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教育局澄清:從未倡議以簡化字取代繁體字

2020-12-13 中國新聞網

香港教育局澄清:從未倡議以簡化字取代繁體字

2016-02-14 11:47:14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朱念

  中新網2月14日電 香港特區政府網站13日刊載特區教育局網頁文章稱,近日,有不少關於簡化字的誤解和不準確報導,因此作出澄清。

  文章指出,繁體字廣泛應用於香港社會生活層面,學生必須掌握繁體字,以便學習和溝通傳意,為升學和工作準備,繁體字的地位毋庸置疑。「認讀簡化字」並非此次更新當地的中國語文教育學習領域課程(小一至中六)的諮詢項目,教育局從來沒有倡議以簡化字取代繁體字。

  事實上,在2002年的《中國語文教育學習領域課程指引》已清楚列出「為擴大學生的閱讀面,以及加強與內地、海外各地的溝通,學生應掌握認讀簡化字的能力」。香港教育局一直鼓勵學生大量閱讀,頗多出版的書籍,例如數理參考數據、計算機軟體工具書、文學原著、翻譯作品、字典,亦有以簡化字印刷,學生如能認讀簡化字,有助拓寬閱讀視野。除內地外,新加坡、馬來西亞等華人社會,亦常見簡化字的應用。

  但簡化字的認讀,絕不能過早開始,尤其是小學階段,學生如果同時學習繁簡二體,反會造成識字和寫字上的幹擾,容易混淆字形,正因如此,香港教育局建議學生學習漢字,要先充分掌握繁體字;待學生具備繁體字的基礎後,在中學階段,按學習需要和在適當情況下,酌量認讀簡化字。早於1996年,前香港教育署已製作《簡化字學習套(中學高年級適用)》及《通繁達簡:簡化字學習軟體》,十多年來,學校及教師均能按學生學習需要而靈活使用。

  教育局並不評審以簡化字編纂的教科書,目前無論在《優質課本基本原則》、各科目《課本編纂指引》、《課本編印設計指引》內,對語文、字體、字形也有嚴格要求,只有符合標準的課本始可納入適用書目表,讓學校選用。

  文章指出,此次更新中國語文教育領域課程的諮詢文件,由課程發展議會編訂,成員包括不同界別的代表。一如既往,在諮詢過程中,教育局透過多方渠道,包括教師諮詢會、調查問卷及焦點小組會議,搜集學校持份者的意見,亦透過上載文件鼓勵其他人士提交建議。此次諮詢期定為兩個月,較以往慣例為期一個月的諮詢期延長一倍;在整理各方意見後,將交由課程發展議會及委員會討論和議決,修訂中國語文教育領域課程指引(小一至中六)。完成諮詢後,教育局亦會繼續進行恆常的課程檢討,搜集不同意見,以持續優化中國語文教育的發展。

  香港教育局重申,教育局並沒有計劃在中、小學階段規範學生在常規課堂內學習簡化字,亦並不評審以簡化字編纂的教科書,更無所謂以簡化字取代繁體字、「一體化」或令繁體字消失的含意或意圖,希望社會人士明白,不要誤解,也不要妄作無謂的猜測。

