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行為與領導

2020-09-13 天天奇世界

群體心理與行為研究的主要內容與目的為:

(1)群體心理與行為研究的主要內容包括群體對個人行為的影響、影響群體行為的因素、溝通、團隊建設、群體衝突及管理等。

(2)群體心理與行為研究的主要目的在於正確處理人際關係,提高人際管理和溝通水平,增強群體成員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為實現組織目標服務。

個體心理與行為研究的主要內容及目的為:

(1)主要內容包括個性與個體行為分析;

個體心理與行為分折。

(2)目的在於為了揭示不同個體的心理活動特點及行為與工作效率之間的關係,為管理者提供認識和掌握組織成員共同的心理和行為規律,提高對員工行為的解釋、預測和控制的能力,掌握個體動機激發與行為選擇、強化的規律,充分調動人的積極性,為合理用人提供依據。

激勵的作用主要為:

在管理中,激勵對於發掘人的潛力、調動人的積極性、提高管理效率等都具有重要作用。

(1)激勵為行為提供動力。激勵能激發行為的動機,強化行為的動力,由消極的「要我做」轉化為積極的「我要做」。在此情況下,個體處於被激勵狀態,動力強,行為積極。

(2)激勵可以發揮人的潛力。人的工作績效不僅取決於其能力的大小,而且取決於激勵的水平,即積極性的高低。只有獲得強有力的激勵,才能使能力充分發揮從而提高工作績效。

(3)激勵可以激發人的工作熱情與興趣。在激勵中,個體對本職工作產生強烈、深刻、積極的情感,還使個體對工作產生濃厚且穩定的興趣,使個體對工作產生高度的注意力、敏感性,形成自身的職業偏好。

(4)激勵能夠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有效的激勵能夠把有才能的、組織需要的人吸引過來,並長期為組織工作。

(5)激勵能夠調動和提高人的工作的自覺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實踐表明,激勵能提高員工接受和執行組織任務的自覺程度,能解決員工對工作價值的認識問題,能使員工感受自己所從事工作的必要性、重要性與迫切性,進而更自覺、主動、有創造性地完成本職工作。

領導職權的來源主要為:

領導職權是由組織或上級所授予的法定權力,是領導者支配下級的力量。職權主要包括法定權、獎賞權、懲罰權等。(1)法定權:指組織內各領導職位所固有的合法的、正式的權力;

(2)獎賞權:指提供獎金、薪酬、表揚、升職等的權力;

(3)懲罰權:指通過精神、情感或物質上的威脅,強迫下級服從的權力。

領導個人影響力的主要構成要素是哪些?

(1)品格:主要包括的道德、品行、人格等。品格是個人的本質表現,好的品格能使人產生敬愛感;

(2)才能:主要反映在工作成果上。有才能的人會使人們對他產生敬佩感,吸引人們自覺接受其影響;

(3)知識:一個人的影響力是與知識緊密聯繫。知識豐富的領導者,容易得到人們的信任,並由此產生信賴感和依賴感;

(4)感情:人們對客觀事物好壞傾向的內在反映。人與人之間建立了良好的感情關係,便能產生親切感,相互吸引力越大,彼此的影響力也越大。

領導如何提高授權藝術呢?

(1)重視授權的必要性。①授權是提高工作效率和效能的重要途徑,是領導者對下屬的信任與支持的體現,也是使個人和團隊快速成長的秘訣。②授權有利於領導者集中精力做更重要的事情、有利於提高領導工作效率、有利於發揮下屬的專長,彌補領導者的不足、有利於培養和選拔接班人。

(2)領導投權藝術的要點。①視能授權。在授權前應對即將接受權力的下屬的實際能力進行系統科學的考查,按照下屬的實際能力進行適度合理的授權;②權責明確。授權必須堅持權責統一的原則;③適度監督。領導時刻縱觀全局,對被授權的下屬實行必要的監督;④逐級授權。領導者的授權對象只應該且只能是自己的直接下屬,不能越級授權。


