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童年,你能想起什麼?
大多數人想起的,
可能是父親的嚴厲,母親的溫柔,以及與父母相處的溫馨畫面,一起玩鬧郊遊吃飯等等…無憂無慮,天真快樂的生活
然而有光的地方就會有黑暗,不是每個孩子都能擁有這麼幸福的童年。這些孩子本沒有太大問題,而僅僅是因為不夠幸運,沒有出生在一個幸福的家庭裡。就像王小波所說:不幸的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命運,假如能夠選擇,我也不願生活在此時此地。這些孩子們,對於家庭,沒有選擇的權利,只能默默承受著,來自原生家庭的陰影與苦難。
《西葫蘆的生活》便是這樣一部記錄那些身處黑暗中孩子的影片,看似童話般的可愛治癒畫風,然而其故事內涵確實異常苦澀。他們笑著,揮著手,沒有人知道他們曾經遭受的苦難,也沒有人知道他們是如何在缺乏 父母的關愛下孤獨地長大。
對於這些孩子而言,幸福是一件很稀有的東西。
在一個稱作「收養所」的地方,一大群孩子坐在一起,卻感受深深的孤獨,那是來自原生家庭的影響。他們來這裡的第一天,屬於他們的漫長等待便開始了,等待養父母的收養,等待融入另一個家庭,等待愛。
說到底,他們仍是孩子,在還沒有明白這個世界是什麼樣的面目的時候,就成為了沒人要的孩子。但他們好像又隱約明白,他們是收養所的小孩,與其他的小孩不同。
電影開始,展示小男孩西葫蘆(原名伊卡,而西葫蘆這個名字是他媽媽喝醉酒後無意取的)在家中的日常生活:沒有父親,母親終日酗酒,自言自語,對他不是打就是罵。西葫蘆只能一個人畫畫,做風箏,然後用母親喝完的酒瓶壘高塔。
由於一場意外,醉酒的母親從樓梯跌落身亡,西葫蘆被警察帶到了收養所裡。
然而這收養所真的可以是西葫蘆的「新家」嗎?
沒有父母,沒有親人,只是和一群有著相同悲慘經歷的孩子們生活,被迫融入一個陌生的集體,這樣的環境氛圍下,長大仿佛變成了一件殘忍卻無可奈何的事情。
一群過往充滿了悲傷,渾身傷痛的孩子就這樣聚集到了一起,像一群受傷的小羊羔獨自舔舐傷口,而沒有大羊的照顧與陪伴。
西葫蘆固執地守護著風箏和一罐空空的啤酒瓶,因為那分別代表了父親和母親,說來可悲,那是他唯一殘存的對於父母的溫情。
起初,一個混混似的男孩子老是愛欺負西葫蘆,名叫西蒙,他好奇西葫蘆的一切,他想知道西葫蘆為什麼來此,西葫蘆面對他的無理舉動,總是沉默,忍受。直到有一天,西蒙拿走了西葫蘆的風箏,兩個人為此打了一架,也從此,拉近了心的距離。西蒙向著西葫蘆介紹這些孩子的背景:
西蒙的父母吸毒;比亞的母親被驅逐回非洲;棗子的母親有精神病;阿邁德的父親因為搶劫被抓;而愛麗絲的父親對她做了骯髒的事,噁心的事,她每晚都做噩夢,總是用厚厚的劉海遮住半面,好像如此就能遮住那些齷齪的記憶,如此就能將情緒小心藏好。
這個片段,看的時候,真是讓人忍不住揪心,這些孩子需要承受多大的苦難,才能勉強維持正常生活呢?
「我們都一樣,沒人愛我們。」聊天結束,西蒙說了這樣的一句話。
漸漸地,西葫蘆打開了心扉,慢慢學會和這群孩子相處,這群孩子嘗試在沒有大人陪伴的情況下,像家人一樣相處,給予彼此陪伴,以及那微弱的溫暖。除此之外,命運仿佛無他選擇。
影片中最讓人心酸的片段,莫過於孩子們去滑雪場滑雪,路上遇到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而那些小朋友的家長知道他們的身份以後,就立馬拉著孩子離開,仿佛在躲避什麼駭人的東西,然而這群來自收養所的孩子,他們仍是孩子呀,他們也需要愛。
我們無奈,卻也無法否認現實社會大部分對於這樣的孩子還是有歧視。
這些孩子被迫貼上標籤,「偷東西」「撒謊」「沒有教養」「沒人要的野孩子」這些標籤,使得他們沒有了孩子應得的尊重與疼愛,只收穫到冷言冷語。
然而,這群孩子,他們本身並沒有犯錯,他們也不懂得為什麼家長會不要他們,其他人會疏遠他們。他們能做的只是呆呆地站在雪地,和那群有父母陪伴的孩子自動保持著距離,看著那些自己不曾擁有過的來自家庭的溫暖與愛。
終於有一天,負責西葫蘆母親案件的那個警察,面對著西葫蘆的疑問。說出了「我來看你不是因為工作,是因為喜歡你。」這句話,看似平淡,但是其中飽含的深情與溫柔是西葫蘆從未體驗過的。
就這樣,西葫蘆的黑暗的生活好像慢慢迎來了曙光。
與西葫蘆一樣,已是成年人的雷曼,依然有著無法排解的孤獨。他有個兒子,可是離家千裡,只留他一人被遺忘在老家。他也渴望親情,渴望陪伴,渴望子女繞膝的溫馨畫面,而西葫蘆和卡蜜兒恰好符合他全部的想像,於是他幾經思量,提出領養。
得知消息後,那個早熟的孩子西蒙發了一通脾氣,卻又在深夜認真勸告西葫蘆:你們必須走。難得有人這麼好,願意領養我們這樣的孩子。
「我們這樣的孩子」什麼樣的孩子呢?他們也是正常的孩子,他們也有著自己的喜愛與討厭,他們也有著自己的原則,唯一不同的只是那來自原生家庭的無法選擇的傷害而已。
父母將他們生下帶到這個世界,卻沒有好好帶他們體驗這個世界,他們只能憑藉著自己的力量,艱難孤獨的生活在這個世界上。自卑,缺愛,沒有安全感,這成了他們心中難以抹去的傷痕。
影片結尾,收養所的管理員蘿茜生下了自己的孩子,孩子們圍著她嘰嘰喳喳地問個不停,而問題的核心無非一個:你真的不會不要他嗎?
「即使他醜陋?」「即使他很難聞?」「即使他哭個不停?」「即使他尿床?或是成績糟糕?」「即使他很蠢?或是胃口像豬?」「即使他記不住他的名字,腳也很臭?」「即使他讓人受不了,不停地大喊大叫?」「即使他放屁?」「即使他在牆上亂塗亂畫?或是想當警察?」「即使……即使他有一個長頸鹿的脖子?「」即使他是廢物?」……
這才是來自孩子們內心深處的不安,他們還未經人事,就被帶到收養所,與父母隔絕,沒有人向他們解釋這一切的發生,更沒有人能體會他們的孤獨。他們只能默默承受,他們天真的認為是不是自己不夠好,才會被父母拋棄,這樣的自省,讓人心疼。
幸運的是,總有一天,這些弱小的孩子會長大,變成強壯獨立的大人,那些曾經在童年受過的傷痕,都會化作一片片鎧甲,保護著他們,而他們也會懷著這些殘破的童年,努力過好自己的生活,自己本沒有錯,只是命運不合時宜地和他們開了個玩笑。
就像西葫蘆在信中寫道的那樣:
「親愛的西蒙,你說收養院是提供給那些沒人關愛的人的。你錯了,我們沒有忘記你們,其他人也沒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