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發現「破罐子」,讓世界驚奇,考古家:中國歷史或將被改寫

2021-01-15 網易

2021-01-12 14:30:52 來源: 話防範生活

舉報

  每次在看到《三國演義》中關公刮骨療傷那一段,總是令人欽佩不已。但因為那個時候華佗已經發明了麻沸散,人們不免得會質疑為什麼關公不用麻沸散。在真實的史料記載中,關羽刮骨療傷這一段是真實存在的,可當時做這件事的並非華佗。畢竟華佗太過於出名,不免得會將一些其他人的事跡放在他身上。

  早在《後漢書》中就有專門關於的麻沸散的記載,因此一直以來大家也共同認為華佗是麻醉劑的最早發明者。但是,在上個世紀於伊拉克發現了一種奇怪的物品,經過研究後推測或許是古人用來麻醉身體的。如果這個推測一旦被證實,那麼華佗便不再是最早發明麻醉術的人了。

  

  1936年的夏天,這時距離伊拉克王國建立才過去十多年的時間。就在其首都巴格達的郊區,工人們正在為修建鐵路鋪設地基,卻意外發現了一座古代陵墓。隨著最上面一層的石板被撬開,塵封已久的石棺出現在眾人的視線裡。另一邊得知這個消息的考古人員及時趕到現場,對古墓做了進一步的勘察,發現這是一座兩千多年前的古墓。

  為了更好地保護文物,在經過兩個月時間的前期準備工作後,那座石棺終於被開啟了。雖然說是兩千多年前的陵墓,可能不會有一些很精美的陪葬品出現,但像金銀一類的還是必不可少,甚至還有一串由600多顆珍珠組成的捻珠。

  

  總的來說,這些陪葬品都價值不菲,說明墓主人的身份應該也比較尊貴。不過,在眾多的陪葬品中,卻有一些物品顯得比較突兀,似乎不應該出現在這裡,便是一些陶器與銅管、鐵棒之類的,這幾樣東西怎麼看都不像很值錢的樣子。可回過頭來一想,那麼古人為什麼要把它與金銀、珍珠一同當作陪葬品呢?說明這種物件還是有獨特的地方的。

  當時主持這場考古的伊拉克博物館館長立即組織了一批人對其進行研究,但最終還是一無所獲,眾人不得其解。隨後,館長則向外界宣布了他們所發現的這種奇怪物件。鐵棒通過瀝青固定於銅管內,二者又通過瀝青固定於陶器,三種東西就這樣形成了一個奇怪的組合。

  

  在伊拉克首都巴格達意外發現的「破罐子」一下子引起了大家的好奇心,紛紛猜測它到底有什麼用處。不久便有了新的發現,一位叫做卡維尼格的德國人聲稱這種「破罐子」其實就是化學電池。要是往陶器內注入酸性或鹼性液體,就可以通過化學反應達到發電的目的。還不僅僅只是這樣,他研究了出土的所有陶器,大概有十個左右,應該是用於串聯的。古人很有可能利用這個裝置來進行電解法,以便將金鍍到其他物品上。卡維尼格的說法也得到了一部分人的認可,畢竟古代確實有很多鍍金物品,其中有些很可能就是古人通過這種方法完成的。

  

  不過,在此之後美國科羅拉多大學的保羅·凱澤卻提出了不同的見解。他同樣也認可這些陶器裝置是用來發電的,但可能是古巴比倫醫生的麻醉工具。因為微小的電流可以將人的身體進行局部麻醉,從而更方便進行手術。為了驗證這一說法,他還特地進行了實驗,結果證明確實是可以達到麻醉的效果。

  如果事實確實像保羅·凱澤所推測的那樣,說明早在兩千多年前古巴比倫人們就意識到了麻醉的重要性,並且還設計了這樣一種可以產生電的裝置。所以,正因如此,人們才會說伊拉克這個陶器的發現或許會改寫我們是最早發明麻醉劑的歷史。

  

  當然了,這兩人還都是推測,並沒有相關的史料證明這種陶器的功用到底是什麼?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由鐵棒、銅管、陶器組成的這個裝置確實可以發電,大家也習慣將其叫做「巴格達電池」。

