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體土地徵收法律常識要掌握,可能關係你切身利益!

2020-09-09 山東高法

一、關於土地徵收條件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五條規定: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有下列情形之一,確需徵收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的,可以依法實施徵收:

(一)軍事和外交需要用地的;

(二)由政府組織實施的能源、交通、水利、通信、郵政等基礎設施建設需要用地的;

(三)由政府組織實施的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防災減災、文物保護、社區綜合服務、社會福利、市政公用、優撫安置、英烈保護等公共事業需要用地的;

(四)由政府組織實施的扶貧搬遷、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需要用地的;

(五)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城鎮建設用地範圍內,經省級以上人民政府批准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組織實施的成片開發建設需要用地的;

(六)法律規定為公共利益需要可以徵收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的其他情形。

前款規定的建設活動,應當符合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鄉規劃和專項規劃;第(四)項、第(五)項規定的建設活動,還應當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年度計劃;第(五)項規定的成片開發並應當符合國務院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規定的標準。

二、關於土地徵收程序

1.《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二百四十四條規定:國家對耕地實行特殊保護,嚴格限制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控制建設用地總量。不得違反法律規定的權限和程序徵收集體所有的土地。

2.《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七條規定:國家徵收土地的,依照法定程序批准後,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予以公告並組織實施。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擬申請徵收土地的,應當開展擬徵收土地現狀調查和社會穩定風險評估,並將徵收範圍、土地現狀、徵收目的、補償標準、安置方式和社會保障等在擬徵收土地所在的鄉(鎮)和村、村民小組範圍內公告至少三十日,聽取被徵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及其成員、村民委員會和其他利害關係人的意見。多數被徵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認為徵地補償安置方案不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組織召開聽證會,並根據法律、法規的規定和聽證會情況修改方案。擬徵收土地的所有權人、使用權人應當在公告規定期限內,持不動產權屬證明材料辦理補償登記。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組織有關部門測算並落實有關費用,保證足額到位,與擬徵收土地的所有權人、使用權人就補償、安置等籤訂協議;個別確實難以達成協議的,應當在申請徵收土地時如實說明。相關前期工作完成後,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方可申請徵收土地。

三、關於土地徵收補償安置

1.《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二百四十三條規定: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律規定的權限和程序可以徵收集體所有的土地和組織、個人的房屋以及其他不動產。徵收集體所有的土地,應當依法及時足額支付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以及農村村民住宅、其他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等的補償費用,並安排被徵地農民的社會保障費用,保障被徵地農民的生活,維護被徵地農民的合法權益。徵收組織、個人的房屋以及其他不動產,應當依法給予徵收補償,維護被徵收人的合法權益;徵收個人住宅的,還應當保障被徵收人的居住條件。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貪汙、挪用、私分、截留、拖欠徵收補償費等費用。

2.《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四十八條規定:徵收土地應當給予公平、合理的補償,保障被徵地農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長遠生計有保障。徵收土地應當依法及時足額支付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以及農村村民住宅、其他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等的補償費用,並安排被徵地農民的社會保障費用。徵收農用地的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通過制定公布區片綜合地價確定。制定區片綜合地價應當綜合考慮土地原用途、土地資源條件、土地產值、土地區位、土地供求關係、人口以及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等因素,並至少每三年調整或者重新公布一次。徵收農用地以外的其他土地、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等的補償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制定。對其中的農村村民住宅,應當按照先補償後搬遷、居住條件有改善的原則,尊重農村村民意願,採取重新安排宅基地建房、提供安置房或者貨幣補償等方式給予公平、合理的補償,並對因徵收造成的搬遷、臨時安置等費用予以補償,保障農村村民居住的權利和合法的住房財產權益。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將被徵地農民納入相應的養老等社會保障體系。被徵地農民的社會保障費用主要用於符合條件的被徵地農民的養老保險等社會保險繳費補貼。被徵地農民社會保障費用的籌集、管理和使用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制定。

