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365】鯰魚效應,「競」者生存

2021-03-02 新課標大語文

在瞬息萬變、風雲際會的時代,競爭無處不在。面對競爭,有人佛系應對,有人積極應對。我想說,只有主動出擊,才能贏得競爭。

老子曾言,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面對競爭,老子貌似提倡的是以逸待勞,坐等成功。但我想說,老子的本意是,面對功名利祿,不要汲汲於富貴,碌碌於功名,淡然處之,反而能收穫更多。老子想警醒後人不要沉淪於功名利祿的泥淖,而迷失本心,導致一無所獲。然而現實中,一些人打著佛系的口號,看淡一切,放棄競爭,耽於安逸,安樂至死。

這樣的人生真的好嗎?鯰魚效應便是最好的明證。面對追名逐利的社會現實,我們誠然可以淡然處之,甚至嗤之以鼻。但面對生活中的競爭,若依然無動於衷,與世無爭,換來的恐怕就不是安逸,而是自取滅亡。沙丁魚耽於安逸,懶得遊動,所以在運輸過程中常常因缺氧而死亡。相反,在沙丁魚中放入鯰魚後,因為天敵的存在,沙丁魚需要不停地遊動,反而不易死亡。事實證明,良性的競爭,可以促使自身能力的提高。

從進化的角度看,正是自然界的優勝劣汰,才使物種不斷優化。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是亙古不變的真理和法則。那些懶得去競爭的人,其實是在逃避成長。川普也曾說,他希望美國通過競爭獲勝,而不是把更先進的技術拒之門外。

我們不可否認,現實中確實有很多惡性競爭,殺敵一千,自傷八百。他們的破壞性競爭,打亂了正常的市場秩序和國際平衡,但我們應該看到,市場秩序可以暫時被改變,但市場規律不會變。國際平衡可以一時被打破,但歷史潮流不可逆轉。中美貿易爭端便是明證。

對個人來說,競爭是提升自己實力的必要手段,也是讓自己走向成功的必備條件。對企業來說,只有在競爭中戰無不勝,才能屹立不倒。對國家和民族來說,只有在競爭中贏得先機,才能逃脫落後就要挨打的命運。

在瞬息萬變的競爭中,如果想始終穩操勝券,就必須放下身價,挽起袖子,挽起褲管,入水兩腿泥,只有這樣才能掌握深淺。要提升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努力壯大自己的實力;尊重並且熟稔遊戲規則,然後主動出擊,努力創造機會參與制定遊戲規則,最終贏得競爭。相反,若滿足現狀,耽於安逸,坐等其成,則無異於慢性自殺。不待強敵出手,已自斃於陣前。

