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風格影響前瞻行為的作用機制

2020-12-16 中國社會科學網

  領導風格對下屬員工的工作行為有重要影響,但不同領導風格對員工行為的影響存在差異。實踐經驗和研究表明,前瞻行為作為一種員工的角色外行為,對組織和員工個體都具有積極的影響。

  領導風格對下屬員工的工作行為有重要影響。但是,不同領導風格對員工行為的影響存在差異,需要進一步研究。關於員工行為的大多數研究都側重於考察遵守公司規則和法規的行為,很少有研究關注角色外行為。21世紀以來,學術界才真正開始關注領導風格對員工前瞻行為(proactive behavior)這一重要角色外行為的作用。此後,大量研究報告表明,在通常情況下,領導風格與員工前瞻行為似乎存在一定的關係,且大多研究證明了這些關係何時發生。然而,不同的領導風格如何影響前瞻行為、哪些中介變量在這種關係中最重要、有沒有使這種關係更強的條件等問題尚待進一步探討。

  在當前全球經濟複雜多變、充滿不確定性的情況下,企業要想保持競爭力,僅靠員工遵守公司的規章制度、掌握必要知識和技能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員工更具主動性、靈活性和自發性,以應對複雜的工作和挑戰。前瞻行為就是這樣一種行為。典型的前瞻行為包括為組織提供建議並改變其工作方式以提高生產力。大量的實踐經驗和實證研究表明,前瞻行為對組織和員工個體都具有積極的影響,能夠使員工從中獲益。比如,有研究發現,建言行為、創新行為等前瞻行為被認為與個體的績效呈正相關;還有一些研究發現,前瞻行為能夠預測員工的主觀滿意度、幸福感及工作投入。因此,有必要對前瞻行為進行研究,探討影響其變化的前因變量、作用機制和邊界條件。

  不同領導風格影響員工前瞻行為

  員工的工作資源和其在企業中的命運大多與領導密切相關,所以員工前瞻行為的發生和發展會受到領導因素的影響。領導對員工前瞻行為的回應將影響員工做出前瞻行為的熱情。如果領導者認為員工的前瞻行為符合他或她的價值觀,員工就會獲得積極的績效評估,進而提升做出前瞻行為的積極性;反之,若領導將員工的前瞻行為視為不務正業,則會減弱員工做出前瞻行為的積極性。因此,需要進一步探究哪種領導風格對前瞻行為有積極的效應。

  大量研究表明,變革型領導與前瞻行為之間存在正相關關係。變革型領導擅於使用高層次的理想和價值觀來激發員工的高層次需求,使下屬能夠充分參與工作,並將組織利益置於自身利益之上,以實現預期目標。它包括德行垂範、願景激勵、領導魅力和個性化關懷四個方面。研究表明,變革型領導能夠鼓勵員工跳出自己的思維,從而增加他們做出自主行為和前瞻行為的意願。社會交換理論認為,當其他人做出某種行為時,作為回報,交互中的另一方也會做出相應的反應。這一反應便會給個體帶來直接的獎賞或是代價。變革型領導能夠為員工提供完成目標的資源,對員工進行人性化關懷,與員工建立互相信任的氛圍,使得員工自由地接受和反饋信息,從而激勵員工更願意採取主動性行為;作為回報,員工也會更積極地為組織作出貢獻,以前瞻性的方式期待和解決問題,並自發地做出前瞻行為。

  研究表明,真實型領導與前瞻行為有著積極的關係。這種關係可以用許多理論來解釋,如社會交換理論和自我決定理論等。根據自我決定理論,個人可以基於對個人需求和環境信息的充分理解來評估自主性、能力和關係,然後自由選擇做出何種行為。而真實型領導誠實、正直,對下屬關懷、幫助和激勵,並鼓勵員工分享信息,表達他們真實的想法和感受。在這個過程中,員工感受到高度的自主性,對領導產生信任。同時,領導的支持也給了其更高的自我效能感,這將有助於員工探索角色之外的行為——前瞻行為。

