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是如何規定政府徵收土地的?

2020-10-10 中師拆遷律師

政府徵收土地也是需要按照法律規定進行,不能隨意徵地,政府徵地的時候,需要有大量的徵收文件報批審核以及公告。那麼,法律是如何規定政府徵收土地的?

一、法律是如何規定政府徵收土地的?

國家建設徵用土地,應具有以下法律特徵:

(1)徵地主體的唯一性。徵地主體只能是國家,集體土地所有權向國家土地所有權的轉化是在國家與集體所有者之間發生的法律關係。

(2)徵地行為的行政性。國家建設徵用土地,是通過具體行政行為實現土地所有權的轉換,雙方地位不是平等的,被徵用土地的集體經濟組織應當服從國家需要,不得阻撓。

(3)徵地條件的補償性。國家建設徵收集體土地,應對集體經濟組織給予經濟補償。徵用耕地的,補償費用應當包括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以及地上附著物和青苗補償費。徵用其他土地的,應當給予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償費。

《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五條

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有下列情形之一,確需徵收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的,可以依法實施徵收:

(一)軍事和外交需要用地的;

(二)由政府組織實施的能源、交通、水利、通信、郵政等基礎設施建設需要用地的;

(三)由政府組織實施的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防災減災、文物保護、社區綜合服務、社會福利、市政公用、優撫安置、英烈保護等公共事業需要用地的;

(四)由政府組織實施的扶貧搬遷、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需要用地的;

(五)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城鎮建設用地範圍內,經省級以上人民政府批准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組織實施的成片開發建設需要用地的;

(六)法律規定為公共利益需要可以徵收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的其他情形。

前款規定的建設活動,應當符合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鄉規劃和專項規劃;第(四)項、第(五)項規定的建設活動,還應當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年度計劃;第(五)項規定的成片開發並應當符合國務院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規定的標準。

第四十六條 徵收下列土地的,由國務院批准:

(一)永久基本農田;

(二)永久基本農田以外的耕地超過三十五公頃的;

(三)其他土地超過七十公頃的。

徵收前款規定以外的土地的,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准。徵收農用地的,應當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條的規定先行辦理農用地轉用審批。其中,經國務院批准農用地轉用的,同時辦理徵地審批手續,不再另行辦理徵地審批;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在徵地批准權限內批准農用地轉用的,同時辦理徵地審批手續,不再另行辦理徵地審批,超過徵地批准權限的,應當依照本條第一款的規定另行辦理徵地審批。


二、政府徵地需要什麼手續

政府徵地需要公告、聽證、以及一些列的審批手續,否則即為非法徵收。文件是否具有法律效力則要看審批的主體是否有審批權限。

徵地的程序分前後銜接的兩大塊,即徵地的批准程序和徵地的實施程序。

(一)徵地的批准程序

1、建設項目依法經國務院或省政府批准。

2、建設單位向市、縣政府地政部門提出建設用地申請。

3、市、縣政府地政部門審查後擬訂徵收土地等方案。

4、經市、縣政府同意後逐級上報。

5、徵收土地等方案依法由國務院或者省政府批准。

(二)徵地的實施程序

1、發布徵地公告

(1)發布機關:市縣政府。

(2)發布範圍:被徵收土地所在地的鄉(鎮)、村。

(3)公告內容:批准徵地機關、批准文號、徵收土地用途、範圍、面積以及徵地補償標準、農業人員安置辦法、辦理徵地補償的期限等。

(4)發布後果:公告發布後搶栽、搶種的農作物或搶建的建築物不列入補償範圍。

2、辦理徵地補償登記

(1)登記機關:徵地公告指定的政府地政部門。

(2)登記申請人:被徵收土地的所有權人、使用權人。

(3)登記期限:徵地公告規定的期限。

(4)登記所需材料:土地權屬證書證書、地上附著物產權證明等文件。

(5)不辦理登記的後果:列入補償範圍。

3、擬訂徵地補償安置方案

(1)擬訂機關:市、縣政府地政部門會同有關單位。

(2)擬訂根據:土地登記資料、現場勘測結結果、經核對的徵地補償登記情況、法律法規規定的徵地補償標準。

(3)方案內容: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青苗補償費、附著物補償費等事項。

(4)方案公告:市、縣政府地政部門在被徵收土地所在地的鄉(鎮)、村公告方案,聽取被徵收土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的意見。