狹路相逢勇者勝 ,只有主動出擊,才能贏得先機,贏得競爭。對個人如是,對企業和國家亦如是。

相關焦點

  • 心理學效應:鯰魚效應
    鯰魚,一種生性好動的魚類,其本身並沒有什麼十分特別的地方。然而自從有漁夫將它用作保證長途運輸沙丁魚成活的工具後,鯰魚的作用便日益受到重視。在生活中我們常常聽到有人說鯰魚效應,那麼鯰魚效應是什麼意思呢!
  • 什麼是鯰魚效應?鯰魚效應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對於管理人員來說,鯰魚效應就是要引進優秀的鯰魚型人才來推動企業員工的競爭,從而推動公司的發展。對員工而言,則意味著自己最好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像被鯰魚追著跑的沙丁魚一樣,積極地在工作中尋找新的機會來提升自己。鯰魚效應是什麼?
  • 鯰魚效應,完夢時光
    原來是船長在裝滿沙丁魚的魚槽裡放進了一條以魚為主要食物的鯰魚。鯰魚進入魚槽後,由於環境陌生,便四處遊動。沙丁魚見了鯰魚十分緊張,左衝右突,四處躲避,加速遊動。這樣沙丁魚缺氧的問題就迎刃而解了,沙丁魚也就不會死了。這樣一來,一條條沙丁魚活蹦亂跳地回到了漁港。這就是著名的"鯰魚效應"。
  • Catfish effect 鯰魚效應
    Catfish effect鯰魚效應Adding a strong competitor to a market can sometimes motivate others to compete.
  • 身邊的心理學丨教育中的「鯰魚效應」
    心理學之教育中的「鯰魚效應在生活中,鯰魚效應普遍存在在教育管理中,也可以利用鯰魚效應,讓學生在適度的緊張中更好的發揮潛力和學習的積極性。要充分利用好班級中的「鯰魚在班幹部的設置上若能將這些人提拔到適當的領導崗位,就會產生鯰魚效應,班級活動容易開展,班集體建設更為順利。
  • 家長解鎖「鯰魚效應」,培養孩子競爭意識
    家長可以善用"鯰魚效應",激發孩子的競爭力。;鯰魚效應"是來源於挪威人的一個故事:挪威人喜歡是活的沙丁魚,但是從捕撈至回港,許多沙丁魚躲在返程中窒息死亡。直到他們發現,往沙丁魚的魚槽中放進他們的天敵——鯰魚,沙丁魚的生存信念使他們遊來遊去的躲避,就不會因為缺氧死亡。"鯰魚效應"指的是:採取一定的舉措,刺激部分企業活躍起來積極參與投身於市場競爭中,從而激活市場中的同類行業企業一同競爭。
  • 「六種效應」對職場生存發展的啟示
    「青蛙效應」——時刻保持危機意識。「溫水煮青蛙」,啟示我們要時刻具備危機意識,居安思危、防微杜漸。深耕職場,不要滿足於眼前的既得利益,不要沉湎於過去的勝利和美好願望,而忘掉危機的逐漸形成和看不到失敗一步步地逼近,最後像青蛙一般在安逸中死去。 「鯰魚效應」——時刻保持競爭意識。
  • 鯰魚效應,對人的生活有什麼啟發生活現象
    效應定律上面的生活現象被稱為「鯰魚效應,什麼是鯰魚效應呢?挪威人愛吃沙丁魚,在海上捕得沙丁魚後,如果能讓它活著抵港,賣價就會比死魚高好幾倍。但是,由於沙丁魚懶惰,不愛運動,返航的路途很長,因此捕撈到的沙丁魚往往一回到碼頭就死了。只有一位漁民的沙丁魚總是活的,原因就是他的魚槽裡有一隻鯰魚。
  • 想要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就需要引用「鯰魚效應」
    但就現在我國這種教育體制下來看,北大清華這樣排名第一的學校是不會主動推動市場的,所以要善於運用鯰魚效應刺激市場。就像前幾年,餘額寶挑戰國有銀行,於是產生了鯰魚效應,刺激了市場競爭激烈,有四大銀行不得不一起合作對抗這條餘額寶鯰魚,同時激發了自身的創行能力,不僅僅引入了網絡思維,開創了各種金融業務,提高了質量,而且還為大眾們贏得了福利。
  • 期待新職業技能標準釋放更多「鯰魚效應」
    在此語境下,國家及時開發制定新職業技能標準,有助於讓新職業在提升勞動者素質、促進相關產業升級、行業發展等方面釋放出更多的「鯰魚效應」。「鯰魚效應」之一是更好促進就業與再就業。當前,我國就業方面的主要矛盾,是勞動者充分就業的需求與勞動力總量過大、素質不相適應之間的矛盾,這就要求必須健全面向新職業勞動者的職業技能培訓制度,切實提升勞動者素質。