  作為消極領導風格類型的代表之一,虐辱型領導(Abusive Supervision)與員工的前瞻行為呈顯著負相關。虐辱型領導是指領導者在與下屬互動過程中反覆表達敵對言論和非言語行為,如挖苦嘲諷、對下屬不理不睬等。資源保護理論、社會交換理論和社會認知理論都可以用來解釋這種關係。根據社會認知理論,環境會對個體行為產生很大影響,負面環境會導致個體採取保守行為。虐辱型領導會讓下屬認為,即使他們做出有利於組織的積極行為,領導也不會感興趣,甚至會使領導對自己產生消極的評價、招致更多的不當行為。可見,虐辱型領導對員工前瞻行為的發生有很大的負面影響。

  作為一種本土化的領導類型,家長式領導一直是國內學者關注的焦點。這種領導風格包括三個方面:威權領導、仁慈領導和道德領導。威權領導意味著領導者需要絕對的權威和對下屬的控制,下屬必須完全服從,包括獨裁風格、下屬貶值、形象裝飾、教唆行為四個方面。仁慈領導將向下屬展示個性化、全面而長期的關懷,幫助下屬應對生活和工作困難。道德領導是指那些表現出崇高個人道德品質的領導者。研究發現,威權領導與前瞻行為之間呈顯著負相關,仁慈領導和道德領導與前瞻行為呈顯著正相關。具體來說,威權領導的專權作風會使下屬與領導之間形成強有力的上下級關係,在這種關係下,員工會表現出一定的角色內績效,但很難激發員工付出精力進行角色外行為;仁慈領導關注下屬的福祉,給予他們真正的關懷和照顧。這些行為會促進員工積極情緒的產生,並且使其感到有責任表現出更多的額外角色行為來支持領導工作。而道德領導的公正無私、德行模範,會使員工認同其道德標準及行為,產生更多的組織認同感,增加親組織行為,如建言行為等前瞻行為。

  領導風格預測前瞻行為的邊界條件

  對不同領導風格和員工前瞻行為的研究引起了學者們的廣泛關注。在這些研究中,大多數研究傾向於把前瞻行為作為結果變量。因此,我們還需要探索這種關係的中介變量。心理授權、感情承諾、領導成員交換、內部人身份認知、團隊承諾、角色寬度自我效能、組織承諾、自我效能感、工作投入、僱傭關係氛圍、下屬動機歸因、組織認同、團隊信任、組織自尊、心理所有權、心理資本、個人—團隊匹配、戰略定向、對領導者的信任、對組織的責任感知、領導代表性等變量已被檢驗。

  在這些中介變量中,其中一些獲得了關注和支持,如心理授權、領導成員交換和各種形式的承諾,還有一些尚未被重複驗證。鑑於心理科學研究的程序,這些變量需要進一步研究。而已被驗證的中介變量都基於社會交換理論進行解釋。它們可以被概化為,組織和領導給予員工利益或代價,員工以自己的角色內、外行為來進行回報。通過這些理論框架,未來的研究可進行多重中介變量作用的探討,但需要確定哪些中介變量是解釋的關鍵。

  此外,還有必要研究領導風格預測員工前瞻行為的邊界條件。目前關於這種預測條件(調節變量)的研究相對較少。前瞻性人格、領導對建設性變革的責任感、下屬性別、工作壓力、工作自主性、組織結構、自我效能感、核心自我評價、傳統性、權力距離、心理權利、領導成員交換、權威主義取向、集體主義取向、前瞻行為效能感、模糊容忍度等變量已被檢驗。這些因素幾乎都是與中介變量結合在一起進行驗證的。儘管這些研究告訴我們不同領導風格何時以及如何預測員工的前瞻行為,但是很少有人研究這一關係的直接調節作用,究竟哪些變量可以直接調節這一關係,答案並不明確。值得一提的是,這些變量幾乎都沒有被重複驗證,未來還需加強這方面的研究。另外,有些變量(如自我效能感)既被當作中介變量進行研究,又檢驗到了其調節作用,因此未來的研究還需要指出調節和中介作用之間的差異。

