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什麼說很多孩子的英語已經輸在了起跑線?

2020-12-10 Elaine英文學院

2020年,因為疫情,不僅很多人的生活被改變,而且很多重大考試也因此延期。

也包括一年一度的高考-延遲到7月進行!

英語作為高考三大主課之一,也正在成為區分度越來越高的一門學科。

底子好的學生,平常抽一些時間堅持聽力練習和閱讀練習,輕輕鬆鬆就能保持理想的考分,不用太花時間。

這樣就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去攻別的科目。

基礎不好的,英語不僅成為嚴重的拖分項,而且短時間很難拿下,難於上青天!

為什麼呢?

我們從語法,聽力,詞彙,這三大基本項,一項項來分析。

01

語法——打好基礎,才能信手拈來

語法其實就是非母語人士總結出來的運用語言的公式。

我從接觸英語的時候開始,就覺得語法很簡單。

很幸運,讀書的時候遇到了幾位很棒的英語老師。

不管是公立學校還是校外培訓機構,語法都是必講的內容。

文章,對話,似乎講了單詞和語法,就完成任務了。

雖然我並不認同這樣的教學方式,不過也不得不承認,語法是所有英語能力中,最容易短時突擊提高的部分

平常上課,老師們耳提面命,各種念叨,讓學生記憶,布置大量練習題鞏固等等。

學生自己平常抽點時間背一背,考前臨時突擊一下,得分也會很可觀。

不過,如果學生的語法「積貧積弱」太久,累積的語法知識薄弱點太多,突擊也未必管用!

所以,平常跟著老師的節奏,穩打穩紮,各個擊破,才是正道!

02

聽力——多聽,練功力是關鍵

聽力,是英語能力的試金石。

聽力,不僅需要學生掌握豐富的詞彙和常見成語俗語,而且對句意理解和聽力理解能力的要求也很高!

缺乏英文環境,聽得少;

對聽力不夠重視,沒有刻意練習;

開始聽力練習太晚,過了聽力敏感期,導致聽得吃力;

......

諸多原因導致聽力成為很多學生的攔路虎!

平常聽得少,考試的時候並不會突然靈智大開,就能聽懂。

前幾年的高考聽力基本都是中國人念的,當然是念得非常標準清晰。

但這兩年已經有高考聽力,是母語英語的人讀的。

你懂的,那個語速,那些弱讀連讀輕音爆破,分分鐘讓學生找不著北!

上海2020年英語春考的聽力,有部分材料就來自流行美劇《生活大爆炸》。

以下是對話原文。

所以,為什麼Elaine總是會發啟蒙兒歌,哄睡兒歌,經典動畫音頻等等。

因為聽力完全沒有捷徑,只能靠長年聽看各種原版資料,積累功力。

也就是現在通俗講的「磨耳朵」。

越早開始,效果越好,也會更加事半功倍!

其實,就跟我們教孩子中文是一樣的。

孩子剛出生的頭2年,身邊的人不聽地跟TA說話,哪怕TA可能完全不明白。

有了前期的這些聽力輸入的累積,才會進入下一個咿咿呀呀學語,學說話的階段。

遺憾的是,很多孩子的英語聽力訓練,不僅開始得晚,而且遠遠不夠,通常是到了3年級以後開始,能聽到的英語僅僅就是老師上課放的課本音頻。

那種專業的,標準的,完美的,機器式的朗讀,真的很難體現英語發音之美,激發學生的興趣!

久而久之,學生的聽力總是原地踏步。

03

詞彙——重在閱讀和積累

詞彙,作為語言的基本單位,不僅在閱讀中的地位舉足輕重,而且,聽力,語法,閱讀,寫作,哪裡都離不開它。

高考對於學生的詞彙量基本要求是3500個左右(少數地區要求不低於2500個)。

那麼問題來了,那到底考哪些詞彙?就是課本上的嗎?那豈不是皆大歡喜。

可高考是選拔性的考試,每年招生人數就那麼多,這就意味著高考是一定會有區分度。

用什麼區分學生的水平和能力?就是考試的難度!

