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身心健康具有持續學習能力的孩子

2021-02-23 華附黃德初名師工作室

培養身心健康具有持續學習能力的孩子

——答《南方工報》記者問

訪談背景:2017年高考結束,澎湃新聞對全國高考狀元發出了一份「2017年高考狀元問卷調查」。調查顯示,40名高考狀元中僅6位來自農村,其餘均是城鎮戶口。不少人據此指出「寒門再難出貴子」,特別是北京高考文科狀元熊軒昂的一席話更是對上述看法加了註腳,他說「現在的狀元都是這種,家裡又好又厲害的」。實事求是地講,每個社會中,上一代具有的資源不可避免地會影響到下一代。但對個體而言,在今天這樣一個充滿無限可能的時代,寒門能否出貴子,很大程度上並不是一個關於「命運」的話題,而是一個關於個人、家庭「奮鬥」的故事。近日,《南方工報》記者走進那些培養出優秀學子的普通甚至貧困家庭,看看這些家庭如何教育孩子,也了解這些「輸在起點上」的孩子如何通過自身努力,拿到打破階層固化的「鑰匙」。

該報記者也就此問題,書面採訪了本人,以下是訪談記錄。

《南方工報》記者:黃老師,從您的教育經歷來看,孩子的成才是否與家境有必然關係?是否大城市家庭條件好的孩子越容易成才?家庭的財富與地位是不是子女出人頭地的必要條件?

黃德初:我還是從一個現實的故事說起吧。最近家裡搞裝修,請來了一家裝修公司。領頭的是兩個小夥子,一個是來自湛江農村的,負責整個裝修的設計,一個是來自湖南農村的,負責裝修的施工。湛江小夥子,20來歲,高職高專畢業的,我看他做的設計很專業。負責施工的這個湖南的小夥子,高中畢業出來打工的,精明能幹,動手能力很強,設計師跟他講到施工的方案的時候,他很專心,不懂就問。他從一個普通的裝修工人,做到了裝修公司的項目經理。他們促使我思考,怎樣才叫做成才?是不是一定要大富大貴出人頭地才叫成才嗎?像這兩個小夥子,積極向上,為工作為生活,不斷的學習,不斷的提高,就不叫成才嗎?我們的社會,需要各種各樣的專家,企業家,傑出的領導者,同樣還需要各行各業的能工巧匠。不管是各種專家還是能工巧匠,沒有誰是全都準備好了才進入社會的,他們總是在適應社會的過程中不斷的成長的。當下的社會,瞬息萬變,如果一個人,他有健康的身體,他有積極向上的健康心理,他還要主動適應社會自我驅動的學習能力。我相信,這樣的人一定能在社會上有所作為,一定能夠成為一個奉公守法,自食其力,為社會,家庭做貢獻的人,也一定是一個快樂幸福的人,我覺得,這就可以稱之為成才了。

把這個的問題搞清楚了,我們也就能夠回答與此相關的其它問題。

如果說大富大貴出人頭地才叫成才,那麼他跟家境,跟父母的財富地位可能有關係。如果是我上述說的成才的概念,我不認為這之間存在什麼必然的因果關係。

《南方工報》記者:您認為,家長的教育理念在孩子的成長中起著什麼作用?優秀的孩子在家庭教育上都有哪些共性?

黃德初:對於優秀的孩子成長,家庭教育的因素還是有一些共性的。我個人認為,信任和溝通,是家庭教育中最最重要的東西,沒有信任和交流,就談不上教育。你再好的理念,再好的想法,都影響不到孩子。優秀的孩子,往往身處在一個被信任的、交流暢通的、安全的家庭環境裡,這種被信任,給孩子的成長成才,獨立發展,提供了無限的空間。讓孩子更自信,讓孩子敢於夢想,敢於為夢想付出。這樣的家庭環境往往會造就孩子成才的三大特徵:第一、身體健康,第二、心理健康,第三、自我驅動的持續的學習能力。

《南方工報》記者:對於那些普通家庭甚至是貧寒家庭的家長,沒有錢去砸孩子的童年,您認為應該怎樣培訓孩子?