四、關於安置補償費使用監督管理

1.《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九條規定:被徵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應當將徵收土地的補償費用的收支狀況向本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公布,接受監督。禁止侵佔、挪用被徵收土地單位的徵地補償費用和其他有關費用。

2.《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涉及村民利益的下列事項,經村民會議討論決定方可辦理:

(一)本村享受誤工補貼的人員及補貼標準;

(二)從村集體經濟所得收益的使用;

(三)本村公益事業的興辦和籌資籌勞方案及建設承包方案;

(四)土地承包經營方案;

(五)村集體經濟項目的立項、承包方案;

(六)宅基地的使用方案;

(七)徵地補償費的使用、分配方案;

(八)以借貸、租賃或者其他方式處分村集體財產;

(九)村民會議認為應當由村民會議討論決定的涉及村民利益的其他事項。村民會議可以授權村民代表會議討論決定前款規定的事項。法律對討論決定村集體經濟組織財產和成員權益的事項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五、你是否可以請求補償呢

1.《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三百二十七條:因不動產或者動產被徵收、徵用致使用益物權消滅或者影響用益物權行使的,用益物權人有權依據本法第二百四十三條、第二百四十五條的規定獲得相應補償。

2.《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涉及農村土地承包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法釋〔2005〕6號)

第二十二條:承包地被依法徵收,承包方請求發包方給付已經收到的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費的,應予支持。

承包方已將土地承包經營權以轉包、出租等方式流轉給第三人的,除當事人另有約定外,青苗補償費歸實際投入人所有,地上附著物補償費歸附著物所有人所有。

第二十三條:承包地被依法徵收,放棄統一安置的家庭承包方,請求發包方給付已經收到的安置補助費的,應予支持。

第二十四條: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村民小組,可以依照法律規定的民主議定程序,決定在本集體經濟組織內部分配已經收到的土地補償費。徵地補償安置方案確定時已經具有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的人,請求支付相應份額的,應予支持。但已報全國人大常委會、國務院備案的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地方政府規章對土地補償費在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內部的分配辦法另有規定的除外。

