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彪 時評作者
由上海市旅遊局、上海市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辦公室等相關部門負責人、語言學者等組成的專家組30日對上海主要旅遊景點、星級飯店、交通樞紐、旅遊諮詢服務中心等公共場所展開中英文規範用字專項檢查,對「奇怪翻譯」等錯誤、不準確表述說「不」。(8月31日《北京晨報》)
隨著近年來入境遊客的日益增多,國內很多星級飯店、交通樞紐、旅遊諮詢服務中心等公共場所都設有中英文雙語指示牌,這不僅是對外國遊客的尊重,也是城市對外形象的體現。但一些指示牌的英語翻譯卻語義不明、錯誤百出,讓不少外國遊客蒙了圈、傻了眼。如某景區曾有多處路牌翻譯出現錯誤:本意是「護林如愛家」,被譯為「保護森林比如宅男」;本意是「水面危險,請勿靠近」,被譯為「地面有積水因此很滑,存在風險」;路牌寫著「您已進入一級火區」,提醒人們注意防火,結果譯回中文後竟成了「您需要進入一個火」,意思完全發生反轉……
旅遊公共場所指示牌及景點簡介是引導旅遊的「嚮導」,其文字使用應具備準確、簡潔、易懂、熱情友好等特點,但諸如上述這些「奇怪翻譯」,無疑成了旅遊的一個敗筆,不僅無法發揮「嚮導」的作用,還勢必給遊客帶來諸多不便、困擾和麻煩,甚至誤導了遊客。旅遊公共場所的指示牌不僅是指路牌,也是宣傳牌,其翻譯的準確性,體現了一座城市的開放和文明程度。
事實上,這不是簡單的英語水平不高的問題,而是一些人不負責任的表現。旅遊公共場所的指示牌,從小樣設計、審閱到製作、校對等各個環節,只要有一個環節盡到了責任,恐怕就不會出現「奇怪翻譯」。據了解,許多旅遊公共場所的英文翻譯都採用翻譯軟體,因中英文存在語法上的差異,這種所謂的「翻譯神器」並不靠譜。如果強化人工校對,問題完全可以避免;如果嚴格按照規定,將路牌之類的翻譯交給有關部門並委託當地外事機構審核把關,這樣的「奇怪翻譯」也不會出現。或正是由於這些程序上的「懶政」,才導致了不少啼笑皆非的「奇怪翻譯」。
旅遊景區等公共場所規範文字用語是「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的長期性任務。上海以迎接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為契機,組成專家組對主要旅遊景點、星級飯店、交通樞紐、旅遊諮詢服務中心等公共場所展開中英文規範用字專項檢查,對「奇怪翻譯」等錯誤、不準確表述說「不」,值得借鑑。各地也應明確監管部門,根據《公共服務領域英文譯寫規範》國家標準,加大對旅遊公共場所規範用字的整治力度,同時鼓勵市民糾錯找茬,別讓「奇怪翻譯」成旅遊敗筆。
來源:中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