普通家庭的家長,怎麼教育孩子?當下孩子們的這一代,與我們以及我們的上一代,在成長的環境就不一樣了。我們及我們上一代人的奮鬥,可能更多是為了生存,為了溫飽,而我們孩子這一代人,不管家庭有多麼的「普通」,絕大數人生存和溫飽是沒有問題的。在這個問題解決之後,我們的孩子們,對未來社會的企盼,對個人成長的訴求,更多的是求發展,是實現自己個人的夢想。

三十年的改革開放,中國發展到了今天,為我們孩子們這一代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個人發展的機會,實現個人夢想機會。需要說明一點的是,這種發展的前景,這種個人的夢想,不管是我們還是他們,都是沒有辦法具體描繪的,因為社會發展得太快了,你今天描繪的圖景明天就落後了,今天學到的東西後天就可能過時了。這就是學術界經常說的,由於社會高速發展,今天孩子將要面對「尚未出現的職業、尚未出現的工作、尚未出現的問題、尚未出現的技術」。那麼什麼是能夠面對未來而不落後不過時的呢?那就是我反覆強調的「自我驅動的持續的學習能力」。因此,不管是什麼家庭,一定要特別重視孩子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一定要保護好孩子的無窮盡的好奇心,旺盛的求知慾,一定要培養好(尤其要言傳身教)孩子可持續的學習能力。倘若具備了這些特徵,我相信孩子們在未來社會一定是能夠有所作為的。

附:《南方工報》2017年8月11日第5版

江門恩平理科狀元江俊傑:

「留守」出租屋的日子

書是他最好的「夥伴」

全媒體記者許接英 通訊員吳忠達  吳少少  

語文116分,數學131分,英語132分,綜合238分,在今年的高考中,恩平實驗中學考生江俊傑考出了總分617分的好成績,斬獲恩平市理科最高分。

7月25日,身在老家的江俊傑收到了中山大學的錄取通知書,9月,他將成為這所華南百年學府信息管理專業的一名新生,開啟人生嶄新的篇章。

鮮為人知的是,這位18歲的高考狀元竟是一名外來工子女,從小家境貧寒,父親體弱多病,母親長年在恩平一家電子廠打工,每月收入不過兩三千元。近日記者採訪了這對母子,一起來聽聽他們的故事。

江俊傑出生在四川省資陽市的一個農村家庭。從小,父親就患上了糖尿病,身體孱弱,一直無法乾重體力活。為了生計,母親鄧良清十幾年前就來到江門恩平打工,父親則留在老家一邊照顧一雙子女,一邊拖著病體打些零工。2008年,在江俊傑上完小學三年級時,鄧良清決定將兒子帶到了自己打工所在地恩平就讀,以方便照料。

儘管沒有淪為留守兒童,但事實上,江俊傑和留守兒童幾乎沒什麼差別。自從江俊傑來到恩平後,鄧良清陪伴照顧兒子的時間實在是少之又少。由於沒技術沒文化,多年來鄧良清只能在工廠做普工,每月收入微薄,還得經常加班。剛來時,由於沒有本地戶口,進不了公辦小學,江俊傑只能入讀一般的民辦小學,每日校車來往接送,周末遇到媽媽加班,江俊傑就一個人被關在家裡玩耍。

在江俊傑的童年記憶中,在沒有人陪伴的日子裡,他總喜歡去出租屋附近的一家書店看書。閱讀的時光總是過得很快,也排解了他在異地生活的孤獨和寂寞。

2011年,江俊傑以優異的成績考入恩平實驗中學初中部,是恩平實驗中學招收的少數幾個免收學費的外省籍優秀學生之一。從那時起,江俊傑開始了住校生活。江俊傑說,自己上初中時成績並不拔尖,直到升入高中後發現一個宿舍的同學都是尖子生,因為有了競爭的壓力才開始發憤苦讀。

