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首個微專業啟動!開啟「小而美」敏捷人才培養新模式

2020-12-12 MBA中國網

小而美」的微專業

解開工程項目投融資的奧妙

——微專業究竟「微」在哪兒?

作為我國現代高等教育的先行者,天津大學一直致力於積極探索新的人才培養模式,於今年正式開啟微專業項目。

所謂微專業,是指圍繞某個特定學術領域、研究方向或者核心素養,凝練開設的一組核心課程群,使學習者通過靈活、系統的培養,能夠具備該方面一定的學術專業素養和行業從業能力。微專業可採用線上、線下、線上線下相結合等多種方式開展教學。學習者完成有關課程學習,考核合格即可獲得微專業認證證書。

11月14日,微專業建設研討暨「工程項目投融資」微專業項目啟動會在天津大學會議樓成功舉辦,標誌著天津大學建設首個微專業的號角正式吹響,也標誌著國內首個「工程項目投融資」 微專業正式推出

項目啟動會合影

天津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鞏金龍,經管學部主任霍寶鋒、副主任楊寶臣,工程管理系主任、「工程項目投融資」微專業負責人劉俊穎,教育部高等學校工程管理和工程造價專業教指委副主任、「工程成本規劃與控制」國家級一流課程負責人王雪青,教務處副處長焦魁,遠程與繼續教育學院院長助理盧楠,智慧樹網天津區域總經理賈興龍、課程總監魏秀東及微專業教師團隊教師代表出席了啟動會。啟動會由教務處處長李斌主持。

「『工程項目投融資』微專業依託我校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和一流本科課程,致力於培養對金融、財務、法律、風險有深入理解的複合知識背景的工程投融資專業人才,學部將努力將其打造成具有現象級影響力的微專業,培養一大批相關領域高水平人才。」霍寶鋒在項目啟動會上分享道。

劉俊穎介紹,「工程項目投融資」微專業是學部在學校教務處指導下,響應業界對工程投融資人才的需求,依託天津大學「雙一流」院校、經管學部管理科學與工程一流學科和工程管理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的品牌、師資、課程培養體系優勢,積極探索「工程管理+」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成果。該微專業致力於培養熟悉項目管理理論和投融資環境,具有投資決策、融資決策和全過程項目風險管理能力,能夠敏銳洞察內外部投融資環境變化併科學決策,具備複合知識背景和戰略視野的創新型人才。

打造兼具金融思維的通識教育

新時代背景下,高校應成為高質量教育的供應商。投融資作為工程項目產業鏈最核心的環節,也是天津大學工程管理專業四個培養方向之一。「工程項目投融資」微專業項目是時代發展的新產物,同樣是一項可圈可點的新嘗試。

亮點

01

響應業界工程投融資人才需求

工程行業正歷經轉型升級,對擁有金融、財務、法律、風險領域複合知識背景的工程投融資專業人才缺口較大。工程投融資微專業具有較強的金融屬性,有助於學生提升金融意識、優化職業生涯路徑。投融資崗位也是大企業集團總部的核心崗位。可以說,微專業的設立能夠快速響應行業轉型升級背景下對工程投融資專業人才的迫切需求。

亮點

02

通識教育的重要抓手

面向本科生的「小而美」敏捷人才培養模式,能夠促進不同專業背景學生擴展投融資技能,豐富行業視野,拓展整合資源能力。投融資、法律、財務會計是各種行業管理崗位的基本知識,微專業將利用自身優勢快速整合業界資源打造線上線下混合式「金課」,建成面向全校學生的通識課。

亮點

03

國家級一流專業建設點工程管理積澱

微專業依託於經管學部管理科學與工程一流學科,以及工程管理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多年來積累形成的良好品牌、師資、課程體系,明方向、知痛點,精準打通高校教學改革和業界人才需求的「任督二脈」。同時,天津大學擁有豐富多元的工科專業,微專業為擴展本科生職業生涯路徑提供了多元可能。

微專業總策劃團隊

支撐

01

質量保證

工程管理系承擔1門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1項國家級教改課題,具有相關行業國際認證體系,助力項目高質量落地。

支撐

02

校企合作

工程管理系擁有包括全球工程經營學科交叉平臺、能源工程管理研究中心、天津大學-天寶聯合BIM實驗室、風險雙創聯盟等四大產學研平臺,可以為微專業引入企業資源和業界導師,通過實習基地為優秀學生提供實習和就業機會。

支撐

03

教法改革

後疫情時代,微專業通過設立線上及線下混合式課程,共享優質師資和課程資源,優化師資結構,同時也為提升教學質量、促進學科發展、打造一流金課等提供重要經驗。

打造引領未來的「樣板工程」

鞏金龍指出,微專業建設是推進學校本科教育教學改革,落實一流本科教育「2030行動計劃」的重要抓手,「工程項目投融資」作為國內首個該領域的微專業項目意義深遠。學校要以該微專業建設為契機,以點帶面推動更多高質量微專業項目實施,全面推進「新工科」「新醫科」「新文科」建設,加快本科專業現代化升級,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培養更多服務社會、促進國家發展的高水平專業人才。

