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信息化」等詞語的翻譯看學術界的責任

2020-12-17 中國科學院

漢語詞「信息化」出現的歷史至少可以追溯到20世紀80年代,也許更早,屬於中國大陸各種媒體中使用頻率最高的詞語之一。可是翻遍近年出版的漢英語文類詞典,極少有收入該詞的。總的趨勢似乎是迴避。沒有迴避的,其翻譯大多欠推敲,或失之隨意。如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1997年出版的《最新漢英詞語詞典》,將「信息化」譯為「informa-tionize」,此處顯系動詞,尚可理解;可接下去的詞條「信息化社會」卻譯作「informationizationed society」,則匪夷所思,此處的informationizationed顯然是一個不成功的自造詞。從英語的構詞規則看,也是沒有根據的。2002年由機械工業出版社新出版的《英漢信息技術詞典》收錄了informatization一詞,這個詞不是「土生土長」的英語詞,英語詞典中也查不到,顯然借自法語。這本無不可,但該詞典中的「信息化社會」卻又用的是informationized society。

出現這樣的問題,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最根本的原因,恐怕是由於英文原文中沒有一個現成的、完全對等於漢語「信息化」的詞所造成的。自己造,把握不大,於是採取迴避態度或變通譯法。從這個角度看,這種態度多少還算是嚴肅的。但是如果想當然地生硬造出一些以英語為母語的人們所不能接受或認同的詞語來,這種做法不能提倡。

近年來英美出版的所有英語詞典,包括一些國際公認的比較權威的英語詞典,均未收錄大致可表達漢語中「信息化」一詞的含義的詞。筆者在2000年末訪美期間,曾與幾位美國的語言學家和信息科學家討論這個問題,他們眾口一詞的意見是:英文中沒有一個現成的詞可表達「信息化」的含義,如果要解決這個問題,可考慮根據英語的構詞習慣造一個,當然也可考慮借用法語的informatization,或者採用其他變通做法,有人甚至建議可否用popukarizing/extending information technokogies來表達。

我國的一些涉外報刊在涉及「信息化」一詞的翻譯時,也多少反映出某種無奈和猶豫不決的態度。僅以中國發行量最大的英文報紙中國日報(China Daiky)為例,據不完全統計,在翻譯「信息化」一詞時,至少用過以下四種譯法:

1.informationakization

2.informationization

3.informatization

4.information technokogy或the use or appkicationof information technokogy

1是較早的用法;2和3是近時期的用法,其中,information一詞借自法語,目前似有普及的趨勢;而informationization和informationakization則都是自造詞,但前者似乎與英語的構詞習慣更接近一點,從語言使用的經濟原則出發,可能也更容易流行一點。但是在兩種語言的接觸過程中,如果這兩種語言對要表述的某一概念沒有現成的完全的對等詞,而其他有影響的語言剛好有,且從構詞特點等衡量尚可接受,那麼借用不失為一種可選擇的策略,因此借自法語的informatization也可與informationization一起流通,將來依照「適者生存」的原則決定取捨。北京市辦了一個刊物叫《首都信息化》,封面附英語譯文,就是用的Capitak Informatization。先不論這樣譯是否是最佳選擇,但至少可以說人們已開始把目光投向informatization這個法語詞了。此外,China Daiky,Beijing Review等報刊也開始採用informatization這一說法,說明這個詞有流通的可能。

在中國日報網站編的《漢英最新特色詞彙》中,收錄了「信息化」一詞,譯為informatize。這個英語詞在近幾年國內外的正式出版物中,筆者還是第一次看見,顯然是編者在借用法語詞informatization的基礎上,又進一步加以改造,自造了一個動詞,使漢語詞「信息化」已經足夠多的英語表達方式中又增添了一個新詞。

在商務印書館2003年出版的《新華新詞語詞典》中,編者乾脆把「信息化」譯作了「informationakize the nationak economy and society」。顯然是按編者對「信息化」一詞的引申理解翻譯的,作為詞條詞的翻譯,這樣處理似不妥。

在一定的上下文中,把「信息化」一詞譯作information technokogy appkication或using IT當然也是一種選擇。在我國對外宣傳的正式出版物或對外廣播中,特別是在「十六大」宣傳文件中,「大力推進信息化」就譯為「energeticakky appky IT」;另一句「堅持用信息化帶動工業化」譯為「It is necessary to persist in using IT to propek industriakization…」。

