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指胡蘿蔔連藤賣的沈大姐是倉前永樂村「賣菜代理人」

2021-01-13 杭州日報

跟著快報逛菜場

記者 劉雲 文/攝

在萬壽亭農貿市場蔬菜區裡逛來逛去,到沈大姐的攤子邊眼前一亮:手指大小的胡蘿蔔,連著綠油油的藤,整把放在攤上。 幾個買菜的阿姨在胡蘿蔔裡挑挑揀揀。沈大姐動作更麻利,拽著藤,整把胡蘿蔔一下子就被她提出來:「喜歡哪個自己掰下來,隨便選。」 

一位買菜的大叔說,橙紅色的小胡蘿蔔,家裡小朋友看了就說好玩,很願意嘗嘗。而且味道香香甜甜,小朋友一吃就喜歡上了。

沈大姐也不「謙虛」:「那這幾天要趕緊吃哦,再等個把星期,這些胡蘿蔔就要下市了。而且這個本地小胡蘿蔔,早上摘了就拿來賣,絕對新鮮。」

不僅是小胡蘿蔔,沈大姐對自己菜攤上每一樣菜的新鮮度都很有信心。因為她有倉前永樂村十幾家農戶做「供應商」,賣的都是本土貨。

沈大姐自己家也在倉前永樂村,和「供應商」們都是同村的鄰居。

以前,村裡種的大多是莊稼,特別是水稻;現在家家戶戶都種菜。沈大姐家以前自己也種菜,後來把地租了出去,2002年到萬壽亭農貿市場租了攤位開始賣菜。

起初賣菜,是去餘杭農貿市場批發,那時沈大姐會特意起早,去附近農民擺的攤子收「本土貨」。後來發現,好多村裡的鄰居,也是地裡收了菜,拿到餘杭農貿市場來賣。沈大姐就索性開始做他們的「賣菜代理人」。

也不是誰家的菜都「代理」,沈大姐在村裡一家家菜田看過去,有些村民雖然還種著地,但平時也要上班。沈大姐覺得,菜地要花心思花精力照顧,上班始終會分散精力,所以她只挑全職種地的「代理」。

陸陸續續積攢下來,現在沈大姐手上有村裡十幾戶「供應商」。沈大姐對他們提了三個要求:第一,種菜要選好品種;第二,不能打農藥;第三,收下來的菜要洗乾淨,「都是一個村的,知根知底,靠得牢。」

各位「供應商」和沈大姐每天電話聯繫。什麼菜要多少斤,提前一天電話聯繫好,「供應商」第二天地裡挖好、洗乾淨,沈大姐一早就運到了菜場。至於收菜的菜價,餘杭農貿市場裡什麼價,沈大姐就給什麼價,這麼些年,大家合作愉快。

村裡種菜的人,都是按照季節種菜,按照季節收菜。這兩天,沈大姐的菜攤上有菜心、春筍、土豆、萵筍、芹菜、大蒜苗、荸薺等,不過,因為都是自家種的,比不上批發,所以量都不是很多。

等到4月,四季豆、番茄、長瓜、黃瓜、毛豆就該熟了;天再熱熱,到了5月,就要吃絲瓜、長豇豆、玉米……沈大姐掰著手指算給我聽,我感覺自己就站在田間,看著各種蔬菜隨著季節一茬茬成熟。

