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金融監管機構:未來企業破產潮及樓市崩潰將加劇小銀行壓力

2020-12-19 財聯社

財聯社(上海,編輯 周玲)訊,美東時間周四(3日),美國金融監管機構發布了一份疫情對金融穩定的風險評估報告。報告稱,受疫情衝擊,潛在的企業破產浪潮和商業房地產市場的崩潰,可能會對小銀行構成沉重壓力。

周四,美國金融穩定監督委員會(FSOC)的年度報告敦促監管機構,對市場的各個弱勢環節應保持警惕,並舉出今年3月份美國短期融資市場動蕩的例子,稱這些地方就是最容易爆發問題的領域。

周四的報告是FSOC自疫情爆發以來的第一份報告,該小組由美國主要金融監管機構負責人組成,也將是這屆委員會在川普政府期間的最後一份報告。

FSOC由美國財政部領導,成員包括美國財政部部長、美聯儲主席、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主席等15個重要監管機構的負責人,這些監管機構將於明年1月由當選總統拜登(Joe Biden)領導的政府接管。外媒預計,拜登政府可能會在安全和穩健問題上採取更為謹慎、更強硬的立場。

FSOC周四報告中提到的風險還包括企業債務水平的高迄,其中包括3月以來遭評級機構調降評級的近2萬億美元非金融類債務。

報告警告稱,越來越多的破產申請可能給法院系統帶來壓力,使重組債務變得更加困難,並迫使更多公司進行清算。

該報告還警告稱,包括貨幣市場基金在內的短期批發融資市場,存在「潛在重大結構性漏洞」。

報告還指出,雖然大型銀行相對較好地經受住了此次疫情的衝擊,但依然建議監管機構確保大型機構保持充足的資本和流動性。銀行在過去10年大量積累資本和流動性作為緩衝,是它們迄今為止能夠經受住疫情壓力的主要原因。

