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一個男人愛到「上頭」的女人,十有八九是焦慮型依賴人格

2020-12-20 陳大白

在親密關係中有一類女人,時常會經歷一種有心無力,患得患失的感覺。

如果男人對你好一點,那麼你內心就會感到一絲安慰,如果對方的注意力不在你的身上,那麼你立刻就會坐臥不安。

事實上,這就是典型的焦慮型依賴人格。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焦慮型依賴人格在潛意識中對感情都是不自信的,一方面總是認為自己難以幸福,另一方面則是覺得,自己本身就不值得被愛。

如果不趁早認識這個問題,找出裡面的成因,恐怕這輩子都會活在內心掙扎的模式當中。

01遠離指責型的溝通

在兩個人相處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意見分歧的時候,這個時候兩個人是怎樣磨合的,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如果你跟一個不懂愛的男人走在一起,那麼他很難照顧到你的情緒,他會一味地將問題推卸到你的身上,讓你感到自己在他面前完全失去價值。

這種指責型的溝通,很容易會演變成惡言相向的局面,一旦長時間沉浸在這種溝通模式當中,那麼你非但不會幸福,而且只會變得焦慮起來。

所以在這裡給予年輕女孩一個忠告,找對象不要停留在物質條件層面的觀察,有時候你在找對象的時候,更應該好好審視對方對待你的方式,到底是不是尊重你,理解你,支持你。

02要學會愛自己

焦慮的深層次問題,也是跟自己的安全感有關的。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一個人嬰兒時期跟母親的依戀關係,往往會形成一定的心理定勢。

在幸福家庭中的孩子,因為受到了更多愛的滋養,所以在親密關係中,會更加有安全感,不會在談戀愛的時候,動不動就患得患失。

但如果你在成長過程中,父母給予你的關心和愛護較少,就容易讓你形成對親密關係焦慮的心理。因為在你的成長中,很少受到來自於父母的肯定和支持,所以你會覺得任何親密關係中的愛,都是難以捉摸的。

要解決這個問題,你就要正視自己,在後天好好地學會去愛自己。因為安全感不僅僅是來自於外界的,更是來自於自己的內心。

所以,在成年後進入談戀愛也好,還是在相處當中。你都要建立一種正確的愛情觀。那就是你自身有屬於自己完美的一面,並不是千倉百孔的。你值得被愛,如果他對你好,那麼就是錦上添花。如果他離開你,那麼你也不至於就是個可憐鬼。

03擁有獨立的精神世界

另外一方面,要想擁有一段穩定的關係,首先自己應該要有一個穩定的精神內核。你要明白,一個沒有自我的人,就像一個無底洞一樣,無論將多少東西放進去,都沒有辦法填滿。

因此,無論在戀愛還是在婚姻當中,你都不應該把感情生活視為自己的全部,而是要懂得去構建屬於自己的世界。比如,你要有自己的愛好,你也應該要有屬於自己朋友和圈子。

只有當你有了自己獨立的精神世界以後,你才會擁有「跳出」自身的狀態,獲得一種觀察自己親密關係的能力。這種能力,可以極大地幫助你提升自己的愛的能力。

04跟合適的人談戀愛

最後一點最為重要,我希望你能找一個成熟的人談戀愛,這樣可以幫助你回到好的親密關係中去療愈自己。

因為如果你自身就是焦慮型,如果你還跟一個不成熟的男人談戀愛,那麼你會變得相當累。不成熟的男人就像巨嬰,凡事都以自己的意志行事,給你帶來不確定的感覺。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找一個跟自己合適的長期伴侶,往往可以滿足兩種需求,一種是安全感的需求,另一種是歸屬感的需求。

