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加大政策供給「激活」鄉村教師工作狀態

2020-09-10 二三裡資訊中衛

「鵲橋工程」,讓他們沉下心來教書

「陽光人事」,讓他們合理有序流動

多地加大政策供給破解鄉村教師隊伍建設的痛點難點,「激活」鄉村教師工作狀態

夫妻雙方均為特崗教師且兩地分居,經過申請可以調入同一學校任教;通過「陽光人事」計劃,城鄉優秀教師實現有序流動,激勵青年教師成長;在鄉村學校從教30年申報正高級、20年申報副高級、10年申報中級,不受崗位結構比例限制……

近年來,多地通過加大對鄉村教師的政策供給,著力破解鄉村教師隊伍建設的痛點和難點,有效「激活」了鄉村教師的工作狀態。

日前,教育部、中央組織部、中央編辦、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等六部門印發《關於加強新時代鄉村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聚焦短板弱項,希望通過工資待遇的提升,提高社會地位,暢通職業發展通道,加強教師培訓等措施,為鄉村教師創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也為鄉村教師創造一個更好的育人環境。

「鵲橋工程」讓特崗教師安心任教

何芳芳和愛人王順祥是大學同學,2013年一起通過貴州省威寧縣特崗教師招考,但被安排到了不同鄉鎮的村小工作。

為了結束異地狀態,夫妻倆向威寧縣教育局提出申請,希望能調到同一個小學工作。

「去申請時挺忐忑的,不知道能否通過,畢竟農村普遍缺教師。沒想到教育局特別理解我們,很快把我愛人調到我所在的小學。」說起這段往事,何芳芳至今感慨。

2013年9月開學後,何芳芳擔任新發鄉阿嘎村響水小學四年級班主任,「上學期期末考試的成績,全班只有幾個人及格,好一些的也只有六七十分。」

教書育人沒有捷徑,何芳芳選擇腳踏實地上好每一堂課。2016年,何芳芳帶了3年的孩子們畢業了。小升初的英語考試,全班50多名孩子,平均分85,名列全鄉第一。

「能沉下心來教書,特別感謝教育局把我和愛人調到同一所學校。」何芳芳說,如果沒有這樣的調整,也許自己不會如此安心地堅守在農村。

由於表現突出,2016年9月,何芳芳和王順祥,同時轉調到新發鄉中心小學任教。

教育扶貧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根本措施。為了提升農村義務教育水平,貴州省率先將威寧縣納入「特崗計劃」實施範疇,藉助特崗教師計劃,努力補齊農村「缺教師」的短板。

威寧縣專門出臺了《威寧自治縣特崗教師管理辦法》,規定夫妻雙方均為特崗教師且兩地分居的,按規定的原則和辦法,可以調整到一個學校、一個鄉鎮或相鄰鄉鎮學校任教。

趙家國也是這項教育版「鵲橋工程」的受益者。從2013年開始,趙家國一直在威寧縣新發鄉民族教學點工作,而自己的愛人則在100多公裡外的威寧縣鹽倉鎮麼站小學工作。

「我倆2014年結婚,2015年有了小孩。愛人既要帶孩子,又要上課,特別辛苦。」趙家國說,有時孩子生病了,自己沒法在身邊照顧,內心特別矛盾。

2017年6月,趙家國向教育部門申請,希望自己和愛人能調到一起工作。教育部門根據相關規定,批覆他的申請。同年8月,趙家國調到了鹽倉鎮麼站小學工作,結束了多年與愛人異地的生活。

「兩人在一起,既能把孩子照顧好,又能把工作幹好,心裡特別踏實,工作積極性也更高。」趙家國說。

職稱評聘傾斜,培養鄉村教育家

扶貧先扶志,扶貧先啟智。走向小康生活的路上,鄉村教師隊伍是「志」「智」的關鍵載體。正是有這樣一批紮根鄉野的「燃燈者」,更多人得以改變自身命運的軌跡。

記者了解到,鄉村教師隊伍根基不穩、人才流失的現象,同樣令人心焦。在一些經濟欠發達地區,月薪1000元的差距,足以令培養多年的骨幹教師心旌動搖;一些鄉村教師一心謀求調動,「三年調城郊、五年進城裡」。

為了讓鄉村教師「留得下、有盼頭」,山東省近年來加大了對鄉村教師隊伍的職稱傾斜。

山東省教育廳副廳長戴龍成說,為了打通鄉村教師的發展通道,教師在鄉村學校從教30年申報正高級、20年申報副高級、10年申報中級,不受崗位結構比例限制。

讓鄉村教師安心從教,除了在職稱上有盼頭,也要給予生活上的照顧。在已建成3萬套鄉村教師周轉宿舍的基礎上,山東計劃今年再新建1萬套,3年再建設3萬套鄉村教師周轉宿舍。