相關焦點

  • 後金融危機時代美國影子銀行監管反思 ——以金融監管邊界理論為視角
    這些討論大多單向討論影子銀行與金融監管之間的關係: 影子銀行是金融監管作用的對象, 金融監管可以通過不同手段對影子銀行進行規制消除風險確保金融系統的運行效率。  如袁達松教授對金融危機前影子銀行的監管盲區以及後危機時代針對影子銀行的監管變革均進行了梳理, 認為應當填補影子銀行的監管漏洞。[4] 施瓦茨教授則提煉出最大化影子銀行經濟效率以及最小化影子銀行系統性風險的不同監管手段。
  • 英美銀行破產法述——以銀行特殊破產制度為中心|破產池語
    發起破產程序前,監管機構對銀行進行幹預,避免破產或提前發起破產程序;中央銀行履行「最後貸款人」功能,為陷入暫時流動性困難的銀行提供短期支持;財政部則在特定情形下,為金融市場提供流動性以避免金融體系崩潰。破產程序中,監管機構承擔了更多的職能:如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同時身兼存款保險人、監管人、清算人和管理人多重角色。
  • 朱民:全球金融市場將面對企業破產高峰 銀行最困難時候還未到
    來源:中國經營報社原標題:朱民:全球金融市場將面對企業破產高峰 銀行最困難時候還未到本報記者 慈玉鵬 北京報導「2020年,疫情等因素影響金融市場出現巨大震蕩,2021年,金融界結構性變局將更加深刻。」近日中國國際金融學會年會在中國銀行總行召開,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朱民在會上如是說。朱民認為,目前全球正處於危機的第二階段,即企業大量破產階段,明年上半年將會是企業破產高峰,這將會引發銀行機構的巨大壓力。
  • 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朱民:明年上半年將是企業破產高峰
    朱民:全球金融市場將面對企業破產高峰,銀行最困難時候還未到!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朱民:明年上半年將是企業破產高峰「2020年,疫情等因素影響金融市場出現巨大震蕩,震蕩後是變局。2021年,金融界結構性變局將更加深刻。」
  • 美國企業破產潮愈演愈烈 新經濟刺激方案談判曙光難現
    原標題:美國企業破產潮愈演愈烈 新經濟刺激方案談判曙光難現 摘要 【美國企業破產潮愈演愈烈 新經濟刺激方案談判曙光難現】美國此次經濟衰退與2008年完全不一樣
  • 信貸強監管持續升級 嚴防違規「輸血」樓市
    僅百萬級大額罰單中,銀行涉房貸款違規數量佔比就接近四成。業內人士預計,在當前金融監管高度關注房地產金融「灰犀牛」的背景下,加強貸款全流程管控、防止資金違規流向房地產等領域仍將是未來監控重點方向。  一位城商行信貸部門經理對記者表示,監管機構始終都在嚴格監管信貸資金違規進入房地產市場,但貸後進行資金用途幹預並不容易。「比如,試圖將貸款資金流向房地產的企業往往存在多頭開戶,資金在多個帳戶間轉移,這就導致原放款銀行難以監督資金流向。因此,銀行需通過客戶帳單流水、繳稅憑證等進行判斷,需要大量工作人員審核,運營成本較高。」該經理指出。
  • 美國樓市面臨永久性崩潰 銀行業舊毒新債難翻身
    事實上,由於低估房價跌幅,美國銀行在過去兩個季度中已為此多支出30億美元。美國銀行所處的窘境絕非個案。今年一季度,為應對房價"下滑壓力",美國第三大銀行花旗集團就出售了11億美元問題貸款。在金融危機全面爆發三年後的今天,美國銀行業在房貸及相關衍生品業務上的噩夢仍未終結。
  • 關於金融脆弱性與美國金融危機:理論與現實的思考
    由始於2007年初的美國次貸危機所引發的世界金融風暴正在全球迅速蔓延並持續惡化。金融創新的過度、信用監管的缺失以及道德風險的蔓延進一步加劇了美國金融體系的脆弱性及不穩定性,是導致此次金融危機的三大主因。
  • 因監管壓力加大 埃森哲(ACN.US)稱各大銀行將面臨損失數十億美元...
    埃森哲諮詢公司(ACN.US)周三(3月11日)表示,由於監管壓力加大,以及來自提供免費服務的新進入者的競爭加劇,各大銀行面臨著損失數十億美元付費零售收入的風險。埃森哲在研究報告中稱,未來三到五年,全球12個市場的銀行通過透支費或跨境支付和海外交易等服務收取的收入將平均減少5%。據悉,這項研究結果是基於對12個國家(包括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和香港)銀行收入來源的定量分析,以及對近1.5萬名銀行客戶的調查而得出的。
  • 美國失業率飆升帶動信用卡與企業違約潮
    失業率的飆升令信用卡違約風險飆升,銀行和其他放貸機構嚴陣以待違約潮的來臨。包括第一資本(Capital One)、發現金融(Discover)和同步金融(Synchrony)在內的機構近日都宣布已允許借款人延期還款1個月甚至更長。此外,一些銀行正在降低或免除滯納金和利息費用,甚至免除客戶的部分債務。