相關焦點

  • 人民日報海外版:港臺有人宣稱「繁體字正統、簡體字劣等」
    香港的繁簡字之爭不止一樁。近日,一些香港媒體和激進政治組織炒作特區政府將推行「簡化字替代繁體字」,並批評此舉「洗腦」。為此,香港教育局特地在網上發文澄清,從未倡議以簡體字取代繁體字,只是建議學校「先繁後簡」,在學生基本掌握繁體字後例如高中階段,可酌量學習簡體字,以便認讀簡體字排印的書刊,拓寬閱讀範圍。但是,仍有人批評這是「名義上擴寬學習面,實際是搞內地化」。
  • 簡化字轉繁體字的尷尬
    畢福劍贊潘曉婷是「九球天后」,題字四個錯倆簡化漢字從上世紀五十年代中開始推行,到現在已滿五十年了,現今六十歲以上的人,當年讀小學時,學的還是繁體字,五十歲以下的人都已普遍學習簡化字,越年輕的對繁體字越陌生
  • 為什麼簡化字沒有對應的繁體字好看?
    簡化字為什麼沒有繁體字好看?為什麼書法作品通常都寫繁體字?這個問題估計絕大多數人都曾有過疑惑,首先「好看」這個詞如果往深層次去探究,可能會牽扯進來太多的關於美學和個人審美的理論,本文只從表面的,大眾的角度去探究簡體繁體的「好看」問題,歸結起來大致有兩點,此兩點足以解惑,另外大家也可以通過這兩點去判斷某一個字有沒有寫法不同的繁體字。
  • 不妨開設繁體字課程
    漢字之所以能發展到今天,是物競天擇的結果,漢字的演化從未停止,未來到底發展成什麼樣,誰也難以精準預測。漢字繁簡之爭到底在爭什麼?一言以蔽之,無非是文字的工具屬性和文化屬性。看重工具屬性者認為,漢字是一種書寫工具,以書寫和交流的便利、實用、暢達為目的,重回繁體字是歷史的倒退,也不切實際,而且簡化字也是尊重和體現傳統文化的。
  • 範曾書法:簡化字與繁體字混用,是毛病嗎?一直不好意思問
    主要說說範曾書法的一個問題:筆者看範曾的書法,是簡化字與繁體字有混用的現象。書法兩體用字,雖然都是「中國字」,但是文化含量卻不太一樣。簡化字是實用字為主,繁體字是書法用字為傳統。書法應該是寫簡化字還是繁體字呢?這個問題本身不好界定。站在通用語言文字推廣的角度來講,書法家應該隨時代潮流,寫簡化字書法。
  • 簡化字與繁體字對照
    簡化字與繁體字對照
  • 語言文字專家:認讀繁體字,主要是少數專家的事
    1  問:新中國成立後推行了60多年簡化字,為什麼突然會遭遇「爭議」呢?  答:2019年兩會期間,又有全國政協委員提議學校開展繁體字教育。「建議有關語言文字部門充分調查、深入研究,適時恢復使用繁體字並保留簡化字書寫簡便的成果,至少做到『識繁寫簡』和『用簡識繁』,以消除諸多弊端。」
  • 評論:莫把香港學生認讀簡體字政治化
    用於這個諮詢文件課程理念部分提到「學生在掌握繁體字後,亦應具備認讀簡化字的能力」,在香港社會引發一些爭議。與現在香港社會的許多議題一樣,有人將問題政治化,掀起風浪。針對一些猜測,教育局署理局長楊潤雄澄清說,香港教育以繁體字為主,所謂強推簡體字,是無根據的謠傳。  顯然,這是一個很簡單的事情。香港教育局是建議而非「強推」學生應該有認讀簡體字的能力。
  • 繁體字是中國文化的精粹,香港臺灣都在使用,我們要恢復繁體字嗎
    當今漢字有兩個版本,繁體字與簡化字,繁體字是中國文化的精粹,香港臺灣都在使用。我倡導寫簡識繁,這就是書寫用簡體字,但你要具有認識繁體字的能力。理解中國文字歷史的傳承和沿革。現在反對簡化字,恢復繁體字是歷史倒退,沒有出路的。
  • 繁體字功課,不僅難倒內地媽媽,也難倒香港媽媽!
    隨著兩地交流加深,我接待過不少內地的學校來香港,這繁體文化交流成為孩子們一大「障礙」,相反,我也不時安排香港學校到內地訪問,同樣面對簡字體,香港孩子有時候也「一頭霧水」。於是,有不少人以為香港社會容納不了簡體字,其實,這是不了解香港。早在1986年,港英政府就允許香港公開考試使用當年10月份國家公布「簡化字總表」內所列的簡體字。
  • 聯合國「廢繁體字」真相調查:聯合國早不用繁體
    劉先生從1973年開始就在中文處工作,他表示從未聽說聯合國「決定於兩年後廢除繁體字」一事。更重要的是,30多年來,簡體字是聯合國唯一的中文「版本」,因此也「不需要」做這種決定。劉先生非常肯定地告訴記者,從他進入中文處工作開始,聯合國就使用簡體字,以後也一直使用簡體字,沒有用過繁體字。  記者還採訪了中文處其他一些老員工,他們也證明了這一點。