  在這一領域發表的大量成果的研究設計主要基於單源數據的橫向調查方法。單源數據很容易造成共同方法偏差,同時,領導者的態度和行為與員工的態度和行為密切相關,這很有可能調節領導方式和員工行為之間的關係。而橫向設計的另一個缺點是我們不能在此基礎上歸納因果關係。假設領導態度會影響員工的前瞻行為,但實際上員工的前瞻行為也會對領導產生影響。如果員工的前瞻行為提高了組織績效,那麼它反過來也會促進領導者對前瞻行為的認可和支持。因此,我們必須認識到,員工行為可以預測領導方式的評級。為了理清領導態度和員工行為的作用方向,探究其作用流程和時間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未來研究有必要使用領導者和員工互評的方法,並採用縱向設計實驗。此外,在本研究領域的本土化探索以及領導方式對員工行為影響的跨文化差異,也將是以後研究的重點。

  (本研究得到山東省重點研發計劃項目(2015GSF120015)和勝利油田管理局項目(GKS1701)資助)

  (作者單位:山東師範大學心理學院、山東師範大學EAP中心;勝利石油管理局煙臺療養院)

作者簡介

姓名:王大偉 宗肇飆 胡藝馨 王繼勇 工作單位:山東師範大學心理學院、山東師範大學EAP中心;勝利石油管理局煙臺療養院

相關焦點

  • 正念與領導力:正念對變革型領導影響的潛在機制
    首先,我們具體地概述了正念對變革型領導的益處,並在此基礎上擴展了先前關於正念與變革型領導之間具體聯繫的理論。通過研究正念與變革型領導的關係,本研究支持了領導正念的新興領域。第二,採用基於自我決定理論的視角,我們通過確定一個能夠解釋正念對變革型領導的影響的潛在機制來推進研究。
  • 深度 差序式領導對員工利社會行為的影響(2)
    此外,組織中的領導者往往不止一個人,大多是以「領導班子」形式存在的,因而站在群體層次看待差序式領導,考察其對員工利社會的影響機制,更加符合實際情況。2.文化契合與差序式領導負面作用的緩解雖然差序式領導會對「外人」下屬的利社會行為造成一定的分化作用,但是,上下級互動過程中 員工心理變化和行為展現的影響因素很多,作為具有中國特色的差序式領導風格,其形成及對下屬心理和行為的影響歷程必然離不開中華文化背景,尤其是華人的正義觀以及「忍」的心態,有可能緩解差序式領導對「外人」下屬利社會行為的分化作用
  • 內隱理論對心理健康的影響及其作用機制
    實體論與漸變論對個體的情緒、行為和生理反應具有不同的影響。實體論與漸變論不僅直接影響個體的心理健康,還通過成就目標定向、自我概念、歸因方式、控制信念等的中介作用影響心理健康;個體因素和情景因素在二者關係中具有調節作用。建構的內隱理論影響心理健康的整合機制模型提示, 內隱理論影響心理健康的機制具有一定複雜性, 未來應從不同內容、不同視角來拓展二者關係的研究, 以進一步驗證與完善整合的作用機制模型。
  • 研究分享 | 組織行為·柔性人力資源管理對組織技術創新的影響及其作用機制研究
    基於此,本研究重點關注了柔性人力資源管理系統,結合動態能力理論,探索資源柔性人力資源管理和協調柔性人力資源管理對組織技術創新的影響及其具體的作用機制。不僅如此,動態能力本質上是與市場環境機制密切相關的概念,它致力於探索組織應如何調整或整合基礎資源與常規能力,進而做出與外部環境最為匹配的應對行為,這也是動態能力的兩大關鍵要素之一。因此,動態能力的潛在價值和功效發揮必然會受到市場環境的權變影響。
  • 【管理評論】組織行為與人力資源管理|服務型領導對新生代員工工作激情的影響研究
