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金丹丹
今年,浙江省將實施「初中崛起」工程,加快提升公辦初中辦學質量。
公民同招、全民搖號等政策,對公辦初中來說是利好,提質強校之路該怎麼走?這是全社會關注的一大熱點。
9月19日,由杭州師範大學經亨頤教師教育學院、杭州市中小學幹部培訓中心、唐瓊一名校長專業發展工作室主辦的2020浙派名校長「初中提質強校」主題論壇在蕭山區金惠初級中學舉行。
論壇上,來自浙江教育行政部門的相關負責人、業內專家針對「初中提質強校如何破局」作主旨報告。
論壇還來了很多全省各地的校長,可以說,這些校長的一舉一動,影響著浙江初中教育的走向。
公辦初中如何提質強校,全省各地的校長們有什麼大招?
麗水市蓮都區括蒼中學校長胡驍介紹了學校搭建基於微信平臺的微課輔導方式,助力學生成長,分別針對「吃不飽」、「聽不懂」的學生,點對點推送微課,從2018年1月到2019年12月,共推送微課1600多個微課,觀看三萬多次,家長滿意度近90%。
杭州師範大學附屬倉前實驗中學原本是一所名不見經傳的普通鄉村學校,現在,已經是一所具有一定區域影響力的新優質學校。這些年,學校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教育教學質量明顯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較快發展,孩子們也更陽光、自信了。校長龐仿英表示,學校發生這些變化源於人的精神狀態的變化,學校著力提升教師內驅力的發展,激發愛的力量,教師的職業使命和職業尊嚴。
溫州樂清市虹橋鎮實驗中學教育集團總校長胡慶奕在農村中學堅守20年,2017年,他接管了清江中學,當時,這個原本的「名校」隨著城市化的進程,成為了一個瀕臨撤校的初中當時,初一隻有23個學生,全校全部學生加起來也只有百餘名。三年的現在,學生已經有450多人,學校也成為了當地老百姓心目中的好學校。「校長能做的,是思維的蛻變。」他發現,當地留守兒童很多,家長對學校有寄宿的需求,學校當機立斷變走讀為寄宿制,同時,改變課程設置讓孩子們愛上學校,塑造校園精神來留住學生、教好學生。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