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通過諮詢和指導幫助了上百位寶寶後,嘔心總結出30個知識點,這是第一批,後續還會持續更新,敬請關注!
1. 寶寶的睡眠周期:30-60分鐘
2. 寶寶的睡眠模式:成人每晚有85%的時間處在恢復體力的非快速眼動睡眠之中,而寶寶們只有50%處在這種睡眠之中;成人每晚另外的15%處在充滿夢和記憶的快速眼動睡眠階段,寶寶們則多達40%-50%。受限於這樣的模式,寶寶們更易醒。
3. 黃昏鬧的原因:傍晚時分,狀態不穩的寶寶在一天的興奮活動(以及缺乏足夠具有撫慰作用的摟抱及其他觸覺安撫、聲音安撫等)之後,就變得「無法控制」了,他們保持船兒平穩的能力不堪重負陷入淚流滿面,不可抑制的狂怒之中。
4. 0-1個月的寶寶:出生的第一天,大多數的寶寶會清醒1個小時左右,然後會進入12個小時到18個小時的深睡眠中,在接下來的一兩天裡,寶寶的清醒時間逐漸延長,清醒1-2個小時然後睡2-4個小時——這種模式會持續出現在他生命的第一個月。
5. SIDS(突發性嬰兒死亡綜合症):是1-12個月齡的寶寶死亡的主要原因,它最常發生在2-6個月大的寶寶身上,90%發生在6個月以下的寶寶身上。
6. 睡姿:至少在最初的4個月內一直讓寶寶仰臥睡覺,並將他舒適的包裹起來,旁邊放上白噪音,這種聲音會讓寶寶更加平靜,而襁褓讓寶寶難以翻滾保證安全。
7. 安全感:在最初的幾個月裡,你隨時隨地的關愛會培養嬰兒的信任和安全感,從9個月到12個月之間,開始讓寶寶知道界線的含義並且遵守規則是十分重要的。
8. 孕期的「第四期」:寶寶0-3個月尚處在孕期的「第四期」,需要通過5S安撫法來模擬子宮環境,打開寶寶的安撫反射。5個「S」——襁褓、側臥、噓聲、搖晃、吮吸。在3-5個月,安撫反射會逐漸消失,5S不再觸發自動的安撫。
9. 寶寶哭鬧時:寶寶哭鬧時需要有刺耳的、隆隆的噪聲才能開啟安撫反射,聲音要跟他的哭聲一樣大,你只需要閉著嘴,在寶寶耳邊發出很大的「噓噓噓噓噓噓」的聲音,等寶寶平靜下來,為了保持安撫反射,把白噪聲講到沐浴聲大小(65-70分貝)。
10. 寶寶出生後的第一個月,如果睡覺超過5個小時,需要喚醒餵一次奶。
圖片來源於網絡
11. 寶寶吃奶睡著後也需要拍嗝。
12. 早醒:即使在睡覺時,寶寶也能感受,聽和看,清晨的陽光照射在他緊閉的雙眼上和小小的頭骨上,讓他們停止分泌褪黑素,這時推薦使用遮光窗簾,讓寶寶多睡一會兒,另外,白噪音也能遮蓋清晨鳥叫聲等雜音。
13. 吐奶:吐奶是由於寶寶的賁門和幽門發育不全導致的。是一種食道輕微的反流,很少有寶寶需要治療,等到4-8個月時這種症狀就會消失。但如果寶寶體重不增同時每天有5次以上的大量吐奶應去找醫生幫助判斷是否是食道反流。
14. 哄睡時機:寶寶在一開始疲勞時就應開始哄睡,不要等過勞過困。寶寶疲勞時的信號順序是:揉眼睛→眼神放空發直→動作笨拙打哈欠→亢奮(淘氣不安)→睡著或情緒低落。
15. 寶寶的身體大小在最初的6個月裡會翻一番。到了3或者4個月,寶寶的大腦逐漸發育到不需要進食就可以連續睡4-6個小時。
16. 能量來源:在寶寶6個月時,95%的卡路裡是由奶提供的,到了9個月時寶寶75%的卡路裡仍由奶提供,到一歲時奶佔寶寶飲食的50%。