但是不管怎麼說,像「信息化」這種使用頻率極高且語義單一,又不大可能引起歧義的詞,一下子冒出五六種,甚至更多的譯法,至今未有一種廣為接受的統一譯名,使人們無所適從,不能不說是中國翻譯界和英語界的一大憾事。有時甚至在同一篇文章中,同一個「信息化」,能冒出來兩三種不同的譯法,而根據上下文看,它們之間並無區別,這至少反映了譯者在翻譯時的猶豫不決。

事實上,漢語中的許多詞或詞組,在英語中都沒有完全對等的說法,這是文化差異帶來的一種正常現象。把這類詞或詞組翻譯成英語,第一需要有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切忌想當然;第二要有相關領域的學者的參與,對其中有些影響較大、使用頻繁的詞語,還應有中外學者的共同參與。用新造詞的辦法來表述某一文化背景中的概念並非不可,但更應慎之又慎,如以network為基礎造出一個networkization來表達漢語中的常用詞「網絡化」就顯得很生硬,為什麼不用networking呢?又如把漢語中常說的「誤區」譯作wrong region,會讓人不知所云,為什麼不譯作kong-standing mistaken idea或乾脆譯作misunderstanding呢?

英譯漢中值得研究的問題也不少。先不說整段原文的理解和翻譯,就是詞語翻譯中也有許多問題值得討論,此處僅舉一例:現在大家廣為使用的Internet,有關部門曾建議推廣「網際網路」的譯法(即音譯+意譯),但效果似乎並不理想。現在各種媒體上常使用的,除了「網際網路」的譯法外,至少還有「國際網際網路」、「網際網路」、「網際網」等,或者乾脆不翻譯,直接用Internet,基本上是各行其是。造成這個問題的原因,可能是因為英語中首字母大寫的Internet(首字母大寫時前面應加定冠詞the,即the Internet)和首字母小寫的internet是有區別的。建議用「網際網路」來譯the Internet的學者們,其初衷肯定是好的,他們無非是想用「網際網路」來表示採用TCP/IP協議的全球性的、最大的通信網絡。該網絡把世界上許多大小不等的計算機網絡連接在一起,但是這種譯法實際上並未減少這兩個詞在翻譯中的混亂,而是適得其反,造成了多種譯法並存的狀況。無論是Internet還是internet,其中的前綴「inter-」都含有「相互…」的意思,因此按實際含義把the Internet譯為「國際網際網路」,而把首字母小寫的internet譯作「網際網路」就完全可以對它們加以區分了。考慮到首字母小寫的internet實際上很少使用,因此用簡稱「網際網路」來指稱首字母大寫的Internet也並無不可,事實上大家也是這樣用的。這裡還得提到一個與Internet和internet相對應的intranetintra(在…內的)+net,指的是採用網際網路技術,在媒一機構的私人伺服器上建立的內部網站,顯然這個詞譯為「內聯網」就行了,剛好與「網際網路」對立。

本文只是從詞語翻譯存在的大量問題中選擇了幾個例子,以便透過它們來看看翻譯的難處。其實,作為學術工作者,我們幾乎每天都能碰到大量這類問題。勤思考、多請教、忌隨意、戒浮躁,也許是我們解決這類問題的正確途徑。