  • 臺網友呼籲繁體字申遺 稱:20年後香港就不會使用繁體字
    摘要:有網友發文稱,使用繁體字的其他地區開始漸漸接受簡體字,如果這樣下去,繁體字會邊緣化了,未來臺灣可能是唯一使用繁體字的。對此,有一些網友趁機鼓動將繁體字「申遺」。
  • 為何臺灣港澳用繁體字,中國大陸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用簡體字
    很多學者呀,都提出了使用簡體字的呼聲,特別是在1919年五四運動之後呢,白話文運動興起了,於是呢,就有很多的學者表達了推行,簡體字的倡議,甚至有很多學者,都做出了簡體字的標準,作出了對照表格,隨著這種呼聲呢,在1930年代,當時的中華民國政府呀,就推行了簡體字的標準,他們為實行簡體字做著準備,可是呢隨著之後抗日戰爭爆發了,然後呢國共內戰爆發了之後呀,國民黨就敗退到了臺灣
  • 為什麼現在寫書法的人不寫簡化字,還寫繁體字?
    3:「漢字」簡化的歷程 從1935年至2000年間,漢字經歷了無數次的簡化、規範、推廣使用的坎坷歷程,學者們通過對文字造字法,和書法的簡化(主要是草書字符)等方面綜合考慮推敲,對文字進行系統的簡化和完善,以及造字,1956年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的《漢字簡化方案》,並最終制定了《簡化字總表
  • 用「簡體字教中文」惹風波,這所香港貴族學校給出這個理由
    事出有因,香港赫赫有名的「貴族學校」哈羅香港國際學校,計劃調整中文教學政策,取消繁體字教學,採用簡體字教中文!哈羅副校長Annabel Davies本周一向家長發通告,指計劃在2019年8月起,向初級班第一至第五班的學生只提供簡體字中文課程,取代現時簡繁並行的課程。
  • 鼓譟恢復使用繁體字的短視
    近幾年,恢復使用繁體字的聲音似乎從來就沒間斷過。據3月3日《南方日報》報導,全國政協委員潘慶林又提出了議案,建議全國用10年時間,分批廢除簡體漢字,恢復使用繁體字。簡化字推行了幾十年,貢獻了無量功德,成了國人必不可少的讀寫工具,也為全世界絕大多數人認同。潘委員何以逆天下大勢而動,主張恢復繁體字呢?
  • 港媒:怎麼看簡體字在香港?
    近年來香港愈來愈容易看到簡化字,然而有人卻謔稱為「殘體字」,抨擊使用者,並稱香港長期使用的繁體字為「正體字」。  近年來香港愈來愈容易看到簡化字,然而有人卻謔稱為「殘體字」,抨擊使用者,並稱香港長期使用的繁體字為「正體字」。
  • 中國最早的簡化字運動並非始於近代,而是距今2200多年
    戰國以後,有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被確認的簡化字運動。由於巴文的文字過於繁複,不利於使用,於是,關東各國的文字開始簡單化。繁體字和普通漢字是有區別的。繁體字是官方用字,俗字則是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用字。文字簡單抽象。由於普通漢字更容易書寫,逐漸流行起來,衝擊著繁體字體系。後來,甚至出現了大量的簡化異體字。有的沿用至今,收錄在《現代簡化字總表》中。
  • 為什麼要學習繁體字?
    當年我們所使用的繁體字,它不僅蘊含著歷史底蘊,還有人文關係,非常的形象而又生動。繁體字是漢字的原始形態,是記載了每一個漢字產生過程的圖像,是認識漢字的規律性表現形式。所以,繁體字是中華民族正宗的文字。是老祖宗留下的寶貴文化財富。
  • 《從要求恢復繁體字想到的》
    賀俊傑/文這幾天,猛然間網上不停的有人大喊大叫,要求恢復繁體字,這種煽動性的議論,其目的究竟是為什麼?我們說,不論是繁體字還是簡化字,它的功能主要就是一種記載交流的工具而已,漢字由繁到簡是一種歷史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