安全感就是,你跟他在一起,你會感到你的聲音有所回應,你的自身狀態會被重視,你的內心得到了安穩的感覺。 歸屬感就是,你在他的身邊很舒服,你不會整天活在懷疑當中。

所以說有時候,懂比愛更加重要,遇到一個不懂你的人,兩個人都會愛得吃力,在關係中的兩個人,有時候適合比努力更重要。

正如有句話說得好:沒有愛的人生會變成怎樣?是沒有黎明的長夜。

相關焦點

  • 分手複合挽回愛情攻略——焦慮型依戀人格必備
    心理學上把人們在親密關係中的性格分為三種:安全型依賴人格,焦慮型依賴人格,迴避型依賴人格。當兒童哭鬧時,父母哄或者不哄都沒關係,但是如果父母一會兒哄,一會兒又不哄,兒童會認為他們跟父母的關係是不穩定的,他們難以預料父母即將用何種方式對待自己。
  • 焦慮型依戀人格」—怎樣才能擺脫焦慮型依戀?
    轉移注意力其實焦慮型人格的你,也不需要太過的自責,覺得關係走不下去就是因為你自己的性格問題。作為焦慮型人格的你,擺脫人格特性的最重要的第一點就是學會轉移自己的注意力。大部分的焦慮型人格,都是放了百分之兩百的注意力在另一半身上了,一旦談戀愛,控制不住自己的就像要把對方把握住。你要知道,每一段戀愛都會經歷四個階段:共存→依賴→獨立→共生。
  • 婚姻心理學:「焦慮型人格」導致的婚姻裂痕,如何修補
    「原生家庭」的深遠影響「焦慮型人格」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歸因到「原生家庭」的影響,也就是小時候父母如何對你,會影響到你成年後的價值觀和婚戀觀。因此,如果你的父母沒有給你足夠的愛,或者你的父母本身也有一些心理創傷,那麼在長期依賴父母生活的過程中,你就會伴隨著一種焦慮和不安,害怕自己時刻會被拋棄。即使你脫離了父母,組建了自己的家庭,你依然會覺得自己不值得被愛,依然沉浸在焦慮和不安之中。
  • 焦慮型依戀人格如何更好的戀愛?
    這種依賴關係一旦形成,就會加深加強這個孩子在親密關係裡對於另一半的關注力度。就會演變成一種過度的依賴。中途一旦發生變故,這種依賴的狀態就會變得非常不穩定。容易走向另一個極端。這也就是為什麼焦慮依戀的人,一方面非常的依賴伴侶。一方面又害怕依賴伴侶。焦慮型依戀的人應該如何自處?
  • 焦慮型依戀人格:聽說你總在親密關係裡沒安全感?
    而她的不恰當的情感表達方式,其「罪魁禍首」則是:焦慮型依戀人格。談起焦慮型依戀人格,則不得不提英國精神病學家John Bowlby曾經提出的依戀理論。指的是個體與一個特定的人的持續聯繫,這個特定的人是當孩子或者個體感到脆弱或需要保護時就會去尋找的那個人(照料者)。在嬰幼兒時期,與自己產生依戀的,一般是自己的照料者。
  • 如何用兩步挽回焦慮型人格的伴侶
    這種惡性循環會在根本上阻礙雙方在親子關係裡體會到長久的放鬆和安全,也正是由於父母忽冷忽熱的態度,孩子會產生一種不知道什麼時候就被拋棄的恐懼感,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長大的人很容易形成焦慮型依戀人格。2.後天形成的焦慮型依戀人格,很容易被負面情緒帶動,也會將感情失敗歸咎於遇人不淑。焦慮型依戀的人很容易陷入一個怪圈——我明明很愛你,可我卻不能百分百信任你,我就是要一邊折磨你,一邊驗證你對我的愛。
  • 愛就一個字,我要你答八百次 | 你也是焦慮型依戀人格嗎?
    若你在一段戀愛關係裡總是感到焦慮不安,患得患失,習慣用憤怒來表達希望被安撫的心;或者在愛情裡愛到失去自我,你的每個低聲下氣、極盡討好,都只為自己能夠在這段感情裡被好好對待……你也是「焦慮型依戀人格心理學成因上,焦慮型依戀人格的人,面對親密關係呈現出的焦慮主要是源於對於被愛的不自信。
  • 如何正確面對焦慮型依戀?
    在溝通當中女生反覆說著這樣幾句話:「他一開始不是這樣的,一定是不愛我了。」「我不知道為什麼,每段感情都這樣,只要她不回我信息,我就覺得她跟別的女人在一起。」先不去評價這段感情中誰是誰非,相信很多女孩子在感情中都經歷過類似的心情。
  • 一個男人,敢反問你這些問題,十有八九是愛你入骨了,別不知道
    一個男人,敢反問你這些問題,十有八九是愛你入骨了,別不知道。第一:你是不是真的愛我?女人在感情當中非常缺少安全感,男人同樣的也非常缺少安全感。男人也需要女人一次又一次確定的回答,才能安下心。如果一個男人經常這樣問你的話,千萬不要覺得他是在質疑你,而是因為他缺少安全感,所以才這麼問你。