相關焦點

  • 翻譯如何衝擊中國學術界的知識體系?
    學術作品的翻譯如何影響中國知識體系的建構與傳承?翻譯過來的作品又對中國學術界產生了什麼樣的衝擊?《一把海貝》譯者郭建龍認為,翻譯過來的優秀外國史作品讓許多水平不夠的學者「露出了馬腳」。那麼,對於其他學科來說,翻譯過來的學術作品又如何衝擊了中國學術界?
  • 評論:翻譯作品不能丟了道德和責任
    評論:翻譯作品不能丟了道德和責任 2015-04-01 11:13:36來源:深圳商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唐云云 2015年04月01日 11:13 來源:深圳商報
  • 王華樹、王少爽:信息化時代翻譯技術能力的構成與培養研究
    信息化進程深刻改變了翻譯行業的服務對象,信息技術在翻譯工作中的應用廣度和深度逐日俱增,計算機與網絡成為現代譯者的必備工具。面對全球化市場帶來的空前機遇以及翻譯技術的挑戰,語言服務行業對新時代的譯者提出了新的要求,急需具備翻譯技術能力的綜合型職業化人才,這也成為擺在翻譯教育者面前的一大重任。  信息化時代背景下,翻譯工作呈現出哪些技術特徵?翻譯技術能力在翻譯能力體系中佔據何種位置?
  • 類似微信翻譯ohh詞語有哪些 盤點ilu ohhhh我愛你等翻譯代碼
    都有哪些類似微信ohh的詞語?近日,在微薄流傳的一條「在微信發一句「ohh」再點一下翻譯試試」(原因介紹),瞬間變成了一個撩妹新招數,微信上的ohh長按翻譯是「留在我身邊」,ohhh是「哦~~」還有哪些長按翻譯後會出現的有趣字符呢?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 翻譯技巧:如何藉助網絡找到不會翻譯的詞語?
    如今的網際網路(Internet)把世界各地不同文化的海量文本通過超連結整合起來,因此全球資訊網(World wide Web) 可以被視作最宏大的一個語料庫,不同詞語在網頁中的同時出現 (共現,cooccurrence)反映它們之間的語義聯繫。通過搜索網絡,我們可以發現符合特定語境需要的詞語,並且驗證詞語是否符合語感。
  • 讓翻譯愁白頭的11個詞語
    讓翻譯愁白頭的11個詞語 ○博主 艾拉·桑德斯 ○譯者 凱西 《 青年參考 》( 2013年09月04日   41 版)
  • 翻譯如何衝擊中國學術界的知識體系?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學術作品的翻譯如何影響中國知識體系的建構與傳承?翻譯過來的作品又對中國學術界產生了什麼樣的衝擊?
  • 如何巧妙翻譯法律英語中的模糊詞語?
    課程諮詢請聯繫:15601001195法律英語的翻譯,首先的標準是準確,即通常所謂的「信」,但是,法律語體的精確性、嚴密性並不能否認模糊詞語在法律文書中出現的事實。那麼,對於法律英語中出現的模糊詞語在翻譯中如何處理呢?一般來說有以下五種譯法。
  • "忽悠""山寨""520"等詞語翻譯難倒外國漢學家
    原標題:「忽悠」「山寨」「520」等詞語翻譯難倒外國漢學家 新華社長春8月19日專電(劉碩、張丹)近年來,越來越多外國漢學家開始聚焦中國文學作品的外文翻譯。由於漢語博大精深,並且新詞語新概念不斷湧現,讓漢學家們在翻譯作品時感到煎熬。在長春參加第四次漢學家文學翻譯國際研討會的外國漢學家們對此紛紛吐槽。
  • 「忽悠」「山寨」「520」等詞語翻譯難倒外國漢學家
    原標題:「忽悠」「山寨」「520」等詞語翻譯難倒外國漢學家   近年來,越來越多外國漢學家開始聚焦中國文學作品的外文翻譯。由於漢語博大精深,並且新詞語新概念不斷湧現,讓漢學家們在翻譯作品時感到煎熬。在長春參加第四次漢學家文學翻譯國際研討會的外國漢學家們對此紛紛吐槽。
  • 如何巧用網絡找到難以翻譯的詞語?
    如果某些概念彼此關聯,對應它們的詞語便會經常出現在共同的語境中。一種語言所使用的無數詞語並非彼此孤立,而是共同存在於一張疏密有致的巨網之中。我們學習母語或外語的時候,就是通過接觸大量的話語或文本,將詞的網絡映射到我們的腦海之中,從而形成自然流暢的語感。
  • 考研英語表達觀點類詞語如何翻譯
    而考研英語翻譯考查的句子中也不乏類似表達,那麼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在考研英語真題中,出現了哪些用於表達觀點的詞語。而對於這些表達,我們又該如何處理。  這些詞語根據意義可以分成兩類:  第一類,直接譯為「認為」的動詞:  例1.