相關焦點

  • 組織行為學複習題
    3.OB關注的主要因變量:(1)生產率;(2)缺勤;(3)流動;(4)組織公民行為;(5)工作滿意度4.OB關注的主要自變量:(1)個體水平的變量;(2)群體水平的變量;(3)組織水平的變量;(4)混合水平的變量5.組織行為學的最新進展(大題):(1)積極組織行為學;(2)組織神經科學;(3)關注組織行為學的整體性;(4)跨文化組織行為學
  • 組織、領導、參加黑社會性質組織罪的定罪量刑標準
    △圖片來源於網絡【組織、領導、參加黑社會性質組織罪】>本罪是指組織、領導、參加黑社會性質組織的行為。本罪為選擇性罪名,具體可分解為組織黑社會性質組織罪、領導黑社會性質組織罪及參加黑社會性質組織罪3個獨立的選擇支罪名。【立案標準】組織、領導或者參加黑社會性質的組織的,應當立案。本罪為行為犯,只要組織、領導了黑社會性質的組織或者參加了該組織,並不要求再實施其他犯罪行為和造成犯罪結果,原則上就構成犯罪,應當立案追究。
  • 微觀組織行為學:打開員工個體行為的黑箱
    開本:16開 出版社:經濟管理出版社 《微觀組織行為學:打開員工個體行為的「黑箱」》系統地覆蓋了微觀組織行為學領域的主要內容,從個體行為、群體行為和組織行為三個層面論述了管理中的人的行為問題,囊括了組織行為學研究的理論成果和實踐經驗,系統而完整地闡述了組織行為學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包括個體知覺、個性心理與行為、動機與激勵
  • 組織行為與領導力研究的進展與前沿
    1 研究特色和現狀  實踐表明,領導、員工和群體行為對於提升工作效率及構建員工與組織間的良好關係異常重要,組織行為學和領導學也得到了中國管理學者的重視。組織行為學和領導學是研究組織情境下個體和群體的行為現象的學科,用以解釋、預測與管理組織中各主體的行為。在國外很多商學院,二者是分不開的。
  • 領導風格影響前瞻行為的作用機制
    領導風格對下屬員工的工作行為有重要影響,但不同領導風格對員工行為的影響存在差異。實踐經驗和研究表明,前瞻行為作為一種員工的角色外行為,對組織和員工個體都具有積極的影響。根據社會認知理論,環境會對個體行為產生很大影響,負面環境會導致個體採取保守行為。虐辱型領導會讓下屬認為,即使他們做出有利於組織的積極行為,領導也不會感興趣,甚至會使領導對自己產生消極的評價、招致更多的不當行為。可見,虐辱型領導對員工前瞻行為的發生有很大的負面影響。
  • 《組織行為學》複習思考題及答案
    第十一章 領導行為及其有效性   1.什麼是領導?   答:領導就是指引和影響個體、群體或組織來實現所期望目標的各種活動過程。領導不同於領導者,領導者是指擔任某項職務、扮演某種領導角色,並實現領導過程的個人或集團。領導不同於管理,領導偏重於決策與用人,而管理側重於執行決策,組織力量完成組織目標。
  • 家長式領導的歷史詮釋 ——《資治通鑑》經典領導行為分析
    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學術界對家長式領導理論的研究已經蔚為大觀,尤其是對華人文化背景下的家族企業、基層軍隊、社會服務機構等組織的家長式領導行為的研究頗為深入。然而,如果僅僅將研究精力聚焦於現代組織中普通領導者的行為特徵,而忽視對傳統中國「家國天下」政治背景中那些優秀領導者行為進行系統考察,那家長式領導理論必然是缺乏歷史厚度的,也難以真正有效地指導領導實踐。
  • 「組織行為學」-串講學習筆記
    —1— 第一部分、組織行為學的基本邏輯是什麼? 1、組織行為學是什麼? 組織行為學和管理學,它們的區別就好像你做西餐和做中餐一樣。
  • 王平組織、領導黑社會性質組織案一審宣判
    圖為王平組織、領導黑社會性質組織案一審公開宣判現場。五中院供圖 中新網重慶9月28日電 (記者 劉賢)王平組織、領導的黑社會性質組織所實施的違法犯罪活動,曾在重慶主城區產生重大影響,極大地破壞了經濟、社會生活秩序。
  • 陳興良: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性質與界限
    這一規定是將傳銷犯罪的組織行為規定為犯罪,因此是一種組織罪。我國刑法中的組織行為,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作為共犯的組織行為,另一種是規定為正犯的組織行為。前者根據刑法總則的規定,以共犯論處,而並沒有獨立的罪名和法定刑。後者根據刑法分則的規定,以單獨犯罪論處。例如我國刑法第120條規定的組織、領導恐怖組織罪以及第294條規定的組織、領導黑社會性質組織罪。