  • 鯰魚效應——期末排座位小妙招
    一、明確概念給孩子們講「鯰魚效應」的故事:挪威人喜歡吃沙丁魚,尤其是活魚。市場上活沙丁魚的價格要比死魚高許多。所以漁民總是千方百計地想法讓沙丁魚活著回到漁港。可是雖然經過種種努力,絕大部分沙丁魚還是在中途因窒息而死亡。但卻有一條漁船總能讓大部分沙丁魚活著回到漁港。老漁夫嚴格保守著秘密,直到他去世,人們打開他的船艙,謎底才揭開。
  • 父母巧用鯰魚效應,幫助孩子培養競爭意識
    原來,漁人在船的魚槽裡放進了鯰魚,鯰魚是沙丁魚的天敵,鯰魚出於天性不斷追逐沙丁魚,在鯰魚的追逐下,沙丁魚拼命遊動,激發了其內部潛能,從而活了下來。這就是我們所說的「鯰魚效應」,它告訴我們:競爭可以激發人的內部潛能。
  • 從梁山好漢排座次到鯰魚效應(遴選公選面試人際關係題積澱)
    從梁山好漢排座次到鯰魚效應(遴選公選面試人際關係題積澱)所謂「鯰魚效應」,原指將鯰魚放入沙丁魚魚槽中
  • 鯰魚效應",給你答案,別耽誤了孩子成長
    以前,漁民把一些很有生命力的沙丁魚捕獲上來,就會放下一個桶裡生存起來,隨著捕撈的沙丁魚越來越多,導致桶裡面的空氣越來越少,於是沙丁魚就缺氧然後死亡。後來漁民靈機一動想到一個好辦法,把一條鯰魚投進沙丁魚群中刺激一下它們,沙丁魚看到鯰魚之後就變得活躍起來,害怕自己會隨時會被鯰魚吃掉,由於沙丁魚不停地遊動增加了氧氣,沙丁魚竟然沒那麼容易死還活過來了。
  • 《安家》房似錦的「鯰魚效應」是啥意思?確實殘酷駭人!
    她希望做一條鯰魚,迫使大家拿出更加積極的工作態度。《安家》在《安家》這部戲裡,房似錦把這稱為「鯰魚效應」,那麼這個鯰魚效應,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所謂鯰魚效應,是管理學的一個理念,據說這背後還有一個故事。而有人偶然發現,如果將一條吃沙丁魚的鯰魚,放在魚群之中,那麼在鯰魚的追逐之下,沙丁魚們會被迫遊動逃避,反而提高了沙丁魚的存活率。這個故事聽起來,確實有些殘酷駭人,是否屬實也確實存疑。但是背後的道理不難理解,說白了就是要在公司,創造一種內部競爭的氛圍。
  • 新冠病毒效應=灰犀牛+黑天鵝+鯰魚+蝴蝶……
    思來想去,有了這樣一個判斷:我們目前所面對的,已經不僅僅是一場病毒疫情,而是一種更為特殊、宏大且複雜的社會狀態或現象,因為找不到適合詞彙來表達,就姑且稱之為「新冠病毒效應」。「新冠病毒效應」,查了百度,還沒有這個詞,我不是社會學專家也說不清楚,但目前這個複雜局面,我們每個人都有強烈的感受。
  • 「鯰魚效應」給家長答案
    此時作為家長的我們,孩子在這殘酷的競爭中,如何生存,並且能夠活的漂亮,活得出色,才是我們作為家長,需要做的一件事情。但是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卻非常不容易。想要孩子在競爭中依舊活的出色,其實,也是有方法可循的。
  • 「鯰魚效應」給你答案,別耽誤了孩子成長
    鄰居並沒有直接會帶去與不去的問題,而是給爸爸媽媽講述了一個「鯰魚效應」的故事。什麼是「鯰魚效應」?家長該如何提高「鯰魚效應」的效果?既然「鯰魚效應」的效果比較突出,那麼家長怎麼做,才能夠協助提高「鯰魚效應」的效果,讓孩子受益更大一些呢?
  • 鯰魚效應:99%的人都不知道的管理學,你用對了嗎?
    原來船長把一條以魚為主要食物的鯰魚放在一個裝滿沙丁魚的魚缸裡。當鯰魚進入魚缸時,它們會因為奇怪的環境而遊來遊去。沙丁魚看到鯰魚時非常緊張,所以它們會避開並加快遊泳速度。這樣,沙丁魚缺氧的問題將得到解決,它們不會死亡。因此,沙丁魚又活蹦亂跳地回到了漁港。這就是所謂的「鯰魚效應」。
  • 科普文,從iPhone 12配件分布圖,我們看到行之有效的鯰魚效應
    軟體通過調整綠色的輸出,後果非常明晰,造成使用者視覺疲勞。對於蘋果這個品牌,國人可謂又愛又恨,黑粉和果粉一直在打嘴炮。從內容上看,就是關於怎麼看待蘋果這個公司的問題,大家都沒錯,歧義出在看問題的角度。蘋果公司對於中國,最大的用處,不是解決了一部分人的就業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