難度難在哪裡?最難,難不過詞彙!

詞彙最魔幻的地方,就在於——

就算有課本,有考試說明,有考試大綱,你也根本不知道要考哪些。

這麼說,大家可能沒什麼感覺。

來,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2020年上海春考英語試題。

以上這篇選詞填空來自《紐約時報》!

以上這篇完形填空來自英國《衛報》,主旨是讓學生關注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旅遊業有哪些變化。

不知道大家看完這些試題是什麼想法和感受!

作為英語老師,真心覺得,如果沒有平時的詞彙和閱讀理解能力的積累,僅僅只是把課本知識和詞彙學好,就算倒背如流,也無法應對這樣的考試!

在深圳工作過的英資和港資的培訓機構,都非常重視從小幫助孩子通過閱讀,積累豐富的詞彙。

因為天然的地理優勢,也很容易接觸到各種海量的原版英文閱讀資料!

加上家長普遍都非常重視,所以學生們整體水平都很高。

不過,好的觀念傳導到內地,往往需要漫長的時間。

很多孩子能接觸到的英文讀物就是課本。

稍微有閱讀觀念的學校,還會給孩子額外配一套課外閱讀資料。

高考的學生會有英語閱讀報,供學生刷題和刷閱讀。

不過,這個時候臨時刷閱讀和詞彙,效果如何可想而知。

04

差距其實早就存在

北上廣深這些一線城市,稍微好點的幼兒園,從小班開始,都會開設英語課程——看動畫,學唱歌,做遊戲。學得好玩又輕鬆,還效果好!

武漢的學生從1年級開始學習英文。不過大部分家長觀念好,很多從幼兒園就開始啟蒙!

三四線城市,從3年級開始學習!

高考是對孩子過去所學只是和能力的綜合考察。

差距,其實在幼兒園就已經開始了!