來源:自然資源課堂

相關焦點

  • 【法律知識】集體土地徵收法律常識要掌握,可能關係你切身利益!
    不得違反法律規定的權限和程序徵收集體所有的土地。2.《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七條規定:國家徵收土地的,依照法定程序批准後,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予以公告並組織實施。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擬申請徵收土地的,應當開展擬徵收土地現狀調查和社會穩定風險評估,並將徵收範圍、土地現狀、徵收目的、補償標準、安置方式和社會保障等在擬徵收土地所在的鄉(鎮)和村、村民小組範圍內公告至少三十日,聽取被徵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及其成員、村民委員會和其他利害關係人的意見。
  • (轉)集體土地徵收法律常識要掌握,可能關係你切身利益
    不得違反法律規定的權限和程序徵收集體所有的土地。 2.《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七條規定:國家徵收土地的,依照法定程序批准後,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予以公告並組織實施。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擬申請徵收土地的,應當開展擬徵收土地現狀調查和社會穩定風險評估,並將徵收範圍、土地現狀、徵收目的、補償標準、安置方式和社會保障等在擬徵收土地所在的鄉(鎮)和村、村民小組範圍內公告至少三十日,聽取被徵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及其成員、村民委員會和其他利害關係人的意見。
  • 【普法】集體土地徵收法律常識要掌握,可能關係你切身利益!
  • 企業徵收,國有土地和集體土地在法律上有什麼不同?
    說到企業拆遷,分為國有土地上的企業拆遷和集體土地上的企業拆遷。關於國有土地上的企業拆遷,首先我們要來分析國有土地和集體土地上的企業拆遷有什麼相同點和區別。為什麼要區分,有什麼意義呢?下面北京楹庭董國女律師分享一個山西太原的案例,通過案例進一步了解相關的法律知識。
  • 與你有關!涉集體土地徵收法律規定匯總
    ;(六)法律規定為公共利益需要可以徵收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的其他情形。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擬申請徵收土地的,應當開展擬徵收土地現狀調查和社會穩定風險評估,並將徵收範圍、土地現狀、徵收目的、補償標準、安置方式和社會保障等在擬徵收土地所在的鄉(鎮)和村、村民小組範圍內公告至少三十日,聽取被徵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及其成員、村民委員會和其他利害關係人的意見。
  • 在集體土地徵收中,被徵收人擁有這些法律救濟權
    集體土地徵收是指國家為公共利益的需要,通過法定程序,將原屬於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徵為國有的行為。土地徵收方案依照法定程序批准後,由被徵收土地所在地的市、縣級人民政府予以公告並組織實施。被徵收土地的所有權人、使用權人應在公告規定的期限內,持土地權屬證書到公告指定的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辦理徵地補償登記。而在此徵收過程中,被徵地的農民可以享有哪些法律救濟權呢?
  • 誰有權利批准和決定,國有土地和集體土地的徵收
    律師認為凡是涉及到土地的都不會是小事,土地徵收也一樣,關係到民生大事,土地並不是什麼單位、個人都可以徵收的,更不是隨隨便便一個機關就可以審批的,土地資源非常珍貴,不允許隨隨便便徵用,只有經過有權限的部門審批之後才可以進行徵收。
  • 最高法閻巍:土地管理法修改對集體土地徵收行政訴訟案件的影響
    按照該規定的邏輯,不管是出於什麼樣的目的和動機使用建設用地,都要通過徵收,使集體土地轉變為國有土地。這樣一來,公共利益、非公共利益以及混雜著非公共利益和公共利益的各種建設需要都只能通過土地徵收程序完成。於是,為了推進經濟社會發展,服務城鎮化建設需要,土地徵收「公共利益」標準泛化的現象就越來越普遍,最終成為司法審查不能承受之重。
  • 國有土地和集體土地的徵收,誰才有權利批准和決定?
    律師認為凡是涉及到土地的都不會是小事,土地徵收也一樣,關係到民生大事,土地並不是什麼單位、個人都可以徵收的,更不是隨隨便便一個機關就可以審批的,土地資源非常珍貴,不允許隨隨便便徵用,只有經過有權限的部門審批之後才可以進行徵收。
  • 房屋被強制拆遷、土地被強制徵收,這三點必須要明白
