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夫將鯰魚放在裝滿沙丁魚的魚槽裡,用作保證長途運輸沙丁魚成活的工具。絕大部分沙丁魚會在運輸途中因為缺氧死亡,而死魚讓漁夫們的收入大打折扣。
這個故事發生在挪威。那兒的人喜歡吃沙丁魚,跟我們一樣,他們也愛吃新鮮的。所以,活魚才能賣得上價。
讓漁夫們鬱悶的是,大部分的沙丁魚會在運輸途中死亡。原因是,沙丁魚生性好靜,在魚槽中會缺氧而死。但有這麼一個魚老大,他每次出海歸來,魚槽裡的沙丁魚都活蹦亂跳的,死魚很少。他讓沙丁魚們活下來的方法,就是在魚槽中放入一條鯰魚。鯰魚是肉食性魚類。它進到魚槽之後,沙丁魚們坐不住了,不動,就可能被吃掉,動起來,四處遊動,到處躲藏,缺氧的問題就解決了。
放一條鯰魚的秘密,這位魚老大不肯對外人道,直到他去世,這個方法才公之於世。後來呢,現代職場人發現了這條「叢林法則」。
於總手下的「沙丁魚」
創業成功之後,於總的公司在廣告創意領域獲得了穩定的客戶,這樣一來,效益也很穩定。但這半年多以來,他發現了一個問題。跟著自己打江山的老員工,大多數人安於現狀,更有甚者,人浮於事,每天遊手好閒。
這還不是最壞的。因為這些人的「示範」作用,已經有帶壞更多員工的趨勢出現了。長此下去,必然給公司帶來重創。怎麼辦?於總焦頭爛額,拿不定主意。
他不能下重手,開除那些老員工會留下兔死狗烹的惡名。外人不了解情況,以後行業內誰還敢跟著你幹。是一個老朋友,給於總講了鯰魚的故事。他豁然開朗,之後著手準備引進幾條「鯰魚」。
這些新員工的新鮮感和競爭力,讓那些「靜止不動」的老員工,有了競爭和危機意識。之後,於總又做了人事改革,設立長效競爭機制,健全人事考核和績效考核。如此一來,公司一改往日死氣沉沉的風氣,員工的工作熱情被極大地調動了起來。
職場中的鯰魚效應
職場中的很多老員工,不是沒有能力,而是缺乏壓力,導致動力不足,止步不前。
這個時候,如果靠漁夫來攪動那麼多魚槽是不現實的。同樣,在公司內部,老闆也不能憑藉一己之力調動起活力。這就需要引進那條「鯰魚」,讓它給死氣沉沉的沙丁魚們帶來危機感,不動起來就被吃掉。
人性好逸惡勞。在職場中,如果沒有競爭對手,有的人就像一直安逸下去,直到公司「缺氧」,大家完蛋。
要注意的一點是,引入新人是要發揮鯰魚的效應,否則,不能對沙丁魚構成威脅,那麼鯰魚的作用也就不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