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上學那會,餘秋雨與馬蘭,還是當代「才子佳人」故事的典範。各種通稿吹得讓人暈頭轉向,也羨慕不已。
這也挺好理解。畢竟,郎才女貌為絕配,在國人心目中,早就是根深蒂固的思想。儘管,餘秋雨這位當代文化名人,贏娶著名黃梅戲美女演員馬蘭時,是拋棄了前妻的,並且兩人年齡,足足相差有16歲之多。
同是「老夫少妻」組合,科學家楊振寧,從2004年起被群噴「老牛愛吃嫩草」到現在,16年來飽嘗五花八門的人身攻擊,始終無法解套。
對於文化人,我們似乎就寬容太多了,餘秋雨與嬌妻馬蘭喜結良緣,好些年內,群眾無不拍手叫好。所謂文人,無非風流才子嘛;而你科學家,就得老老實實非禮勿視,反正這評判標準一直就很分裂,很雙重,很反差。
大概也因此,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餘秋雨與馬蘭,是很喜歡出雙入對出現在媒體上的,喜迎五湖四海吃瓜群眾無比欽羨的目光,大有「才子佳人」雙雙對對「Reality Show」的感覺。
年紀大點的朋友,應該還對什麼《魯豫有約》、什麼《知音》雜誌,對這對夫婦的肉麻吹捧,殘留有印象。反正,要死要活的情呀愛地襲卷而來,就差上教科書讓我們學習了。
對於餘與馬的喜結良緣,大概也沒有人會去否認,他們是強強聯姻,互惠雙贏吧。多年前,倆人上電視,馬蘭當場說,「嫁這個男人,我這輩子值了」,想必真有感而發。
我一直都無比相信,他們的感情是真正的愛情,沒有理由去懷疑他們在故意秀恩愛。我們可以理解的是,歲數的差距是會造成代溝,但愛情確實沒有年齡界限。而且,就事實層面而言,餘馬也幾乎配全了男女婚姻最好的一系列因素:
共同的愛好、相通的專業、同步的思想,可以既是生活搭檔,又能是事業伴侶;男的有錢有才有勢有名,女的貌美溫婉體貼得體,物質條件與精神追求足以漸趨一致。正如馬蘭受訪時所說,「婚姻有如紅木家具,越老越有價值」,難道僅僅因為16歲的年齡差距,馬蘭就不該成為」餘秋雨太太」?
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我始終覺得馬蘭與餘秋雨,是同路中人,是天造地設一對。即便同舟途中所有生變,也不該否認這一點。韓寒當年批餘秋雨是「油頭粉面」,調侃他每早都是的油條洗臉,讓身邊人側目云云。
韓少說的振振有詞,可也不低頭想想:如果馬蘭偏嗜這種油膩感呢?
至於餘秋雨與馬蘭相識、聯姻的過程,依現有的材料,主要有兩種說法。
其一,來自餘秋雨的「現身說法」,標準的「歲月靜好」版本。在好些文章、採訪中,他都是不厭其煩講述:1989年前後,「中國最知名黃梅戲演員」馬蘭,正陷入生活與藝術的困境之中。她一位敬重的老師,帶了餘秋雨專著《藝術創造工程》,叮囑她再忙務必要看,說是「藝術工作者必須要讀讀這本書」云云,馬蘭一讀,就崇拜上了作者。
到了1991年,馬蘭到上海演出,第一時間給餘秋雨寫信,請求會面。馬蘭滿心以為作者必定是個「閱歷豐富、滿頭白髮,帶著點學究氣的老先生」,不想一碰頭,發現竟然是風度翩翩一才俊,喜出望外。而交談之下,餘也「憐惜面前的女孩」。一來二去,情愫漸長。
終於有一天,餘秋雨突然對馬蘭說:「你做我的老婆挺好的。」馬蘭馬上回道,「我也覺得你做我的老公也不錯」,於是,很快結婚,在上海與合肥分別有了一個家。這個講法,十足餘式味道,才子佳人,如花美眷,似水流年,真讓人羨慕不已。
總之,該迴避的都迴避了,該渲染的也都渲染了。反正才子佳人,天生一對,花好月圓,完美。
另一個版本,則顯然「殘酷」和真實的多,也足夠煙火繚繞。以前看過相關雜誌的,應該耳目能熟。
話說,在結識餘秋雨前,馬蘭已有男友,恰是餘秋雨當院長學校的學生,因某種原因去世,為之悲痛欲絕。餘院長正是處理該事故的主要負責人,得以認識馬蘭,為其年輕美貌所動,盡力撫慰的同時,一心追求。
而那時,餘秋雨已40出頭,不僅有妻,而且有一女。據說,餘先生費了好些手段和周折,終於迫使彼時尚在深圳打工的前妻,同意離婚,而且立刻轉移財產,使她淨身出戶差不多。
後來,鳳凰衛視訪問餘先生,他特意強調,自己是離了婚好些年,才跟馬蘭認識的,且彼時他在大學當校長,好多女人追他云云。照例自誇魅力之餘,似乎也有意「澄清」這個版本的「流毒」,為「馬蘭是小三」的「流言」作出辯白。
當然,餘先生的講法,最大的漏洞,就是時間等對不上。另外還有些諷議似乎也無法圓滿回應:比如,他每每自詡道德高尚,人品無缺,可她明明有個女兒,高調「曬美妻」的同時,可曾聽他講過半句貴千金?
坊間一直有知情者「爆料」,餘先生對她女兒極少問津,而她也一直跟爺爺奶奶在深圳生活,幾乎絕口不談其父。
由此,其實已經讓本題問題呼之欲出:馬蘭與餘秋雨本就是才子佳人一對,群眾該照例仰望才對,何以這些年嘲諷的聲音甚囂塵上?以至於,經常有人感慨:馬蘭咋就嫁這麼個人!
這裡面的「翻轉史」,我的看法,核心是與餘先生近些年聲譽不佳有關。以至於讓這起才子佳人的美好故事,雖然顯得好看,但卻讓太多人不看好。而分歧其成因,無非兩道觀感讓大眾起了疑心。
1,隨著更多「內情」的曝光,餘先生對前妻的處理方式,讓公眾覺得他太薄情寡義了。正如中國女人們口耳相傳的說法,「觀察一個男人值不值得嫁,就看他對原配是怎麼狠心的」,餘先生真是百口難辯。
這些年,網上還流傳這麼一則著名質問:
「好奇的問一下,和馬蘭認識前的十幾年落魄生涯裡,是誰毅然而然在二十歲的青春妙齡嫁給他?是誰每天上班帶著一個大飯盒,從娘家帶飯帶菜給他吃?是誰在在天井裡蓋了一個書房,讓他柴米油鹽都不用考慮,只需要安心做文章?是誰生了孩子自己照顧,不敢勞頓他這未來的才子?那又是誰在當某高校領導,處理學生意外身亡死亡事件時,以安慰為名勾引學生未婚妻?又是誰在妻子外出時,和學生的未婚妻鴻雁傳情,情意綿綿?又是誰在功成名就之時,拋棄結髮妻子,年幼女兒,開始人生的第二春?」
2,近些年,餘先生各種言行,使得公眾對他心生不滿,以為其人不夠地道云云。而這種印象一旦根深蒂固,也足夠讓大家疑心,他與馬蘭是否真愛,是否在「表演」:
餘秋雨是那種風流自賞之人,總不忘以才子自許,只怕也是個花心大蘿蔔。馬蘭真的如他們在人前表現的那般幸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