李斌指出,微專業建設要時刻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考慮如何把課講得更好,讓學生真正能學到知識,形成口碑

焦魁表示,學校正在以改革促進專業內涵式發展的方向,強化國際化人才培養,落實本研貫通人才培養。「工程項目投融資」要打造成一個「樣板工程」,以點帶面推動更多高質量微專業項目的建設

盧楠從「分享、共建」的角度分享了近年來遠程教育的經驗,希望未來與經管學部微專業有進一步的合作,為有需要的人群提供更有價值的繼續教育內容。

魏秀東就微專業項目的建設、運行與推廣規劃實施方案進行了詳細的匯報,並就項目目前的進展成果做了展示。

"工程項目投融資"微專業建設依託天津大學學科綜合優勢,致力於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加強人才培養與社會發展和產業需求的緊密對接,通過「政產學研」協同育人,深化產教融合,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以產業發展的最新需求推動高校人才培養改革。天津大學首個微專業的誕生具有歷史突破性意義,其創造的模式經驗將為今後更多高質量微專業項目落地指明方向。

相關焦點

  • 報考天大,這五個專業提前鎖定!
    其中就包括數學、化學、生物、力學、物理學,這也是天津大學今年獲批強基計劃的5個專業領域。強基計劃在天大如何實施?天津大學致力於培養具有家國情懷、全球視野、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卓越人才。選擇天大,開啟豐富多彩的大學生活天津大學目前共有兩個校區,一個是頗具歷史底蘊和文化氛圍的衛津路校區,一個是現代感十足的智慧校園北洋園校區。
  • 清華開啟大數據學術研究與人才培養新模式
    清華開啟大數據學術研究與人才培養新模式來源:光明日報 2014-4-28 晉浩天  清華大學日前成立清華—青島數據科學研究院,開始實施大數據戰略人才培養工程,推出多學科交叉培養的大數據碩士項目,首批150名左右大數據研究生擬在2014年已錄取的碩士研究生中根據意願選定
  • 上海交大實施校企"雙導師"制 探索人才培養新模式
    中新網12月14日電 教育部網站今日發布《上海交通大學探索校企聯合培養工程人才新模式實施方案》。方案提出,實施以企業項目研究為主導的產學研聯合培養精英工程人才的「雙導師」制和項目資助制,建立和完善人才培養質量保障體系,探索精英工程人才培養的新模式。
  • 開啟校企合作新模式 定單培養人才保就業
    開啟校企合作新模式 定單培養人才保就業為了確保兩會&34;工作紮實落地,黑龍江省林業衛校快速反應,積極深化校企合作,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開啟企業訂單培養人才的新模式,確保學生長技能、好就業。學校根據自身衛生類職業院校的特點和人才培養需要,積極與具備條件的企業在人才培養、就業創業等方面開展合作。
  • 工商管理學院:精準定位,開啟新時代新商科人才培養新模式
    工商管理學院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大會精神,紮根湖湘本土,積極應對商業新倫理、新技術、新實踐的挑戰,開啟行業領導者和領域管理人才培養新模式,全力構建湖南大學MBA/EMBA一流人才培養教育體系。立德樹人,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
  • 江蘇省啟動職業教育質量提升行動計劃——職教改革「快車道」,探索人才培養新模式
    29日,在南京召開的專項培訓會上,來自全省的高職院校一致認為,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人才培養新模式成為當務之急。「我們與行業領先企業深度合作,打造校企命運共同體,形成經濟發達地區農業職業院校特色的『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全面提升畢業生競爭力。」蘇州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副院長周軍說,學校與諸多名企聯姻,譬如與京東共同打造全國領先的「蘇農-京東智能應用工程師學院」,「」2019年底,經面試篩選,30位同學籤訂了就業意向書,組成首個『京東班』。」
  • 天津大學發布新工科建設「天大方案」2.0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陳欣然 通訊員 劉坤 劉曉豔)6月15日,天津大學發布新工科建設「天大方案」2.0,內容主要包括構建完備的新工科教育平臺體系、持續優化新工科教育教學設計、建立健全新工科教育質量管理體系、持續優化新工科教育系統環境四個方面。
  • 新工科建設再升級 天大為學生開通發展快車道
    教育傳真拆除學院與專業之牆、拆除學校與社會之牆、拆除教學與科研之牆……日前,天津大學發布新工科建設「天大方案」2.0,升級版的新工科建設方案包括構建完備的新工科教育平臺體系、持續優化新工科教育教學設計、建立健全新工科教育質量管理體系、持續優化新工科教育系統環境四個方面。
  • 百姓身邊「微空間」提升改造「小而美」
    原標題:百姓身邊「微空間」 提升改造「小而美」  貫徹五中全會精神 展望「十四五」前景  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提出,「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得到優化,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轉型成效顯著……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