    新生代員工在職業發展目標、個性喜好特點和工作態度等多個方面有著獨特的時代印記,在工作價值觀、工作激情來源等方面尤甚,傳統的領導行為模式遇到了挑戰。鑑於此,本研究以駐中國的大型跨國公司的458名新生代員工為樣本進行問卷調查,對管理中的服務型領導風格、工作激情、人-組織匹配之間的關係進行了研究,其結果顯示:(1)基於社會認知理論分析,服務型領導與新生代員工工作激情正相關;(2)基於社會信息處理理論分析,人-組織匹配在其中起到了中介作用。
  • 變革型領導與員工工作績效研究構想:目標設置理論的中介作用
    對於變革型領導的作用機制的研究還處於起步階段,因此,本文作者針對變革型領導作用機制進行研究,試圖對影響路徑上的有關變量提出研究構想。   外來的刺激(如獎勵、工作反饋、監督的壓力)都是通過目標來影響動機的。洛克與同事在經過大量的實驗室研究和現場調查後發現,無論採取何種激勵手段,都離不開目標設置。研究激勵問題最根本的就是高度重視目標設置並儘可能設置合適的目標。
  • 大學生混合學習行為表現及其作用機制
    因此,在混合式教學中,我們有必要對學習效果作進一步區分,如區分淺表學習和深度學習,或區分低階認知目標和高階認知目標達成等不同層次,從而才能更細緻地揭示不同學習行為的影響機制,更深入地探索教學的有效性並尋求優化和改進。綜上,我們提出混合學習行為的分析框架,如圖1所示。
  • 《犬之島》發布預告前瞻 "小淘氣"風格雋永清新
    《犬之島》發布預告前瞻 "小淘氣"風格雋永清新 時間:2017.09.21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雲貓貓
  • 團隊管理|六種領導風格,你屬於哪種?
    此次研究結果顯示,領導風格主要有六種,每種都源於不同的情商成分。不同的領導風格對團隊、部門甚至整個公司的工作氛圍產生獨特的影響,從而最終影響企業的財務表現。優勢:在特殊的情況下如當公司急需扭虧為盈,或者面臨惡意收購的時候,這種風格可以打破過去束縛住公司手腳的條條框框,鞭策人們採用新的工作方式;在對付常規方法無法管理的問題員工時,指令型風格也會起作用。
  • 中國特殊而流行的領導風格:家長式領導
    客位主要指受外界影響而形成的現代普世文化力量,比如市場經濟、全球競爭、技術革命和個人主義意識形態。而主位則來自於國家原本的文化傳統。這兩種力量在不同的組織中此消彼長,產生了組織的不同程度的現代和傳統交織的領導風格。
  • 組織行為與領導
    群體心理與行為研究的主要內容與目的為:(1)群體心理與行為研究的主要內容包括群體對個人行為的影響、影響群體行為的因素、溝通、團隊建設、群體衝突及管理等。(2)群體心理與行為研究的主要目的在於正確處理人際關係,提高人際管理和溝通水平,增強群體成員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為實現組織目標服務。
  • 「忙」有所值:忙碌對個體的影響及作用機制
    以往觀念認為忙碌產生的影響是負面的,但現有研究發現了忙碌對個體動機、決策、幸福感等方面的積極後效。忙碌的積極效應及其背後機制可以從工作天職觀和自我決定理論等視角進行解釋。未來研究應進一步釐清忙碌的類別界定,完善忙碌的測量和操縱,豐富忙碌的研究手段,關注忙碌的複雜後效及其心理機制等問題。
  • 你對哪種領導風格感冒?
    反觀領導力發展,從上個世紀30年代就開始有人研究,譬如由美國依阿華大學的研究者、著名心理學家勒溫和他的同事們力圖科學地識別出最有效的領導行為,他們提出三種領導風格:專制型、民主型和放任型領導風格。在20世紀60年代,著名的心理學家和組織行為學家保羅·赫塞和管理學家布蘭查德提出了情境領導理論。根據工作行為和關係行為的組合,產生了四種領導風格:告知型、推銷型、參與型和授權型領導風格。
  • 人類活動引起魚類行為變化影響生態機制獲揭示—新聞—科學網