  由於時間相隔非常久遠,那個時候的古籍史料也很少,我們還暫時無法確定古人在電這一方面的研究、發展到了哪一地步。巴格達電池也成為了一大謎團,雖然一直有很多各領域的專家對此發表自己的意見,但它真正的面目到底是怎麼樣的呢?可能還需要科技的進一步發展以及其他史料的發現再來作解釋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伊拉克挖到幾個破罐子,卻轟動世界,專家:中國歷史或將被改寫
    引言中國古代的人民是非常有智慧的,在那個科技不發達的時代,中國長城的建造、四大發明的成功製造,都體現著我國古代人民的智慧。然而不僅僅是對於科技的發明,中國古代醫學發展也是非常好的。麻沸散的出現可謂是醫學上的一個巨大的成功,用酒服下,在做手術的時候病人就不會再感覺到痛苦,我國麻沸散的研究成功可以說是開創了世界的麻醉先河,領先於世界。然而最近的一個發現,對於是否是中國最先研發出的麻醉方法提出了質疑。伊拉克挖到幾個破罐子,卻轟動世界,專家說,中國歷史或將被改寫。
  • 近些年出現的7個足夠驚奇的考古發現
    多年以來,人類在不同的場合都有獲取到不少的發現。今天小編就要為你帶來,近些年出現的7個足夠驚奇的考古發現。 1、遺失的修道院 這個由格洛斯特市議會和科茨沃爾德考古小組領導的團隊,在一個被拆毀的停車場殘骸中發現了該設施的遺蹟。 2、2000年歷史的古碑
  • 84年前伊拉克挖出一破陶罐,專家研究後表示:中國史書或將被改寫
    眾所周知,地球有著46億年的歷史,人們常常會想,在如此漫長的歷史中,難道只誕生過現在這一個人類文明嗎?有沒有可能人類文明其實是在重複一個從起源到滅亡的循環呢? 01 世界各地的學者在進行考古工作時,偶爾會發現一些令人感到不可思議的文物,這些東西充滿了神秘的現代感,乍一看完全是現代科技產物,很難相信是史前時代的人類所製造。
  • 考古挖出失傳古籍,實為商代《歸藏易》,專家:要改寫歷史
    也就是說在魏晉之後,世間再無《連山》《歸藏》,三易有二易成為了歷史遺憾;而現代考古則彌補了這些歷史遺憾。眾所周知,我國在考古上非常的重視先秦特別是三代時期的古墓遺址,因為這些古墓不僅能夠出土大批的稀世珍貴文物,而且能夠出土大量歷史實物資料,大大的彌補史書的不足以及錯誤之處。
  • 山大青島校區考古團隊成果 入選今年世界十大考古新發現
    原標題:全世界都關注了這件距今1.35萬年的靈井鳥雕( 來源:青島晚報)近日,《考古》雜誌評選出2020年度世界十大考古新發現,山東大學青島校區文化遺產研究院李佔揚教授團隊在河南靈井發現的鳥雕像化石獲評2020年度世界十大考古新發現
  • 一件走私自伊拉克的古巴比倫石碑,將被送回伊拉克國家博物館
    一件企圖走私自伊拉克的巴比倫文物在倫敦希思羅機場被查獲,這件來自伊拉克的楔形文字石碑高約30釐米,記錄著公元前二千年的歷史,大英博物館幾乎於3月19日正式將其交給伊拉克駐倫敦大使館,最終這塊石碑將回到位於巴格達的伊拉克國家博物館。
  • 2021年,中國考古學誕生100周年,央視將推出《中國考古大會》
    《中國考古大會》將圍繞中國考古學百年曆程中的重大考古發現、文化遺存、遺址文物等,將考古發掘研究與史海鉤沉熔於一爐,將歷史與當代有機結合,梳理中華文明起源和發展的歷史脈絡。每期節目將根據考古發掘過程和歷史脈絡「劇情式」推進,用現代表現手法解密考古遺址,介紹考古文物,展示中華文明的燦爛成就和對世界文明的重大貢獻,講好中國考古工作背後所承載的文化特質、民族精神和時代價值。
  • 江西發現史前遺址,至少5000年歷史,成江西北部考古首次
    先來說最新的事情吧,最近江西文物工作者與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學者在江西省吉水縣烏江鎮發現一處史前環壕遺址——盆形地遺址,這次發現直接把江西北部地區人類的活動往前推到了距今5000年的時間,成了江西北部考古歷史上的首次發現。
  • 英國考古發現1600年前文物,寫有中國文字,中國古人去過英國?
    幾百年來,人們不斷地發現史前人類的化石,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世界各地又有了眾多的發現。2000年,非洲肯亞發現了距今600萬年的原初人,也被稱為千禧人,因此,人類有了600萬年的記錄。既然人類的歷史這麼久遠,那是不是幾百萬年前,地球上各地的人類,就已經開始了交流呢?
  • 世界歷史最悠久國家排名,中國屈居第三,此小國為何能排第一?
    話題來自網絡:一份世界歷史文明最悠久的國家最新排名出爐!讓人意想不到的是,我們自以為有5000年華夏文明的歷史古國——中國,位居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首,在這份排名中竟然只排到第三。而這個小小的國度,甚至邊古老的文明都已不存在(或無記載),卻位居第一。中國為何不能排在第一?