「OK」「alright」,在與記者的交談中,江俊傑不善言辭,對於簡單的是非提問,他喜歡用簡短的英語單詞來回答。這些年來,為了彌補自己在英語上的「先天不足」,江俊傑下了很大苦功,也動了很多腦筋,他向記者介紹了一種省錢又省力的學習方法,就是經常上網看英文版電影,「我的聽力就是這麼練出來的」。在今年的高考中,江俊傑的英語成績取得了131分的高分,不過他仍謙虛表示這一門沒考好。

「你兒子考了全市第一名。」當6月中旬從媒體記者的口中得知兒子獲得恩平市理科狀元的消息時,鄧良清簡直不敢相信,「他總說考得不好,很生氣,我還安慰他,只要自己努力過就沒什麼可遺憾的。考得好壞都無所謂,畢竟學無止境,只要考上大學用心學習就還有機會。」鄧良清向記者說道。

江俊傑也表示,自己平時成績包括每次模擬考均能拿第一,查到分數後有些失望,甚至絕望,「想上的大學上不了,讀中大都有點困難。」「但沒想到還是能拿第一。」

去年,為了讓江俊傑安心在恩平高考,全家拿出省吃儉用多年的10多萬元,在恩平買了一套40多平方米的老房子。把戶口遷到恩平後,江俊傑今年才順利在恩平進行了高考。根據恩平獎勵政策,江俊傑將獲得由企業贊助的恩平城區一套130平方米的樓房。

2014年,恩平兩家企業恩平金港房地產發展有限公司、廣東康盛投資有限公司,設立了專項高考獎勵基金。2015年至2019年,這兩家企業每年提供高考獎金100萬元、扶困助學金20萬元。根據獎勵和扶助辦法,最受矚目的一項便是,獎勵樓房一套。

「現在還沒接到通知,希望不是一場炒作。」電話中,江俊傑的語氣有些擔憂又有些期待,「如果是真的,也算是自己給家裡真真正正做了一件有貢獻的事了」,對於家人為他的默默付出,他一直銘記於心。

與多數外來工家庭一樣,平日裡鄧良清和江俊傑之間的溝通很少,鄧良清工作忙碌,話不多,江俊傑由於長期住校,對母親的工作也並不了解。可以說,鄧良清平時對江俊傑幾乎是放養,「不會給兒子壓力,他也非常聽話,對自己的事都很有主見。」鄧良清欣慰地表示,江俊傑在學習上一直表現優秀,很讓她省心。唯一一次補習經歷,還是小升初時江俊傑成績不佳,在老師的建議下,她二話不說省出錢來請老師對兒子語數英三門課程全都進行了補習。

工作再繁忙,每年暑假,鄧良清都會請一個月假帶兒子回老家全家團聚,每次江俊傑都是和媽媽坐硬座回去。即使在獲得高考第一名後,鄧良清還是如往年一般帶著兒子坐了33個小時的火車硬座。

「以平常心對待,生活該怎麼過就怎麼過。」談起這些,鄧良清顯得很淡定。外出打工十幾年,鄧良清一直在同一家工廠打工,她說自己不喜歡跳來跳去,因為這樣很難賺到錢。這些年來,儘管孩子的成績一直優異,但由於生活所迫,自己也從未給他任何獎勵,回到家了也沒打算請客,一切還如平常一樣,「不需要攀比,面子沒什麼值錢的,自己過得好,過得實實在在就行了。」這名打工多年的母親如是表示。

由於沒有電腦、沒有手機、沒有微信,只有一個四年前申請在用的QQ號,以至江俊傑成為恩平狀元的消息在學校、班級微信群內被刷屏,同學們紛紛留言時,主角江俊傑卻對這一切全然不知。

好在得知弟弟考上大學後,已在一家醫院工作的姐姐特意給江俊傑買了部新手機以作鼓勵,但還沒有裝上電話卡。江俊傑說電話卡等到上大學時再買。

「自己的路自己走,什麼都要靠他自己去創造,他有本事我們就跟著享福。」對於兒子將來的生活,鄧良清坦然道。

專家點評

教育部「國培計劃」培訓專家、廣東省中小學名師工作室主持人、華師附中老師黃德初:

看了江俊傑和父母親的故事,感觸良多。作為同是「寒門」出來的人,作為教育工作者,從他們的故事裡,我梳理出了一份關於「寒門與貴子」的清單,與大家分享與共勉。

相信「寒門出貴子」這一條自古以來的事實與道理。

這裡不再羅列古今中外榜樣,鄧良清和江俊傑的故事就發生在我們身邊,再次印證這一事實與道理。

不輕信「寒門難出貴子」。

這話可能既是我們自己不拼搏的藉口,也很容易成孩子不努力的藉口。

鄧良清不以此為藉口,江俊傑也沒有。

要相信「知識改變命運」這一類大概率事件,不要相信「讀書無用」這類小概率事件。

知識改變了世界改變了中國,改變了千千萬萬的「江俊傑」,也將改變千千萬萬「鄧良清」的家庭。

不是「寒門難出貴子」,而是我們的「寒門」家長常常因為眼前利益扼殺了「貴子」的夢想;

更不是「讀書無法改變命運」,而是我們的「寒門之子」讀書還不夠多不夠精,還不足以扼住命運的喉嚨。

向鄧良清學習,以自己最大的能力支撐孩子的夢想,向江俊傑學習,為自己的夢想付出足夠多的努力。

你在孩子眼中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比你要求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要重要120倍。

作為外來工的鄧良清,不氣餒不放棄的工作與生活態度,就是江俊傑最好的學習榜樣,這是鄧良清成功的秘訣,也是江俊傑優秀的秘訣。

不要再對孩子說類似的話:

你爹媽這輩子算完了,你要爭氣;