戴龍成表示,教師享受鄉鎮工作補貼全面落實,鄉村教師比城區教師人均月增資約400元;實施艱苦偏遠鄉村教師生活補助政策,微山縣、長島縣湖區島區鄉村教師每人每月再增發600元,山區艱苦偏遠鄉村教師補助由各地根據實際確定……

「沒想到我能成為第一批晉升正高級職稱的鄉村教師。」濟南長清區雙泉初級中學生物老師尹遜強,1987年大學畢業後,在農村地區已任教33年。他說,2004年自己就已晉升副高級職稱,「這樣的職稱等級,在當時就已經到頭了」。現在政策紅利,讓他也能擁有「教授」級別的職稱,既是對過去堅守三尺講臺的勉勵,更是對今後發揮資深教師作用的鞭策。

尹遜強現在的月工資已經達到1.1萬元。「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和惠師政策的落實,相信會有更多的年輕人選擇到鄉村學校任教。」尹遜強說。

「陽光人事」,促鄉村教師合理流動

通榆縣位於吉林省西部,大興安嶺南麓集中連片貧困地區,曾是國家級扶貧工作重點縣。

和眾多經濟欠發達縣一樣,如何留住鄉村教師,促進城鄉教育均衡,成了當地教育部門頭痛的事情。而通過實施「陽光人事」計劃,這個縣有效破解了這一難題。

據吉林省教育廳教師工作處處長許治介紹,所謂「陽光人事」,就是通過公開崗位、陽光選崗、定性打分等形式,促進城鄉優秀教師有序流動,激勵青年教師成長。

郝麗超是2009年通榆縣首批特崗教師,畢業於長春光華學院,當時被分配在通榆縣向海蒙古族鄉向海學校工作。孩子出生後,為了照顧家庭,郝麗超回縣城工作的心情越來越迫切。

2013年,她得知縣裡有相關政策,服務期滿後,符合縣裡崗位需要和條件的老師可以報名。

「有人勸我,進城要找人花錢。我也不認識誰,就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報名。」郝麗超回憶。

她把個人材料提交上去之後,根據當年的考核排名,她名列第一,符合縣裡調動的政策,於是就被調到通榆縣實驗小學任語文教師。

「陽光人事」讓鄉村教師能夠「陽光進城」。在通榆縣,工作滿五年以上的鄉村教師,都可以進行調動。值得一提的是,政策放寬了,教師流動卻並沒有「井噴」。

事實上,隨著城鄉差距逐漸縮小,相當一批鄉村教師選擇「留守」。

通榆縣蘇公坨學校教師華揚,2009年畢業於白城師範學院。剛到學校報到時,發現蘇公坨學校還是一片磚平房,校舍破舊。學校距離縣城有20多公裡,每天通勤不現實,只能租住周圍的民房,非常不便。

華揚也打過退堂鼓,心想考上大學就是不想去農村,結果還是回到了農村。

但作為當地首批特崗教師,也是當時全校第一個大學生教師,校長極力挽留她。於是她給自己設了期限,服務期滿就回縣城工作。

2010年,蘇公坨學校校舍重建,拆掉了磚平房,初中和小學合併為九年一貫制學校,併合建了教學樓。

學校還為學生和教師建起了宿舍樓和食堂。華揚有了單獨的教師宿舍,每天吃學校食堂,生活上方便了許多,也更加安心地教學。

這一年,她當上了班主任,主教數學。蘇公坨小學五年級學生呂佳磊記得,第一次聽華揚的數學課,「新奇好玩,上課就和做遊戲似的,原來數學課還這麼有趣。」

2012年,第一次接手五年級的數學,華揚吃驚地發現,全班數學的平均成績只有60分。一提到數學,學生都喊頭疼。

她利用課餘時間免費為學生講授數學,使用大學最新的數學教法,帶著學生「玩」起了數學。「當孩子們搞不清楚,一平方米有多大時,我就讓孩子們站到一塊一平方米的地磚裡,感受面積。」華揚說,這讓枯燥的課堂變得活躍起來。半年下來,全班數學平均成績提高到90分以上。

隨著鄉村教育的不斷投入,2015年,農村學校也有了電子白板。華揚年輕,容易接受新鮮事物,她在學校最早使用電子白板,並教其他教師使用。後來,電子白板已經實現班班通,農村學校的硬體並不比縣城差。