  • 天津大學醫學部成立 醫工結合探索新醫科發展「天大路線」
    天津大學醫學部以「高起點、高質量、高效率」為原則,以開放的視角謀劃和探尋人才培養新模式。學部聘任中國工程院院士顧曉松為首任掌門人,設立「劉瑞恆」醫學科學實驗班,探索醫工複合高端人才的本碩博貫通式培養模式;與天津醫科大學探索開展聯合培養模式,開設全國首個智能方向醫學類本科專業,將於今年招收首批本科生;同時籌備設立多個醫學門類新學科和新專業,多角度構建人才培養「高地」。
  • eBay「E青春」十校人才培養項目在杭師大錢江學院啟動
    6月3日,eBay「E青春」十校人才培養項目啟動儀式在杭州師範大學錢江學院舉行。杭州跨境電商綜試辦外聯宣傳部部長武長虹,eBay大中華區銷售總經理林文奎,浙江國貿數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盧成南等跨境電商產業鏈名企代表,杭州師範大學錢江學院、溫州大學等十所高校領導及師生代表共計200餘人參加本次啟動儀式。
  • 開設內地首個創意中文專業 溫大人文學院著力培養高端寫作人才
    浙江在線·教育新聞網12月2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吳俏婧)2015年,溫州大學人文學院開始招收漢語言文學(創意中文實驗班)專業的考生,並納入一本招生。據了解,這是中國內地高校開設的首個創意中文專業,受到社會廣泛關注。近一年來,溫大人文學院依託辦學優勢,不斷深化專業建設,在教學實踐中取得了顯著成果。
  • 天津大學:計劃招收河南學子302人 新增3個專業
    學校在工科的學科優勢也得到了國際認可,在ESI國際排名中,學校的工程領域、材料科學領域、化學領域均進入全球前1‰、11個學科領域進入前1%;QS排名中,學校有9個學科領域進入世界前300名,11個學科領域進入世界前500名。近年來,天津大學不斷優化專業結構,提升專業核心競爭力和人才培養能力。
  • 天津大學:計劃招收河南學子302人 新增3個專業
    學校在工科的學科優勢也得到了國際認可,在ESI國際排名中,學校的工程領域、材料科學領域、化學領域均進入全球前1‰、11個學科領域進入前1%;QS排名中,學校有9個學科領域進入世界前300名,11個學科領域進入世界前500名。近年來,天津大學不斷優化專業結構,提升專業核心競爭力和人才培養能力。
  • 「授漁計劃·平安成長」幼兒教師人才培養計劃啟動
    中國青年網北京4月11日電(記者 劉尚君) 4月9日,「授漁計劃·平安成長」幼兒教師人才培養計劃在河北女子職業技術學院啟動。  「授漁計劃·平安成長」幼兒教師人才培養計劃在河北女子職業技術學院啟動。
  • 長三角學前教育專業開啟戰略性合作新模式
    「長三角學前教育專業將開啟戰略性合作新模式,將持續提升長三角高職院校師資隊伍、學生水平、科研水平,這是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應有之義!」合肥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黨委書記洪家友感慨。近日,長三角高職院校學前教育聯盟成立。
  • 北京實施「翱翔計劃」探索創新人才培養新模式
    北京實施「翱翔計劃」探索創新人才培養新模式   ●建立「三校+三課+三師+三段」創新人才培養體系  ●實現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雙變革  ●已培養五批近800
  • 【校報特稿】紀念建校125周年:「人才培養目標」篇——「實踐能力...
    天津大學秉承「興學強國」之使命,致力培養全面發展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設置了符合國家需要又具有本校特色的教育制度和課程,加強學生實際能力訓練,讓他們到社會中、到國家最需要的行業和地區實習、打磨鍛鍊,培養真正社會急需的、有分析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實用型人才。天大國際工程管理專業是我國高校創辦的第一個國際工程管理專業,這批學生也是國內首批畢業的國際工程管理專業本科生。
  • 開啟新時代音樂藝術人才培養新徵程
    為緊跟國家戰略發展新需求和世界高等教育發展新趨勢的時代步伐,加強規劃藝術人才培養,改革人才培養機制,開啟音樂藝術人才培養新模式,是新時代文化藝術工作者所面臨的現實課題和時代使命。音樂藝術人才培養的新命題藝術對於國民素質的提高至關重要,提高國民文化素質的有效手段和途徑就是實施優質的藝術教育,以更好地滿足人民精神文化的需求。
  • 蔣蓉:小學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探索與實踐
    作為核心成員全程參與了所在單位湖南第一師範學院在全國率先啟動的面向農村基礎教育的小學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改革,探索出「綜合培養,分向發展,注重研究,全程實踐」的新型人才培養模式。該模式自2012年以來,共為湖南省農村基礎教育培養出2250名優秀小學教師,探索出了有效解決農村小學教師「下不去、留不住、幹不好」問題的有效途徑,取得了顯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