用3個方法經營你的新生家庭
    01感受壓抑的負面情緒小時候我們無法抵抗,原生家庭給我們帶來的影響,等到長大之後,我們需要繼續自己的人生,在前進的路上,如果背負著原生家庭所帶來的包袱,將會使你難以前行。有些人說,因為我媽總是對我嚴厲批評,所以我總是很自卑。
  • 原生家庭「傷」
    原生家庭童年的創傷,可能要用一輩子治癒,這就是某些原生家庭的罪。正所謂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正因為難,所以才有念的價值,重獲新生的感覺是如此美妙。家醜不外揚的中華傳統美德似乎成為了聖經,其實深度解讀,它的確有毒。原生家庭和睦欠缺,人情冷淡,缺乏友愛是導致一個人自卑,不配得感的罪魁禍首。很多時候想傾訴,卻如鯁在喉。別人笑話我怎麼辦?鄰居暗自偷樂會如何?這時候,其實是需要情緒爆破的,壓抑得太久,真的會失心瘋,重則有可能有自虐傾向。
  • because of you 原生家庭
    幸福的家庭都相似,母慈子孝,闔家歡樂。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父母離異,家庭暴力。關於原生家庭帶給我們的,更多的是關於未成年人成長和心理的變化。但是人們關注最多的是不幸的家庭帶給未成年人的那些無法彌補的童年陰影和傷害。
  • 健康的原生家庭模板
    這句話深刻的解析了原生家庭對於一個人的影響有多重要。有什麼樣的童年完全取決於遇到什麼樣的原生家庭,原生家庭是一個人三觀的底色,是如何與世界相處的原始能量。構建什麼樣的原生家庭才能給孩子一個健康的童年,成為這一代父母苦苦思索的話題。
  • 原生家庭什麼意思? 原生家庭對子女婚姻的影響有多大?
    原生家庭什麼意思? 原生家庭對子女婚姻的影響有多大?時間:2020-04-02 17:05   來源:美一下女性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原生家庭什麼意思? 原生家庭對子女婚姻的影響有多大? 我們會聽到原生家庭和新生家庭兩種術語,分別代表的家庭情況是不一樣的,其中原生家庭什麼意思呢?
  • 怎樣擺脫原生家庭的影響?
    一個是子女未結婚前,與爸爸媽媽生活在一起的家庭,我們叫它原生家庭。另一個叫新生家庭,指子女長大後與另個人結婚組建的新家庭,這個家庭裡面不包括各自的爸爸媽媽。原生家庭裡的氛圍、習慣以及家人之間的互動關係等,都嚴重影響著子女日後在新生家庭中的表現。每個人都應該認識到原生家庭對自己的影響,才不致將原生家庭的負面元素帶到新生家庭裡。
  • 「原生家庭」傷害了我,然後呢?
    還有什麼家庭比美國女孩塔拉生活過的這個地方更糟糕嗎?這裡可謂是原生家庭傷痛的集大成者:暴力、獨裁、精神控制、男尊女卑……塔拉·韋斯特弗從小和父母、幾個兄弟姐妹一起生活在美國愛達荷州的一個山谷裡,她沒有出生證明,父母也記不清她的生日。她沒有醫療記錄、也沒有踏入過學校——在篤信摩門教的父親看來,這些地方都被魔鬼操控。
  • 孫儷飾演「樊勝美2.0」:原生家庭的爛牌,你要逼自己打成王炸
    原生家庭的否認,讓一個人不敢接納自己,不敢愛自己。原生家庭的冷漠,讓一個人不敢絲毫懈怠,不敢停下腳步。世界百花齊放,花團錦簇,而自己只是那一棵無人知道的小草。心理學家榮格說:一個人終其一生的努力,就是在整合童年時代就已形成的性格。
  • 10種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給孩子一個幸福的原生家庭的重要性
    文 | 丹鳳育兒(原創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歡迎轉發分享)什麼是原生家庭,什麼是新生家庭?原生家庭,是指一個孩子從出生到結婚、建立一個新家之前的這段家庭生活,通俗的說就是父母的家。新生家庭,是相對於原生家庭來說的,也就是孩子長大以後,建立的自己的新家,就是新生家庭。
  • 「原生家庭」教育問題的根由
    針對 「原生家庭」對一個人成長的利弊進行辯論,可以從另一個側面反映出「原生家庭」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至於道德品質的培養在家庭及學校看來幾乎成了不痛不癢的點綴了。所以說,「原生家庭」的教育問題其本質上是中國目前教育體制上的本末倒置問題。
  • 依戀類型測試:原生家庭如何影響我們的親密關係?該如何治癒原生家庭傷害?丨原生家庭測試
    全球著名「家庭治療大師」薩提亞認為:一個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這種聯繫有會影響每個人一生。那個我們從小長大的家,有爸爸媽媽、也許還有兄弟姐妹的第一個家叫做:原生家庭。原生家庭是每個人生命最初、也是最重要的關係。
  • 「原生家庭」成熱詞:變遷中的個體與家庭關係再思考
    ▍ 什麼是原生家庭 一般認為,原生家庭(family of origin)是指兒女還未成婚,仍與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家庭,即人們生長的最初環境。 (3)調侃 此番「原生家庭熱」是由電視劇引起,所以不少討論都是和劇中情節直接相關,網友對蘇大強各種「作」的表現和蘇明玉應該如何處理家庭關係有著鮮明的個人看法,還有評論表示對「原生家庭」這個概念存疑,「吃瓜」「Doge」也成為高頻表情。
  • 如何擁有正確的原生家庭觀,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
    如何擁有正確的原生家庭觀,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原生家庭如何擁有正確的原生家庭觀,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如何擁有正確的原生家庭觀,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如何擁有正確的原生家庭觀,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好的童年不是一味的保護,溺愛,而是經歷挫折與磨難
  • 原生家庭的正確打開方式
    家庭是我們每個人出生最早進入的單位,也是我們在還沒有任何生存能力時需要依附仰賴的巢穴,因此家庭對我們的影響是毋庸置疑的。而面對原生家庭對我們的影響,早些年許多文章會刻意討伐,後來又有很多觀點說不要把責任都推給原生家庭,那我們該怎樣面對原生家庭對我們的影響呢?
  • 解決原生家庭的問題,就是為了拯救自己
    原生家庭在社會上的概念是指兒女還未成婚,仍與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家庭,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一生影響重大,甚至當一個人需要尋找配偶的時候,他希望從配偶身上得到的就是在原生家庭所沒有的東西。比如說原生家庭沒有所謂的安全感,於是就渴望在配偶身上尋找到所謂的安全感。
  • 合格父母第一課《超越原生家庭》
    超越原生家庭其實很多家庭的教育模式一直在輪迴,我們教育子女的方式,基本取決於父母教育我們的方式。馬東在《奇葩說》裡問過武志紅這樣一個問題:很多人把長大以後的所有不順心,不如意,改不了的毛病,克服不了的性格障礙,過不了的接人待物的那些門檻,都歸結為原生家庭,有那麼嚴重嗎?武志紅說出了很多人的心聲: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