你要努力,不然你就只能掃大街。

認真賺錢(工作),認真花錢(生活),努力實現我們自己的夢想,我們的孩子也更容易實現他的夢想。

鄧良清就是這麼做,她在恩平就實現了她自己的夢。

相關焦點

  • 怎樣培養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
    前兩天吶喊和大家分享了應該培養孩子的哪些能力。其中就有自主學習能力屬於必須培養的。那麼今天吶喊就來和大家分享一下怎麼來培養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所謂自主學習能力通俗地說,就是不需要家長老師督促、緊盯、孩子能夠自己獨立的持續不斷地完成作業和其他事務。現在很多家長都頭疼孩子學習不認真,不及時完成作業,在家裡什麼多不做,就是打遊戲看電視,玩手機。其實這些的毛病的根源就是孩子缺乏自主能動性,沒有主動學習的習慣和心理。那麼怎麼改變呢?
  • 楊靖:《如何培養身心健康的牛娃》| 演講文字稿
    最後總結,回顧培養身心健康的牛娃的方法。 以下為正文。 緣起 我見了很多,也培養了很多學習非常好的、學霸級的孩子,可以考到760多分、甚至接近770的這種廣州市最頂尖的孩子。如果孩子沒有持續競爭、不將就的心態,他不可能做到持續這麼多年不斷加碼學習。 一兩天高強度學習大部分人可以做到,但是以年為單位呢?持續3年、5年、12年呢? 我們都說心態決定一切。培養牛娃的五大核心要素裡,第一個就是心態。 有些家長總是洩氣,認為自己孩子比不了別人;也有些家長自戀,覺得自己孩子啥都別人強,啥都一學就會。
  • 關於孩子學習能力的培養
    什麼是學習能力呢?它並不是指學到了什麼東西,而是指學習的方法和技巧,是在環境和教育的影響下形成的經驗。學習能力是人的能力的一部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直接決定了我們在進行學習活動時的成效,決定了學習活動的成功機率。學習能力包括三大核心能力:注意力、記憶力和思維力。
  • 在家庭教育中,孩子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是培養的必要因素
    一種好的學習習慣,可能相伴永遠,受益終身;,而如果一旦形成一種不良的學習習慣,糾正起來所花費的時間和精力,可能是培養一種好習慣的數倍。所以,從小培養孩子的良好學習習慣,顯得異常重要。學習習慣包括閱讀習慣、書寫習慣、作業習慣、思考習慣、鑽研習慣、預習習慣、溫習鞏固習慣等。
  • 學習不停步,培養孩子自主學習的能力
    學生學習是義務,更應該是發自內心的,個人驅使下的行為,老師教書育人,更需要教會孩子獨立學習的能力。學習這件事一直都是現在進行時,而不是停留在課本上,停留在考試技巧上,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是源自於學習。
  • 網絡學習對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影響研究評述
    因此,建議加強青少年身心健康評價標準的理論研究,採用大規模測量的方法對身心健康各具體維度進行研究,採用實驗法優化幹預方案,還要提升研究者自身的研究能力,加強研究機構之間的合作。一、研究背景隨著教育信息化的深入推進,網絡學習方式在全球範圍內得到了廣泛應用,越來越多的學習者正藉此獲取知識和發展能力。
  • 這三種能力的培養,讓孩子未來更具有競爭力,看看你的孩子有嗎?
    作為父母,你想過孩子的未來是什麼樣了嗎?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孩子當下的教育能不能跟得上未來的發展?孩子的能力是否適應未來的生活?怎樣才能讓孩子在未來更具有競爭力?學習力是指孩子獲取知識的能力。孩子具有學習能力,對孩子的未來事關重要。社會在不斷發展,要求人們也不斷更新自己的思維模式和知識結構,吸收新的知識和信息 ,所以,孩子要想讓自己更具有競爭力,這就要有很強的學習能力。它能保證孩子在知識不斷更新的時代擁有掌握最新知識的能力。
  • 我是這樣培養孩子的創造性思維的學習能力的
    每一位家長都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夙願,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能「鶴立雞群」、出人頭地。可對於孩子而言,從小養成運用所學知識形成創造性思維的學習能力最重要,才能有「別具匠心'、「別出心裁」的想法或解決問題的辦法,做到與眾不同,才能在今後真正實現父母的心願,成就自己的夢想。
  • 引導孩子融入社會大環境才能培養出身心健康的合格人才
    家庭是每個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的第一站,作為家長有責任與義務陪伴、輔助孩子實現身心全面健康成長。那麼,如何陪伴、輔助具有社會屬性的孩子實現身心全面健康成長呢?隨著孩子逐年成長,他們開始意識到自己只是家庭和社會生活中的一部分,自己的成長需求需要獲得同伴【特別是家長】幫助才能實現,而自己也只有能夠在幫助到同伴的情況下才能更便捷的獲得成長資源。孩子是具有社會屬性的人,每個孩子都只有融入社會才能實現健康、快樂成長。
  • 家長培養孩子四種能力:學習能力、閱讀能力、抗壓能力、運動能力
