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和語言有什麼關係?這涉及到文字起源的秘密

2020-12-13 待曉兒

我們的文字起源於何時,目前來說,這還是一個沒有辦法解決的問題。

但是,如果我們往上推溯,倒是可以想見文字起源的一些合理的邏輯現象。

文字為什麼會產生?

對於一種語言來說,肯定是先有了這種語言,然後才會產生文字,這在很多國家的語言史中都可以得到驗證。

在中國有著「倉頡造字」的傳說,古人也很清楚,能造出來的是文字,而不是一種語言。這種傳說的細節也能驗證,語言是早於文字出現的。

如果我們把眼界放得大一點,看看日文和韓文是如何誕生的,就能較為完整地知道這一過程。

我們今天所看到的日文之中夾雜著很多的漢語,在國際上也有「日本漢字」一說。其實如果了解日本歷史就能知道,日文最初是只有發音、沒有文字的。

也就是說,這種語言還沒有發展到產生文字的階段。

日本雖然一直有一種說法,說日本上古時期便有文字,但至今也沒有發現到底是何種文字,聯想到日本史書上經常有的吹捧之語,此種文字應該也是子虛烏有的存在。

根據《日本書紀》記載,日本的文字是在應神天皇時期,從百濟傳入,百濟所在地為朝鮮半島。但是從百濟的史料來看,時間也有出入。日本史書一向喜歡將時間提前,兩相比對,大概是在公元4世紀末,漢字才傳入日本。

值得注意的是,經過一段時間的沉澱,這時候的漢字在民間已經不是中國漢字的涵義了,而是變成了一種符號,滿足了日本語言中沒有文字的缺陷。

比如《萬葉集》的寫作就是如此,雖然用漢字,但其實是「和文學」。

而之後的年代裡,漢語被認為是高雅社會使用的文字,相對應的就在民間根據日本的語言創造出了日語文字,也就是我們今天說的「假名文字」。

這才是真正意義上屬於日語的文字,但最初只被當做「粗鄙工具」看待。

朝鮮半島的文字和日本文字的起源過程非常相似。

朝鮮半島何時接觸到中國的文字已經不可考了,有史記載,可以確定的結論就是應該在公元4世紀之前。

有趣的是,這個地區原本的語言也是只有發音而沒有文字的,並且這種現象持續了非常長的時間。

這是因為朝鮮半島受到漢文化的影響極深,導致他們很多人都可以學得一手好漢語,書面交流都是用漢語進行。其實直到晚晴時期,朝鮮遞交給清政府的國書還是用純屬的漢語寫就。

但是漢語是一種非常成熟的語言,學習難度比較大,尤其是朝鮮半島本身也有自己的語言系統,在最初就出現了一些漢語和朝鮮符號混雜使用的記錄形式,還不能稱之為文字,術語叫做「吏讀」。

到了朝鮮王朝世宗時期,民族意識逐漸覺醒,於是就參考漢語,根據自己的語言體系創造出了最初的韓語,叫做「諺文」。

從這兩國的情況就可以看出,一種語言的文字是為什麼而產生的。

當有一種工具可以滿足語言需要的時候,比如漢語作為符號可以用來表示日語、韓語,所以並不會產生屬於本語言體系的文字。只有當本語言體系需要滿足某種功能的時候,才會誕生文字,比如日韓兩國民族意識覺醒,需要擺脫漢語對其語言的影響,所以才會創造了本國文字。

所以說,文字的起源和其與語言的關係是有直接聯繫的。

哪一類字是最先被造出來的

針對某一種語言內部來說,比如漢語,我們需要想一個問題,哪一種文字會被首先創造出來。

漢語有「六書」,分別是:

象形、指事、形聲、會意、轉注、假借。

前四種為造字法,後兩種為用字法。

那麼,前四種造字方法中,哪些字會被優先創造出來?這就關乎著文字起源的邏輯問題。

或許有人會想,那肯定是字形越簡單的字創造得越早。

這只是從創造方法來說,但是從造字邏輯上來講,越是抽象的字會被越早地創造出來。

為什麼呢?因為這些字在無法用形象的圖畫來表述,所以只能創造一個符號來表達,這就是最初文字的起源。

即除了特徵比較鮮明的象形字之外,那些抽象含義的字也是最先被創造出來的,這就和語言本身有關了。

漢語屬於「音義文字」,更偏向於「表意系統」,不像英語等語言一樣側重於「表音」。所以文字在創造之處就會有其真正的「涵義」存在。

所以我們看《說文解字》在解讀小篆的時候,特別注重對於文字來源的解釋,對於為何要如此造字的問題尤為關注,努力在找一個合理性的解釋。

近代以來發現的甲骨文,因為其字形相對固定,在全國多個地區都有發現,所以認定是一種比較成熟的文字,其形態也多是象形和表達某一意義的固定符號文字。

所以說,文字的起源與語言的體系是表音還是表意也有直接關係。

綜上,探討文字的起源,必須考慮其所屬的語言體系,同時也要深究該語言是否到了需要滿足某種功能的節點,由此才出現了文字的起源問題。

公元前的古人為何能有如此多優秀的思想?其實是一種假象

相關焦點

  • 中國古代:語言文字的——起源
    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中國古代:語言文字的——起源,語言是人類區別於其它動物的重要特徵。只有人類才有真正的語言。許多動物也能夠發出聲音來表示自己的感情或者在群體人類才會把無意義的語言按照各種方式組合起來,成為有意義的語素,再把為數眾多的語素按照各種方式組合成話語,用無窮變化的形式來表示變化無窮的意義。語言起源於從猿向人的轉變過程中,而文字則是人類進人文明時期後才產生的。在沒有創造出記錄人類語言的各種工具之前,人類的主要交際工具是有聲語言。但是,有聲語言受到一定空間和時間的限制。
  • 講座回顧 |【絲路博聞05】米爸:語言與文字系列之三 文字起源(三)——語言四種類型與文字起源
    書面語和口語的一大區別,就在於前者更凸顯語言的content(內容),後者更凸顯語言的context(語境);前者更強調言傳了什麼,後者更強調在什麼情形下言傳。我們可能想當然地認為,說話要言之有物,其實不然,絕大多數口語都是「廢話」,它其實是人與人之間的潤滑劑,和猴子之間梳毛差不多,只有寫論文(書面語)才需要言之有物。
  • 世界史:語言文字
    語言文字語言是人們相互間傳遞信息的符號體系,通過聲音符號與書寫符號加以表達。人類的語言大體經過單音節語、無文字符號的分節語、有符號的分節語三個階段。至舊石器時代晚期和新石器時代,世界各地的氏族部落普遍出現創世記、人類起源、祖先崇拜、英雄崇拜、圖騰崇拜等原始崇拜,反映思維進步的古人對自身起源等歷史問題的熱切探求,這是文字符號能夠產生的驅動力。在迄今所發現的原始氏族和部落當中,塔斯馬尼亞人、火地島人、澳大利亞人最為原始。
  • 「言語」「文字」的起源進化
    (1)    文字僅僅是一種外在的設計,就好像利用錄音機一樣,藉以保存了過去言語的某些特點供給我們觀察。(2)    語言和文字是兩種不同的符號系統,後者惟一的存在理由是在於表現前者。(3)但是,這並不是正確的結論。帕默爾就曾經指出:文字和言語最初是「兩套獨立的代表概念的系統」。
  • 人類現代英語漢語文字體系的形成和語言文字的邏輯關係原則
    中國有結繩記事和畫畫來記載事物,在西亞的兩河流域的美素不達米亞,也產生了用蘆葦杆畫畫記載事物。 在這個時候,圖畫式文字還沒有現代文字的發音標誌,都是形、聲、義一體的文字,是人類最樸素的交流語言,像羊的圖形,就是羊的意思,羊的叫聲也就是它的發音,馬的圖形就是馬的意思,馬的叫聲就是馬的發音,這時候的語言,全球通用的,哪兒都一樣,都是大自然的語言,全球通用,自然共知。
  • 文字起源與夷夏東西
    長期以來,人們似乎習慣於利用甲骨文作為解讀早期文字的惟一手段,這無異於承認以甲骨文為代表的漢字系統乃是早期社會通行的惟一文字。山東丁公龍山時代陶文的發現事實上已經使我們認識到在對待文字起源的問題時不能如此簡單,因為從字形結構分析,丁公陶文與商代甲骨文明顯不屬於同一系統,這意味著至少在以甲骨文為代表的漢字體系起源發展的同時,其他類型的文字依在存在。
  • 羅塞塔石碑的意義:古埃及文字的起源,聖書體文字是如何被破解的
    這些內容沒什麼可說的,重要的是最後一句,為了曉諭天下,祭祀決定用聖書體、世俗體和古希臘文字刻寫。也就是說,碑文內容上的3種語言,寫的內容是一樣,而當時學者對古希臘語是很熟悉的,這也意味著,這塊羅塞塔石碑將成為破譯古埃及文字秘密的「鑰匙」。
  • 中國文化,文字的起源,漢字的產生
    大家好,我是小編阿驅,今天帶大家來了解一下中國文化,文字的起源,漢字的產生。漢字的產生經歷了漫長的過程。雖然世所公認的最早的漢字見於安陽小屯村出土的甲骨卜辭,但漢字的產生肯定遠早於殷商時期。山東大漢口文化遺址的陶器上,有許多不同形體的圖形符號和刻畫符號。它們都能按照古文字的規律釋讀,因而被多數古文字學家定為文字。大泣口文化的陶器符號,大約出現於公元前2500到前2000年,依文獻記載推算,大致與傳說中的黃帝時代相當。另外,近年來在山西襄汾陶寺附近,也出土一些4000年前的帶文字的陶片。當然,這些文字與漢字的關係,尚有待進一步研究。
  • 於殿利:文字、文明的起源與古代美索不達米亞