(5)報批:由市、縣政府地政部門報市、縣政府批准。

4、確定徵地補償安置方案

確定和批准機關:市、縣政府(並報省政府地政部門備案)。

5、實施徵地補償安置方案

(1)組織實施機關:縣級以上政府地政部門。

(2)費用支付:在方案之日起3個月內內支付給被徵地的單位和個人,未按規定支付費用的,被徵地的單位和個人有權拒交土地。

6、土地交付

被徵地單位和個人應當按規定的期限交付土地。

相關焦點

  • 涉集體土地徵收法律規定匯總
    一、關於土地徵收條件《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五條規定: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有下列情形之一,確需徵收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的,可以依法實施徵收:(一)軍事和外交需要用地的;(二)由政府組織實施的能源、交通、水利、通信、郵政等基礎設施建設需要用地的
  • 周火生訴漢川市政府確認徵收土地行為無效案
    再審申請人周火生因訴漢川市人民政府(以下簡稱漢川市政府)確認徵收土地行為無效一案,不服湖北省高級人民法院(2016)鄂行終801號行政裁定,向本院申請再審。本院依法組成由審判員李廣宇、審判員董保軍、審判員閻巍參加的合議庭,對本案進行了審查,現已審查終結。
  • 【法律知識】集體土地徵收法律常識要掌握,可能關係你切身利益!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五條規定: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有下列情形之一,確需徵收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的,可以依法實施徵收:(一)軍事和外交需要用地的;(二)由政府組織實施的能源、交通、水利、通信、郵政等基礎設施建設需要用地的;(三)由政府組織實施的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防災減災、文物保護、社區綜合服務
  • 在集體土地徵收中,被徵收人擁有這些法律救濟權
    集體土地徵收是指國家為公共利益的需要,通過法定程序,將原屬於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徵為國有的行為。土地徵收方案依照法定程序批准後,由被徵收土地所在地的市、縣級人民政府予以公告並組織實施。被徵收土地的所有權人、使用權人應在公告規定的期限內,持土地權屬證書到公告指定的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辦理徵地補償登記。而在此徵收過程中,被徵地的農民可以享有哪些法律救濟權呢?
  • 集體土地徵收法律常識要掌握,可能關係你切身利益!
    ; (五)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城鎮建設用地範圍內,經省級以上人民政府批准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組織實施的成片開發建設需要用地的; (六)法律規定為公共利益需要可以徵收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的其他情形。《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二百四十四條規定:國家對耕地實行特殊保護,嚴格限制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控制建設用地總量。不得違反法律規定的權限和程序徵收集體所有的土地。 2.《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七條規定:國家徵收土地的,依照法定程序批准後,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予以公告並組織實施。
  • 誰有權利批准和決定,國有土地和集體土地的徵收
    ,根據《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規定,為了保障國家安全、促進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等公共利益的需要,有以下情形的,需要徵收的,由市、縣政府作出房屋徵收決定:法律、行政法規定的公共利益需要的;政府組織實施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需要的;政府根據有關規定實施對危房
  • 國有土地和集體土地的徵收,誰才有權利批准和決定?
    ,根據《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規定,為了保障國家安全、促進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等公共利益的需要,有以下情形的,需要徵收的,由市、縣政府作出房屋徵收決定:法律、行政法規定的公共利益需要的;政府組織實施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需要的;政府根據有關規定實施對危房
  • 鄉鎮政府、村委會無權徵收土地,以下4種情況屬於違法徵地
    徵收土地需要由省級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其他機關無權批准。然而現在很多農村的一些地方,村委會私自把土地賣給開發商,而土地補償款卻被無故扣留,當地村民也沒有找到政府徵收土地的文件,這種徵收土地的行為是違法的,村民一旦發現一定要拒絕籤訂相關徵收文件。
  • 集體土地按國有土地徵收?法院:違法
    1994年8月,政府給沙先生的父親頒發了集體土地建設用地使用證。2002年6月,政府又為其父親頒發了房屋權證,該房屋權證記載房屋建築面積為兩百多平。2017年3月,徵收方作出《xx縣2017年棚戶區改造項目房屋徵收公告》,對包括沙先生在內的居民住戶房屋土地徵收並公告。  該《公告》中明確了徵收範圍 、補償方式以及被徵收人有權申請行政複議或是提起行政訴訟等事項。
  • 企業徵收,國有土地和集體土地在法律上有什麼不同?