    家長培養孩子四種能力:學習能力、閱讀能力、抗壓能力、運動能力家長要想讓孩子擁有一顆智慧健康的大腦,家長應注重培養四種能力:學習能力、閱讀能力、抗壓能力、運動能力。在孩子各種各樣的能力中,學習能力最為重要。
  • 如何培養好孩子的英語學習能力?
    作為中國人,學習英語並不是崇洋媚外而是為了以後能夠更高、更快地提升自己的綜合競爭力。現在很多孩子在小學的時候就開始學習英語了,但是我發現身邊的許多本科生、研究生至今還是過不了英語四級。英語成為一大瘸腿學科,那麼如何在源頭處把自己的英語能力培養好呢?一、孩子剛開始接觸英語,培養興趣最關鍵。
  • gogokid沉浸式學習模式,培養孩子美式思維能力
    gogokid在線少兒英語憑藉自身優質的品牌實力贏得眾多家長的認可,在孩子學習的過程中不僅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更注重培養孩子的美式思維能力。gogokid純正美式英語環境,培養孩子的美式思維早在19世紀法國神經解剖學家布羅卡斯研究發現,大腦中有一專門負責語言的區域。
  • 如何培養孩子專注做事與學習的能力
    飯後,坐下來,打開電腦,瀏覽公眾號後臺信息,正好看到有一讀者問我:閆老師,請問如何培養孩子的專注力,我家孩子四年級,幹事三分鐘熱度,學習沒有專注力,煩勞指點。  讀完這條留言,我抿嘴笑起來。看來我今天應該為如何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寫點文字了。  對於一個小學生來說,培養他的專注力,可以用下面三種方法。  第一種方法,不破壞就是較好的培養。
  • 如何培養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英語篇)
    我們希望森林湖學校的孩子更多地參與到具有全球、全人類使命意義的工作中去,除了參加模擬聯合國活動、全球蒙特梭利運動會這樣的重大活動之外,我們接下來將組織全校師生真正地去承擔一些聯合國幫扶項目,去做一些對地球、對全人類,尤其是對改善環境、教育、農業等有益的項目,把每一個森林湖學校的孩子都培養成地球的好孩子。
  • 要怎樣培養自主學習能力
    要怎樣培養自主學習能力一個具有自主學習能力的人,肯定可以取得優異成績的,這應該是從小就需要培養的。一個初中生,如果具備自主高效的學習狀態,需要從幾個方面注意,一是引導學生與學習建立積極的情緒聯繫,再就是從吃苦精神,責任心,良好的意志品質,生活習慣等等方面引導。
  • 家教投入20萬,升不上重點高中之一:培養有持續發展能力的孩子
    睿睿平時學習沒激情,天天疲疲沓沓,像個木偶一樣聽從她媽媽的安排。而學生才是學習的主人,家長幹使勁沒有用,必須讓學生動起來,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才是正確的選擇!其實,睿睿並非個例。一提到培養孩子,很多家長的目標遠大,而方法模糊,過程漫長而艱辛,結果是迷茫而又無奈,錢花了,孩子也付出了,可效果不理想。
  • gogokid完善的英語學習體系,培養孩子美式思維能力
    而4歲是孩子英語能力開發的黃金時間,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更容易接受語言及其所「攜帶」的文化元素,這也意味著這個時期學習英語,不僅詞彙記憶快,孩子還能從小培養美式思維及對西方文化的初步認識。 目前,國內很多孩子的英語表達還是偏中式。隨著少兒英語學習的逐漸普及,越來越多的高知媽媽已經意識到,要想孩子能夠像母語一樣學英語,除了營造特定的語言環境,孩子美式思維能力的培養比語言學習本身更重要。
  • 極聰明的孩子具有不尋常「連接」能力,此能力可以從嬰兒期培養
    家長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聰明的孩子,學東西一學就會,對事物反應極快。在這裡我要講一個故事:有一位大家公認的非常聰明的3歲女孩,她具有驚人的詞彙量和令人喜愛的外向性格。有一天她在一家很難進入的幼兒園接受入學測試。在測試過程中,她以出眾的詞彙量和開朗的性格引人注目。但真正幫了她大忙的是一個舉動,就是她看到牆上掛著的藝術品時,大聲說:「這幅畫上的圖案和我裙子上的圖案一模一樣。」
  • 關於孩子學習英語的能力培養
    妻子從很早就開始重視女兒的英語能力培養。差不多從兩歲就開始了。我自己倒不覺得有多麼重要。我甚至開玩笑說,將來等中國越來越強大了,都是外國人到中國留學,要學習中文呢。妻子說拉倒吧,即便那樣,英語還是要學好。但不管怎樣,我還是尊重並支持她的。
  • 孩子學習能力差,家長該咋辦?專家建議,培養提升學習能力需有針對性且越早越好
    新學期開學已過去近兩個月了,孩子的學習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效率不高、不能自主學習、做作業拖拖拉拉馬虎應付等學習能力不強致使學習成績差,最讓家長焦慮煩惱。不少家長雖在孩子學習問題上煞費苦心使出渾身解數,但效果往往並不好。對此,專家提醒家長,學習能力不強的根源和表現各不相同,要理清原因對症下藥,培養孩子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和提升孩子學習能力,需有針對性且越早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