2018年,華揚入選教育部教師工作司主辦的鄉村優秀青年教師培養獎勵計劃。帶著滿滿的基層教育實踐經驗,華揚走出村小,到白城市和長春市培訓交流。

「我從中學習到了最新的教學方法和班級管理理念。」華揚說,希望能有更多的培訓計劃,去開闊視野和克服職業倦怠。

工作11年後,她已經不想回到縣城。既是因為農村學校硬體的改善,也是由於教育的初心。

「這裡的孩子更需要我,更能實現我的人生價值。」華揚篤定地說。(記者駱飛、蕭海川、李雙溪)

【編輯:房家梁】

來源:中國新聞網

聲明:本文已註明轉載出處,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聯繫郵箱:news@ersanli.cn

相關焦點

  • 多地加大政策供給破解鄉村教師隊伍建設的痛點難點,「激活」鄉村教師工作狀態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圖集 「鵲橋工程」,讓他們沉下心來教書「陽光人事」,讓他們合理有序流動多地加大政策供給破解鄉村教師隊伍建設的痛點難點,「激活」鄉村教師工作狀態夫妻雙方均為特崗教師且兩地分居,經過申請可以調入同一學校任教;通過「陽光人事」計劃,城鄉優秀教師實現有序流動,激勵青年教師成長;在鄉村學校從教30年申報正高級、20年申報副高級、10年申報中級,不受崗位結構比例限制……近年來,多地通過加大對鄉村教師的政策供給,著力破解鄉村教師隊伍建設的痛點和難點,有效「激活」了鄉村教師的工作狀態。
  • 優化鄉村教師供給助力鄉村教育發展
    近日,教育部、中組部等六部門聯合發布《關於加強新時代鄉村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這是近年來黨和國家教師隊伍建設政策在鄉村教師隊伍建設層面的深入落實。在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宏觀政策語境下,提高農村教育質量成為高度重視農村教育的主導性任務,成為農村教育發展的時代主題。教師隊伍建設是當前提高農村教育質量的基礎工作,是提高農村教育質量的重點、難點、著力點。
  • 河北出臺多項政策優先解決鄉村教師編制待遇
    河青新聞網訊 從河北省教育廳獲悉,近年來,河北出臺一系列政策,通過優先解決鄉村教師編制待遇、穩步推進特崗招聘等舉措,吸引大批優秀人才到鄉村任教。編制和待遇是增強教師職業吸引力的重要方面。省教育廳會同省編辦、省人社廳、省財政廳研究出臺有關政策文件,指導各地通過加大挖潛創新力度,優先滿足教育發展需要。
  • 河北省多舉措提升鄉村教師職業吸引力
    河北日報訊(記者馬利)從河北省教育廳獲悉,近年來,河北省出臺一系列政策,通過優先解決鄉村教師編制待遇、穩步推進特崗招聘等舉措,吸引大批優秀人才到鄉村任教。編制和待遇是增強教師職業吸引力的重要方面。省教育廳會同省編辦、省人社廳、省財政廳研究出臺有關政策文件,指導各地通過加大挖潛創新力度,優先滿足教育發展需要。
  • 優先解決編制待遇 河北省多舉措提升鄉村教師職業吸引力
    優先解決編制待遇 穩步推進特崗招聘河北省多舉措提升鄉村教師職業吸引力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日報記者馬利)從省教育廳獲悉,近年來,河北省出臺一系列政策,通過優先解決鄉村教師編制待遇、穩步推進特崗招聘等舉措,吸引大批優秀人才到鄉村任教。
  • 特崗教師激活中國鄉村教育
    趙金成說,特崗教師的到來,不僅為學校增添了活力,成為大山裡學生眺望外面世界的「窗戶」,隨之而來的還有政府和社會對鄉村教學、生活設施的不斷支持和完善。事實上,自2016年以來,陵川縣在國家對中西部地區農村義務教育政策的指導下,連續三年招聘特崗教師180名。「新教師的補充優化了鄉村教師隊伍的學科結構和年齡結構,有效激活了鄉村教育。」陵川縣教育局局長秦國平說。
  • 雲南財政加大資金投入,多措並舉支持鄉村教師隊伍建設
    近年來,雲南財政不斷加大資金投入,支持實施農村義務教育階段「特崗計劃」和「三區」人才教師專項計劃,支持高校畢業生到邊遠艱苦地區創業就業,全力保障鄉村教師待遇,促進鄉村教師整體素質提升,多措並舉建設鄉村教師隊伍。
  • 「點狀供地」激活開心農場
    「點狀供地」激活開心農場2020-11-25 解放日報崇明區豎新鎮探索政策創新,減少土地佔用指標,解決項目用地難題「點狀供地」激活開心農場市場化運營壯大集體經濟組織造血機制,吸收村民就業、帶動鄉村發展高檔酒店有山景房、海景房
  • 延伸傾斜,加大力度,讓鄉村教師富起來才是振興鄉村教育的關鍵
    2018年,《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強調優先發展農村教育事業,推動城鎮優質學校輻射農村薄弱學校常態化,統籌配置城鄉師資,並向鄉村傾斜,建好建強鄉村教師隊伍。2020年9月4日,《關於加強新時代鄉村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就鄉村教育的發展和鄉村教師的建設採取了新的舉措,尤其是要暢通城鄉一體配置渠道,重點引導優秀人才向鄉村學校流動。
