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在看到《三國演義》中關公刮骨療傷那一段,總是令人欽佩不已。但因為那個時候華佗已經發明了麻沸散,人們不免得會質疑為什麼關公不用麻沸散。在真實的史料記載中,關羽刮骨療傷這一段是真實存在的,可當時做這件事的並非華佗。畢竟華佗太過於出名,不免得會將一些其他人的事跡放在他身上。
早在《後漢書》中就有專門關於的麻沸散的記載,因此一直以來大家也共同認為華佗是麻醉劑的最早發明者。但是,在上個世紀於伊拉克發現了一種奇怪的物品,經過研究後推測或許是古人用來麻醉身體的。如果這個推測一旦被證實,那麼華佗便不再是最早發明麻醉術的人了。
1936年的夏天,這時距離伊拉克王國建立才過去十多年的時間。就在其首都巴格達的郊區,工人們正在為修建鐵路鋪設地基,卻意外發現了一座古代陵墓。隨著最上面一層的石板被撬開,塵封已久的石棺出現在眾人的視線裡。另一邊得知這個消息的考古人員及時趕到現場,對古墓做了進一步的勘察,發現這是一座兩千多年前的古墓。
為了更好地保護文物,在經過兩個月時間的前期準備工作後,那座石棺終於被開啟了。雖然說是兩千多年前的陵墓,可能不會有一些很精美的陪葬品出現,但像金銀一類的還是必不可少,甚至還有一串由600多顆珍珠組成的捻珠。
總的來說,這些陪葬品都價值不菲,說明墓主人的身份應該也比較尊貴。不過,在眾多的陪葬品中,卻有一些物品顯得比較突兀,似乎不應該出現在這裡,便是一些陶器與銅管、鐵棒之類的,這幾樣東西怎麼看都不像很值錢的樣子。可回過頭來一想,那麼古人為什麼要把它與金銀、珍珠一同當作陪葬品呢?說明這種物件還是有獨特的地方的。
當時主持這場考古的伊拉克博物館館長立即組織了一批人對其進行研究,但最終還是一無所獲,眾人不得其解。隨後,館長則向外界宣布了他們所發現的這種奇怪物件。鐵棒通過瀝青固定於銅管內,二者又通過瀝青固定於陶器,三種東西就這樣形成了一個奇怪的組合。
在伊拉克首都巴格達意外發現的「破罐子」一下子引起了大家的好奇心,紛紛猜測它到底有什麼用處。不久便有了新的發現,一位叫做卡維尼格的德國人聲稱這種「破罐子」其實就是化學電池。要是往陶器內注入酸性或鹼性液體,就可以通過化學反應達到發電的目的。還不僅僅只是這樣,他研究了出土的所有陶器,大概有十個左右,應該是用於串聯的。古人很有可能利用這個裝置來進行電解法,以便將金鍍到其他物品上。卡維尼格的說法也得到了一部分人的認可,畢竟古代確實有很多鍍金物品,其中有些很可能就是古人通過這種方法完成的。
不過,在此之後美國科羅拉多大學的保羅·凱澤卻提出了不同的見解。他同樣也認可這些陶器裝置是用來發電的,但可能是古巴比倫醫生的麻醉工具。因為微小的電流可以將人的身體進行局部麻醉,從而更方便進行手術。為了驗證這一說法,他還特地進行了實驗,結果證明確實是可以達到麻醉的效果。
如果事實確實像保羅·凱澤所推測的那樣,說明早在兩千多年前古巴比倫人們就意識到了麻醉的重要性,並且還設計了這樣一種可以產生電的裝置。所以,正因如此,人們才會說伊拉克這個陶器的發現或許會改寫我們是最早發明麻醉劑的歷史。
當然了,這兩人還都是推測,並沒有相關的史料證明這種陶器的功用到底是什麼?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由鐵棒、銅管、陶器組成的這個裝置確實可以發電,大家也習慣將其叫做「巴格達電池」。
由於時間相隔非常久遠,那個時候的古籍史料也很少,我們還暫時無法確定古人在電這一方面的研究、發展到了哪一地步。巴格達電池也成為了一大謎團,雖然一直有很多各領域的專家對此發表自己的意見,但它真正的面目到底是怎麼樣的呢?可能還需要科技的進一步發展以及其他史料的發現再來作解釋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