  • 拉斯海馬的陶瓷遺存與中國考古
    以拉斯海馬地區為例,現代考古工作最先於20世紀60年代由英國女考古學家德卡爾迪的一系列青銅時期墓葬調查開始。70至90年代初,伊拉克、美國、德國、法國、英國和日本的考古隊伍紛紛開始了各自的考古調查與發掘。他們的工作不但涉及古代文明的聚落起源與發展,同時發現了大量唐代至清代的中國陶瓷器,將古代中國與近東地區的文明聯繫在一起。
  • 中國發現世界最古老奶酪 歷史超過3600年(圖)
    然而,現存世界上最古老的奶酪卻不是發現於歐洲,而是中國。近日,最古老的奶酪在一具新疆出土的木乃伊身上被發現,距今已有3600餘年歷史。這具木乃伊便是著名的小河公主,由瑞典考古學家貝格曼(Folke Bergma)於1934年在新疆羅布泊的小河五號墓地發現。這些奶酪位於小河公主頸部與胸部。它們被零散放置,經過數千年後呈現樹枝狀。
  • 山東大學李佔揚團隊考古成果獲評2020年世界十大考古新發現
    [本站訊]近日,Archaeology(《考古》)雜誌評選出2020年度世界十大考古新發現,李佔揚教授團隊在河南靈井發現的鳥雕像化石獲評2020年度世界十大考古新發現。該考古成果於今年6月份以「A Paleolithic bird figurine from the Lingjing site, Henan, China(中國河南靈井遺址發現的舊石器時代鳥雕像)」為題發表,李佔揚教授為論文第一作者,歷史文化學院方輝教授和法國波爾多大學弗郎西斯科(Francesco d'Errico)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
  • 深刻影響人類發展的動物,專家:假如沒有它,全球歷史都將改寫
    馬在人類歷史上很長一段時間,都是交通運輸的重要承載體。除了日常生活中的運輸作用,馬匹還主要也為作戰和貿易提供畜力。可以說馬在推動群體融合、促進文化和技術交流上有著重要貢獻。在一些地區,被馴化後的家馬還能為人們提供食物,例如馬奶馬肉,以支撐人們生活的基本需求。專家表示,假如沒有這匹小小馬兒,恐怕全球歷史都將改寫。
  • 中國最早的雕刻藝術被評為世界十大考古發現
    中新社鄭州12月6日電 (記者 李貴剛)河南省文物局6日消息稱,河南「許昌人」遺址出土的一座微型鳥雕像被評為2020年度世界十大考古發現。 由美國考古學會主辦、已連續出版70餘年的考古Archaeology雜誌,自2006年開始,每年都會評選本年度世界十大考古發現,在全球範圍內具有較大的影響力。自評選以來,中國境內先後共有6項考古發現入選。 通報信息顯示,入選本年度世界十大考古發現的微型鳥雕像,距今13500年,是中國最古老的雕塑。
  • 品讀|大眾化解讀的《中國考古大發現》,讓考古走出學術「象牙塔」
    近百年來,我國考古工作者將考古發掘與文獻研究相結合,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田野考古等方面成果頗豐,比如對半坡遺址、河姆渡遺址、小屯殷墟、秦始皇陵與秦兵馬俑、馬王堆漢墓、曾侯乙墓,以及長安、臨淄等古都城址進行的考古調查和發掘,產生了一系列轟動中外的重要考古新發現。
  • 山東大學李佔揚教授團隊考古成果獲評2020年度世界十大考古新發現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曲順 通訊員 趙玉潔 李佔揚 青島報導  近日,Archaeology(《考古》)雜誌評選出2020年度世界十大考古新發現
  • 中國籃球歷史將被他改寫 第一位參加世界大賽的混血球員!
    就在前不久NBA選秀大會上,日本球員八村塁被選中之後好像觸碰到了中國球迷的神經,特別是他混血球員的身份讓很多球迷甚至不承認他是日本球員乃至亞洲球員!而最近一段時間有關中國男籃歸化的話題也是議論的非常激烈,中國男籃是否需要歸化球員甚至成為了焦點的話題!
  • 河南出土7000年前的「文字」,為世界最古老文字,改寫中華歷史
    中國是一個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的國家,也是世界「四大古國」之一,我們常常說:中華上下五千年。在大多數人的心中,中國的歷史有五千多年,但很多的考古遺蹟證實,我國的歷史不止五千年,而在這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留下了很多的歷史文化古蹟,漢字就是其中之一。
  • 古墓挖出上古史書,證實《史記》的錯誤,歷史或許徹底改寫
    歷史上是有很多書籍的,這些書籍有的是思想哲學巨作,有的是機械技術之書,還有的是記載歷史的史書。不過,很多書籍在歷史失傳,失傳的原因有很多,有的是政治需要有的是被「焚書」有的是因為戰爭以及朝代變更而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