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媽媽在育兒的過程中都會遇到相同的困擾,孩子久久不拉屎,有些孩子甚至十幾天不解大便,嚴重的甚至造成腸梗阻。那麼這種情況是由什麼導致的呢?我們該如何應對。在餵養的過程中寶媽們發現孩子會出現口臭、舌苔黏膩,便秘,上廁所費力,甚至因為嚴重便秘導致肛裂、劇痛、便血而恐懼上廁所,以至於後期便秘越來越嚴重。這些症狀都是歸屬於中醫說的積食。
那麼積食究竟是什麼?說白了就是孩子對某些特定的食物(比如高蛋白食物),突然攝入過多了,超出了脾胃的消化吸收能力,導致很多食物不能被消化吸收,使脾胃功能受損。中醫也稱之為食積。臨床以不思乳食、舌苔變厚、腹脹噯氣、大便酸臭或便秘為特徵。食積還常在感冒、發熱、便溏、疳證中合併出現。食積的預後一般較好,也有少數患兒食積日久,遷延失治,脾胃功能嚴重受損,導致營養和生長發育障礙,形體日漸羸瘦,可轉化成疳證,也就是西醫所稱的營養不良。
那麼對於積食引起的便秘,我們該如何調理,西醫上說,便秘是因為小孩子的胃腸道系統尚未健全,胃腸道蠕動差,腸道的益生菌不足,或者是奶粉裡酪蛋白的含量太高導致的,如果是腸道益生菌不足,添加些益生菌即可改善或者選擇含有益生菌的奶粉可以讓孩子的便秘情況得以改善,其次在飲食上多食用些新鮮的水果蔬菜比如紅薯、香蕉、玉米、火龍果等食物,因為富含膳食纖維,可以改善便秘情況,如果你的孩子便秘在以上的基礎上均不能改善的情況下可以添加乳果糖改善。平時可以圍繞肚臍按順時針按摩肚子,每次5分鐘可以改善胃腸道消化不良的情況。較大的孩子每天進行排便訓練,每天定時定點蹲廁所,每次控制在10分鐘左右。
西醫上積食導致的便秘該如何調理,一般我們是主張進行推拿按摩、食療。以下有幾種推拿方法:
1.捏脊:每日洗澡後,讓寶寶趴在床上,在背部塗上嬰兒油或按摩油,從孩子的尾椎開始沿著脊椎骨向上捏到大椎穴為止。邊捏邊用兩手的拇指和食指將脊柱兩旁的皮膚輕輕捏起,邊提捏,邊向前推進,捏完後輕輕撫摸背部幾次,共3遍,重症捏4~5遍。可以再用掌心稍用力繞著肚臍摩腹 2~4次加強療效。可調理脾胃,提高免疫力,舒緩肌肉等功效。
2.揉足三裡: 雙拇指揉患兒雙側足三裡穴30次,可健脾胃,調理胃腸功能。
還有以下幾種食譜可供選擇:
1.紅薯粥(紅薯性味甘平、無毒。有健脾胃、補虛乏、益氣力的功效,紅薯中的纖維物質在腸內能吸收大量水分,增加糞便體積,解除便秘的效果不亞於藥物。)
食用方法為:將紅薯洗淨切小塊,與大米一起置入鍋中,加適量水煮成稠狀爛粥,加入白糖,早晚讓寶貝溫熱的時候食用。
2.芝麻核桃湯(芝麻核桃粉主要是補腦的作用,如果你容易口腔潰瘍,便秘,小便發黃,晚上煩躁不安,甚至盜汗,也合適吃。)建議黑芝麻,核桃仁各等份,炒熟,研成細末,裝於瓶內。每日1次,每次30克,加蜂蜜適量,溫水調服。
3.果仁橘皮粥(果仁、橘皮有清肺化痰,潤腸通便功效,適用於肺燥腸閉、胸悶、腹脹而便秘的寶寶。)將橘皮切絲,杏仁、松仁、芝麻搗碎,與橘皮共煎;去渣取汁,再入粳米,煮粥調糖,將少量炒熟的果仁末撒在粥上調味即成。
4.香蕉蘋果泥(香蕉、蘋果含有一定的糖醇、果糖和可溶性膳食纖維,這些物質不僅可增加食物對腸道蠕動的刺激,潤滑腸道,而且還可保持孩子便中的水分不被腸道過分吸收。是治療便秘佳品)將香蕉和蘋果刮成泥。上鍋隔水蒸後3分鐘,取出晾涼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