  • 男人的這些「隱私」,告訴你一個,十有八九都是愛你太深的表現!
    愛情是甜蜜的,每個人都想追求愛情,每個人也都有追求愛情的權利,但是現在的男女都怕在愛情裡受傷,尤其是女人。其實男人真心愛上一個女人很容易就能看出來,男人的這些「隱私」,告訴你一個,十有八九都是愛你太深的表現!1.
  • 焦慮型依戀人格愛上迴避型依戀人格怎麼辦?
    這種關係介於心理學家稱之為:焦慮型依戀人格與迴避型依戀人格之間。在這類夫妻關係中,存在著持續不斷的推拉遊戲。焦慮型依戀人格很典型地或多或少會抱怨他們的伴侶反應不足,指控他們感情上的疏離、隱瞞、冷酷、身體上也冷落。迴避型戀人對他們的伴侶保持著相對安靜,但在他們厭煩時,他們會抱怨。
  • 親密關係中的焦慮型依戀風格怎麼破?
    如果人家明明就是不愛,你還自我安慰非說他是迴避型風格,那是自欺欺人,或許人家換個人倒變成焦慮型了呢。至於如何判斷有沒有真心,可看我舊文《如何判斷是不是真愛?真愛的三個表現》和《什麼是喜歡?什麼是愛?喜歡和愛的區別?》。心理學把人在親密關係中的表現分為三種:安全型依戀、焦慮型依戀、迴避型依戀。(也有分成四種的,大同小異。)
  • 男人既愛又離不開的女人,無非這三種
    男人既愛又離不開的女人,無非這三種【01】事業上,愛折騰,有闖勁感情中,沒有經濟的獨立,就永遠沒有人格的獨立,男女都不例外。女人賺錢不一定是責任,但一定是尊嚴。賺的多代表著能力強,賺的少卻足夠安身立命,未嘗不是一種獨立和堅強,女人努力生活、不依附、不依賴、不等不靠的樣子,一定很美。
  • 迴避型依戀和焦慮型依戀註定相愛相殺嗎?
    據這麼多年我的案例諮詢經驗,男生迴避型居多,女生焦慮型居多。而且迴避型依戀和焦慮型依戀不是相愛相殺,而是一場災難。那到底什麼是迴避型依戀和焦慮型依戀呢?在心理學上,根據人們在親密關係中的表現,劃分為三種人格:安全型依戀人格,焦慮型依戀人格,迴避型依戀人格。大約有65%的人屬於安全型依賴人格,他們在親密關係中既能夠依賴對方,也能夠保持足夠的理性好好愛自己。
  • 男生追女生時,粘人的女生佔有欲強,是不是焦慮型依戀人格呢?
    童年在心理學上的參考比重是比較大,在中國式家庭中,普遍存在一個很典型的家庭問題,一個焦慮的母親、一個「不存在」的父親和一個有「問題」的孩子。 那麼如果男生喜歡上的女生,發現她是焦慮型依戀人格怎麼辦?我們該怎麼和焦慮型人格交流相處呢?
  • 深愛一個男人,最好的方式:「淬火效應」
    很多女人遇到愛就變得盲目,她們像極了無頭蒼蠅,因為愛情一股腦的栽進去,在大多數女人的觀念裡,愛即是付出,越愛一個男人,就越是把對方當成生命裡的唯一,生活的氧氣。但是有句話說得好: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被偏愛的有恃無恐,從人性的角度來說,審美疲勞的產生是不可避免的。
  • 一個真正獨立的女人,並不介意依賴男人
    僅憑這樣的一個小細節,去推斷豪門的婚姻不一定客觀,畢竟豪門婚姻太複雜,我們沒經歷過也不太懂。但在現實當中,婚姻裡這些常見的小細節,的確會讓所有做妻子的吐槽。並不是提倡男女平等的時代,所有的一切都可以男女不分了。
  • 認識你的戀愛人格——安全型、焦慮型、迴避型
    之後,一些心理學家發現,這種依戀行為的影響會延續到人們成年,主要凸顯在親密關係上,由此衍生出三種不同的戀愛人格:安全型依戀人格(secure attachment),焦慮型依戀人格(anxious preoccupied)和迴避型依戀人格(avoidant attachment)。
  • 一個女人「接吻」後,有這樣的表現,十有八九是動真情了
    無論是戀愛時還是吵架時,一個吻便能解決情侶之間的很多矛盾。尤其是對於男人來說,他不愛你也可以和你上床睡覺,但若不愛你,便很難去吻你。女人更一樣,若對你沒有愛,除非是有一些不可告人的目的,否則,更不可能去吻你。女人是矜持的,且愛惜自己名聲的,絕對不會輕易就做這樣的事情。
  • 你愛我嗎?你有多愛我?你會永遠愛我嗎?——當你遇上焦慮型戀人
    有一種不安全依戀,叫焦慮型依戀你身邊有沒有這樣的人: 他們在親密關係中很依賴對方,時刻希望和對方保持聯繫,要發定位,發照片,發視頻;他們似乎很敏感,會很希望對方做各種事情來證明愛自己,不停試探感情;他們容易患得患失,總是擔心伴侶的離開,用看似弱勢實則佔有控制的方式去死死抓住伴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