相關焦點

  • 都說「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起跑線到底在哪裡?
    我曾經在網上看到過這樣一個問題:「孩子考試結束後最害怕的是什麼?」有人說是考試成績下來的那一刻,但更多人說的是害怕考試完開家長會。為什麼會害怕開家長會呢?因為優秀拔尖的孩子畢竟是少數的,多半的家長在會後,會各種指責孩子,這裡問題,那裡錯誤,這樣的家長其實大多是在羨慕別人家孩子「真的很爭氣」的同時,恨鐵不成鋼地發洩自己內心的情緒。所以一到開家長會,很多孩子都戰戰兢兢的,內心充滿了焦慮。可是,「別人家孩子」真的就比自己家孩子優秀嗎?說好的同一起跑線起跑,為什麼有的孩子坐起了奔馳?
  • 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你的孩子已經輸在了起跑線上
    閱讀前請點擊「關注」,麥子與你分享職場乾貨,你我共同成長。作者:積極的麥子經常會聽到許多家長,包括老師們總是口口聲聲說:「我們不能讓孩子輸在去跑線上。」然後,為了不讓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許多家長就會瘋狂地給自己的孩子報各種補習班,興趣班,生怕自己的孩子落後。到最後,搞得孩子對學習產生了極大地厭惡和排斥。最令人意外的是,絕大多數孩子長大之後,並沒有延續這些興趣,或是養成愛學習的習慣。如果你對此抱有懷疑的態度,你可以回想一下你周圍的朋友。
  • 孩子已經輸在了起跑線上 還能贏在終點嗎?
    最近熱映的一部印度輕喜劇影片《起跑線》,讓小編很感興趣。吸引我的主要是名字和豆瓣8.2的評分,但看完後卻笑不出來。那句:「學校不想錄用店鋪老闆的孩子」,讓我也感到慚愧。店鋪老闆的孩子尚沒有資格,那我們農民的孩子還有機會嗎?也許有,但風鳳毛麟角。
  • 你真是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
    但是,值得深思的問題是,這樣做真的是讓孩子不輸在起跑線嗎? 我們經常抱怨「孩子長大了,沒小時候聽話了」、「青春期到了,開始學會和父母吵架了」所有種種,都是我們父母要檢討的,我們一直在推著孩子跑在學分教育的跑道上,卻忘了停下來思考這是不是我們應該做的,什麼才是我們該做的。
  • 「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什麼才是孩子人生真正的起跑線?
    因為很多時候,父母都聽過,「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個響亮的「教育理念」,而且也正在努力「實踐」這個所謂的「教育理念」。 我想聽到這個口號更多的時候,是我們家長去給孩子報課外輔導班的時候,聽到教育機構這樣說的吧。 鄰居張姐在她的女兒兩歲時,就給孩子報了舞蹈班,三歲給孩子報鋼琴班,現在孩子6歲了,開始報了英語班,張姐經常說這樣的一句話,「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女孩子從小多學一些才藝,將來對她的人生會有幫助。
  • 「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是一個古怪的命題
    印度有部電影,叫《起跑線》,影片講述的是一對中產階級夫婦為了讓孩子能夠從小就獲得最好的教育、走上人生巔峰而絞盡腦汁擇校的故事。這讓我想起了我們常說的那句話: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看得出,我們的孩子一生下來就站在了起跑線上。有的人說還要更早,從胎教開始。一群人在比賽場,站在同一條線前準備開跑,那條線是起跑線。
  • 有人說農村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真的輸了嗎?
    有人說農村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我看未必。所謂起跑線,大概就是人們理解的條件和環境。農村的孩子,從出生到上學,再到成家立業。所處的環境、家庭的薰陶、接受的教育,確實與城裡有很大的差別(當然這是指以前)。
  • 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這條起跑線到底在哪裡?
    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句話可以堪稱教育界的名言。但是這條起跑線到底在哪裡?很多人說,這條線在富人的手裡。但熊軒昂在講父母是外交官的時候,並沒有說父母工作如何優越,而是說:「我父母是外交官,從小就給我營造一種很好的家庭氛圍,包括對我學習習慣、性格上的培養,都是潛移默化的。
  • 敢於讓孩子輸在起跑線 把失敗的權利還給孩子
    原標題:敢於讓孩子輸在起跑線 □「不輸在起跑線」的攀比之風讓家長很無奈。幼兒園就開始教小學的課程。不學吧,別人都懂你 不懂,傷自尊。學吧,孩子又苦不堪言。 □提及中國學校時,她始終用「算術」這個概念;在說美國學校時,她都說「數學」。
  • 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卻輸掉了整個人生
    葉芝說:「教育不是注滿一桶水,而是點燃一把火。」「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成了無數家長的豪言壯語,也成了緩解家長焦慮的有效法寶,於是,孩子奔走在英語、奧數等各種補習班、大小考試之中。早上5點起來,晚上11點才睡覺,周末時間安排滿滿,就連暑假假期也是疲於奔命遊走於各種補習班、興趣班之中。
  • 為什麼「不輸在起跑線上「是一個偽命題」?