    首先說適用的法律,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適用的具體的法律依據是《物權法》第42條的規定,國家可以對國有土地上的房屋進行徵收,要給予相應的補償,還有第121條的相關規定。因為《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只涉及到房屋的補償,沒有說土地怎麼進行補償。《物權法》第121條規定相關的徵收部門徵收造成用益物權消失,應該給予你相應的補償。
  • 最高法院判例:請求撤銷徵收土地的行政行為屬被訴行政行為不明確——徐自願訴陽朔縣政府土地行政徵收案
    當事人起訴請求依法撤銷徵收土地的行政行為,返還被徵收土地並恢復原狀,賠償土地收益損失,被訴行政行為並不明確。【裁判文書】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行 政 裁 定 書(2020)最高法行申2184號再審申請人(一審原告、二審上訴人)徐自願。委託代理人陸一挺,廣西理邦律師事務所律師。
  • (轉)集體土地徵收法律常識要掌握,可能關係你切身利益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五條規定: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有下列情形之一,確需徵收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的,可以依法實施徵收: (一)軍事和外交需要用地的; (二)由政府組織實施的能源、交通、水利、通信、郵政等基礎設施建設需要用地的; (三)由政府組織實施的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防災減災、文物保護、社區綜合服務
  • 集體土地被徵收,這些事情要了解
    文|王科丹編輯|王書博導讀:律師經常接到當事人的諮詢:我沒有收到土地徵收的通知或者我沒有籤訂徵收補償協議,但我的土地被不明侵佔了,我應該怎麼辦?下面我們就來聊一聊集體土地徵收中的那些事。土地徵收是指國家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律規定將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轉化為國有土地,並給予被徵地農民合理補償和進行妥善安置的法律行為。
  • 最高人民法院司明燈法官:以徵收土地行為為對象提起訴訟屬於被訴行政行為不明確——黃淑元等四人訴芙蓉區政府土地行政徵收案
    【裁判要旨】徵收土地行為包括一系列的行政行為,包括省級人民政府批准徵收集體土地的批覆、發布徵收公告和徵收補償方案公告、籤訂徵收補償協議、發放徵收補償款、強制搬遷等多個各自獨立的行政行為,各個行政行為的作出主體、行為內容、程序和依據等均不相同。
  • 對於補償「政策」不符合法律規定的情況,被徵收人有權說「不」
    「這是政府制定的政策,誰也沒有辦法改變。」在拆遷初期拒絕被徵收人的補償要求,政策不允許成為徵收工作人員最好的理由。事實上,政策不等於法律,更不大於法律,政策的制定和執行不能違反法律的規定。國家級別的徵收拆遷文件主要是《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國務院第590號令,它規定了房屋徵收在範圍、流程、程序、補償安置等各個方面的內容。
  • 哪些情況下,我可以拒絕土地被徵收
    、土地徵收沒有給予經濟補償、超過徵收批文徵收土地等的情形。第四十五條 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有下列情形之一,確需徵收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的,可以依法實施徵收:(一)軍事和外交需要用地的;(二)由政府組織實施的能源、交通、水利、通信、郵政等基礎設施建設需要用地的;(三)由政府組織實施的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防災減災、文物保護、社區綜合服務、社會福利、市政公用、優撫安置、英烈保護等公共事業需要用地的
  • 最高法判例:籠統請求確認土地徵收行為違法屬訴訟請求不明確——彭愛華訴興安縣政府土地行政徵收行為違法案
    據此,當事人提出的訴訟請求是確認土地徵收行為違法。但是,土地徵收行為由徵地批覆、發布徵地公告、徵地補償登記、籤訂補償協議或者作出補償決定、責令交出土地等一系列行為構成,包括了多個環節和步驟,涉及到不同行政主體和多項行政行為。
  • 政府在網站發布的徵收公告,是否意味著被徵收人已知曉?
    網上發布的徵地公告就能被認定為被徵收人已經知曉嗎?依據我國徵收土地公告辦法的規定,徵收公告應該以書面形式公告,如果只是進行網上公告的,是不能認定為被徵收人已經知曉的。》等,原告為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於是對徵收公告提起了行政訴訟,有的法院會認定被告政府已經早在網站進行公告,應當視為原告被徵收人已經知道。
  • 劉守英:我國臺灣地區土地徵收的做法與借鑑
    一、土地徵收的範圍與標的  關於土地徵收法律的重要性,臺灣地區「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4四號有如下表述:「徵收土地對人民財產權發生嚴重影響,舉凡徵收土地之各項要件及應踐行之程序,法律規定應不厭其詳」。興辦以下10類公共事業,並符合一般性徵收要件,得以申請徵收私有土地:一、「國防」事業;二、交通事業;三、公用事業;四、水利事業;五、公共衛生及環境保護事業;六、「政府」機關、地方自治機關及其他公共建築;七、教育、學術及文化事業;八、社會福利事業;九、「國營」事業;十、其他依法得徵收土地的事業。  政策性徵收是臺灣地區比較特殊的徵收方式。
  • 2021農村土地徵收補償費標準:農村土地徵收每畝補償多少錢?
    也就是說,徵收拆遷,依然是老百姓需要重點關注的事情。畢竟自己的居住地一旦被劃入徵收拆遷範圍,那面臨的是整個身家財產變動。再者,新的《土地管理法》以及《民法典》的相繼出臺,給農村土地徵收帶來了不同程序的影響。那麼,在2021年,如果遇到土地徵收的話,在目前的經濟形勢下,應該補償多少錢一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