相關焦點

  • 賣菜大姐:女兒絕不嫁給賣菜的
    賣菜大姐:女兒絕不嫁給賣菜的 2018年04月12日 15:35  來源:視界網/重慶網絡廣播電視臺 上海一位賣菜的大姐,每天忙得連軸轉:晚上9點出門去拉菜—— 晚上10點到達批發蔬菜的地方——清理蔬菜到凌晨三點半——第二天早上7點將蔬菜送到客戶那裡——再回到自己的攤位賣菜(老公回家睡覺,大姐一個人守攤)——下午5點,大姐回家燒飯、洗衣、做家務(大姐的老公來接班)——晚上9點半,大姐去拉菜
  • 賣菜VS賣豬肉,誰更賺錢?
    都說現在菜市場裡面賣菜和賣豬肉的都發了。我們就比較一下賣豬肉掙的多還是賣菜的掙的多?賣菜張大姐賣菜有10個年頭了,對菜價可以說是了如指掌。讓張大姐給我們分析一下賣菜的利潤。張大姐算了一筆帳,一天的毛收入在1500元左右,利潤算40%,一天賺600塊,一個月賺1.8萬元左右,一年賺20多萬元沒問題。看到沒有一年20W看到沒有,這還是存款的哦。比一般的白領收入高多了。賣豬肉了解到豬肉行業的暴利,來看看有多暴利。
  • 大姐網上賣菜年入百萬 「蔬菜外賣」成重慶消費新趨勢
    石大姐的菜攤正在為客戶準備配送的菜品。記者 周曉雪 攝石大姐在重慶南坪正揚大市場賣了20多年的菜。以前,她偶爾會在網上買買衣服鞋子,從沒想過還可以在網上賣菜。石大姐今年50歲了,但不論是心態還是體力,都像個二十幾歲的人。「2015年,我們這個菜攤就放到網上賣菜了。最開始時3平米大的菜攤只賣3種蔬菜,做起外賣後,已經拓展到了600多個品類,包括蔬菜、生鮮、調料等。」起初,石大姐只是抱著試一試的心態,想方便自己的老客戶,不用他們再來回跑。結果「網際網路+」帶來的影響超過她的想像,她成為市場裡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 為什麼賣菜的店會賣水果,而賣水果的店不賣菜?
    賣菜的店通常有賣水果,水果店通常不賣菜,為什麼?沃爾瑪為代表的超市屬於賣菜的店還是賣水果的店,沃爾瑪既賣菜也賣水果,面積相當。盒馬鮮生為代表的新零售屬於賣菜的店還是賣水果的店,盒馬鮮生既賣菜也賣水果,水果攤位面積更大。百果園之類的水果專賣店確實沒有賣蔬菜。城中村附近的生活超市面積兩百平左右或更大,賣蔬菜也賣水果。城中村附近的非連鎖的水果店只賣水果。
  • 合肥一本科畢業生直播賣菜:月收入2萬元,曾做過小學老師
    合肥晚報 圖「大姐,平包菜1.5元一個,2塊5毛拿兩個唄。」「菜一共7塊3毛錢,阿姨,就收你7塊錢了啊!」……在人聲鼎沸的十裡廟菜市場,劉鵬扯著嗓門,招呼著來來往往的顧客們。「任性菜販子」 原來是個本科生「就你,賣個菜花樣最多。每天嘴巴像個機關槍一樣,說個不停,還搞個什麼直播。」一個熟客站在菜攤前,一邊挑著菜,一邊嗔怪道。劉鵬只是咧著嘴笑,「今天直播不行了,網絡沒連上。」他有些無奈地望望穿過半個菜市場才接過來的網線,「怎麼網線就不通了呢?是不是有人嫉妒我?」
  • 大媽賣胡蘿蔔沒人要,但剩下的胡蘿蔔纓子人人搶,原來是上好野菜