    」的完整表述是「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為了把「不輸在起跑線上」這個荒誕並造成無數學子學習生活錯亂的偽命題說得更透徹,我們先剖析一下支持它存在的基礎命題——「知識改變命運」。 一、基礎解構:「知識改變命運」是一劑興奮劑知識能不能改變命運?這個我們先放在一邊。我更想要追問的是:為什麼當代中國人要那麼急迫地改變命運?
  • 我理解的什麼是「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不輸在起跑線上」幾乎是現在所有嬰幼兒父母們奉行的真理。似乎父母和孩子早一分努力,就必能早一步領先。許多不希望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父母,在孩子才一兩歲時就開始教孩子認字,三四歲就開始讓孩子學琴、畫畫、學英語……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生長周期,講話有早有晚,走路有早有晚,理解能力和學習能力每個孩子也都不盡相同。家長們拿別人家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比較,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 不尊重孩子生長規律的教育,早就讓孩子輸在了「起跑線」上
    在激烈的競爭當中,所有素質教育都會變形的,你考什麼我就幹什麼,為了身體健康?以後再說吧!這就是素質教育這個說法的荒誕。不要輸在起跑線上不尊重孩子生長規律的教育,早就讓孩子「輸在了起跑線上」。中國家長最喜歡說,不要輸在起跑線上。可是多大歲數算是起跑線呢?十歲?已經晚了。小學六、七歲?也晚了。
  • 教育,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從孟母三遷談孩子的起跑線
    「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個說法從什麼時候開始流行起來的已經無法考究,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這句話在中國家長中非常流行。今天就讓我們來談一談什麼才是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樣看來學區房似乎是個偽命題,每個家庭如果能在財力力所能及的範圍給孩子更好的教育環境,那麼就已經很好了。日常陪伴?在這一點上可能很多家長都不能做到了。農村的孩子,父母遠在外地,可能一年只有春節才能見一面。而城市的孩子就好了嗎?父母上班族,早上六點出門孩子還沒起床,晚上十點到家孩子已經睡了,這樣的情況也是大有人在。
  • 孩子上幼兒園,小朋友都報英語培訓班,該快樂童年還是不輸起跑線
    朋友小路家的女兒已經上幼兒園中班了,每天放學時天真的女兒都接好幾張各種培訓班的宣傳單,而且她還嘰嘰喳喳地告訴媽媽說:同班的小朋友萱萱上的這家英語培訓班,紫涵也是,但是紫陌上的是另一家培訓班。原來淡定的朋友開始不淡定了,小朋友都在上培訓班,自己這不是明晃晃地輸在起跑線了嗎?她問我:是不是也該馬上迅速立刻報一個英語培訓班啊?確實是糾結!講兩件事吧,一件是兒子打球班上,有一個孩子小時候在國外呆過一段時間,現在回國讀書了。
  • 什麼叫「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原來是這樣
    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句話沒什麼錯,只是很多人理解錯了首先要明白起跑線在哪?很多人都沒搞懂起跑線就亂跑沒搞懂起跑線,就不知道終點在哪,結果跑的方向錯誤,但無法回起點重新再來其實所謂的起跑線,也就是人生的起點,出生的那一刻。
  • 農村孩子為什麼不如城市孩子?專家:是輸在起跑線上!
    而後他就在思考,為什麼他能那麼自然的搭話,他卻在猶豫?因為自己生活在農村是經歷少,見識短?是因為膽怯不自信?或許真的是因為農村孩子和城市孩子的區別!曾經就有專家跟蹤調查過農村孩子和城市孩子的區別。結果是城市孩子完勝!
  • 影視賞析:《起跑線》贏在起跑線,輸在自己心!
    中國有一句很熱門的口號: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而這條「起跑線」指的就是孩子接受的教育,中國人認為孩子接受了好的教育,才能具備強大的競爭力,才能在激烈的社會競爭機制中獲得先機與優勢。換言之,中國人認為,教育可以決定人的命運。
  • 薄弱農村學校孩子,你們已經輸在起跑線上,你同意嗎?
    薄弱農村學校孩子,你們已經輸在起跑線上,你們前途何在?朋友在學校當老師,不具備任何藝術素養,卻被學校安排了藝術課,學校按上面要求把課分下就行 ,反正上面只檢查課程表。今年一個孩子考上縣裡重點初中,軍訓結束,家長與她聊天大發感嘆,說許多學生多才多藝,而他的孩子只能呆在一邊看。在新聞裡看到,河南個別市中招加考音樂美術,如果我們這裡將來也考這些,對農村學生可能是巨大打擊。
  • 不想讓孩子輸在英語學習的起跑線上? 51Talk提出高性價比方案
    知識改變命運,對於家長而言最為關心的就是孩子的成長,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也是煞費苦心,為孩子報名各種補習班、衝刺班。這類情況在國內青少兒英語學習上表現更甚,殊不知在風裡雨裡、勞心勞力的參加傳統的課外班後,大多數孩子的英語並無進步,這也違背了教育追求學習效果和實際應用的本質和初心。那麼,怎麼能讓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