  • 組織行為學(一)考試衝刺模擬試卷
    第4頁:組織行為學 (二)參考答案第5頁:組織行為學 (三)第6頁:組織行為學影響一個部門或一個組織人力資源能否得到充分發揮的重要因素及決定事業成敗的關鍵是  ( )  A.領導問題 B.領導者素質問題 C.職工問題 D.職工素質問題  2.領導的實質是處理 ( )  A.人與事的關係 B.個人與組織的關係  C.人與人的關係 D.組織之間的關係  3.對房間內噪音的強度予以不同的改變,以探求噪音對工作效率
  • 重慶王平組織、領導黑社會性質組織案一審宣判
    9月28日,重慶市第五中級人民法院對王平組織、領導黑社會性質組織案一審公開宣判。被告人王平犯組織、領導黑社會性質組織罪、故意傷害罪、聚眾鬥毆罪、敲詐勒索罪、尋釁滋事罪、賭博罪,數罪併罰,決定執行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並處罰金500萬元。
  • 掃黑除惡|馬某某等人組織領導參加黑社會性質組織案
    馬某某等人組織領導參加黑社會性質組織案 基本案情 · 1995年以來,被告人馬某某將「寧陵縣盲人協會」分為南會、北會,並自封為北會會長。該團夥的行為對當地群眾造成了心理恐懼,使群眾安全感下降,使政府公共管理職能受阻,在寧陵縣造成了惡劣影響,嚴重破壞了寧陵縣的經濟和社會、生活秩序。
  • 唐珀鳴等組織、領導、參加黑社會性質組織罪一案公開宣判
    2020年7月31日,湖南省沅江市人民法院對唐珀鳴、歐陽軍等13名被告人組織、領導、參加黑社會性質組織罪案一審公開宣判。7月15日,唐珀鳴等組織、領導、參加黑社會性質組織罪一案在沅江市人民法院一審公開開庭審理。
  • 經典教科書:《組織行為學》譯感
    《組織行為學》今年迎來第16版的出版,羅賓斯的《組織行為學》一直被看作所有組織行為學教材的權威標準,第16版的內容也進行全面徹底的更新,在保留最核心內容的同時,這一版反映了最前沿的組織行為學研究成果以及組織、管理者和員工正面臨的重要議題。孫健敏教授是此書的主要譯者,華夏基石e洞察管理思想群總第162期【思享會】上,他分享了翻譯過程中的感謝心得。
  • 【管理評論】組織行為與人力資源管理|服務型領導對新生代員工工作激情的影響研究
    服務型領導對新生代員工工作激情的影響研究Research on the Influence of Servant
  • 王平組織、領導黑社會性質組織案一審宣判
    、領導黑社會性質組織案一審公開宣判。被告人王平犯組織、領導黑社會性質組織罪、在此過程中,逐步形成了以王平為組織、領導者,以辛忠、塗信福、舒本忠、熊良勇、許其貴、葉正敏為骨幹成員,以蒲茂濤、魯友森、張崇安、陳治平、曾維富、母興有、王曉騰、陳超、劉福林等人為一般參加者的犯罪組織。該組織成員先後共計40餘人,骨幹成員固定,組織結構嚴密且層級分明。
  • 《組織行為學(二)》簡答、論述、案例
    組織行為學:簡答、論述、案例分析一.簡述科學管理理論的主要內容?3、主要內容:該理論認為,領導的有效性是由工作行為、關係行為、下屬的成熟度3個因素決定的。隨著下屬成熟度程度由低到高,形成了領導的生命周期:「高工作、低關係」——「高工作、高關係」——「低工作、高關係」——「低工作、低關係」。根據下屬成熟度的不同階段,應採用的領導類型有:命令型、說服型、參與型、授權型。十八、簡述領導風格的基本類型?
  • 組織行為學自考試題有哪些考點?
    1.組織行為學產生和發展的過程起始於 p8A.心理學 B.哲學C.組織學 D.行為科學2.組織行為學的多層次相交切性主要表現為P10A.三層結構 B.四層結構C.五層結構 D.六層結構3.用於揭示兩組變量或幾組變量之間關係的方法是P35A.抉擇分析 B.回歸分析C.因素分析
  • 組織、領導、參加黑社會性質組織案(下)
    獲取政治地位」,是指當選各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擔任一定職務」,是指在各級黨政機關及其職能部門、基層群眾自治組織中擔任具有組織、領導、監督、管理職權的職務。對黑社會組織成員進行內部調整等行為,可視為「發展組織成員」。港、澳、臺黑社會組織到內地發展組織成員的,適用刑法第二百九十四條第二款的規定定罪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