17. 關於安撫物:從3個月到6個月,唯一安全的安撫物就是安撫奶嘴和白噪音。在6個月後,可以加入一張手帕大小的絲綢毛毯或者手掌大小的可愛動物玩偶。不過要確保總有一個備用的,失去心愛的小物對寶寶來說是個天大的災難,所以每幾個禮拜,就輪流更換寶寶的兩個心愛小物。
18. 輔食添加:輔食添加不得早於6個月,6月齡時幫助寶寶消化輔食的消化酶才會在胃中生成,過早添加容易造成寶寶消化不良以及增加過敏的風險。
19. 夜間入睡前的一個小時跟寶寶安靜的玩耍,同時把房間的燈光調暗,電視和音樂都關掉,打開白噪音。
20. 關於寶寶撞頭和搖頭:6個月到3歲,寶寶撞頭是非常普遍的行為,4個月左右,有很多寶寶會出現睡前搖頭的情況。這種有節奏的搖擺幫助寶寶忽略外界的噪音或長牙的疼痛,是一種寶寶自我安撫的方式。如果沒有伴有焦慮,沮喪或發育異常,發作年齡在3歲以內,則不需要太擔心。
21. 關於排便:寶寶的大便不能是幹硬的小球或大塊大塊的,這樣會傷害他的肛門。除了母乳寶寶在最初的幾個月好幾天排一次軟便以外,所有寶寶都應該每天至少排一次軟便。
22. 處理寶寶的「哭」:對於寶寶的哭聲家長的第一個反應往往是止哭,而不是去思考哭聲背後的原因,那就會在止哭的路上越走越遠。
23. 有的寶寶在開始學會吃手時手會亂抓,總是在兩個睡眠周期間亂抓一通然後醒來,這是寶寶學習控制自己的雙手的一個過程,也屬於睡眠能力中身體控制能力弱導致的睡眠問題,我們需要在白天多鍛鍊寶寶使用手的技能,在入睡時利用襁褓或者投降睡袋幫助寶寶睡得安穩。
24. 各月齡段寶寶清醒時間:1個月 45min-1H;2個月 1-1.5H;3個月 1.5-2H;4-6個月 2-2.5H;7-9個月 2.5-3H;10-12個月 3-3.5H。當然肯定存在個體差異,時長是參考,關鍵是規律。
25. 大多數寶寶的睡眠信號會在4個月左右消失。
26. 生物鐘:4個月前要基本固定寶寶的夜間睡眠時間,保證在±1H間為宜。但2歲內的寶寶白天的生物鐘並不總是固定的,關鍵是看小覺次數和清醒時長是否形成自己的規律。
27. 不同月齡段安撫寶寶的方式:根據寶寶自我安撫能力的發展規律,安撫寶寶的方式為:0-3個月 他人安撫;4-9個月 他人安撫+自我安撫;9-12個月 陪伴+自我安撫;13個月及以上 自我安撫。
28. 睡眠四要素:放鬆的身體、平穩的情緒、足夠的睡眠需求、適宜的睡眠環境。
29. 安全感:安全感是孩子在成長中建立起來的對人、對世界的信任關係。包括:對他人的信任——我是不是被這個世界所接納(更多的撫觸按摩可以起到積極作用);對自己的信任——接納自己,發展自信,我有能力自己照顧自己;對世界的信任——心裡裝下別人,這個世界是安全的。
30. 睡眠是一種能力,跟大運動能力和語言能力等一樣,是需要從小培養的。所謂睡眠能力是指嬰幼兒克服外界感官信息幹擾、放鬆身體、自行進入睡眠狀態的能力,以及在睡眠過程中處理各種感官信息幹擾、非大腦控制的肌肉活動和身體活動而不完全清醒、繼續睡眠的能力。用大白話來說,就是:你能不能放鬆身體、平復情緒,睡個整覺,如果被吵醒、被幹擾之後,是否具備繼續快速睡著的能力。睡眠能力包括感官能力、身體控制能力以及自我安撫能力。
睡眠諮詢:wanghan159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