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看過一檔國外的街頭美食節目,那個吃得合不攏嘴的博主說:「塔可是世界上最美味的食物。」於是便對這個看上去平平無奇的小薄餅產生了巨大的好奇。
塔可(Taco)其實就是用玉米做成的小薄餅,在墨西哥常見得如同米飯饅頭在中國一般。作為墨西哥人民的萬能主食,塔可幾乎什麼都能卷,品種非常多,怪不得記錄片裡說「建議大家站著吃塔可,因為這樣才能吃得下第二個」。
對了……其實米飯也可以卷在餅裡,就成了米飯塔可!主食×主食的搭配,簡直想替它呼叫遠在日本的親戚——炒麵麵包。
01 塔可初體驗
/ 居然是在北極圈 /
我第一次吃到塔可,並不在墨西哥,而是在摩爾曼斯克。人生中第一次吃墨西哥菜竟然是在一個北極圈內的城市,想想也是覺得很有意思。
去摩爾曼斯克是為了看極光,那個城市沒有白天,我們摸黑在城裡走得不知時間,餓到前胸貼後背,隨便推開了一家餐廳的門,竟然是一家墨西哥菜!
人生中第一次在北極圈城市內吃到的塔可——烤牛肉塔可
到了墨西哥餐廳那自然是必須來一份塔可。餐廳主賣牛肉,於是就要了一份烤牛肉塔可,咬了一口就被這個味道折服了,立刻想起那位博主說的「塔可是世界上最美味的食物」。於是我下了個自己都害怕的決心——要去墨西哥品嘗一下最正宗的塔可!
在出發去墨西哥之前,又抓緊惡補了幾集關於塔可的紀錄片(然而最後美食片裡看到的一個都沒吃到,但真的每天每頓都是塔可)。
02 早餐從塔可開始
/ 很好,這很墨西哥 /
紀錄片裡介紹墨西哥的早餐塔可通常是菜籃子塔可,會有當地人帶著菜籃子在大街上賣,主要有土豆、豆子、豬皮3種味道供選擇。
不過我在墨西哥並沒有見到拎菜藍子的人,只好找了一家美食網站推薦較多的當地餐廳。看著西語菜單費勁地點了幾樣食物,然後與我們溝通也不順利的服務員就上了一盤油炸小薄餅。我們還以為是點餐送的小點心,結果發現這就是油炸了的塔可皮!
要了傳說中的墨西哥雞肉卷,沒有看到雞肉下面鋪了兩層餅,一直以為就是一道雞肉沙拉。其實,如果捲起來不就是放大版的塔可嗎?
墨西哥雞肉卷?也許是也許不是,看不懂菜單,不過確實是雞肉與薄餅
當地特色塔可也要了一份。軟軟薄薄的小餅,裹著墨西哥風味的燉菜。中國人吃餃子要配醋,吃塔可就得配醬料。雖然餡料本身已經味道很豐富,但要澆上一勺綠醬或紅醬,才算「墨西哥」。
然而不要被這些醬料的漂亮外表所迷惑,小心被辣得渾身冒汗,舌頭髮麻。親測綠色醬料比紅色醬料要更辣。
加了綠色醬料的豬肉塔可,比紅色醬料辣多了
第二天早上又去了同一家店,想要繞過塔可,吃點玉米餅以外的東西,就看著圖片點了餐。上桌之後,結果發現牛肉下面墊著的是脆脆的三角形玉米片,果然在墨西哥怎麼都繞不過玉米!
03 昆蟲塔可
/ 需要勇氣擁抱的美味 /
在墨西哥,重口的不僅僅是讓你滿頭大汗、口舌發麻的辣椒,還有需要鼓足萬分勇氣才敢去品嘗的昆蟲塔可。
當我們在攤販之間徘徊了好幾個來回後,終於開口要了份昆蟲塔可。老闆把已經油炸過的蚱蜢在鍋裡加熱煸香,墊了兩層薄餅拿給我們,指著檯面上一排的醬料「you can everything」.
那我們就不客氣啦!醃製的仙人掌、洋蔥碎、炒洋蔥、香菜、還有一些叫不出名的配菜全都來一點,最後再一點點醬料收尾,滿到卷也卷不起。
一大口下去,香脆的蛋白質氣息在口中大爆炸,早已忘了吃下肚的東西可是連看都不敢看的蟲子。
後來給大家極力推薦:「你們要不要去嘗一下昆蟲塔可,真的很好吃!」大家都連連擺手。算了,沒有勇氣的人只能與美味失之交臂。
04 塔可就是墨西哥的日常
/ 隨處可見,不用刻意去找 /
塔可有軟塔可與硬塔可兩大類。
軟塔可就是常見的能自己捲起來包各種餡料的玉米薄餅;而硬塔可就是油炸過的薄餅,也有油炸過已經包好餡的塔可,有點類似油煎餛飩,看上去像餃子,但是口感要脆得多。
墨西哥灣的海水很清澈,有一種隱隱的粉藍色,站在海邊就很放鬆,同時想到這種海水裡的水產應該也很不錯。
於是在海邊找了個海鮮餐廳,蝦和魚之類的點了一大通。等到我們的海鮮大餐上桌,服務員同時端來一盤蓋著蓋的小盒子,打開一看,又是玉米餅,原來連海鮮都得卷在餅裡吃。
在酒店吃自助餐,看到有人在餐車前排隊,趕緊跟過去。一個老太太指著薄薄的餅示意我,我點點頭,在沉默之間達成了某種我不知道的協議。
當我拿著做好的餅開吃的時候,發現原來是芝士塔可。本來稍軟的外皮煎脆,芝士因為加熱融化,口感變軟,入口更像是某種甜點。
在墨西哥吃到最後一天,發現自己在美食紀錄片裡看到的塔可幾乎一樣都沒有吃到。本以為滿大街都是那種專門賣塔可的店,可以輕鬆吃到那些節目裡讓人垂涎三尺的美味,結果發現並不是。
但只要隨便走進一家店,只要是墨西哥菜,都會給你配置小薄餅,原來不用刻意去找,塔可早已融入墨西哥的日常中。
如果你問我還想吃塔可嗎?我的回答是: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