    徵地拆遷,關係到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甚至「家庭生活」。為了幫助您了解和掌握複雜的徵地拆遷程序,我們專門對其進行梳理,幫助大家學習。一般來說,應明確以下三個方面:誰有權徵用和拆遷?徵收拆遷的目的是什麼?依法徵收拆遷應當遵循什麼樣的程序?誰有權力徵用和拆除?
  • 集體土地?國有土地?徵收中混為一談必定違法
    既然委託人房屋所在地的土地性質為集體土地,那麼就應依據法律規定按照集體土地徵收程序實施房屋徵收。徵收集體土地上房屋的前提應該是先將該房屋所處的集體土地轉徵為國有,嚴格遵循《土地管理法》《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H省土地管理條例》相關規定進行。
  • 集體土地按國有土地徵收?法院:違法
    法院還認為,根據《土地管理法》中的規定,徵收集體土地的應當要按照法定程序,依法向有關部門審批。但徵收方並沒有取得省級政府的徵地批覆,系行政行為違反法定程序。再者,徵收方在實施過程中,只採取貨幣補償一種方式對被徵收進行補償,顯然是違背了法律法規,侵害了被徵收人選擇補償方式的權利。因此,撤銷徵收方作出的《xxx縣棚戶區改造項目房屋徵收公告》。
  • 集體土地被徵收,這些事情要了解
    文|王科丹編輯|王書博導讀:律師經常接到當事人的諮詢:我沒有收到土地徵收的通知或者我沒有籤訂徵收補償協議,但我的土地被不明侵佔了,我應該怎麼辦?下面我們就來聊一聊集體土地徵收中的那些事。土地徵收是指國家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律規定將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轉化為國有土地,並給予被徵地農民合理補償和進行妥善安置的法律行為。
  • 國有土地、集體土地混雜區域徵收拆遷,究竟該怎樣補償?
    最簡單的道理就是,如果涉案房屋所處的土地被認定為國有土地,那麼其補償標準將很可能顯著區別於集體土地,補下來的數額也會明顯高於集體土地。被拆遷人當然不能任由徵收方去依職權認定,真認定一個集體土地,你的補償權益將會因此而大幅下挫。
  • 法律是如何規定政府徵收土地的?
    政府徵收土地也是需要按照法律規定進行,不能隨意徵地,政府徵地的時候,需要有大量的徵收文件報批審核以及公告。那麼,法律是如何規定政府徵收土地的?國家建設徵用土地,應具有以下法律特徵:(1)徵地主體的唯一性。徵地主體只能是國家,集體土地所有權向國家土地所有權的轉化是在國家與集體所有者之間發生的法律關係。(2)徵地行為的行政性。國家建設徵用土地,是通過具體行政行為實現土地所有權的轉換,雙方地位不是平等的,被徵用土地的集體經濟組織應當服從國家需要,不得阻撓。(3)徵地條件的補償性。
  • 租賃集體土地上建廠房,面臨徵收會涉及哪些法律問題?
    ,通過租賃村裡面的土地建設了廠房,現在面臨徵收,那麼涉及哪些法律問題呢?集體土地建設廠房也是在特殊的背景下產生的現象,各地也是非常普遍的。那麼,在這個案件中,企業主所在的周邊地區,是大量存在著這樣的現象,廠房建設的都比較久。
  • 市、縣人民政府才是集體土地徵收與補償安置的法定行政主體
    集體土地徵收亂象在地方上屢禁不止,徵收雙方的法律常識缺位、徵收部門的亂作為是導致管理混亂的主要因素。在被徵收人的眼中,似乎各個主體都可以進來摻和一腳:最基層的村委會可以來談徵收補償問題,上一級的鎮政府、街道辦也來給被徵收人做工作,而房屋張貼的徵收土地公告又是市政府作出的,房屋上張貼的限期交出土地等法律文書又是城市管理執法局張貼的。那麼,被徵收人遇到違法徵地拆遷,是否能追究一個主要負責主體,讓維權工作更有指向性?
  • 村集體土地被徵收,法院說以個人名義不能起訴……
    村民認為政府的行政徵收決定違法,起訴到了法院。法院認為,訴爭土地是村集體土地,村民不是合適的原告,不能以個人名義對村集體土地提起訴訟。該案件又經歷了二審以及陝西高院再審的程序,在聖運律師的助力下,每一次訴訟都爭取回一點權益,最終陝西高院依法採納了律師的意見,裁定撤銷一、二審法院的裁定。村民終於又看到了希望。
  • 徵收決定應該由誰作出?集體土地與國有土地有本質的區別
    徵收決定應該由誰作出?集體土地與國有土地有本質的區別!企業租賃土地房屋被徵收應當怎麼辦?企業租賃的土地房屋被徵收能不能撤銷徵收決定?下面先通過一個案例來了解下。關於集體土地上房屋徵收行為應當適用《土地管理法》,而不是《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
  • 集體土地未按程序徵收,法院:確認行政行為違法
    《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第四十五條規定,違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規規定,阻撓國家建設徵收土地的,由縣級以上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責令交出土地;拒不交出土地的,申請法院強制執行。本案中徵地告知書載明,縣主管部門為土地徵收主體,對於祁某的承包地及地上種植物應當按照集體土地徵收程序予以徵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