    大媽賣胡蘿蔔沒人要,但剩下的胡蘿蔔纓子人人搶,原來是上好野菜在城裡會有很多人售賣蔬菜和瓜果,像菜市場裡的蔬菜古國,基本上都是農民朋友自己採摘好來售賣的,所以更加新鮮也更加受歡迎。之前就有農村的大媽賣胡蘿蔔,但是胡蘿蔔的銷售情況不是很好,反倒是丟棄在一邊的胡蘿蔔纓子,許多人單獨購買,原來是上好的野菜。其實在農村種植的這些蔬菜,很多蔬菜的莖葉都能夠食用,以前沒有人重視,都是直接丟棄。像現在很受歡迎的紅薯葉 和藤,都是上好的野菜,清炒和煮湯、涼拌都是難得的美食。
  • 49歲的倉前火車站最後一班貨運列車發出 老宣杭鐵路(行宮塘至倉前...
    隨著杭州西站綜合交通樞紐工程推進,倉前站和它所在的老宣杭鐵路也到了「功成身退」的時刻,今天(12月9日)傍晚6點22分,最後一列貨運列車編號為43112次掛載著39節車廂,從倉前站發出,駛向終點長興南,標誌著倉前站正式退出營運。
  • 賣菜大姐說漏嘴,以後不被坑!
    賣菜大姐說漏嘴,以後不被坑!黃瓜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是一種非常常見的蔬菜,它不僅可以作為水果,也可以作為蔬菜,但是因為黃瓜作為水果沒有太多的味道,所以更多的人都選擇把黃瓜炒著吃。這樣黃瓜既有水果的鮮,又有蔬菜的香。但是選擇黃瓜的時候,很多人都非常疑惑,不知道到底是該選有刺的黃瓜,還是沒有刺到黃瓜,畢竟黃瓜的質量不同所帶來的口感也是非常不同的。
  • 90.肇州縣永樂村
    幾年來,肇州縣永樂鎮永樂村在鎮黨委和鎮政府領導下,以小城鎮建設為依託,全面建設文明村屯。按照康居樣板屯的標準進行配套改造,建成別墅式樣板小區,使永樂村的磚瓦化率達到100%,人人吃上自來水,戶戶看上了閉路電視,家家安裝程控電話。在小區內建有集休閒、娛樂、健身為一體的現代化花園式休閒廣場。修繕了秸杆燃氣設備,可供247戶村民同時使用。
  • 賣菜大媽手繪「菜單」走紅 價格功效一目了然
    5月19日下午,蘭州市西固區西部市場一家賣菜商鋪前聚滿了前來買菜的市民,正在買菜的甘大姐告訴記者,整個市場,沒有人不知道胡二玲這個名字的。甘大姐所說的胡二玲,正是最近以手繪「菜單」走紅網絡的一位西固賣菜老闆。
  • 市場上賣豬肉的檔口,一年能賺多少錢?看看賣豬肉的大姐怎麼說!
    有些人就是靠在市場賣菜賣肉發家的,這個行業非常的辛苦,他們起早貪黑,幹著又髒又累的活,全年無休,但是非常賺錢,小編發現一位賣豬肉的大姐,沒幹幾年就買車買房了,那麼賣豬肉真的那麼賺錢嗎?首先,賣豬肉賺的是血汗錢,天不亮就要去屠宰場守著殺豬然後到市場分割,白天要守著攤位,下午晚上收購生豬,一般賣豬肉都是從早上3點半就要起床,然後拉豬到屠宰場,4點半前一定要到,如果慢了就要排隊,大概5點半就可以出屠場了。到市場大概6點,這時要趕著分骨、去毛、切開大概6點半就開始有人買了。賣到中午能賣完就是最好的結果,因為可以回家吃飯睡覺了。
  • 網友5指「人腳」胡蘿蔔PK4指「人手」胡蘿蔔
    晉江陳埭四境社區的潘先生家有個長得像手一樣的胡蘿蔔,凡是見過的人都驚嘆太像人手了。昨日上午,網友「擇你所愛」不服氣了,他通過本報官方微信公眾平臺發了幾張圖片,要和潘先生「PK」一番:他買的胡蘿蔔長得像小孩的腳丫!
  • 大姐街頭賣特色「糯米飯」,一大鍋賣三十元一份,日入不少錢!