  • 翻譯偷換詞語 被普京現場「抓包」:翻得不對!
    近日,普京在與瑞典首相舉行會談時出現了一個小插曲,翻譯偷換詞語,被普京現場「抓包」。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導,當地時間周二(9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在聖彼得堡與瑞典首相斯特凡·勒文舉行會談,談及兩國經濟關係時,普京將瑞典商人稱作「朋友」,但工作人員在翻譯時卻使用了「夥伴」這個較為中立的詞語來代替「朋友」一詞,普京隨即向翻譯提出了異議。
  • 英國人希望,有個詞語可以不這麼翻譯,不然很生氣!
    不知道大家出門旅行的時候,有沒有遇見特別尷尬的事情,當我們想要買一個東西或者幫朋友代購一個東西的時候,常常因為語言不同而變得特別麻煩,但是現在這個社會,每個國家的聯繫越來越親密,所以語言不通是一個非常麻煩的事情,只有通過翻譯才能夠解決交流的問題,但是我們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文化,中國人尚且還有不懂的名詞,更何況是翻譯,有的時候真的特別麻煩。
  • 名師指導:考研英語翻譯的詞語妙用技巧
    英語詞彙是英語翻譯的基礎,翻譯一般會考查一詞多義,考研的單詞有時候不僅要知道第一個詞的第一個意思,還要知道第五、第六個意思。應付考研翻譯,比較常用的翻譯技巧是添減詞和詞性轉換。萬學海文英語教研室老師專門總結以下關於翻譯時詞語運用的方法供大家參考:1) 專用術語與習慣用語考生在做翻譯題時,在理解和表達方面,一般應以意思通順為主要目標,將要翻譯的句子的幾層主要意思通過比較通順的中文表達出來即可,而不要拘泥於句子當中的個別詞彙,以免耽擱太長時間,更不要見到生詞就慌神,影響對整個句子的理解。
  • 中英色彩詞語翻譯對比與文化差異
    在翻譯同這一顏色有關的表達時,我們應該注意其中的特別含義。  1.英語的 blue 常用來喻指人的「情緒低落」、「心情沮喪」、「憂愁苦悶」,  如:The bad news came like a bolt out of the blue. 這消息來得如晴天霹靂。  -She looks blue today. What's the matter with her?
  • 神器:百度翻譯APP翻譯方向擴充至136個
    出國旅遊固然瀟灑,但是身處異國他鄉,面對語言不通這個大問題,翻譯軟體「責無旁貸」地擔當起現代人們出行的必備利器,不僅「說段語音」、「拍張照片」就能翻譯,一些翻譯軟體更是「穿越古今」,譯出「富賈可為吾友乎」、「吾和吾庶士伴皆驚愕」的種種神文,「神翻譯」的話題一度引發網友廣泛熱議。近日,曾以實物翻譯、文言文翻譯等功能受到網友熱捧的「翻譯神器」百度翻譯再次更新換代,推出安卓V4.3版。
  • 西安翻譯學院後勤集團榮獲「中國教育後勤協會教育後勤信息化建設...
    會上,中國教育後勤協會信息化建設專業委員會對全國教育後勤信息化建設優秀示範單位和個人進行表彰。經過在線申報、系統測評、遠程答辯、專家評審、網上公示等環節激烈角逐,在入圍參評的50餘所高校中,西安翻譯學院後勤集團榮獲「2020年度中國教育後勤協會教育後勤信息化建設優秀單位」,西安翻譯學院後勤集團辦公室米瑞獲得「中國教育後勤協會教育後勤信息化建設優秀個人」。
  • 準確理解詞語 Google翻譯增加例句功能
    最近,Google翻譯增加了一項新功能,就是為您提供從網絡上各種新聞中擷取的例句,幫助用戶以一種更自然的方式理解該詞的含義。  只需在Google翻譯頁面的左側文本框中輸入幾個單詞,然後點擊右下角的例句按鈕即可試用這一功能。如果一個例句沒能讓您理解一個單詞的意思,您還可以翻頁繼續查看其它例句。
  • 過半博士後想要離開學術界
    首屆《自然》博士後調查發現,由於過長的工作時間,缺乏工作保障,再加上工作中的霸凌和歧視,許多博士後正考慮離開學術界。Psychol. 10, 1297; 2019)的主要作者,該研究採用訪談和調查的方式研究了女性博士後在學術界面臨的挑戰。她表示:「博士後是轉折點,這是職業的不確定性和私生活的壓力產生碰撞的時刻。你來到了這個時刻,必須捫心自問:值得嗎?我還能承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