  • 鄉村教師績效工資政策的激勵作用和完善路徑
    通過對中部A省鄉村教師的調研發現:1.政策在教師日常規範方面產生較大積極作用,但在學校社群發展和教師工作激勵方面呈弱激勵狀態;2.男教師及中年教師在政策目標中均呈現較低的積極性感知;3.學校文化、績效考核實施過程、績效方案特徵對實現政策目標具有不同程度的積極影響。
  • 加大資金投入,落實補助!雲南財政多措並舉支持鄉村教師隊伍建設
    雲南網訊(記者 翟芯冉)記者日前從雲南省財政廳獲悉,近年來,雲南財政不斷加大資金投入,支持實施農村義務教育階段「特崗計劃」和「三區」人才教師專項計劃,支持高校畢業生到邊遠艱苦地區創業就業,全力保障鄉村教師待遇,促進鄉村教師整體素質提升,多措並舉建設鄉村教師隊伍。
  • 善待300萬鄉村教師
    有真金白銀的投入——僅「特崗計劃」一項,15年來,中央財政累計投入資金710億元,累計招聘95萬特崗教師,覆蓋中西部省份1000多個縣、3萬多所農村學校……這一系列措施,不斷提升鄉村教師崗位的吸引力,不斷提升鄉村教師隊伍的素質能力,不斷夯實鄉村教育發展的基石。
  • 理論研究|李燕凌 高猛:優化農村公共服務 激活鄉村振興新動能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要求「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強化以工補農、以城帶鄉,推動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係,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強調謀求「政府作用更好發揮,行政效率和公信力顯著提升,社會治理特別是基層治理水平明顯提高」,為通過提升農村公共服務質量激活鄉村振興新動能提供了根本遵循。
  • 為鄉村教師發展搭建更好的政策環境——訪華中師範大學教育學院副...
    綜觀各地的實施辦法,「實錘」不少,體現了對加強老少邊窮島等邊遠貧困地區鄉村教師隊伍建設的深切思考,與明顯縮小城鄉師資水平差距的迫切心情。  當前,距離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僅剩4年多時間。
  • 鄉村教師多期盼
    我是一名有35年教齡的鄉村老教師,一直在偏遠的鄉村從事教學工作。近年來,我們鄉村教師的工資和生活補貼提高了,原本漏風漏雨的校舍,也得到修繕、重建。但是與許多鄉鎮和城市的教師相比,鄉村教師的待遇和發展環境還有不小的差距。在此,我有四點希望:一是希望國家對鄉村教師和鄉村教育的支持更加持續而有力,生活補助政策覆蓋面能夠更大些,補助水平可以繼續提高。
  • (關於加大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鄉村旅遊、農業觀光休閒採摘等企業...
    對省十三屆人大二次會議第3046號建議的答覆(關於加大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鄉村旅遊、農業觀光休閒採摘等企業農業設施用地政策扶持力度的建議) 發布日期:2019-07-18 17:55 來源:江蘇省自然資源廳 字體:[大 中 小]
  • 政策丨教育部等六部門印發加強新時代鄉村教師隊伍建設意見及解讀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經中央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第十次全體會議審議,日前,教育部、中組部、中編辦、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等六部門印發《關於加強新時代鄉村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聚焦短板弱項,有針對性地提出創新舉措,在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大背景下
  • 教育部發布2019年工作要點:完善中小學教師績效工資政策,嚴查學術...
    2019年2月22日,教育部官網公布了《教育部2019年工作要點》,分別從加大投入力度夯實教育發展基礎、堅決破除制約教育事業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加強教師隊伍建設重提師道尊嚴等五大方面提出了34個工作要點。
  • 抓好「三農」工作 確保全面小康
    還有一個是特殊貧困群體,也就是老弱病殘等困難群體,對這類缺乏勞動能力的群體,通過統籌各類社會保障政策,實現應保盡保、應兜盡兜。 在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完成好剩餘脫貧任務。目前預計還有300萬農村貧困人口沒有脫貧,還剩下50多個貧困縣尚未摘帽。重點是在普遍實現「兩不愁」基礎上,全面解決「三保障」和飲水安全問題,確保剩餘貧困人口如期脫貧。二是鞏固脫貧成果防止返貧。