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因為疫情,不僅很多人的生活被改變,而且很多重大考試也因此延期。
也包括一年一度的高考-延遲到7月進行!
英語作為高考三大主課之一,也正在成為區分度越來越高的一門學科。
底子好的學生,平常抽一些時間堅持聽力練習和閱讀練習,輕輕鬆鬆就能保持理想的考分,不用太花時間。
這樣就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去攻別的科目。
基礎不好的,英語不僅成為嚴重的拖分項,而且短時間很難拿下,難於上青天!
為什麼呢?
我們從語法,聽力,詞彙,這三大基本項,一項項來分析。
01
語法——打好基礎,才能信手拈來
語法其實就是非母語人士總結出來的運用語言的公式。
我從接觸英語的時候開始,就覺得語法很簡單。
很幸運,讀書的時候遇到了幾位很棒的英語老師。
不管是公立學校還是校外培訓機構,語法都是必講的內容。
文章,對話,似乎講了單詞和語法,就完成任務了。
雖然我並不認同這樣的教學方式,不過也不得不承認,語法是所有英語能力中,最容易短時突擊提高的部分。
平常上課,老師們耳提面命,各種念叨,讓學生記憶,布置大量練習題鞏固等等。
學生自己平常抽點時間背一背,考前臨時突擊一下,得分也會很可觀。
不過,如果學生的語法「積貧積弱」太久,累積的語法知識薄弱點太多,突擊也未必管用!
所以,平常跟著老師的節奏,穩打穩紮,各個擊破,才是正道!
02
聽力——多聽,練功力是關鍵
聽力,是英語能力的試金石。
聽力,不僅需要學生掌握豐富的詞彙和常見成語俗語,而且對句意理解和聽力理解能力的要求也很高!
缺乏英文環境,聽得少;
對聽力不夠重視,沒有刻意練習;
開始聽力練習太晚,過了聽力敏感期,導致聽得吃力;
......
諸多原因導致聽力成為很多學生的攔路虎!
平常聽得少,考試的時候並不會突然靈智大開,就能聽懂。
前幾年的高考聽力基本都是中國人念的,當然是念得非常標準清晰。
但這兩年已經有高考聽力,是母語英語的人讀的。
你懂的,那個語速,那些弱讀連讀輕音爆破,分分鐘讓學生找不著北!
上海2020年英語春考的聽力,有部分材料就來自流行美劇《生活大爆炸》。
以下是對話原文。
所以,為什麼Elaine總是會發啟蒙兒歌,哄睡兒歌,經典動畫音頻等等。
因為聽力完全沒有捷徑,只能靠長年聽看各種原版資料,積累功力。
也就是現在通俗講的「磨耳朵」。
越早開始,效果越好,也會更加事半功倍!
其實,就跟我們教孩子中文是一樣的。
孩子剛出生的頭2年,身邊的人不聽地跟TA說話,哪怕TA可能完全不明白。
有了前期的這些聽力輸入的累積,才會進入下一個咿咿呀呀學語,學說話的階段。
遺憾的是,很多孩子的英語聽力訓練,不僅開始得晚,而且遠遠不夠,通常是到了3年級以後開始,能聽到的英語僅僅就是老師上課放的課本音頻。
那種專業的,標準的,完美的,機器式的朗讀,真的很難體現英語發音之美,激發學生的興趣!
久而久之,學生的聽力總是原地踏步。
03
詞彙——重在閱讀和積累
詞彙,作為語言的基本單位,不僅在閱讀中的地位舉足輕重,而且,聽力,語法,閱讀,寫作,哪裡都離不開它。
高考對於學生的詞彙量基本要求是3500個左右(少數地區要求不低於2500個)。
那麼問題來了,那到底考哪些詞彙?就是課本上的嗎?那豈不是皆大歡喜。
可高考是選拔性的考試,每年招生人數就那麼多,這就意味著高考是一定會有區分度。
用什麼區分學生的水平和能力?就是考試的難度!
難度難在哪裡?最難,難不過詞彙!
詞彙最魔幻的地方,就在於——
就算有課本,有考試說明,有考試大綱,你也根本不知道要考哪些。
這麼說,大家可能沒什麼感覺。
來,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2020年上海春考英語試題。
以上這篇選詞填空來自《紐約時報》!
以上這篇完形填空來自英國《衛報》,主旨是讓學生關注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旅遊業有哪些變化。
不知道大家看完這些試題是什麼想法和感受!
作為英語老師,真心覺得,如果沒有平時的詞彙和閱讀理解能力的積累,僅僅只是把課本知識和詞彙學好,就算倒背如流,也無法應對這樣的考試!
在深圳工作過的英資和港資的培訓機構,都非常重視從小幫助孩子通過閱讀,積累豐富的詞彙。
因為天然的地理優勢,也很容易接觸到各種海量的原版英文閱讀資料!
加上家長普遍都非常重視,所以學生們整體水平都很高。
不過,好的觀念傳導到內地,往往需要漫長的時間。
很多孩子能接觸到的英文讀物就是課本。
稍微有閱讀觀念的學校,還會給孩子額外配一套課外閱讀資料。
高考的學生會有英語閱讀報,供學生刷題和刷閱讀。
不過,這個時候臨時刷閱讀和詞彙,效果如何可想而知。
04
差距其實早就存在
北上廣深這些一線城市,稍微好點的幼兒園,從小班開始,都會開設英語課程——看動畫,學唱歌,做遊戲。學得好玩又輕鬆,還效果好!
武漢的學生從1年級開始學習英文。不過大部分家長觀念好,很多從幼兒園就開始啟蒙!
三四線城市,從3年級開始學習!
高考是對孩子過去所學只是和能力的綜合考察。
差距,其實在幼兒園就已經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