    實驗數據量化了環境因素的改變對魚類個體行為的影響 12月15日,《全球生物變化》期刊在線刊登了中歐科學家聯合發表的關於人類活動引起的魚類行為變化對生態系統結構影響的最新研究成果。該成果首次揭示了人類活動引起的魚類行為變化是導致種群以及生態系統結構變化的一個普遍機制。該成果較好解釋了已發生的多例自然現象,如瑞典淡水魚河鱸種群結構的變化。 科學家們以魚群為研究對象,首次利用數學建模揭示了魚類行為變化對生物種群乃至整個生態系統的影響機制。該成果由揚州大學數學科學學院及與丹麥海洋研究所、瑞典于默奧大學生態環境學院共同完成。
  • 理論分享2 | 變革型領導理論(下)
    領導的有效性並非僅取決於領導者單方面因素,對領導理論的研究也應關注領導與下屬之間的互動關係,因此,學者們圍繞變革型領導的作用機制進行了深入的探討。,1995;Avolio et al,2004);變革型領導與組織單位水平績效之間的關係,受到創新支持水平的調節,變革型領導風格是組織創新績效的關鍵預測變量(Howell and Hallmerenda,199);此外,還有一系列的實證研究表明,變革型領導對員工的組織學習行為、創新行為、角色外行為等均有顯著的正向影響作用(Lowe et al.,1996;Garcia-Morales
  • 學術期刊視角下高校教師學術不端行為的影響機制——基於紮根理論的探索性研究
    作者通過紮根理論的探索性分析,試圖獲得高校教師論文發表中學術不端行為影響因素的結構,並從理論上建立影響因素作用機制模型。作者:張蘭來源:《中國科技期刊研究》 2020年第12期【目的】試圖找出高校教師在學術論文發表中不端行為的影響因素,為學術期刊規避高校教師作者的不端行為提供參考。
  • 教師發展 教師團隊自省中共享型領導的阻力與實現機制
    文 | 藺海灃 華南師範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育經濟與管理系博士研究生;趙敏 華南師範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育經濟與管理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內外學者普遍認為領導方式是影響團隊工作績效的關鍵因素。現有相關研究主要集中於討論個體領導模式對團隊工作績效的影響效果,忽視了團隊領導模式在團隊工作改進中的地位和作用。
  • 胡月星:影響領導勝任的決定因素
    領導者的行為、態度、目標、激勵、需要、動機、個性特點等都是影響領導勝任的關鍵因素。 1973年,美國心理學家戴維·麥克萊倫教授在美國心理科學雜誌上發表了一篇名為《測試勝任力而非智力》的論文,在該文中麥克萊倫教授明確提出:「單憑學術能力傾向測驗及以知識為內容的測驗並不能預測工作中的高績效和在生活中取得成功,而一些個人特徵和勝任力可以鑑別高績效者。」
  • 習近平的領導風格及特點
    原標題:習近平的領導風格及特點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等諸多方面和領域,表現出高超非凡的領導才幹和領導藝術,凸顯了其個性鮮明的領導風格及特點,獲得點讚,贏得好評,用普通網民的話來形容,展現出了獨特的可敬可愛、可親可近的「主席範兒」、「領袖範兒」。這裡,筆者就習總書記的領導風格及特點作一下描述。
  • Nature:長期記憶形成的機制:Fos基因大顯作用
    在該研究中,作者描述了一種新發現的機制,成年小鼠海馬中的神經元用來調節它們從其他神經元接收到的信號,這一過程對於記憶鞏固和記憶力至關重要。這項研究由HMS神經生物學系Michael Greenberg教授領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