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瞬息萬變、風雲際會的時代,競爭無處不在。面對競爭,有人佛系應對,有人積極應對。我想說,只有主動出擊,才能贏得競爭。
老子曾言,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面對競爭,老子貌似提倡的是以逸待勞,坐等成功。但我想說,老子的本意是,面對功名利祿,不要汲汲於富貴,碌碌於功名,淡然處之,反而能收穫更多。老子想警醒後人不要沉淪於功名利祿的泥淖,而迷失本心,導致一無所獲。然而現實中,一些人打著佛系的口號,看淡一切,放棄競爭,耽於安逸,安樂至死。
這樣的人生真的好嗎?鯰魚效應便是最好的明證。面對追名逐利的社會現實,我們誠然可以淡然處之,甚至嗤之以鼻。但面對生活中的競爭,若依然無動於衷,與世無爭,換來的恐怕就不是安逸,而是自取滅亡。沙丁魚耽於安逸,懶得遊動,所以在運輸過程中常常因缺氧而死亡。相反,在沙丁魚中放入鯰魚後,因為天敵的存在,沙丁魚需要不停地遊動,反而不易死亡。事實證明,良性的競爭,可以促使自身能力的提高。
從進化的角度看,正是自然界的優勝劣汰,才使物種不斷優化。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是亙古不變的真理和法則。那些懶得去競爭的人,其實是在逃避成長。川普也曾說,他希望美國通過競爭獲勝,而不是把更先進的技術拒之門外。
我們不可否認,現實中確實有很多惡性競爭,殺敵一千,自傷八百。他們的破壞性競爭,打亂了正常的市場秩序和國際平衡,但我們應該看到,市場秩序可以暫時被改變,但市場規律不會變。國際平衡可以一時被打破,但歷史潮流不可逆轉。中美貿易爭端便是明證。
對個人來說,競爭是提升自己實力的必要手段,也是讓自己走向成功的必備條件。對企業來說,只有在競爭中戰無不勝,才能屹立不倒。對國家和民族來說,只有在競爭中贏得先機,才能逃脫落後就要挨打的命運。
在瞬息萬變的競爭中,如果想始終穩操勝券,就必須放下身價,挽起袖子,挽起褲管,入水兩腿泥,只有這樣才能掌握深淺。要提升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努力壯大自己的實力;尊重並且熟稔遊戲規則,然後主動出擊,努力創造機會參與制定遊戲規則,最終贏得競爭。相反,若滿足現狀,耽於安逸,坐等其成,則無異於慢性自殺。不待強敵出手,已自斃於陣前。
狹路相逢勇者勝 ,只有主動出擊,才能贏得先機,贏得競爭。對個人如是,對企業和國家亦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