    著有《巴比倫法的人本觀——一個關於人本主義思想起源的研究》《巴比倫與亞述文明》《人性的啟蒙時代——古代美索不達米亞的藝術與思想》《巴比倫古文化探研》等著作、譯作十餘部。本次講座分為六個部分,以古代兩河流域的楔形文字為主要考察對象,深入探討了文字起源與文明的關係。
  • 陸宗達:訓詁和文字、音韻的關係
    摘自陸宗達《訓詁簡論》 我們今天談到「訓詁」時,往往有兩個不同的涵義:一個是包含在古代注釋和訓詁專書中的文獻語言學的總稱。它的研究範圍還不甚明確:在內部,包括後來的文字、語言、詞彙、語法、修辭等,彼此並無分工;在外部,與文獻、校勘等學也未能劃清界限。
  • 中華文字的起源與發展
    中華五行漢字的起源與發展據考古證實,中國的文字起源於象形文字,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歷史的變更,尤其到了夏、商、周時期,象形的文字含蓋與統一了中華大地象形文字的發展與使用,到了春秋戰國,國家的變化,各自為政的需要,又從象形文字,走向了四方體文字的初端,(楷書也叫四方塊文字),特別是到了秦帝國的統一,中華民族的象形文字,
  • 契刻符號是文字的起源,並逐步演變為圖畫文字,為原始文字的雛形
    在人類的生產過程中,為了便於交流思想,傳遞信息,語言誕生了。但語言一瞬即逝,它即不能保存,也無法傳到遠方,而某些需要保留和傳播到遠方的信息,單靠人類大腦的記憶是遠遠不夠的,這就需要文字,於是,創造文字的工作就開始了,原始的記事方法——「結繩記事」和「契刻記事」應運而生。
  • 文字起源:西夏契丹和女真,日本朝鮮越南文字都能看到漢字影子
    從人們鴻蒙初醒的時期,人們就試圖用圖像和符號描繪自己所處的環境,如古代西亞、埃及、中國和印度,有文字記錄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四千到五千年以前。語言和文字將人類與動物、文明與野蠻區別開來,人類最早的文字書寫遺蹟是在位於古代西亞的塵封的大地中保存的,那麼現在就和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這一人類歷史上最為偉大的發現。正是商業和貿易的發展促進了早期的文字的發展。
  • 文字的起源與演變2
    因為結繩記事和中表的失傳,文墨記事這才成為了建立天文曆法體系的主流方案。這就是我們現在所理解的文字的起源。文字和數學一樣,都是起源於天文曆法,也同樣都是起源於聖人和史官之手。 結繩記事是對宇宙全信息全模擬的中表,以整體模擬整體。
  • 《世界歷史》03 古代文字的起源(含解說詞)
    兩河流域的文字起源從人們鴻蒙初醒的時期,人們就試圖用圖像和符號描繪自己所處的環境,如古代西亞、埃及、中國和印度,有文字記錄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四千到五千年以前。語言和文字將人類與動物、文明與野蠻區別開來,人類最早的文字書寫遺蹟是在位於古代西亞的塵封的大地中保存的,那麼現在就和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這一人類歷史上最為偉大的發現。
  • 溯源 圍繞文字起源,郭沫若和整個學術界幹了一仗
    尤其是陝西關中地區,那傢伙挖出來仰韶文化的陶器一堆一堆的,在這些陶器的外口邊緣上就經常有一些奇奇怪怪的符號,一些學者就覺得:哎!這奇奇怪怪的不知道是啥,看著跟字兒似的!你們說這些會不會是文字起源?在眾多的懷疑者中最有名的當然就是郭老了。
  • 博大精深的文字,世界各國文字的起源
    而表音文字的一大基本要素就是字母,無論歐洲各國的語言文字種類有多熱鬧,歸根結底它們還是被字母所表達所限制的語言。即使是中文,前幾年也一直有人提出要將中文徹底拼音化,使得世界大同。這些人的思路不免令人覺得莫名其妙,但不知道身在中國的你有沒有回想過這些字母究竟有著怎樣的魔力?它是怎樣成為世界上大多數人日常生活中理所當然的習慣的?
  • 揭秘:中國文字的起源和變遷
    揭秘:中國文字的起源和變遷中國文字的起源,已見第三章第一節。據《正義》,則「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的「後世聖人」,是黃帝、堯、舜。再看許慎《說文解字序》說:黃帝之史倉頡,見鳥獸蹄之跡,知分理之可相別異也,初造書契。
  • 大班語言教案:從圖畫到文字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幼兒園>幼兒園教案>正文大班語言教案:從圖畫到文字   設計構思:   近幾年來,早期閱讀已越來越受到家長和幼教工作者的重視。
  • 國家民委:辯證認識普通話與少數民族語言文字關係
    發布會上,有記者就國家通用文字語言與少數民族語言文字之間的關係發問。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副主任丹珠昂奔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應該科學地、辯證地、統一地去認識國家通用語言文字與少數民族語言文字之間的關係,而不是把它們對立起來。    第一,憲法裡有這樣兩條。一是各民族都有使用和發展本民族語言文字的自由,這是憲法的規定。二是國家推廣全國通用的普通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