    前段時間,小吳就看到街邊有那麼一位大媽,賣的這種美食就是糯米飯。這眼前一大鍋的糯米飯,分量十足,裡面加了的食材還真不少。比如裡面有胡蘿蔔、羊肉,大媽每天都會製作出那麼一大鍋出攤賣。這一大鍋賣完的話,大媽就會直接收攤。而且這糯米飯是非常受歡迎的,每天都能夠全部賣光光,如果去晚了的話,那還真的是買不到呢!製作這樣的糯米飯其實不簡單,也是蠻辛苦的一件事情。
  • 40歲賣菜大叔,在冬瓜上刻"美猴王"走紅,被賣菜所耽誤的畫家
    郭玉紅從小喜歡繪畫,據他說,小時候家裡窮,一家老小几口人,連吃飯上學都是勉強維持,想學畫畫的念頭也就被掐斷了。也是因為經濟原因,13歲的郭玉紅輟了學,和家人一起經營起了這個菜攤養家餬口。經營菜攤其實是個枯燥無聊的事,其他的攤主會去聊天、玩手機消磨時間,但是郭玉紅卻對自家菜攤上的蔬菜水果"下了手"。
  • 城管驅趕菜攤搶桿秤 賣菜老太無名指被扯斷(圖)
    城管驅趕菜攤搶秤  賣菜老太無名指被扯斷  事發高淳,城管事後發現斷指,才將斷指送到醫院  今年63歲的高淳老太邢春生怎麼也想不到,她第一次騎著三輪車去農貿市場旁賣自己種植的青菜時
  • 嘉定永樂村:「一網統管」讓基層治理「耳聰目明」
    8月19日,南翔鎮永樂村聯勤隊員張琪琳例行巡查時,對講機裡傳來呼叫。很快,張琪琳處理完成,村聯勤中心監控室大屏上,「車位被佔」黃色警告變成了「車位變空」正常信號。這是依託城市運行「一網統管」,智慧化的治理向村居延伸的一個場景。村裡的大事小事,通過智能設備,實現了全天候、全時段的「感知」覆蓋,基層治理由此更加「耳聰目明」。
  • 小哥DIY手指胡蘿蔔,連泥土都可以吃,帶上小兔帽子吃真可愛!
    嗨,大家好,小編是大家身邊的美食達人柒妹,很高興今天給大家分享美食,小哥DIY手指胡蘿蔔,連泥土都可以吃,帶上小兔帽子吃真可愛!跟著小編一起了解下!
  • 農村大姐賣炒鍋肉20年了,一天最多賣300多碗,一碗10塊錢
    但在一些農村地區偶爾還是能看見有些小販推著三輪車在賣一些街邊小吃。在我們那裡有一家美食店生意可好了,小妖有時候也會去那裡吃,大姐在賣的美食叫做「炒鍋肉」。可能沒有吃過的朋友看到這個美食的時候也不知道是什麼,這種美食就是在大鐵鍋裡面放了很多滷肉在裡面炒。這鍋裡除了有肉之外還有一些配菜,小妖經常在下午肚子餓的時候就去大姐的店裡吃。
  • 上海的沈先生與青島的大喜哥
    上海的沈先生火了。張愛玲有句名言:出名要趁早,如果來得太晚的話,快樂也不那麼痛快。這話用在如今的沈先生身上再合適不過。初識沈先生是在抖音上,那時候他還不叫沈先生,而是混跡於上海浦東地區的一個拾荒者。出身名校、心受重創、博覽群書、提倡環保,這些標籤匯聚在一個人身上,沈先生就這樣火了,如今他走到哪裡後面都跟著一群人圍追堵截,就連經常坐在他旁邊的一位大姐,也被粉絲冠以「師娘」的稱號,受到熱烈追捧,高呼「在一起」。流浪,流浪,一不小心就這樣紅了。
  • 49歲倉前火車站最後一班貨運列車發出 老宣杭鐵路(行宮塘至倉前段...
    隨著杭州西站綜合交通樞紐工程推進,倉前站和它所在的老宣杭鐵路也到了「功成身退」的時刻,今天(12月9日)傍晚6點22分,最後一列貨運列車編號為43112次掛載著39節車廂,從倉前站發出,駛向終點長興南,標誌著倉前站正式退出營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