  • 小貸應屬金融機構?監管風險在哪?這個城市金融監管方「發聲」
    (徵求意見稿)》等文件對小貸公司的指導和影響,探討了小貸行業未來發展方向。從該文件的表述來看,並不能認定小貸公司系金融機構。 但情況在7年後似乎出現一些變化。2015年中國人民銀行、原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原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國家統計局印發的《金融業企業劃型標準規定》(銀髮〔2015〕309號),小貸公司被認定為「非貨幣銀行服務類金融業企業」。
  • 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應用出爐 金融科技企業攜持牌機構「入盒」將...
    摘要:值得注意的是,在上述6項創新應用產品中,有2項創新應用是持牌金融機構與金融科技企業合作的創新項目。要定期公布監管沙盒的試驗情況,包括技術和業務數據等,讓參與試點機構都能認真對待金融科技監管沙盒。」孫揚說。
  • 未來中國金融監管面臨挑戰
    同時,金融系統性監管政策的加強,其實也暴露了中國的一些大型企業,包括實體企業和金融企業相關風險的增加,從近年來,包商、恆豐等銀行的問題其實已經反映了很多大型跨行業集團中存在的各種風險問題。在今年的金融穩定報告中,特別提到了大企業的風險。報告披露,在央行、監管部門和存款保險等各方推動下,截至2019年末,已對503家投保機構採取了早期糾正措施。
  • 美國放鬆銀行監管引發爭議 亞馬遜、Facebook或可創辦銀行
    美國監管機構正在嘗試打通大型非金融公司從事銀行業務的壁壘,以「工業貸款公司」的形式從事銀行業務,繞開傳統金融機構須遵守的資本和流動性監管要求。這在該國引發了激烈爭議。
  • 樊磊:金融海嘯有多遠?
    美國第十大抵押貸款機構——美國住房抵押貸款投資公司2007年8月6日正式向法院申請破產保護,成為繼新世紀金融公司之後美國又一家申請破產的大型抵押貸款機構。2007年三、四季度,美國最大的兩家銀行——花旗銀行和美國銀行——以及全球最大的券商美林集團三大金融機構先後公布巨額的資產減記和虧損。
  • 監管放行法規將大型企業開展銀行業務正式化 「亞馬遜銀行」還遠嗎
    現在監管開了個口子,允許大型企業開展銀行業務,華爾街可能真的要小心了。「亞馬遜銀行」大型科技企業與金融機構的距離越來越近,甚至已經有了「重合」的影子。據《洛杉磯時報》稱,當地時間周二,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批准了工業貸款公司(ILC)的監管法規,將允許大型企業開展銀行業務,同時又避免了專業金融公司在資本和流動性方面所受的約束。
  • 今年起,樓市將迎來三股「寒流」,銀行行長:要做好過苦日子準備
    可見,未來房價基本已經杜絕了大漲的可能,此外,自2021年起,樓市將迎來「寒潮」。01時間剛來到2021年,樓市就迎來第一股「寒流」:據央視新聞報導,2020年12月31日,人民銀行、銀保監會發布《關於建立銀行業金融機構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通知》,將根據銀行業金融機構的資產規模、機構類型等因素,分檔設定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要求,通知自2021年1月1日起實施。
  • 喆安政策解讀月報|監管層密集強調防範金融風險,嚴防房地產金融...
    1 監管層密集發聲,房地產金融監管持續升級 截至11月末,銀保監會及其派出機構對各類型銀行業機構已累計開出罰單近2000張,罰金金額已突破10億元,遠超去年全年。
  • 全球六次金融大危機:起源、導火索、傳導機制、影響及應對(下)
    商業銀行大量投放貸款,居民及企業部門債務與槓桿高增,股市樓市價格快速上漲。從銀行角度看,利率自由化改革推高存款利率,負債端壓力迫使日本商業銀行向房地產和非銀行金融領域投放大量貸款。2.4.3 傳導:金融機構、企業、居民資產負債表全面惡化金融機構及投資者順周期行為加劇資產價格下跌。金融機構及投資者追求流動性,拋售資產,加劇資產價格下跌。1989-2003年,日經指數累計跌幅達73%。
  • 中國買家提前撤離,加拿大經濟大跌63%,加國破產人數飆升,事情進展
    與此同時,加拿大債務危機的風險還在不斷加劇。加拿大議會的預算監督機構警告說,加拿大更艱難的經濟水域將意味著更嚴重的聯邦赤字。加拿大議會預算辦公室的報告預測,到2025年,加國經濟放緩將使平均年度赤字平均增加16億美元,到2020年3月本財政年度結束時將產生211億美元的赤字,隨後的12個月將產生233億美元的赤字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